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樟叶挥发油对三种真菌的抗菌效果 被引量:32
1
作者 陶翠 魏琴 +7 位作者 殷中琼 贾仁勇 周黎军 谢洪 方俊 杨磊 伍亮 张晓龙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为探讨油樟叶挥发油对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小孢子菌的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采用RPMI 1640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和沙氏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分别检测油樟叶挥发油对这3种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绘制体外... 为探讨油樟叶挥发油对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小孢子菌的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采用RPMI 1640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和沙氏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分别检测油樟叶挥发油对这3种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绘制体外杀菌曲线,观察MIC浓度下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动态杀菌过程;透射电镜下观察油樟叶挥发油在MIC浓度下对3种真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MIC和MFC值均为3.125μL/mL;杀菌曲线表明,作用的前12h内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杀菌作用最强,随后杀菌作用降低;电镜下对照组的3种真菌形态正常,在MIC浓度下,3种真菌原有的细胞器模糊不清、溶解或消失。试验证实,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机理为破坏真菌的细胞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挥发油 抗真菌活性 杀菌曲线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及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学情 蒋家璇 +4 位作者 任志鸿 李娟 张红英 徐建国 杜华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9-549,共11页
【目的】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的模式菌株分析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并评价纳米银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银,以微量肉汤法测定3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 【目的】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的模式菌株分析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并评价纳米银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银,以微量肉汤法测定3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计算MBC/MIC比值。用系列浓度的纳米银处理3株标准菌株后经平板计数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测定了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最后在生物安全II级实验室测定纳米银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结果】用生物法合成了粒径5–30 nm的纳米银,zeta电位为–19.5 m V。该纳米银制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均表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作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抗生素后效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抗生素后效应"。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MIC值和MBC值均在1.00–4.00μg/m L之间;对3株人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6.00–26.00μg/m L之间,MBC值在1.00–32.00μg/m L之间;对14株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4.00–10.00μg/m L之间,MBC值在8.00–16.00μg/m L之间。纳米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MBC/MIC值均小于2。【结论】纳米银是一种时间依赖型的抗菌剂,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对人源和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有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时间-杀菌曲线 抗生素后效应
原文传递
木犀草素与抗菌药体外联用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新娟 左国营 +3 位作者 王涛 张云玲 王根春 罗修双 《药学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173-179,共7页
目的:考察木犀草素与抗菌药体外联用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作用。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药物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双纸片法、微量棋盘稀释法和时间-杀菌曲线法等实验,评价木犀草素与抗菌药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木犀草... 目的:考察木犀草素与抗菌药体外联用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作用。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药物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双纸片法、微量棋盘稀释法和时间-杀菌曲线法等实验,评价木犀草素与抗菌药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木犀草素对受试MRSA菌株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32~128 mg.L-1;其与某些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联用时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小于或等于0.5,呈现协同抑菌作用,且联用时抗菌药用量较单用时明显减少;时间-杀菌曲线显示,其与抗菌药联用在12和24 h时的协同抑菌效果最好。结论:木犀草素具良好的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活性,并与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联用具协同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抗菌药 联用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最小抑菌浓度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时间-杀菌曲线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药效评价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妍 郭琼杰 孙淑娟 《抗感染药学》 2007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介绍目前实验室应用的几种抗真菌药物联用的体外药效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及优缺点。结果:多种方法可评价抗真菌药物联用的体外药效,如棋盘法、时间-杀菌曲线法、E-test法、双纸片扩散法等。结论:... 目的:介绍目前实验室应用的几种抗真菌药物联用的体外药效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及优缺点。结果:多种方法可评价抗真菌药物联用的体外药效,如棋盘法、时间-杀菌曲线法、E-test法、双纸片扩散法等。结论:用于评价抗真菌药联用效果的各方法均有其优点及不足之处,且有良好的一致性,目前实验室中最为普遍应用的方法是棋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棋盘法 时间-杀菌曲线 体外药效
下载PDF
头孢噻呋混悬剂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慧 刘伟 +3 位作者 陈小军 刘自逵 肖红波 孙志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93-1499,共7页
【目的】评价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兽医临床常见的3种标准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方法】以试管二倍稀释法对3种标准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KCs)... 【目的】评价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兽医临床常见的3种标准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方法】以试管二倍稀释法对3种标准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KCs);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头孢噻呋混悬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结果】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大肠杆菌、放线杆菌及猪兽疫链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076、0.304、0.00475μg·mL-1;MBC值分别为:0.61、0.304、0.00475μg·mL-1;头孢噻呋混悬剂对放线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对链球菌次之;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大肠杆菌PAE较短,呈现非浓度依赖性,对放线杆菌的PAE较长,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而对猪兽疫链球菌呈现部分浓度依赖性。【结论】头孢噻呋混悬剂具有强效、速效、持效的杀菌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噻呋混悬剂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PAE
下载PDF
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对致足癣真菌抗真菌后效应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史冬梅 顾克斌 +2 位作者 沈永年 吕桂霞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评价美浮特^R皮肤抗菌液对致足癣真菌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抗真菌后效应。方法采用美国 CLSI M27-A3和 M38-A2方案测定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对足癣常见致病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并以白念珠菌(ATCC90028)为... 目的:评价美浮特^R皮肤抗菌液对致足癣真菌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抗真菌后效应。方法采用美国 CLSI M27-A3和 M38-A2方案测定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对足癣常见致病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并以白念珠菌(ATCC90028)为指示菌测定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测定时间-杀菌曲线,同时测定其对白念珠菌的抗真菌后效应(post-antifungal effect,PAFE)。结果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对4属6种57株 MIC 的范围为1:40-1:160、MIC50为1:80、MIC90为1:40;对白念珠菌的 MIC 范围为1:40-1:80、对皮肤癣菌的 MIC 范围为1:40-1:160。该抗菌液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杀菌速度和程度随之变化。该抗菌液对白念珠菌0.5MIC、MIC、2MIC 的 PAFE 分别为0.85 h、2.1 h、3.59 h;且 PAFE 时间的延长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美浮特^R皮肤抗菌液对致病真菌皮肤癣菌、白念珠菌具有快速、有效、持续的杀菌作用,该抗菌液对皮肤癣菌较白念珠菌具有更强的抗真菌作用。且该抗菌液对白念珠菌具有较长时间的后效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癣菌及白念珠菌所致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抑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抗真菌后效应
下载PDF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杀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玥 郑永贵 +5 位作者 隗志翔 杨洋 吴湜 郭燕 尹丹丹 胡付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目的研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杀菌活性特点。方法以0.5~32倍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头孢他啶分别联合4 mg/L阿维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共8株受试菌进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体外杀菌... 目的研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杀菌活性特点。方法以0.5~32倍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头孢他啶分别联合4 mg/L阿维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共8株受试菌进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体外杀菌动力学观察及记录描述,并绘制杀菌曲线。结果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及部分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杀菌作用,其杀菌曲线下降趋势与时间成正相关,且不随药物浓度改变有明显变化。7株受试菌株在其相应的4 MIC药物浓度时,存活菌落数在6 h内下降约3 lgCFU/mL。1株铜绿假单胞菌(17-W07-23)在4倍以上MIC的药物浓度条件下,仍能观察到细菌存活数减少后再次增多,曲线出现反跳。结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抗菌谱内的肠杆菌科细菌及部分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属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可采取适当缩短给药间隔的方式维持其血药浓度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时间-杀菌曲线 体外杀菌效果 肠杆菌科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应用E-test法、肉汤微量稀释棋盘法检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铁山 苏建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比较E-test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棋盘法(CB法)检测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并与时间杀菌曲线对比的观察。方法选择31株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进行体外试验,分为替加环素、可立其丁、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单用和两药组合,亚胺培南... 目的比较E-test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棋盘法(CB法)检测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并与时间杀菌曲线对比的观察。方法选择31株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进行体外试验,分为替加环素、可立其丁、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单用和两药组合,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三药组合也由CB法测试。这些测试的结果与时间杀菌曲线进行比较。结果亚胺培南+可立其丁、替加环素+亚胺培南能检测到协同作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药物的E—test法联合药敏试验与时间杀菌曲线更具有可比性。在三药组合中由CB法和时间杀菌曲线可以检测到协同作用。结论结果表明联合药敏试验中协同作用测试可以预测特定的抗生素组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est法 肉汤微量稀释棋盘法 时间杀菌曲线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原文传递
黏杆菌素对两种诱导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振兴 李继昌 +2 位作者 蒋国政 刘挺 王凤霞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2-1205,共4页
为评价黏杆菌素对兽医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以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种诱导多重耐药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黏杆菌素对2种诱导多重耐药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表明... 为评价黏杆菌素对兽医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以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种诱导多重耐药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黏杆菌素对2种诱导多重耐药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表明,黏杆菌素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和0.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和0.5μg/mL。黏杆菌素在0.5、2、4、8、16倍最低抑菌浓度下,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不同时间点的杀菌速率差异显著(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呈现部分浓度依赖性。黏杆菌素在2倍最低抑菌浓度下,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菌量在2h内显著下降,在4倍最低抑菌浓度下可在8h内将大肠杆菌全部杀死,在4h内将铜绿假单胞杆菌全部杀死。说明黏杆菌素对诱导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强效、速效的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杆菌素 多重耐药 铜绿假单胞杆菌 大肠杆菌 时间-杀菌曲线
原文传递
连芩解毒方联合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鸽飞 李燕飞 +7 位作者 黄师琼 胡金伟 朱镇华 欧阳林旗 陈镇 宁兴旺 刘涛 邓桂明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5期789-793,共5页
目的研究连芩解毒方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连芩解毒方和万古霉素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利用棋盘法、时间-杀菌曲线评估连芩解毒方与万古霉素的抑菌作... 目的研究连芩解毒方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连芩解毒方和万古霉素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利用棋盘法、时间-杀菌曲线评估连芩解毒方与万古霉素的抑菌作用。结果时间-杀菌曲线发现,连芩解毒方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的抑菌活性提高了9.57(ΔLC24>2 log10 CFU·mL^-1),表明连芩解毒方与万古霉素对MRSA的抑制有协同作用。结论连芩解毒方对MRSA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及其与万古霉素联合产生了协同抗菌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连芩解毒方在体内的抑菌作用机制及更深层的挖掘其临床用途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芩解毒方 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联合抗菌 时间-杀菌曲线
下载PDF
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效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芳 吴志奇 +1 位作者 曾慧敏 童明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33-936,共4页
目的:测定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与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3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杀菌曲线。方法:以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的MIC。以菌落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出杀菌曲线。结果:不同比... 目的:测定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与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3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杀菌曲线。方法:以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的MIC。以菌落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出杀菌曲线。结果:不同比例复合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比单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2~256倍。从杀菌曲线分析,绝大多数复合制剂为时间依赖性,而头孢哌酮/克拉维酸(1/1)对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有浓度依赖趋势。结论:头孢哌酮/克拉维酸(1/1)对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有浓度依赖趋势,可以推测在临床用药上,增加头孢哌酮/克拉维酸(1/1)的用药量可以提高该药对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最小抑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下载PDF
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秀杰 鞠红梅 +3 位作者 于旭红 林德峰 王睿 刘又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388-1394,共7页
目的:评价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联合抗菌效应。了解左氧沙星单用及与磷霉素联用的杀菌曲线特点。方法:选取3株MSSAATCC29213、临床分离菌SA99、SARN450(实验室菌株)和1株临床分离的MRS-AB6177,采用菌落计数法对不同... 目的:评价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联合抗菌效应。了解左氧沙星单用及与磷霉素联用的杀菌曲线特点。方法:选取3株MSSAATCC29213、临床分离菌SA99、SARN450(实验室菌株)和1株临床分离的MRS-AB6177,采用菌落计数法对不同浓度的左氧沙星或磷霉素单用及两药联合对3株MSSA和1株MRSA进行体外杀菌实验。结果:左氧沙星的杀菌曲线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磷霉素的杀菌曲线表现出非浓度依赖性。两药1/4MIC浓度单用时虽然均无法抑制MSSA的生长,而两药亚抑菌浓度联合使用后即表现出协同效应和杀菌效应。两药4MIC、8MIC联合时对MRSA表现出杀菌效应。结论:亚抑菌浓度的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合对MSSA即可出现协同杀菌效应。左氧沙星联合磷霉素对MRSA也表现出显著的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左氧沙星 磷霉素 杀菌曲线
下载PDF
氟苯尼考对三种猪呼吸道病原菌标准株的体外抗菌类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先强 赵丽 +3 位作者 刘俊峰 郭雪峰 江春雨 刘永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63,共7页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对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类型。【方法】对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后效应(PAE)的测定和体外杀菌曲线的绘制。【结果】氟苯尼考对上述...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对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类型。【方法】对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后效应(PAE)的测定和体外杀菌曲线的绘制。【结果】氟苯尼考对上述病原菌的MIC和MBC依次为0.25~0.5μg/m L和2~4μg/m L,PA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3株病原菌均随暴露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其抗菌后效应明显延长;体外杀菌曲线表明,氟苯尼考对上述三株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抗菌能力,且抗菌效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强。【结论】氟苯尼考对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类型为浓度依赖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猪呼吸道病原菌 抗菌类型 抗菌后效应 杀菌曲线 浓度依赖型
下载PDF
老龙七中苔色酸乙酯的分离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荣 王训华 +1 位作者 穆守臣 赵志龙 《海峡药学》 2019年第9期31-34,共4页
目的 对中药老龙七中苔色酸乙酯进行提取分离,并考察苔色酸乙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柱层析和重结晶技术分离老龙七中的苔色酸乙酯,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确定其结... 目的 对中药老龙七中苔色酸乙酯进行提取分离,并考察苔色酸乙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柱层析和重结晶技术分离老龙七中的苔色酸乙酯,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确定其结构;以硅胶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化合物的纯度;以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苔色酸乙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2种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KCS)。结果 从老龙七提取液的氯仿萃取相中分离得到了1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为苔色酸乙酯;硅胶薄层层析检测在三种不同展开剂系统中展开均为单一斑点,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仅出现单一峰;该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256μg·mL^-1,MBC值为1024μ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值为128μg·mL^-1;通过菌落计数法绘制出2种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KCS)。结论 中药老龙七植物中存在较多量的苔色酸乙酯,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龙七 苔色酸乙酯 最低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下载PDF
磷霉素对犬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15
作者 刘海侠 刘晓强 +1 位作者 李引乾 蒿采菊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5-309,共5页
应用微量稀释法和E-test,测定磷霉素对不同耐药类型的犬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测定磷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表明,磷霉素对大肠杆菌,包括对其他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MDR)... 应用微量稀释法和E-test,测定磷霉素对不同耐药类型的犬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测定磷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表明,磷霉素对大肠杆菌,包括对其他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MDR)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MIC和MBC分别为0.25~4.00 mg/L和0.50~32.00 mg/L。时间-杀菌曲线法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磷霉素浓度的增加,杀菌效应也明显增加,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的特性。本研究为磷霉素临床控制动物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及防控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大肠杆菌 MIC MBC 时间-杀菌曲线
原文传递
鹿白细胞抗菌肽的体外抗菌试验
16
作者 陈丽颖 杨国宇 +2 位作者 王艳玲 杨霞 金钺 《中国兽药杂志》 2007年第7期13-15,18,共4页
应用氯化铵裂解、超声波破碎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鹿白细胞中提取出阳离子抗菌肽混合物。经平板抑菌试验初步检测其抗菌活性后,采用微量反应板法测定了鹿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9个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 应用氯化铵裂解、超声波破碎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鹿白细胞中提取出阳离子抗菌肽混合物。经平板抑菌试验初步检测其抗菌活性后,采用微量反应板法测定了鹿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9个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该混合抗菌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抑制活性。体外杀菌曲线试验表明,鹿抗菌肽的杀菌作用是非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效果迅速,可在2 min内杀灭63.8%的受试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白细胞 抗菌肽 MIC 杀菌曲线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17
作者 张德显 田春莲 +3 位作者 沈龙 孙晓东 耿健 刘明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0,共3页
为了研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时间-杀菌曲... 为了研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2μg/m L和1μg/m,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4、16μg/m L和16μg/m L;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青霉素次之;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AE)较强(3.76 h),青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PAE较弱(2.3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下载PDF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的体外增效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桂林 张莉 +2 位作者 张宏 何罕燕 高爱莉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的体外增效作用。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M27-A和M44-A方案,测定氟康唑和/或汉防己甲素作用于16株同一亲本来源白念珠菌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绘制氟康唑和/或汉防己甲素作用于白念珠菌...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的体外增效作用。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M27-A和M44-A方案,测定氟康唑和/或汉防己甲素作用于16株同一亲本来源白念珠菌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绘制氟康唑和/或汉防己甲素作用于白念珠菌时的杀菌曲线。结果氟康唑与汉防己甲素两药联合使用较氟康唑(1MIC)单独使用时菌落计数明显减少,且在菌株CA1、CA2,CA3~CA15,CA16、CA17三个组间表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氟康唑 粉防己碱 最低抑菌浓度 杀菌曲线
下载PDF
多黏菌素E联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效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文婷 胡学谦 缪红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535-2538,I0006,共5页
目的建立药效学模型描述多黏菌素E(colistin E)与其他抗菌药联用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体外杀菌作用。方法在前期工作中,我们筛选了对XDR⁃AB具有协同杀菌作用的抗菌药联合治疗方案,并选用基因型不同的菌株进行静态杀菌实验,考... 目的建立药效学模型描述多黏菌素E(colistin E)与其他抗菌药联用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体外杀菌作用。方法在前期工作中,我们筛选了对XDR⁃AB具有协同杀菌作用的抗菌药联合治疗方案,并选用基因型不同的菌株进行静态杀菌实验,考察药物联用对XDR⁃AB的杀菌效果。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多黏菌素E与美罗培南、米诺环素或利福平联用对XDR⁃AB的静态杀菌曲线。细菌生长曲线用用非线性模型表述,细菌消亡曲线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表述。药物对细菌生长和消亡过程的调节符合Emax模型,引入指数模型描述抗菌药对消亡过程促进作用的衰减。结果多黏菌素细菌生长速率kin为5.07 h^-1,消亡速率kout为4.34 h^-1。多黏菌素E对细菌生长过程的抑制作用较弱,对细菌消亡过程的促进作用较强,且该促进作用随时间推移呈指数衰减。结论所建立的药效学模型较好的描述了多黏菌素E对XDR⁃AB杀菌作用的特点,为抗菌药体外联用的药动学/药效学数据建模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黏菌素E 药物疗法 联合 药效学模型 静态杀菌曲线 体外
下载PDF
两面针根和茎的抗菌部位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依玲 冯洁 +1 位作者 王海华 赖茂祥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两面针根和茎不同极性部位对5种菌株的抗菌活性,为评价两面针根和茎的抗菌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液体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两面针根和茎各部位对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最低... 目的:研究两面针根和茎不同极性部位对5种菌株的抗菌活性,为评价两面针根和茎的抗菌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液体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两面针根和茎各部位对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和样品Ⅵ的最低杀菌浓度测定。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茎的乙酸乙酯部位作用于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不同时间的活菌落数,绘制菌落存活率与时间关系的杀菌曲线图(KCs)。结果:茎的乙酸乙酯部位抗菌活性最好,对所试验的5个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BC和MIC分别为93.8和46.9μg/ml;其次是沙门氏菌,其MBC和MIC分别为750和187.5μg/ml,且杀菌作用迅速。根的正丁醇部位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最佳,其MIC为187.5μg/ml。结论:两面针根和茎不同极性部位的抗菌活性不同,可考虑综合应用两面针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抗菌活性 杀菌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