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连墩出土漆器漆灰层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金普军 胡雅丽 +1 位作者 谷旭亮 吉学高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8-111,137+2,共6页
利用SEM的背散射电子和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两件具有厚漆灰层漆膜样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研究。实验数据表明:漆膜主要分为三层,即漆灰层、底漆层和色漆层;采用了石英(SiO2)和骨灰Ca(5PO4)(3OH)颗... 利用SEM的背散射电子和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两件具有厚漆灰层漆膜样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研究。实验数据表明:漆膜主要分为三层,即漆灰层、底漆层和色漆层;采用了石英(SiO2)和骨灰Ca(5PO4)(3OH)颗粒作为漆灰中的无机填料;漆灰层在髹制时首先髹制混合着大颗粒骨灰的漆灰,然后再髹制调和细粒径石英颗粒的漆灰。研究结果揭示出楚人已经认识到无机填料种类和粒径对漆灰层物化性质的影响,形成了完善的漆灰层制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漆灰 九连墩 骨灰 垸漆 楚文化
原文传递
骨灰乳浊白釉的组成范围、乳浊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玉容 郑家范 游恩溥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本文介绍骨灰乳浊白釉的基础釉组成范围;组成、骨灰量、烧成温度对白度的影响。对骨灰乳浊白釉的微观结构、乳浊机理、影响白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骨灰乳浊白釉的乳浊现象是釉玻璃分相所致。
关键词 乳浊釉 骨灰乳浊剂 乳浊机理
下载PDF
西安汉墓出土漆陶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强 李伟东 +1 位作者 罗宏杰 赵凤燕 《自然杂志》 2016年第1期15-22,共8页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陕西西安市汉墓出土的陶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器中有北方汉墓鲜有报道的红色彩绘漆陶器,其红色颜料为较常见的朱砂(H...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陕西西安市汉墓出土的陶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器中有北方汉墓鲜有报道的红色彩绘漆陶器,其红色颜料为较常见的朱砂(HgS)。显微结构研究显示至少存在三种类型的陶器:其一,陶胎上先通体涂绘含高锰和铁化合物的棕黑色陶衣,其中MnO和FeO的质量分数超过20%,后再施红色彩绘层;其二,陶胎上先涂一层薄漆层后再进行彩绘;其三,先在陶胎上做底灰层,再刷一层薄漆,然后进行彩绘。漆层中都存在添加骨灰和石英的现象,漆灰层中有添加高铁物质及黏土的现象,其中FeO的质量分数达22%。研究结果不但扩展了陶器的种类,也为漆陶器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陶 髹漆工艺 骨灰 汉墓
下载PDF
骨灰煅烧改性对骨质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戴瑾 严星煌 +1 位作者 李锦堂 罗学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4-558,共5页
骨灰是烧制骨质瓷的最重要的原料,提高骨灰的质量也是提高骨质瓷性能的关键.对骨胶厂提供的骨灰进行煅烧处理,通过红外、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骨灰的显微形貌和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以及骨灰煅... 骨灰是烧制骨质瓷的最重要的原料,提高骨灰的质量也是提高骨质瓷性能的关键.对骨胶厂提供的骨灰进行煅烧处理,通过红外、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骨灰的显微形貌和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以及骨灰煅烧改性对坯体浆料流动性和坯体烧结工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1 200℃下对骨灰进行煅烧,可获得轮廓清晰、圆球形和颗粒尺寸适中的煅烧骨灰,有利于提高骨质瓷坯体浆料的流动性,扩大坯体烧结温度范围,并且能提高坯体的白度.通过合理配方和工艺优化,骨质瓷坯体烧结后白度为92.97%,密度为2.70 g/cm3,收缩率为1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灰 煅烧 性能 骨质瓷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dietary digestible calcium on growth performance,bone mineralization, plasma calcium, and abundance of genes involved in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calcium in pigs from 11 to 22 kg fed diet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被引量:3
5
作者 L.Vanessa Lagos Su A.Lee +4 位作者 Guillermo Fondevila Carrie L.Walk Michael R.Murphy Juan J.Loor Hans H.Stei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42-957,共16页
Background: A 21-da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Ca requirements to maximize growth performance expressed as the standardized total tract digestible(STTD) Ca to STTD P ratio is less than 1.40:... Background: A 21-da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Ca requirements to maximize growth performance expressed as the standardized total tract digestible(STTD) Ca to STTD P ratio is less than 1.40:1. The second hypothesis was that increasing dietary Ca increases plasma Ca concentration and downregulates abundance of genes related to Ca absorption(TRPV6, S100 G, and ATP2 B1) in the duodenum, and tight junction proteins(OCLN, CLDN1, and ZO1) in the duodenum and ileum.Methods: Twenty corn-soybean me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using a 4 × 5 factorial design with diets containing 0.16%, 0.33%, 0.42%, or 0.50% STTD P, and 0.14%, 0.29%, 0.44%, 0.59%, or 0.74% STTD Ca. Six hundred and forty pigs(initial weight: 11.1 ± 1.4 kg) were allotted to 20 diets and 5 blocks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On day21, weights of pigs and feed left in feeders were recorded and blood, duodenal tissue, ileal mucosa, and the right femur were collected from 1 pig per pen. Abundance of m RNA was determined in duodenal and ileal tissue via quantitative RT-PCR.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response surface model.Results: The predicted maximum ADG(614 g), G:F(0.65), and bone ash(11.68 g) was obtained at STTD Ca:STTD P ratios of 1.39:1, 1.25:1, and 1.66:1, respectively, when STTD P was provided at the requirement(0.33%). If dietary STTD P was below the requirement, increasing dietary Ca resulted in reduced(P < 0.05) ADG and G:F. However, if dietary STTD P was above the requirement, negative effects(P < 0.05) on ADG and G:F of increasing STTD Ca were observed only if dietary STTD Ca exceeded 0.6%. Plasma Ca concentration was positively affected by STTD Ca over the range studied(quadratic, P < 0.01)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by increasing STTD P(linear, P < 0.01). There was a linear negative effect(P < 0.05) of STTD Ca on the abundance of S100 G, TRPV6, OCLN, and ZO1 in duodenum, and CLDN and ZO1 in ileum.Conclusions: The STTD Ca:STTD P ratio needed to maximize growth performance of 11-to 25-kg pigs is less than1.40:1, if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ash CALCIUM absorption Digestible CALCIUM Growth PIGS Requirement
下载PDF
铁红结晶釉的制备 被引量:4
6
作者 包启富 董伟霞 余翔 《砖瓦》 2016年第12期10-11,共2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硅铝比、氧化铁的含量、骨灰的含量因素对釉面晶花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硅铝比为7.5,骨灰含量为14%,氧化铁含量13%时,釉面呈现出以棕褐色为底色、大红晶花出现的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釉。
关键词 铁红结晶釉 骨灰 FE2O3
下载PDF
低膨胀铁红花釉的制备 被引量:2
7
作者 董伟霞 包启富 +1 位作者 沈慧娟 李深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2,共5页
以锂长石、骨灰、三氧化二铁、煅烧滑石等原料,从低膨胀铁红花釉制备工艺研究入手,探讨了骨灰含量和工艺条件对釉面质量的影响,结合XRD和热膨胀系数分析,研制出适合低膨胀耐热陶瓷坯体的低膨胀铁红花釉。研究结果表明:当配方组成中骨灰... 以锂长石、骨灰、三氧化二铁、煅烧滑石等原料,从低膨胀铁红花釉制备工艺研究入手,探讨了骨灰含量和工艺条件对釉面质量的影响,结合XRD和热膨胀系数分析,研制出适合低膨胀耐热陶瓷坯体的低膨胀铁红花釉。研究结果表明:当配方组成中骨灰含量12%左右,釉面厚度在0.5~0.8mm,在1260℃并保温时间在30~40min时,可以获得分布均匀、大小适中的釉面结晶效果。从XRD和膨胀系数分析可知,由于样品中有含锂化合物、钙长石和α-Fe2O3晶体的析出,赋予了样品具有低膨胀且釉面呈现红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膨胀 铁红花釉 骨灰 工艺条件
下载PDF
骨灰对卫生瓷锆乳浊釉工艺性能的影响及其乳浊机理研究
8
作者 李晓池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21-224,共4页
介绍了卫生瓷锆乳浊釉的主要原料组成、配方设计及工艺参数。利用XRD、TEM、高温显微镜等测试手段 ,初步研究了骨灰对卫生瓷乳浊釉工艺性能的影响以及骨灰乳浊釉的乳浊机理。
关键词 骨灰 浮浊机理 白度 卫生瓷 锆乳浊釉 工艺性能
下载PDF
首都机场口岸出境尸体/棺柩、骸骨、骨灰监测分析
9
作者 刘永有 王正 +6 位作者 周小平 孙继伦 曹建中 施南飞 杨丽英 赵言群 王德伟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对经首都机场口岸出境的尸体/棺柩、骸骨、骨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改进出境尸体/棺柩、骸骨的卫生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03—2009年经首都机场口岸出境的尸体/棺柩、骸骨、骨灰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对经首都机场口岸出境的尸体/棺柩、骸骨、骨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改进出境尸体/棺柩、骸骨的卫生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03—2009年经首都机场口岸出境的尸体/棺柩、骸骨、骨灰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3—2009年,经首都机场口岸出境尸体/棺柩、骸骨、骨灰共815例,其中尸体/棺柩785例(占96.32%)、骨灰27例(占3.31%)、骸骨3例(占0.37%)。死者以男性为主(占80.61%),年龄多集中41-60岁年龄段(占52.88%);主要死亡原因为猝死(占32.64%)、脏器功能衰竭(占22.94%)和意外死亡(占13.62%),男女死因顺位有显著性差异;少数死于肝炎、肺炎等传染病。〔结论〕针对主要致死病因,应加强对高发病率年龄段外籍人员的健康咨询和宣传,对其进行旅行安全、生活安全和行为安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口岸 尸体 棺柩 骸骨 骨灰 卫生检疫 分析
原文传递
中温乳浊颜色釉的研制
10
作者 沈华荣 洪琛 +2 位作者 卢希龙 陈云霞 曹春娥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5,共6页
采用钾长石、高岭土、石英、骨灰、滑石、方解石、锆英石等常用原料,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基础乳浊釉的配方,添加镨黄、铬绿、钴蓝、包裹红这四种色料成功制备了较好的乳浊色釉。结果表明,钴蓝、铬绿、镨黄色料适应磷乳浊釉,包裹红色料则... 采用钾长石、高岭土、石英、骨灰、滑石、方解石、锆英石等常用原料,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基础乳浊釉的配方,添加镨黄、铬绿、钴蓝、包裹红这四种色料成功制备了较好的乳浊色釉。结果表明,钴蓝、铬绿、镨黄色料适应磷乳浊釉,包裹红色料则适应锆乳浊釉;钴蓝最佳加入量为6%,铬绿、包裹红为8~10%,镨黄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 乳浊釉 颜色釉 骨灰
下载PDF
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探索骨灰处理多样化与殡葬园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的路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宝祥 《价值工程》 2006年第7期87-90,共4页
针对我国现有殡葬园区资源利用现状,根据价值工程理论,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殡葬服务设施实行骨灰处理多样化,并与殡葬园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节约殡葬资源、提高殡葬服务设施综合效益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 殡葬园区 骨灰处理 园林 生态 价值工程
下载PDF
中脚趾骨灰锰含量作为肉仔鸡锰生物学有效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绪刚 苏琪 +1 位作者 黄俊纯 段玉琴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3,共3页
用一日龄Arbor Acres(AA)雏鸡80只(公母各半)进行试验,研究中脚趾骨灰Mn含量替代跖骨灰Mn含量作为肉仔鸡Mn生物学有效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玉米一豆饼基础饲粮(含Mn 22ppm)分别添加无机Mn(试剂级MnSO_4·H_2O)0、50、100、150和200p... 用一日龄Arbor Acres(AA)雏鸡80只(公母各半)进行试验,研究中脚趾骨灰Mn含量替代跖骨灰Mn含量作为肉仔鸡Mn生物学有效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玉米一豆饼基础饲粮(含Mn 22ppm)分别添加无机Mn(试剂级MnSO_4·H_2O)0、50、100、150和200ppm,自由采食28天。随饲粮Mn的增加,中脚趾骨灰及跖骨灰中的Mn含量均高度线性上升(P<0.01),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饲粮Mn添加水平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9963、0.9713和0.9870,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中脚趾骨灰Mn含量可满意地代替跖骨灰Mn含量而用于评价肉仔鸡Mn的生物学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脚趾 骨灰 含量 生物学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旧藏漆器文物中漆灰材质的科学研究
13
作者 王娜 闵俊嵘 +2 位作者 康葆强 谷岸 雷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漆灰的修复是漆器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故宫博物院旧藏漆器3种典型漆灰的材料构成及特点,以及为漆器修复工作提供科技支持,研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纤维显微镜观测、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漆灰的修复是漆器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故宫博物院旧藏漆器3种典型漆灰的材料构成及特点,以及为漆器修复工作提供科技支持,研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纤维显微镜观测、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综合分析了3种典型漆灰所含无机及有机原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明代古梅花蕉叶式琴漆灰所用无机材料是动物角灰或骨灰及少量黏土,胶结材料则由中国大漆及少量植物油组成;清代黑漆描金大宝座漆灰的无机材料为含有方解石的黏土,胶结材料为熟桐油、猪血的混合物,此外,样品中还含有麻类纤维,为宝座木胎与漆灰层之间所裱麻布,宝座漆灰不但能提供平整髹漆表面,而且还对麻布有加固定型作用;清代黑漆地填金字张廷玉书圣训天伦对联漆灰的无机材料为黏土,胶结材料则为熟桐油、猪血的混合物。研究所用分析方法体系可实现漆灰原材料,特别是有机胶结材料的准确识别。3种典型漆灰的选材特点与中国古代漆器,特别是明清时期家具、器物制作用料传统相吻合,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漆器文物修复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漆灰 微区X射线衍射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动物角骨灰 黏土 中国大漆 熟桐油 猪血
下载PDF
肉用鸡、鸭钙营养需要量评定拟合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丽欣 信爱国 +2 位作者 陈静文 陈泽妍 王润莲 《家禽科学》 2022年第4期5-11,共7页
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肉鸡和肉鸭日粮钙水平与胫骨灰分的剂量-效应反应试验结果进行7种模型的拟合分析及比较,研究其钙营养需要量评定的最佳拟合模型。本研究收集近30年肉鸡和肉鸭钙营养需要量研究论文,分别选用31组肉鸡和14组肉鸭不同... 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肉鸡和肉鸭日粮钙水平与胫骨灰分的剂量-效应反应试验结果进行7种模型的拟合分析及比较,研究其钙营养需要量评定的最佳拟合模型。本研究收集近30年肉鸡和肉鸭钙营养需要量研究论文,分别选用31组肉鸡和14组肉鸭不同钙水平影响胫骨灰分含量呈显著性变化的试验数据,分别进行二次曲线(QR)、线性折线(BL)、二次折线(BQ)、指数(EM)、S线(SM)、增长曲线(GM)、Logistic模型(LOG 4)共7种模型拟合分析,根据不同拟合模型的拟合度及最佳拟合出现的频度筛选最佳拟合方程。结果表明:7种模型的平均值拟合度,有4种模型>67%,从高到低顺序为QR(85.5%)>BL(71.5%)>LOG 4(68.6%)>BQ(67.3%),其它3种模型(EM、SM、GM)平均值拟合度低于63%;QR、BL、BQ和LOG 4最佳拟合出现频度分别为23/45、14/45、11/45、11/45,其它模型低于2/45。采用胫骨灰分含量为效应值评定肉鸡和肉鸭钙需要量时,二次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两种折线模型、Logistic模型,其余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水平 拟合模型 肉鸡 肉鸭 胫骨灰分
下载PDF
基于低含量合成骨粉的日用陶瓷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闻达 周念莺 张垠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85,共5页
基于环保、资源和成本方面的考虑,以降低现有骨质瓷配方中骨粉含量为目的,通过配方优化和原料精选,研究了低含量合成骨粉的日用陶瓷制备与性能。设计了合成骨粉用量在0~10 wt%范围的陶瓷坯体组成及其制备工艺,并对烧成的瓷坯进行了抗折... 基于环保、资源和成本方面的考虑,以降低现有骨质瓷配方中骨粉含量为目的,通过配方优化和原料精选,研究了低含量合成骨粉的日用陶瓷制备与性能。设计了合成骨粉用量在0~10 wt%范围的陶瓷坯体组成及其制备工艺,并对烧成的瓷坯进行了抗折强度、透过率、密度、吸水率和物相等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骨粉含量6 wt%的坯体抗折强度高达175 MPa、光透过率达到9.5%/2 mm,该瓷器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骨粉 抗弯强度 透过率
下载PDF
新骨灰瓷注浆性能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秋玉 《江苏陶瓷》 CAS 1998年第1期22-23,29,共3页
对新骨灰瓷注浆料采用不同于可塑泥料配方和在电解质的选择上进行了实验 ,成功地解决了实心注浆产品开裂、变形和针孔缺陷 。
关键词 新骨灰瓷 注浆料 性能 注浆成型 陶瓷 配方 缺陷
下载PDF
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探索骨灰处理多样化与殡葬园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的路子
17
作者 杨宝祥 李伯森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6-40,共5页
针对我国现有殡葬园区资源利用现状,根据价值工程理论,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殡葬服务设施实行骨灰处理多样化,并与殡葬园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节约殡葬资源、提高殡葬服务设施综合效益的科学方法。用环境科学理论对骨灰处理方式进行... 针对我国现有殡葬园区资源利用现状,根据价值工程理论,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殡葬服务设施实行骨灰处理多样化,并与殡葬园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节约殡葬资源、提高殡葬服务设施综合效益的科学方法。用环境科学理论对骨灰处理方式进行利弊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环保要求的骨灰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殡葬园区 骨灰处理 园林 生态 价值工程
下载PDF
元“月明沧海”琴的修复
18
作者 马如高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月明沧海"琴为上海博物馆藏品,元至正壬辰(公元1352年)制造。琴额部有两处木质缺洞,木质纤维素腐烂,蛀眼19个,额部其它部位漆颜色暗淡,琴左侧面下方、琴额背面均有缺损。对这件古琴制定修复方案,并开展清洁、处理蛀洞、分析... "月明沧海"琴为上海博物馆藏品,元至正壬辰(公元1352年)制造。琴额部有两处木质缺洞,木质纤维素腐烂,蛀眼19个,额部其它部位漆颜色暗淡,琴左侧面下方、琴额背面均有缺损。对这件古琴制定修复方案,并开展清洁、处理蛀洞、分析灰胎、加固、补配、批灰、涂漆、打磨、做旧等保护修复工艺流程。结果表明,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检测的结合,使此件文物的修复工作相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蛀洞 牛骨灰 文物保护 文物修复
下载PDF
陶瓷骨灰匣试验总结
19
作者 黄祥云 夏凤彩 《陶瓷工程》 1995年第6期12-13,49,共3页
主要叙述了骨灰匣的釉料所用原料性质及其配方组成,并对骨灰匣的制作工艺。
关键词 陶瓷 骨灰匣 坯料 釉料
下载PDF
低温卫生瓷用锆磷质生料乳浊釉的研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洪巍 高力明 游恩溥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75-87,94,共14页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编制试验计划,初步研制成功能用于低温卫生瓷烧成的锆磷质生料乳浊釉,其烧成温度为1140~1200℃,釉面白度可达76~79。经OM、EM、EDAX和x衍射分析表明,釉的乳浊粒子主要是细分散的残留锆英石和均匀分布于...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编制试验计划,初步研制成功能用于低温卫生瓷烧成的锆磷质生料乳浊釉,其烧成温度为1140~1200℃,釉面白度可达76~79。经OM、EM、EDAX和x衍射分析表明,釉的乳浊粒子主要是细分散的残留锆英石和均匀分布于釉玻璃基中的分相液滴,另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钙长石、氟磷灰石和再结晶锆英石晶体;残留锆英石的粒径绝大部分小于3μm;分相液滴的成份主要有(1)富 Ca^(2+)、P^(5+),(2)富 Ca^(2+)、Al^(8+)而同时都贫 Si^(4+)、Zr^(4+)两种,分相液滴主要以0.1~0.8μm 的球形小滴和由数个球形小滴部分连通形成的低聚体形式存在;骨灰和氟硅酸钠明显地促进釉的分相,使釉乳浊度提高;骨灰显著地缩小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氟硅酸钠则有强烈的助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瓷 锆磷质 生料乳浊釉 陶瓷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