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检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海云 凌励 丁彦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探寻消除或减少因不规则抗体漏检而造成输血反应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方法用盐水法、酶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11例抗-D、8例抗-E、4例抗-Ce、2例抗-Fya、2例抗-Jkb、2例抗-Dia以及未知抗体11例分别检测,比较各... 目的探寻消除或减少因不规则抗体漏检而造成输血反应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方法用盐水法、酶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11例抗-D、8例抗-E、4例抗-Ce、2例抗-Fya、2例抗-Jkb、2例抗-Dia以及未知抗体11例分别检测,比较各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40例不规则抗体用5种方法检测的正确检出率分别是:盐水法17.5%、聚凝胺法95%、酶法90%、抗球蛋白法95%、微柱凝胶法100%。结论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微柱凝胶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酶法和盐水法;但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多种检测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避免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红细胞血型 抗体鉴定 凝聚胺法 抗球蛋白法 抗体漏检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梁业玲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313-1314,共2页
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近两年收治的输血者共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检验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输血者(n=61)采用盐水法检验,而观察组输血者(n=65)则采用低离子凝... 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近两年收治的输血者共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检验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输血者(n=61)采用盐水法检验,而观察组输血者(n=65)则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检验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相关抗体阳性对照凝集强度较对照组高,并且共检出15个凝集细胞(23.08%),明显多于对照组的3个(4.92%),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非特异性凝集于10s内消失34例(52.31%),于20s内消失31例(47.69%),而对于特异性凝集则在3min内均无消失。结论: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可使红细胞快速准确地出现凝集反应,并速地检测出不规则抗体,具有耗时短、操作简便及灵敏度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盐水法 输血 检验 价值
下载PDF
筛检不规则抗体在输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危艳顺 姚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在输血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2 590例输血患者(观察组)的不规则抗体,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以1 346例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的输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 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在输血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2 590例输血患者(观察组)的不规则抗体,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以1 346例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的输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10.03‰(26/2 590),其中抗-E抗体3.86‰、抗-D抗体2.32‰;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与妊娠及多次输血有关,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16‰,与对照组输血反应发生率3.71‰经卡方检验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与多次输血是不规则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有利于安全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法 输血
下载PDF
不同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魏中菲 许亚茹 +2 位作者 栾明瀚 贾岩 关维俊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191-1196,共6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疗效。方法检索中英文检索数据库包括CNKI,万方,VIP,PubMed,MEDLINE,筛选含有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疗AIHA的相关文献。用NOS...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疗效。方法检索中英文检索数据库包括CNKI,万方,VIP,PubMed,MEDLINE,筛选含有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疗AIHA的相关文献。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将悬浮红细胞输注作为A组,洗涤红细胞输注作为B组,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疗作为C组,首先对A、B二组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然后合并A、B组与C组进行Meta分析,以OR和95%CI作为Meta分析的效应指标。必要时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绘制森林图、绘制漏斗图。结果 A、B组Meta分析的结果:χ2=8.99(P=0.17,I2=33%),OR值与95%CI为0.79(0.49,1.28)。表明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AIHA的效果没有差异,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后,结果χ2=2.17(P=0.70,I2=0%),OR值与95%CI为0.99(0.57,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研究结果可信。合并A、B二组与C组Meta分析的结果:χ2=2.02(P=0.73,I2=0%),OR值与95%CI为0.08(0.03,0.23)。表明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疗AIHA优于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输注洗涤红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后,结果χ2=1.18(P=0.76,I2=0%),OR值与95%CI为0.07(0.0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信。结论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AIHA的效果无差异,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疗AIHA优于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输注洗涤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输血治疗 输血方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悬浮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用药时机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晓静 江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3991-3995,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早产儿贫血中的治疗时机,以及对不同胎龄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贫血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晚治疗组及早治疗组,各30例...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早产儿贫血中的治疗时机,以及对不同胎龄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贫血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晚治疗组及早治疗组,各30例。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分别在出生第2周、3周开始每周给予EPO750 U/kg,并在应用EPO 1周后给予口服铁剂至出生后5周。对照组常规治疗,仅出生第2周开始给予口服铁剂至出生后5周。分别于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铁蛋白(SF)、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记录各组治疗期间输血治疗例数。结果治疗后,晚治疗组Hb、HCT、Ret水平高于对照组,早治疗组Hb、HCT、Ret水平高于对照组、晚治疗组(P<0.05)。晚治疗组与早治疗组叶酸、维生素B_(12)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差异(P>0.05),而早治疗组SF治疗前后差值高于晚治疗组(P<0.05)。早治疗组中,大胎龄儿与小胎龄儿治疗后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而大胎龄儿Hb、HCT、Ret、SF水平高于小胎龄儿(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晚治疗组、早治疗组输血率分别为63.3%(19/30)、43.3%(13/30)、3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早治疗组中,小胎龄儿输血率(6/15)与大胎龄儿(5/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第2周早期应用EPO可改善早产儿贫血程度,且对大胎龄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小胎龄儿,但尚不能完全避免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婴儿 早产 红细胞生成素 血红蛋白 输血
下载PDF
应用问题追踪法加强输血安全管理的实践 被引量:9
6
作者 丁蔚 周群 +3 位作者 赵丹 刘明红 钱科燕 李惠玲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3-845,共3页
应用问题追踪方法学,通过输血检查追踪小组对医院各个病区备血试管双签名情况进行动态和系统追踪,定期发现相关病房安全输血制度执行中的环节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全面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关键词 问题追踪法 输血 安全 管理
原文传递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申亚丽 李骊 +1 位作者 孙逸群 王永志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5期53-55,59,共4页
目的本研究将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查应用于输血中的作用与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北京市第六医院收治的输血病例95例,借助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对其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比较所得的结果。结果(1)凝聚... 目的本研究将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查应用于输血中的作用与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北京市第六医院收治的输血病例95例,借助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对其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比较所得的结果。结果(1)凝聚胺法的检测时间(13.16±1.63)min,比微柱凝胶法检测时间(34.70±1.13)min明显缩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微柱凝胶法的次侧的总阳性率7.37%(7/95),与凝聚胺法次侧的总阳性率[1.05%(1/95)]比较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主侧的总阳性率、总阳性率、假阳性率[微柱凝胶法依次是1.05%(1/95)、7.37%(7/95)、2.11%(2/95);凝聚胺法依次是3.16%(3/95)、4.21%(4/95)、1.05%(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100.00%(4/4),较之于凝聚胺法灵敏度25.00%(1/4)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工作中应用微柱凝胶法较之于凝聚胺法能够改善灵敏度,应用凝聚胺法较之于微柱凝胶法能够降低检测时间,为此,临床中可以把二者间进行联合,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以极大地提升输血的总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胺法 筛查 微柱凝胶法 效果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原文传递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对输血前检查中较盐水法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安丽莉 王媛媛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前检查中提高输血安全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拟实施输血治疗1000例患者进行研究(2015年3月~2017年12月),对输血者、受血者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盐水法分别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对比两种方法对特异... 目的:探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前检查中提高输血安全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拟实施输血治疗1000例患者进行研究(2015年3月~2017年12月),对输血者、受血者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盐水法分别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对比两种方法对特异性凝集的检出率、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检测操作时间。结果:1000例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交叉实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平均检测时间显著低于盐水法所花费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共检出37例特异性凝集阳性样本,盐水法共检出特异性凝集阳性样本13例,前者的特异性凝集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共检出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样本,检出率达到。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前检查中较盐水法具有操作简便、检出效率更高、尤其是对不规则抗体具有较好的检出效果,对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盐水法 输血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临床用血申请单审核 被引量:8
9
作者 邹秋琼 任俊 周振海 《现代医院》 2016年第4期562-563,566,共3页
为提高临床用血申请单合格率,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健全临床用血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临床用血申请质量控制体系和开展规范化培训,临床用血申请单合格率显著提高,从整改前的99.30%提高至整改后的99.66%。在处理阶段,应注... 为提高临床用血申请单合格率,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健全临床用血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临床用血申请质量控制体系和开展规范化培训,临床用血申请单合格率显著提高,从整改前的99.30%提高至整改后的99.66%。在处理阶段,应注重临床用血申请的持续整改,并做到定期反馈与沟通。实践证明,采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血申请合格率,持续改进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有效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临床用血 应用
下载PDF
Ax22亚型导致家族性血型鉴定错误的研究
10
作者 潘宗岱 李菲 +3 位作者 苗翠华 杨美慧 薛静 刘志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通过对ABO血型为Ax22/B型的患者及其家属因A亚型造成血清学血型鉴定错误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ABO血型鉴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A亚型的输血策略。方法分别选取A、B两种不同厂家的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及试管法在常温和4℃孵育10 min两种... 目的通过对ABO血型为Ax22/B型的患者及其家属因A亚型造成血清学血型鉴定错误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ABO血型鉴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A亚型的输血策略。方法分别选取A、B两种不同厂家的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及试管法在常温和4℃孵育10 min两种条件下对患者及其子女进行血清学血型鉴定;对所有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及血型基因鉴定;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同一组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结果B试剂卡凝集强度明显高于A试剂卡,且正定型B试剂卡可以在常温下检测到A抗原,A试剂卡仅在4℃孵育10 min后才可检测到A抗原。试管法血型可明确显示A亚型的反应格局。吸收放散试验显示所有标本红细胞表面均存在A抗原,经基因测序患者为Ax22/B.01,其子女基因型为Ax22/O.01.01。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相合,聚凝胺法镜下可见细胞凝集,交叉配血不合。结论Ax22会造成检测结果假阴性,如正反定型不一致或者对检测结果有任何疑问,应选用试管法或其他检测系统进行复核,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Ax22亚型在配血时有假阴性的可能,有较高的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A亚型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输血
下载PDF
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李瑾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9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探究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检查,并对比两种方法在检查时间、检验结果... 目的分析探究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检查,并对比两种方法在检查时间、检验结果以及配血不合的病因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凝聚胺法检验时间明显短于微柱凝胶法。以谱细胞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发现微柱凝胶法检出阳性不合格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凝聚胺法未配血合格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液疾病在不合中占比25.00%,免疫性或溶血性贫血占比12.50%,输血妊娠史血占比12.50%。而在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情况下,血液疾病占比50.00%,免疫性或溶血性贫血占比25.00%,肾病占比12.50%,输血妊娠史血占比12.50%。这表明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配血不合的病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凝聚胺法的检验时间较短,而微柱凝胶法的阳性不合格检出率较高。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节省时间并提高阳性检出率,从而增加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输血检验 检查时间
下载PDF
卡式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临床配血相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颜沛云 杨浩 +2 位作者 陈桂成 陈龙菊 黄秀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656-1658,共3页
目的对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二种方法在临床配血相容性的比对。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同时对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和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双盲平行试验,阳性结果利用传统手工抗人球法比较其准确性和灵敏度。结果在12 620例申... 目的对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二种方法在临床配血相容性的比对。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同时对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和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双盲平行试验,阳性结果利用传统手工抗人球法比较其准确性和灵敏度。结果在12 62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中,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有主测和次测不相合24例,占0.19%,其中主测17例,次测6例,假阳性1例。检出血浆不规则抗体阳性17例,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6例,假阳性1例。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测和次测不相合15例,不相合率占0.12%,其中主测12例,次测3例,检出血浆不规则抗体12例,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3例。结论在输血工作中选择微柱凝胶法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更能对预防各类急慢溶血性输血反应,减少无效输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血清不规则抗体 输血反应 无效输血
原文传递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与聚凝胺法用于血型鉴定及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价值研究
13
作者 章珍珍 周晓 韩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9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聚凝胺法、卡式微柱凝胶技术(简称“卡式法”)用于输血前筛查不规则抗体、鉴定血型的价值。方法选择685例输血患者,均于2019年6月-2023年8月期间在南昌市新建区中医医院接受检验,均接受聚凝胺法、卡式法检查,对比聚凝胺法、卡... 目的探讨聚凝胺法、卡式微柱凝胶技术(简称“卡式法”)用于输血前筛查不规则抗体、鉴定血型的价值。方法选择685例输血患者,均于2019年6月-2023年8月期间在南昌市新建区中医医院接受检验,均接受聚凝胺法、卡式法检查,对比聚凝胺法、卡式法对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RhD、ABO血型鉴定准确性和检测时间。结果卡式法对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准确率均为99.71%(683/685),高于聚凝胺法的97.96%(671/685)、97.81%(670/685),有统计学差异(P<0.05);卡式法对不规则抗体总检出率为2.04%(14/685),高于聚凝胺法的0.29%(2/685),有统计学差异(P<0.05);卡式法检测时间为(5.12±1.248)min,短于聚凝胺法的(15.28±1.06)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聚凝胺法相比,使用卡式法可提高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准确鉴定血型,指导输血,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聚凝胺法 不规则抗体 输血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
原文传递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鲍胜兰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6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期间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150例临床输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选择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法完成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比最终结果。结果对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期间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150例临床输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选择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法完成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比最终结果。结果对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测时间进行观察,前者为(12.05±2.52)min,后者为(33.69±3.02)min;最终发现,凝聚胺法检测时间短于微柱凝胶法明显(t=67.382,P<0.05);凝聚胺法总阳性率、主侧阳性率以及假阳性率同微柱凝胶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7、1.830、0.203,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过程中,微柱凝胶法的应用,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在进行交叉配血检测时间方面,凝聚胺法表现出较短的时间,对此提倡将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法进行充分结合,以使得临床输血安全性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临床输血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芳 赵文敬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输血科310例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同时进行盐水法及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血液正定型符合率及反定型符合率。结果卡式微柱凝胶试... 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输血科310例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同时进行盐水法及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血液正定型符合率及反定型符合率。结果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正定型符合率为100.00%,反定型符合率99.03%,均高于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 D阴性的有3例(9.68%),E阴性92例(29.68%),C阴性28例(9.03%),交叉配血结果配血不和2例(6.4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输血检验过程中的一次性正确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盐水法 输血检验 交叉配血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华 董宝卫 +2 位作者 张敏 张梓晗 冯万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9期184-185,191,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2016年未采用PDCA循环法干预的资料及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PDCA循环法干预的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干预前、后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及类型。结果干预后,20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2016年未采用PDCA循环法干预的资料及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PDCA循环法干预的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干预前、后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及类型。结果干预后,2017年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及时,且上报率明显提高,由干预前的0.19%提高到0.82%,2017年与2014年、2015年、2016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类型增多,如红细胞、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结论采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改进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可有效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输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血型检测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頔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3期95-97,共3页
目的:微柱凝胶法血型检测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输血的912例患者的输血资料,所有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两种检测方式交叉配血检验结果,比较... 目的:微柱凝胶法血型检测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输血的912例患者的输血资料,所有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两种检测方式交叉配血检验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式诊断效能,分析血型鉴定结果。结果:912例患者中,阳性15例,阴性897例;微柱凝胶法共检出阳性11例,阴性902例;凝聚胺法共检出阳性7例,阴性905例。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的敏感度、准确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正反定型不符合情况、正反定型符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前检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正反定型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输血 安全性
下载PDF
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对比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兆瑞 《智慧健康》 2021年第21期53-55,共3页
目的对比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完全抗体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临床输血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筛查患者血清中不完全抗体,对于筛查出的阳... 目的对比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完全抗体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临床输血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筛查患者血清中不完全抗体,对于筛查出的阳性标本性抗体特异性鉴定,对两种方式的不完全抗体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种检测方式交叉配血检测时间。结果凝聚胺法不完全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0%(24/800),微柱凝胶法为5.3%(42/800),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抗C、抗D、抗E、抗e患者分别为2例、13例、25例,2例;两种检测方式均检出的24例患者,其不完全抗体特异性结果与鉴定结果相符。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测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检测时间方面具有优势;但微柱凝胶法在不完全抗体筛查中的灵敏度更高,同时检测结果稳定,可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输血检验 不完全抗体
下载PDF
两种超滤方法处理体外循环后余血的对照研究
19
作者 赵成秀 稂与恒 +4 位作者 张光信 高爽 王岩英 刘晓宁 王静苗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两种超滤方法处理体外循环后余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回输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50例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滤血袋组和环路组。血袋组(n=25):用冷停搏液灌注袋、超滤器、6 mm连接管路、6×... 目的观察两种超滤方法处理体外循环后余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回输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50例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滤血袋组和环路组。血袋组(n=25):用冷停搏液灌注袋、超滤器、6 mm连接管路、6×6接头、废液袋组成血袋超滤装置,将体外循环后余血经血袋离线超滤后回输;环路组(n=25):用氧合器及储血室旁路之间的超滤装置,将体外循环后余血经超滤后回输。比较两组患者处理机器余血量、超滤处理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FIB)计数、回收血量、术后24 h内悬浮红细胞输入量、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后余血及回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袋组Hb、HCT、PLT、总蛋白、白蛋白、FIB高于环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引流及其他临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顺利,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停机后经血袋离线超滤处理的余血Hb、HCT、PLT、总蛋白、白蛋白、FIB浓度较氧合器侧循环超滤更高,其他临床优势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剩余机血 超滤方法 机血回输 血液保护
下载PDF
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春容 张国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5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低离子聚凝胺(MPT)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7月—2018年1月期间输血检验者为研究对象,人数189例,随机分组,B组共94例(采用盐水法)、A组人数95例(采用MPT技术),比较不同方式检验耗时、输血阳性检出... 目的分析低离子聚凝胺(MPT)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7月—2018年1月期间输血检验者为研究对象,人数189例,随机分组,B组共94例(采用盐水法)、A组人数95例(采用MPT技术),比较不同方式检验耗时、输血阳性检出率,观察不同检验的临床价值(准确度、灵敏度)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果A组较B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准确度高,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低于B组23.68%,P<0.05;A组检查耗时短。结论临床在输血检验中应用MPT技术,不仅阳性检出率高、检验耗时短,且检验准确度、灵敏度高,还能有效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盐水法 输血 安全性 低离子聚凝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