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落墨”(Inkshedding):一项开创性的写作实践 |
王缅
|
《写作》
|
2022 |
1
|
|
2
|
档案中的身份认同与群体书写——基于北大荒知青档案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
刘洋洋
闫静
|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3
|
象征资本的争夺和博弈——关于《青春之歌》的论争和修改兼论集体写作 |
孙莹
周扬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4
|
互联网时代文学写作的新变化 |
高瑞春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2
|
|
5
|
在集体研究中共同成长——运用“集体作文”教学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
蔡伟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6
|
一个旁观者对《红岩》第一稿写作的回忆——胡元访谈录 |
钱振文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7
|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反思与突围 |
颜水生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10 |
0 |
|
8
|
固化与消解:集体创作与文革文学的发生 |
毛伟东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9
|
建构与消解——革命历史叙事与作家身份转型 |
毛伟东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0
|
整合与断裂:集体写作与当代文学的生产 |
毛伟东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1
|
高校思政课教学何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以“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教案集体编写为例 |
张秀峰
李俊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19 |
7
|
|
12
|
高职英语课堂写作方法新尝试 |
郝双魁
|
《辽宁高职学报》
|
2016 |
0 |
|
13
|
当代诗歌集体化写作阶段的读者和民歌形式问题 |
李志元
杨攀攀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4
|
清嘉道年间汉口商人文化生态考释 |
张岩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5
|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版本考辨 |
张启迪
|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
2021 |
0 |
|
16
|
王鹏运早期词事考辨 |
朱存红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7
|
《大理古佚书钞》中的武术史料介绍与评述 |
周伟良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8
|
从四六到骈体——论孙梅《四六丛话》在乾嘉骈文演进中的推动作用 |
张作栋
|
《台州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9
|
略论历代遗山集序的时代特征 |
张静
|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20
|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考述 |
杨国彭
|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