1
|
从格语法到框架网络 |
冯志伟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64
|
|
2
|
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及软件描述体系 |
郝晓燕
刘伟
李茹
刘开瑛
|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1
|
|
3
|
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 |
陶明忠
马玉蕾
|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8
|
|
4
|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
袁红梅
汪少华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17 |
30
|
|
5
|
汉语语义分析模型研究述评 |
由丽萍
范开泰
刘开瑛
|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2
|
|
6
|
框架语义学对翻译的“三步曲”启示——认知图式、框架和识解 |
刘国辉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2
|
|
7
|
基于在线评论情感语义分析和TOPSIS法的酒店服务质量测量 |
由丽萍
白旭云
|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8
|
事件框架的语义连贯和连通--切刻小句的实例分析 |
程琪龙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9
|
英语名名复合词中独立框架与复合框架关系研究 |
周先武
王文斌
|
《中国外语》
CSSCI
|
2010 |
14
|
|
10
|
框架语义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
范娜
|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
2006 |
12
|
|
11
|
因果事件框架理论对动词的解释 |
张建理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12
|
汉语框架自动识别中的歧义消解 |
李济洪
高亚慧
王瑞波
李国臣
|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3
|
英语名名复合词语义意合的认知考察 |
周先武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14 |
11
|
|
14
|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共政策舆情支持度研究 |
王亚民
宁静
马续补
|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15
|
基于FrameNet的英汉词汇语义对比模式探索——以英汉情感框架词汇语义对比研究为例 |
毛海燕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6
|
框架语义学视阈下的词义衍生研究——以多义词“看”为例 |
李仕春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17
|
话语标记语的语义痕迹与语用功能——以You Know为例 |
李潇辰
向明友
曹笃鑫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8
|
翻译批评的跨学科定位:框架语义学视域 |
周领顺
|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9
|
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概述 |
由丽萍
杨翠
|
《电脑开发与应用》
|
2007 |
8
|
|
20
|
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
轩治峰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1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