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墨”(Inkshedding):一项开创性的写作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缅 《写作》 2022年第5期100-106,共7页
“落墨”是一种集体写作实践法,它源自加拿大圣托马斯大学。“落墨”的基本理念在于借助对话式的集体写作强化写作的社会属性,而深层目的则是促进默会知识的生产与分享。“落墨”重塑了文字与书写在沟通中的重要地位,打破了个人与集体... “落墨”是一种集体写作实践法,它源自加拿大圣托马斯大学。“落墨”的基本理念在于借助对话式的集体写作强化写作的社会属性,而深层目的则是促进默会知识的生产与分享。“落墨”重塑了文字与书写在沟通中的重要地位,打破了个人与集体、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边界,让写作成为探索而非评价的工具。“落墨”的发展与加拿大高校写作中心的创建历程相伴随,其中的经验与教训能够为我国大学写作课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墨 集体写作 大学写作教学 默会知识 对话式写作
下载PDF
档案中的身份认同与群体书写——基于北大荒知青档案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洋洋 闫静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3,共4页
北大荒知青档案是知青在参与北大荒开发建设历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蕴含着知青个体的身份信息,承载着知青群体的集体记忆。北大荒知青档案所书写的知青个体生命史和群体奋斗史,呈现着知青形象,也承载着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 北大荒知青档案是知青在参与北大荒开发建设历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蕴含着知青个体的身份信息,承载着知青群体的集体记忆。北大荒知青档案所书写的知青个体生命史和群体奋斗史,呈现着知青形象,也承载着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在北大荒知青档案的价值驱动下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应当充分发挥档案服务民生的作用,为知青提供身份凭证;构建知青档案记忆空间,增强知青归属感和凝聚力;挖掘档案中的知青符号,打造知青精神名片,增强社会对知青的理解和认同、传承知青文化与北大荒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档案 身份认同 群体书写 北大荒 档案开发利用
下载PDF
象征资本的争夺和博弈——关于《青春之歌》的论争和修改兼论集体写作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莹 周扬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8-94,共7页
《青春之歌》是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出版之初就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论争,从工人到党的文艺官员都以不同方式介入了这场论争。论争一方面体现了不同文学观点之间的碰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象征资本的争夺和博弈。论争的结... 《青春之歌》是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出版之初就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论争,从工人到党的文艺官员都以不同方式介入了这场论争。论争一方面体现了不同文学观点之间的碰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象征资本的争夺和博弈。论争的结果是《青春之歌》的修改、再版和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从论争到修改,《青春之歌》完成了"集体写作"的过程。这一方式是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和意识形态再生产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之歌》 修改 集体写作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文学写作的新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瑞春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8-50,共3页
工具和载体的变化必然引起文学写作活动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为超文本 ,非线性思维 ,非功利写作 ,互动性、共时性的集体创作 ,新的写作语言、超常的词汇、语法和语言符号的大量出现 ;可以说互联网时代 ,作者与读者的界限已经模糊 ,... 工具和载体的变化必然引起文学写作活动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为超文本 ,非线性思维 ,非功利写作 ,互动性、共时性的集体创作 ,新的写作语言、超常的词汇、语法和语言符号的大量出现 ;可以说互联网时代 ,作者与读者的界限已经模糊 ,网上文学逐渐成为新的时尚 ,必须认真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学写作 超文本 非线性 集体创作 超常 变化
下载PDF
在集体研究中共同成长——运用“集体作文”教学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被引量:1
5
作者 蔡伟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24,共6页
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集体作文教学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张。在简要回顾了“集体作文”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果,略述该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后,文章指出,“集体作文”教学法将对研究性学习中的发现问题、确定课题、收集数... 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集体作文教学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张。在简要回顾了“集体作文”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果,略述该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后,文章指出,“集体作文”教学法将对研究性学习中的发现问题、确定课题、收集数据、创新分析、获取成果和全面评价等六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文章同时指出将“集体作文”教学法引入研究性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即:以一当四,以写代研,闭门造车,貌合神离;针对这些问题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提出了五大应对策略,即:适度调控,点拨引导,变换形式,发挥特长,及时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研究 “集体作文” 研究性学习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语文 中小学
下载PDF
一个旁观者对《红岩》第一稿写作的回忆——胡元访谈录 被引量:2
6
作者 钱振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6-44,共9页
1962年初《红岩》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6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的文章《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多少年来,这篇文章成为人们描述小说《红... 1962年初《红岩》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6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的文章《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多少年来,这篇文章成为人们描述小说《红岩》写作过程的唯一根据。2005年7月24日,论文作者到四川成都采访了原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编剧胡元先生。作为《红岩》作者们的朋友,胡元先生在1956年曾经目睹了《红岩》第一稿的写作。他对《红岩》写作过程的回忆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很不相同的叙述,从中可以看出,解放后的"业余作者"和他们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官方历史叙述和现实政治斗争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 集体写作 旁观者 政治高度 革命寓言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反思与突围
7
作者 颜水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5-78,共4页
中国古代"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论对当代文学史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集体写作存在矛盾与困难,影响了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发展;个人写作改变了当代文学史写作模式,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洪子诚和陈思和的文学史著作是新时期3... 中国古代"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论对当代文学史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集体写作存在矛盾与困难,影响了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发展;个人写作改变了当代文学史写作模式,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洪子诚和陈思和的文学史著作是新时期30年里具有重要影响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体现了"成一家之言"的学术精神,也暴露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一家之言 当代文学史 集体写作 个人写作
下载PDF
固化与消解:集体创作与文革文学的发生
8
作者 毛伟东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18-324,共7页
文革主流文学鼓吹"文艺黑线专政论",它颠覆了十七年文学的书写传统并使得作家身份发生了转变。以样板戏为例,编排演的集体创作形式使其日趋成为政治话语的直接演绎,并不断使自身陷入了建构的悖论。此外,文革期间的文艺理论与... 文革主流文学鼓吹"文艺黑线专政论",它颠覆了十七年文学的书写传统并使得作家身份发生了转变。以样板戏为例,编排演的集体创作形式使其日趋成为政治话语的直接演绎,并不断使自身陷入了建构的悖论。此外,文革期间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基本为写作组所掌控,其创作主体呈现出党、政府、高校三维一体的组织化特征。就历史的共时层面而言,作为地下文学现象之一的手抄本小说的传播与接受,某种程度上同样呈现出集体创作的元素,但无不彰显着个人话语的成分。相比新文学传统已然断裂的地表世界,地下文学所坚守的个性在新时期伴随着集体创作的回落而逐渐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 消解 集体创作 文革文学 样板戏 写作组 手抄本小说
下载PDF
建构与消解——革命历史叙事与作家身份转型
9
作者 毛伟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3-48,75,共7页
革命历史通过亲历者口述记录与工农兵作家书写等形式,试图形成强有力的"主流叙事"的建构。革命历史叙事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已初具雏形,但在建构过程中却包含着作家身份的重塑与转型。此外革命历史叙事在当代得以"经... 革命历史通过亲历者口述记录与工农兵作家书写等形式,试图形成强有力的"主流叙事"的建构。革命历史叙事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已初具雏形,但在建构过程中却包含着作家身份的重塑与转型。此外革命历史叙事在当代得以"经典化"的进程中,历史的消解也随着文本的生成而逐步显现。革命历史叙事的样板性建构,以集体创作的思维模式呈现而消解了作家自我的个性,并在左翼思潮退潮后逐渐瓦解。历史消解的加剧与深化,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而作家身份焦虑与沉浮的过程,则映射出当代文学沉重而复杂的历史性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叙事 作家身份 身份转型 集体创作 新历史主义小说
下载PDF
整合与断裂:集体写作与当代文学的生产
10
作者 毛伟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0-46,共7页
集体写作通过召开文学会议与专门成立文学管理机构等形式,以试图展开强有力的"国家意识"建构与规约,这某种意义上可以决定文学的生产与发展。就整合而言,追溯20世纪40年代延安时期的集体写作来探寻解放区文学的生产,可以引申... 集体写作通过召开文学会议与专门成立文学管理机构等形式,以试图展开强有力的"国家意识"建构与规约,这某种意义上可以决定文学的生产与发展。就整合而言,追溯20世纪40年代延安时期的集体写作来探寻解放区文学的生产,可以引申出集体写作在当代得以"经典化"的命题。与此同时文学的断裂化也在逐步显现。此外,以新民歌运动为例,当代文学在整合建构过程中,诉诸于一种狂欢美学或政治裁决方式,却造成了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深层断裂。这种断裂的强化与发展,更以集体写作的组织化得以实现。这种悖论式的发展轨迹造就了当代文学沉重而复杂的历史性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 断裂 集体写作 当代文学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何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以“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教案集体编写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秀峰 李俊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1期47-50,共4页
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当前高校思政课亟待解决的主题。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教学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文章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切入点,分析了课... 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当前高校思政课亟待解决的主题。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教学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文章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切入点,分析了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了课程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内涵和外延,并就课程教学设计和教案集体编写做了理性的求解,以充分利用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设计 教案集体编写 以学生为中心
下载PDF
高职英语课堂写作方法新尝试
12
作者 郝双魁 《辽宁高职学报》 2016年第3期40-41,65,共3页
对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教者和学习者关注的焦点,对于纠正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消极态度,有两种有效的英语写作课堂活动,即班级写作和小组集体写作。这两种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强调激情激发、互助互动和... 对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教者和学习者关注的焦点,对于纠正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消极态度,有两种有效的英语写作课堂活动,即班级写作和小组集体写作。这两种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强调激情激发、互助互动和相互合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主要以教师的想象力为引导,带动班级写作。在小组写作中较有优势的方法是看图作文、撰写论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英语课程 班级写作 小组集体写作
下载PDF
当代诗歌集体化写作阶段的读者和民歌形式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元 杨攀攀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在1949年至1976年的当代诗歌集体化写作阶段,颂歌建构起了自身独特的传播消费方式和文本形式。工农兵群众作为意识形态的中介,介入并主导着诗歌的生产、传播、阅读和批评等各个话语实践环节,内在地规约了民歌形式的制度化进程。工农兵... 在1949年至1976年的当代诗歌集体化写作阶段,颂歌建构起了自身独特的传播消费方式和文本形式。工农兵群众作为意识形态的中介,介入并主导着诗歌的生产、传播、阅读和批评等各个话语实践环节,内在地规约了民歌形式的制度化进程。工农兵诗歌及其民歌形式的试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中国创新现代文化体制和追求现代文化的民族化发展道路这两个向度的战略考量,同时也为当前诗歌重建中的"新诗二次革命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集体化写作 读者 民歌形式
下载PDF
清嘉道年间汉口商人文化生态考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岩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清代中期的汉口商人在经商之外的文化生活具有浓厚的士人化特征,他们热心交游,定期聚会,吟风咏物,乐善好施,成为传统基层社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非官方导向力量。但是,相比于同时期的经世派士子,汉口商人的精神生活还较多局限于风花雪月... 清代中期的汉口商人在经商之外的文化生活具有浓厚的士人化特征,他们热心交游,定期聚会,吟风咏物,乐善好施,成为传统基层社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非官方导向力量。但是,相比于同时期的经世派士子,汉口商人的精神生活还较多局限于风花雪月,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他们缺乏对大众民生的关注与同情,缺乏应对时变的必要思想准备,至清朝后期,以盐商为代表的汉口商人大势已去,逐步走向衰落,"不能饮酒不能诗"的财主逐渐成为商人主流,一个真正"平民性"的商业都市——汉口逐渐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道时期 《汉口丛谈》 《汉口竹枝词》 汉口商人 文化生态
原文传递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版本考辨
15
作者 张启迪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第10期90-96,共7页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共一百卷,此书祖本为元至治二年嘉兴路儒学刻本。现存各本中最早且最有价值的当属元刻明修本,其保留了祖本的原样,可为文字校勘提供参考。弘治十一年本流传最广,并经过考证弥补了修补本部分页面漫漶的缺陷,但刊刻...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共一百卷,此书祖本为元至治二年嘉兴路儒学刻本。现存各本中最早且最有价值的当属元刻明修本,其保留了祖本的原样,可为文字校勘提供参考。弘治十一年本流传最广,并经过考证弥补了修补本部分页面漫漶的缺陷,但刊刻不够精善,存在较多形近字笔误的情况。抄本多以弘治本为底本,各抄本字迹工整,且多出自名家之手,十分可贵,但都有一定数量的阙文,实属遗憾。相较之下,王宗炎抄校本阙文最少,当属最精善。最后文章对中华书局《王恽全集汇校》所使用的所谓元刊明补本的问题进行排查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版本源流 《王恽全集汇校》
下载PDF
王鹏运早期词事考辨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存红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1-65,共5页
王鹏运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首和临桂词派的领军人物,其早期词学活动情况却隐晦不彰,且时见言人人殊。在原有常见材料的基础上,收集王鹏运所遗稿本所收诗词及其词友词作相关材料,对王鹏运早年在京城参加觅句堂唱和、中书词人... 王鹏运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首和临桂词派的领军人物,其早期词学活动情况却隐晦不彰,且时见言人人殊。在原有常见材料的基础上,收集王鹏运所遗稿本所收诗词及其词友词作相关材料,对王鹏运早年在京城参加觅句堂唱和、中书词人唱和及在大梁参加诗词唱和的情况进行深入考察,勾勒出一代词人成长的较为明晰的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鹏运 觅句堂 中书词人 大梁诗词唱和 考辨
下载PDF
《大理古佚书钞》中的武术史料介绍与评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伟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69-1271,1286,共4页
《大理古佚书钞》据称是本汇编了三部明人笔记文集的古佚书,其中记有许多关于古代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文化资料。令武术史研究者值得注意的是,《书钞》的三部古佚书中记有大量的武术史料,其内容之多,其记载之具体,在一般的明人笔记中是极... 《大理古佚书钞》据称是本汇编了三部明人笔记文集的古佚书,其中记有许多关于古代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文化资料。令武术史研究者值得注意的是,《书钞》的三部古佚书中记有大量的武术史料,其内容之多,其记载之具体,在一般的明人笔记中是极为少见的,不少内容事关目前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三部笔记中记录的有关武术史料作一简要介绍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佚书钞 武术史料 介绍与评述
原文传递
从四六到骈体——论孙梅《四六丛话》在乾嘉骈文演进中的推动作用
18
作者 张作栋 《台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7-63,共7页
乾嘉是清代骈文的繁盛期和演进期。乾嘉骈文演进,概括而言就是从四六到骈体之演进。孙梅《四六丛话》在这个演进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一是推动骈文宗尚从宋四六到六朝唐代骈文的演进,二是推动骈文创作重心从"以声律章句分工拙&qu... 乾嘉是清代骈文的繁盛期和演进期。乾嘉骈文演进,概括而言就是从四六到骈体之演进。孙梅《四六丛话》在这个演进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一是推动骈文宗尚从宋四六到六朝唐代骈文的演进,二是推动骈文创作重心从"以声律章句分工拙"到"主于用意"、"文本性情"的演进,三是推动骈文名称从"四六"到"骈体"的演进。《四六丛话》可以说是乾嘉骈文演进的理论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骈体 四六 孙梅 四六丛话
下载PDF
略论历代遗山集序的时代特征
19
作者 张静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
诗文集序作为一种文体不仅体现序作者对诗文的评价,而且反映其所处时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学术风范等时代特征。元代遗山集序体现了北方士人的文化意识及民族意识;明代集序反映明人狭隘的正统观和文学评论中的史学意识;清人序言则... 诗文集序作为一种文体不仅体现序作者对诗文的评价,而且反映其所处时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学术风范等时代特征。元代遗山集序体现了北方士人的文化意识及民族意识;明代集序反映明人狭隘的正统观和文学评论中的史学意识;清人序言则折射出清代的思想政治背景及学术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山集序 时代特征 民族意识 正统观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考述
20
作者 杨国彭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一部三十册,是雍正年间内府编订《御制文第四集》时形成的一部修改稿本。其内容有可能是在康熙间王掞编录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书通过夹条和浮签等形式呈现了修订的过程,并在收录篇章、...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一部三十册,是雍正年间内府编订《御制文第四集》时形成的一部修改稿本。其内容有可能是在康熙间王掞编录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书通过夹条和浮签等形式呈现了修订的过程,并在收录篇章、文辞表述、人物评价、诗文字句、人名地名译法和涉及康熙诸皇子记述等方面不同于刊本。该稿本是对康熙朝史料的还原和补充,诗文部分则保留了康熙帝诗稿原文。同时,该稿本也展现了雍正帝修改康熙稿本的意图,并呈现了雍正朝内府稿本的修订方式,因此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帝 《御制文第四集》 稿本 雍正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