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村法律服务及其体系建构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立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现行法律服务体系在农村法律服务方面主体残缺、功能不足、适应性不强。根据农村社会特点和涉农法律事务需要,对现行司法组织进行延伸和改造,在农村地区逐步取消乡镇法律服务机构,设置律师、公证... 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现行法律服务体系在农村法律服务方面主体残缺、功能不足、适应性不强。根据农村社会特点和涉农法律事务需要,对现行司法组织进行延伸和改造,在农村地区逐步取消乡镇法律服务机构,设置律师、公证、仲裁机构,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建构相应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既是我国法律服务体系自身完善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法律服务 农村社会 司法组织 体系构成
下载PDF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农村市民社会形成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全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2,共4页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概念,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整合,培育出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农村市民社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日益普及的村民自治制度是政府与社会良...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概念,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整合,培育出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农村市民社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日益普及的村民自治制度是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结果,与传统的农村管理体制相比较,它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社会解构,在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培育出相对独立的社会、相对独立的个人、相对独立的社团和组织,为农村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制度 农村 市民社会
下载PDF
消费主义与农村个体化趋势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京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消费主义开始向农村渗透,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关系,特别是互助关系。通过运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从农业生产、住房建设、公共事务、红白喜丧等四个领域系统分析农村个体化过程。研究发现,消费主义对互助关系进行... 消费主义开始向农村渗透,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关系,特别是互助关系。通过运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从农业生产、住房建设、公共事务、红白喜丧等四个领域系统分析农村个体化过程。研究发现,消费主义对互助关系进行瓦解,建立在个人和民间实践基础上的"助"的理念和体系遭到破坏,乡村社会日趋个体化。传统互助团体开始走向衰落,村民从各种共同体中"游离"出来,走向原子化,从而导致了农村社会关系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个体化 农村社会关系 互助关系
下载PDF
农村合作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迎光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2,共3页
农村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社应以专业社为主,综合社为辅,为了取得规模效益应成立联合社,同时加强社间合作。农村合作社应实行国际化经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加快... 农村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社应以专业社为主,综合社为辅,为了取得规模效益应成立联合社,同时加强社间合作。农村合作社应实行国际化经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加快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合作社 新农村 综合社 专业社
下载PDF
乡村数字治理的内在逻辑、潜在风险及消解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欢科 韦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乡村战略等宏观顶层设计的相继提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向。在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过程中,主要以数字技术整合治理资源、促进信息流通与激活乡村公共信任的价值逻辑和多元主体之间不断交织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乡村战略等宏观顶层设计的相继提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向。在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过程中,主要以数字技术整合治理资源、促进信息流通与激活乡村公共信任的价值逻辑和多元主体之间不断交织与调适后共同选择的制度逻辑与为乡村治理赋权增能的技术逻辑为主要表现内容,共同构成了乡村数字治理的内在逻辑。当前,现代化数字技术与乡村社会长期形成的传统治理模式并不会自然达成耦合协调,出现数字技术侵蚀乡土性、消解自治性与催生伦理风险等问题。未来,乡村数字治理需要通过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社会有效融合、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责任与村级组织力量、塑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乡村伦理规范等策略加以消解,从而保护乡村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治理 数字乡村 乡村社会 数字技术赋能
下载PDF
乡村社会道德重建:一个居于“乡风文明”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林镜芳 袁宜嫔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6期46-49,共4页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给乡村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重建乡村社会道德观念,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给乡村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重建乡村社会道德观念,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重建与乡风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农民职业观念、义利兼顾的道德价值,物质精神并重的伦理道德观;采取各种措施,多管齐下,努力完善乡村社会道德重建的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乡村社会 道德重建 乡风文明 思想基础 实现机制
下载PDF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蔡玉胜 《社会工作》 2010年第8期47-48,共2页
以制度化设计为重点的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可以减少居民消费不确定性,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是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普遍趋势。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从均等化发展的目标来衡量,仍面临城乡环境差距较大、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障碍,因... 以制度化设计为重点的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可以减少居民消费不确定性,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是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普遍趋势。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从均等化发展的目标来衡量,仍面临城乡环境差距较大、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障碍,因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从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衔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等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全面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城市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卫生 城乡一体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会法治化的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章胜 聂应德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9-151,共3页
当前,加强中国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建设,既具有其必要性,又具有其迫切性。在新时期,中国农村法治化的构建思路包括: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当前,加强中国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建设,既具有其必要性,又具有其迫切性。在新时期,中国农村法治化的构建思路包括: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社会 法治化
下载PD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Revitalizing the Countryside 被引量:6
9
作者 Zhang Xiaoshan 《China Economist》 2020年第1期26-47,共22页
The problem of China’s uneven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striking in the countryside. Countryside rejuvenation is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 The problem of China’s uneven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striking in the countryside. Countryside rejuvenation is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turning China into a modernized socialist country.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system is vital to integr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 must allow farmers to gain their due share of value-added revenues from land, and share in the dividends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household operations, we should enhance the basic rural operation system, foster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and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for revitalizing countryside industries. We must deepen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to ensure sufficient supply and security of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 must reform the rural collective ownership system to implement property rights to farmers and protect their interests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We must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e countrysid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 must enhance rural governance to revitalize rural organ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ryside revitalization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 respects revitalizing rural industries talents organizatio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贤宇 俞白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关国土安全、国计民生。其哲学理论基础包括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关国土安全、国计民生。其哲学理论基础包括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和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注重提高环保科技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小康社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式和美乡村的文化意蕴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钰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23-29,共7页
美丽的本质在于和谐,“和美”是中国式乡村的价值追求,贯穿乡村建设的整个过程。“和美”概念把我国传统的“和”文化纳入其中,“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基因、内核,其所蕴含的“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 美丽的本质在于和谐,“和美”是中国式乡村的价值追求,贯穿乡村建设的整个过程。“和美”概念把我国传统的“和”文化纳入其中,“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基因、内核,其所蕴含的“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为和美乡村建设中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智慧支撑。在新征程上打造中国式和美乡村,必须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环境保护,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农民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和”文化 人与人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下载PDF
社会资本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农村治安问题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广富 王芳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2年第1期69-73,共5页
近年来,我国农村治安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民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偷盗抢劫等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等。从根源上说,这是社会转型期难以避免的,传统的农村熟人社会下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普遍信任... 近年来,我国农村治安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民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偷盗抢劫等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等。从根源上说,这是社会转型期难以避免的,传统的农村熟人社会下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普遍信任、村规民约及相互交往和组织参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淡化,而这些恰恰是作为社会稳定基础的农村社会资本的重要部分。因此,改善农村治安状况关键在于重构传统农村社会资本并积极培育和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村社会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社会 社会治安
下载PDF
当前农村社会不和谐因素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何爱华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3-24,共2页
当前我国农村形势总体是稳定的,但仍存在着农村社会治安、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农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落实“三农”政策,建立农民权益的法... 当前我国农村形势总体是稳定的,但仍存在着农村社会治安、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农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落实“三农”政策,建立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构建农村社会的真正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不和谐因素 对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对西部农村文化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谈建成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05-107,共3页
我国西部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研究当代中国西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西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思路,是顺利进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文化现代化 小康社会 西部地区 中国
下载PDF
论农村综合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华青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43-144,共2页
农村文化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向农民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的创新能力及农民群众的文化修养,进而全面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农村综合文化站... 农村文化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向农民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的创新能力及农民群众的文化修养,进而全面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农村综合文化站可以给广大群众提供稳定的、健康的、积极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文化站 精神文化生活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殷庆言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2,共5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和难点在基层,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也在基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和难点在基层,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也在基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维护群众利益的载体,化解各类矛盾的前沿,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基层党组织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农村高等教育功能创新与农村社会转型——新型农村高等教育模式的教育社会学构建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昱明 《高等农业教育》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从基本建成小康到全面小康,成败系于农村。农村教育的社会学功能凸现出来:从服务经济转型,转向服务社会转型,打破教育壁垒,增加教育准入功能,推动部分社会成员向中间阶层流动,服务大多数农村社会成员,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构建和完善理... 从基本建成小康到全面小康,成败系于农村。农村教育的社会学功能凸现出来:从服务经济转型,转向服务社会转型,打破教育壁垒,增加教育准入功能,推动部分社会成员向中间阶层流动,服务大多数农村社会成员,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构建和完善理论和操作系统,在教育公平多元论中突出大众化价值取向。这些,构成了农村高等教育的教育社会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高等教育 社会转型 教育社会学 教育功能 创新 远程教育 职业教育
下载PDF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创新思路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爱军 张存刚 《太原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只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等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还应该有"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农民整体精神状态和素养的全面提高,以及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只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等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还应该有"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农民整体精神状态和素养的全面提高,以及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通过公平、公益、均等的基础性公共文化服务,农村社会逐步形成了一种弥合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文化服务 理念指向 社会治理
下载PDF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明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7-30,共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社会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长玉 封学军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7,共3页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应当树立正确的农民增收观,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农地矛盾和纠纷;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和县乡行政改革,解决农村干群矛盾;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改进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民素质;...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应当树立正确的农民增收观,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农地矛盾和纠纷;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和县乡行政改革,解决农村干群矛盾;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改进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再造秀美山川工程监管力度,消除工作中存在的不实、不公等因素;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和谐社会 农民增收 农地制度改革 农村基层组织制度改革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