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33年“巴黎中国美术展览会”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长虹 《艺术探索》 2013年第5期25-38,4,共14页
1933年举办的"巴黎中国美术展览会"向世界呈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价值,标志着中国画由私人收藏转向公共美术馆。这是中国画在追求"现代性"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关键词 “巴黎中国美术展览会” 徐悲鸿 中国画 “发扬国光”
下载PDF
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内核——科学精神 被引量:5
2
作者 林逸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8-152,共5页
徐悲鸿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里程碑,他在艺术上变革与探索的历程几乎与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同步,我们可以在他的艺术中看到他那个时代的缩影。徐悲鸿在美术事业上所作出的贡献足可以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而构成其伟大一生的根本原因,... 徐悲鸿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里程碑,他在艺术上变革与探索的历程几乎与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同步,我们可以在他的艺术中看到他那个时代的缩影。徐悲鸿在美术事业上所作出的贡献足可以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而构成其伟大一生的根本原因,是他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精神作为一生行动的指南。也正是他致力于推行这一精神,才使中国画艺术摆脱了在清末已是无聊文人把玩的角色,走出了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画日趋衰败的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科学精神 徐悲鸿
下载PDF
徐悲鸿精神的现代性阐释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文娟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我们应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阐释徐悲鸿精神的现当代意义。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复杂性使徐悲鸿在今日遭到了多方面质疑,对此需要进行学理性清理。以社会为己任、以公共精神的关怀者和推动者阐释和守护世界意义(人文意义)是徐悲鸿的现代人文... 我们应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阐释徐悲鸿精神的现当代意义。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复杂性使徐悲鸿在今日遭到了多方面质疑,对此需要进行学理性清理。以社会为己任、以公共精神的关怀者和推动者阐释和守护世界意义(人文意义)是徐悲鸿的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定。在后殖民时代凸显的徐悲鸿精神,鼓舞和启示我们在对民族化和现代化、本土化和全球化的二律背反的思虑中,加强民族自信,让东方发声而不成其为验证西方强大霸权的“他者”形象,以倡导东西方真正的对话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现代性启蒙 人文知识分子 后殖民时代 写实主义画风
原文传递
徐悲鸿《负伤之狮》图像学分析
4
作者 王一珂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22期26-28,共3页
图像学是对视觉艺术的深度解读工具,它不仅关注表面的图像元素,还深入挖掘隐藏在这些元素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思想意义。《负伤之狮》是中国著名现代画家徐悲鸿的重要代表作,该作品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展现了徐悲鸿深厚的功底,更在主题上承... 图像学是对视觉艺术的深度解读工具,它不仅关注表面的图像元素,还深入挖掘隐藏在这些元素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思想意义。《负伤之狮》是中国著名现代画家徐悲鸿的重要代表作,该作品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展现了徐悲鸿深厚的功底,更在主题上承载了深刻的民族情感和历史使命感。该文运用潘诺大斯基的图像学原理,通过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图像学阐释,解析当年徐悲鸿创作这幅作品画面时的内涵,进一步揭示作品的深层意义与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徐悲鸿 《负伤之狮》
下载PDF
1928年徐悲鸿闽游艺事考
5
作者 蔡力杰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53-62,共10页
1928年夏的福建之行是徐悲鸿艺术生涯中虽短暂却关键的一段历程,他不但在此完成了其早期代表作《蔡公时被难图》,而且还积极参与当地的美术展览,结交诸多闽籍艺术家。《蔡公时被难图》尽管早已毁于战火,但借助素描稿、旧影像和当事人回... 1928年夏的福建之行是徐悲鸿艺术生涯中虽短暂却关键的一段历程,他不但在此完成了其早期代表作《蔡公时被难图》,而且还积极参与当地的美术展览,结交诸多闽籍艺术家。《蔡公时被难图》尽管早已毁于战火,但借助素描稿、旧影像和当事人回忆,我们仍能还原作品内容之大概。《福建全省美术展览会记》一文不但留下珍贵的展会信息,而且以精到的点评呈现了福建彼时方兴未艾的艺术生态。新见《福州郊景》一作,表明画家在体验与记录之余,还尝试描绘民生百态以传达现实主义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黄孟圭 《蔡公时被难图》 福建全省美术展览会
下载PDF
徐悲鸿的工艺美术理念探微
6
作者 朱平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徐悲鸿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然而其颇具特色的工艺美术理念却鲜为人知。徐悲鸿以“国势急需、用求其实”作为学习和引入西方现代工艺美术的主旨,其工艺美术理念的内容包括从为学之道和国势之需来提倡工艺美术,以纯正美术为参照... 徐悲鸿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然而其颇具特色的工艺美术理念却鲜为人知。徐悲鸿以“国势急需、用求其实”作为学习和引入西方现代工艺美术的主旨,其工艺美术理念的内容包括从为学之道和国势之需来提倡工艺美术,以纯正美术为参照阐述工艺美术的实用性特性,以用求其实的态度指出发展工艺美术策略三个方面。这些有关工艺美术的认知是徐悲鸿倡导的“智之艺术”的有机组成,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史以及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工艺美术 艺术理念 学术意义
下载PDF
论“写实”在徐悲鸿绘画中的道德意涵
7
作者 朱正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7-102,共6页
徐悲鸿将美术看作在造物形态方面追求“真理”的学问,认为须以“诚笃”的道德态度,“致广大,尽精微”的追求来写实,否则即是“不爱真理”和“道德败坏”。徐悲鸿多次引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来诠释以上这种科学主义态度,即是程朱理学... 徐悲鸿将美术看作在造物形态方面追求“真理”的学问,认为须以“诚笃”的道德态度,“致广大,尽精微”的追求来写实,否则即是“不爱真理”和“道德败坏”。徐悲鸿多次引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来诠释以上这种科学主义态度,即是程朱理学式格致思维的体现。徐悲鸿将美术上追求“科学的写实”的行为视为“新天道”,其主张“写实”为体“写意”为用的艺术观,也源自程朱理学式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写实 程朱理学
下载PDF
1940年代中国画的海外传播——以徐悲鸿南洋筹赈展览为中心
8
作者 高可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5期114-116,共3页
在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以中国美术教育家和画家的身份出访南洋,携带大批作品,举办一系列筹赈画展,支援国内抗战事业;他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他的爱国情怀与国际主义精神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以中国美术教育家和画家的身份出访南洋,携带大批作品,举办一系列筹赈画展,支援国内抗战事业;他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他的爱国情怀与国际主义精神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感动。文章从南洋之行入手,结合徐悲鸿艺术活动和展出作品,解析其艺术思想和情怀寄托,此次海外行旅不仅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写下重要的篇章,也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筹赈展览 徐悲鸿 抗日战争
原文传递
“写实”挑战下的艺境创构——从与徐悲鸿的对照看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
9
作者 金浪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写实”作为引发“美术革命”的重要概念,不仅是徐悲鸿借以进行中国画改良的工具,也暗中构成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起点。虽然同样对罗丹雕塑的“写实”风格盛赞有加,徐悲鸿重视的是“写实”手法,而宗白华却运用了“使物质而精神... “写实”作为引发“美术革命”的重要概念,不仅是徐悲鸿借以进行中国画改良的工具,也暗中构成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起点。虽然同样对罗丹雕塑的“写实”风格盛赞有加,徐悲鸿重视的是“写实”手法,而宗白华却运用了“使物质而精神化”的解释思路。正是通过将此思路运用于对徐悲鸿作品的评论,宗白华开启了对中国画的理论探索,所谓“能空灵而能写实”,便是他对中国画写实原理的初步表达。在抗战“写实”强化氛围下,二者的差异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徐悲鸿把专注点从肌肉组织扩展至社会生活,提升了“写实”手法的现实主义品质,而宗白华则通过将既有思路运用于对“常人欣赏艺术的形式”的阐发,拓展了围绕文人画展开的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写实、传神、妙悟三境界的提出,标志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徐悲鸿 写实 意境论 中国画
下载PDF
殊途同归的艺术追求——论徐悲鸿与林风眠艺术主张与审美趋向的异同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民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从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主张去考察,他们的审美趋向有所不同,甚至一些艺术观点不尽相同,但这并不表明他们的艺术追求就大相径庭。如果从他们的艺术主张的目的去考察则体现出明显的一致性:都提倡艺术与现实的结合,追求大众性... 从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主张去考察,他们的审美趋向有所不同,甚至一些艺术观点不尽相同,但这并不表明他们的艺术追求就大相径庭。如果从他们的艺术主张的目的去考察则体现出明显的一致性:都提倡艺术与现实的结合,追求大众性的理解,并希望以西方绘画改造中国传统绘画的弊端,由此,徐悲鸿与林风眠的艺术追求则是殊途同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林风眠 艺术主张 审美趋向
下载PDF
徐悲鸿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封加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45,共3页
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众多导师当中,徐悲鸿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作为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追随者和实践者,徐悲鸿"改良中国画"的观念和"引西润中"的信念,使得蔡元培和陈师曾之间不同艺术主张潜在的矛盾转化为具体操... 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众多导师当中,徐悲鸿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作为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追随者和实践者,徐悲鸿"改良中国画"的观念和"引西润中"的信念,使得蔡元培和陈师曾之间不同艺术主张潜在的矛盾转化为具体操作上的分歧,这是陈师曾辞职及画法研究会最终解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 徐悲鸿 蔡元培 陈师曾
下载PDF
也谈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的中国画教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新华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是中国最早的美术教学机构之一,在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徐悲鸿执教于此,所以曾长期被认为是他推行中国画教学改革的试验场。笔者通过梳理历史发现,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是中国最早的美术教学机构之一,在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徐悲鸿执教于此,所以曾长期被认为是他推行中国画教学改革的试验场。笔者通过梳理历史发现,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的中国画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人为地遮蔽,其原本是十分多元的。本文即在辨明误解,还原真相,恢复其原本很生动的历史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 中国画教学 多元化 徐悲鸿
下载PDF
艺术叛徒:刘海粟的艺术策略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金明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73,共16页
刘海粟一生各式名号层出,其中最有影响者非“艺术叛徒”莫属。本文对“艺术叛徒”的来源进行了重新考辨与研究,认为这一称谓的传播始于1925年,是刘海粟自己有意构建的艺术身份。他借助人体模特儿事件的热度,以及两个“叛徒”的交游佳话... 刘海粟一生各式名号层出,其中最有影响者非“艺术叛徒”莫属。本文对“艺术叛徒”的来源进行了重新考辨与研究,认为这一称谓的传播始于1925年,是刘海粟自己有意构建的艺术身份。他借助人体模特儿事件的热度,以及两个“叛徒”的交游佳话,使“艺术叛徒”之名广为人知。而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的传播中,这一名号又生发出了更加丰富的意涵。最终,刘海粟“艺术叛徒”身份构建话语的成效,已然达到甚至超出了艺术家本人的预期,且该身份塑造的成功,是多种角色共同发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叛徒 刘海粟 文学叛徒 胡适 徐悲鸿
原文传递
徐悲鸿与中苏美术交流——兼论苏联美术界对中国画的理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都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4,共10页
中苏美术交流是美术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处于冷热不均的状态,即学界高度关注苏联美术影响中国艺术的层面,但又忽视中国美术对苏文化输出的影响。单一维度地理解苏联美术对中国的影响,导致中国美术界对苏联美术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鉴于... 中苏美术交流是美术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处于冷热不均的状态,即学界高度关注苏联美术影响中国艺术的层面,但又忽视中国美术对苏文化输出的影响。单一维度地理解苏联美术对中国的影响,导致中国美术界对苏联美术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鉴于此,本文以1934年徐悲鸿主持的“中国绘画展览会”为线索,以徐悲鸿的中国画艺术为中心,串联报刊、专著、图录等文献,进一步研究苏联文化艺术界如何理解、回应中国画艺术,及其相关的理论逻辑,进而阐释中苏美术交流双向互动中的融合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美术交流 中国画 徐悲鸿 中国绘画展览会 苏联版画展览会
原文传递
自我与他者——徐悲鸿在动荡中的油画本土化之旅(1927—1941) 被引量:3
15
作者 尚辉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6-93,共8页
本文以徐悲鸿留法归国后在时代动荡中进行历史画创作的三部曲为其艺术创作的鼎盛期,对其历史画以及肖像、人体和风景展开研究,既梳理了其油画本土化的演进轨迹,也对其相关题材内涵及油画艺术语言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徐悲鸿历史画创作... 本文以徐悲鸿留法归国后在时代动荡中进行历史画创作的三部曲为其艺术创作的鼎盛期,对其历史画以及肖像、人体和风景展开研究,既梳理了其油画本土化的演进轨迹,也对其相关题材内涵及油画艺术语言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徐悲鸿历史画创作的三部曲是20世纪中国油画大型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代表,它以徐留法造就的深厚造型功底和其所汲取的学院派写实油画养分,填补了中国在引进油画的民国时期始终缺失大型历史画的空白。他对肖像、人体和风景的油画创作,是其将法国学院艺术传统与表现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与人物形象相结合而进行的个人艺术风格探索,而这种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又无不具有油画本土化的意蕴。作者认为,徐悲鸿在其油画个性风貌形成的关键时期,也酝酿着从写实主义到现实主义的深刻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历史画 肖像与人体 本土化
原文传递
寄怀山水,苦写人生——浅析徐悲鸿的人物山水题材中国画创作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洪亮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98,共5页
本文集中表述了徐悲鸿在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上的成就。徐悲鸿成熟时期的人物画创作,以中国画材料和笔墨技巧为依托,融合素描造型技法,集中反映了"以西润中"的中国画改良理念,实现了传统人物画的变革。他的山水画创作虽然数量... 本文集中表述了徐悲鸿在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上的成就。徐悲鸿成熟时期的人物画创作,以中国画材料和笔墨技巧为依托,融合素描造型技法,集中反映了"以西润中"的中国画改良理念,实现了传统人物画的变革。他的山水画创作虽然数量有限,但面貌独树一帜,特别是"山水需辨地域"的写生观和借鉴水彩风景技法的主张,为山水画的改良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此同时,徐悲鸿竭力延揽人才、提携后进、组织团体、投身教育,从创作实践、理论建构、教育教学等维度推动了20世纪中国画的转型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山水画 人物画 以西润中 变革
原文传递
写生灵万物 寓家国时代——徐悲鸿动物花卉题材中国画创作的画学阐读与新旧之辩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洋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9-103,共5页
作为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产生重要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对于中国画学传统的写实改良和相关思想主张,一直是美术史界、美术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阐读徐悲鸿动物花卉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流变与艺术特点,论述... 作为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产生重要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对于中国画学传统的写实改良和相关思想主张,一直是美术史界、美术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阐读徐悲鸿动物花卉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流变与艺术特点,论述了其早期笔墨线条"旧学"功底的积淀,对后来深入艺术本体层面的画学改良所起到的作用。这些讨论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徐悲鸿与中国画传统之间的关系、如何评判中国画现代发展进程中"新"、"旧"转换的辩证关系,都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富有建设意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写意 中国画 花鸟画
原文传递
关于徐悲鸿现实主义画家身份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馨曼 《艺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3期88-93,共6页
美术界对徐悲鸿的评价经历了从写实主义画家到现实主义画家的变化,究其原因,大概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徐悲鸿晚年有一些倡导现实主义美术的论述;其二是徐悲鸿有少量属于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其三是徐悲鸿有很多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非常符... 美术界对徐悲鸿的评价经历了从写实主义画家到现实主义画家的变化,究其原因,大概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徐悲鸿晚年有一些倡导现实主义美术的论述;其二是徐悲鸿有少量属于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其三是徐悲鸿有很多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非常符合当时中国现实主义精神的评价标准;其四是徐悲鸿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写实主义 中国现实主义 画家身份
下载PDF
谈徐悲鸿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利弊 被引量:3
19
作者 谈鑫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75-77,共3页
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著名画家、美术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徐悲鸿先生通过引进西方的艺术观念,与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自己特有的美学思想,通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徐悲鸿先生的美学思想以及美术教... 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著名画家、美术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徐悲鸿先生通过引进西方的艺术观念,与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自己特有的美学思想,通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徐悲鸿先生的美学思想以及美术教育等观点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阐明其美学思想和美育理论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贡献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美学思想 美术教育 利弊
下载PDF
现代性溯源——徐悲鸿对中国画的另一种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鹏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99,共5页
20世纪上半叶,徐悲鸿先后发表文章讨论中国艺术的复兴问题与文化建设。他聚焦于在丝绸之路沿线进行临摹创作的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与实践,探讨绘画艺术丰富的文化信息与鲜活形式;同时梳理师法造化的艺术广度,从艺术语言、艺术成就到审美... 20世纪上半叶,徐悲鸿先后发表文章讨论中国艺术的复兴问题与文化建设。他聚焦于在丝绸之路沿线进行临摹创作的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与实践,探讨绘画艺术丰富的文化信息与鲜活形式;同时梳理师法造化的艺术广度,从艺术语言、艺术成就到审美意涵,从宏观演变的勾勒到诸多细节的敏锐发现与辨析,广泛考察艺术家的声气相通和互为影响,以期真正汇聚中国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行为,形成方向、途径、力度、人才培养与后继传承,进而展现了新的价值观和人文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丝绸之路 徐悲鸿 中国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