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蒋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7,共9页
陶渊明作为精神偶像树立于诗坛,纯粹是靠文学实现的。而他的作品后来被遵尊为一种风格典范,则是依赖其作品的精神史内涵。陶渊明的经典化过程,包含着一个很耐人寻味的过程,作为其文学之标签的"隐逸"在后世的接受也呈现为多样... 陶渊明作为精神偶像树立于诗坛,纯粹是靠文学实现的。而他的作品后来被遵尊为一种风格典范,则是依赖其作品的精神史内涵。陶渊明的经典化过程,包含着一个很耐人寻味的过程,作为其文学之标签的"隐逸"在后世的接受也呈现为多样的内涵,尤其是到明清两代,已被注入特殊的积极意义,与隐逸原初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文学 精神史 隐逸
下载PDF
陶渊明“神辨自然”生命哲学再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钱志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陶渊明的《形影神》组诗是其生命哲学的表述,包含着丰富的思辨性。陈寅恪、逯钦立两家分别从名教与自然及形神观这两种思想背景中寻求解释,标志现代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高度。唯以往研究,注重形影神三范畴内涵的分析,对组诗小序所示的&qu... 陶渊明的《形影神》组诗是其生命哲学的表述,包含着丰富的思辨性。陈寅恪、逯钦立两家分别从名教与自然及形神观这两种思想背景中寻求解释,标志现代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高度。唯以往研究,注重形影神三范畴内涵的分析,对组诗小序所示的"神辨自然"四字之真义,未有透彻的分析。其中包含多重思辨层次:首先,陶渊明将传统的形神相对的生命学说结构改造为"形""影""神"三个范畴,在此将魏晋流行的形神说与名教自然说两个思想脉络结合起来,并且将"神"从传统的生理、生命元素的概念,提升到一个包含着主体精神、最高理性内涵的哲学范畴;其次,陶渊明通过对形所代表的旧自然观的辨析,提出《神释》的新自然观,这一新自然观同时是针对东晋门阀名教与自然合一的主流的思想,显示出陶渊明对玄学自然观原旨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生命哲学 形神观 名教与自然 神辨自然
下载PDF
陶渊明儒、释、道辩证统一的艺术人格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华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4-68,共5页
陶渊明的人格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 ,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 ,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 ,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 ,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 ,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 陶渊明的人格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 ,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 ,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 ,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 ,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 ,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艺术 人格
下载PDF
陶渊明五柳的误读与演变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哲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5,共8页
陶门五柳又称为陶门柳,是陶渊明的象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仰慕的文人,寄托了各朝文人的理想,陶门柳也具有了隐逸高洁的意义。然而这是误读,因为在陶渊明之前杨柳与隐逸没有关系,杨柳的象征意义是对生命长久、家业兴盛的祝愿。杨柳... 陶门五柳又称为陶门柳,是陶渊明的象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仰慕的文人,寄托了各朝文人的理想,陶门柳也具有了隐逸高洁的意义。然而这是误读,因为在陶渊明之前杨柳与隐逸没有关系,杨柳的象征意义是对生命长久、家业兴盛的祝愿。杨柳与陶渊明的祖先陶侃有着特别的关系,武昌柳是陶侃建立功勋和善于治军的标志。陶渊明借助五柳表达的意义应是建功立业、家业兴盛,而隐逸高洁是后人将陶渊明晚期的思想与生活赋予五柳的结果。陶渊明五柳本来是在宅边,而不是门边;五柳不是在彭泽县衙,而是在柴桑的布衣之居。空间位置的误读也为意义的误读提供了基础。误读既是后世文人的需要,也是清廉政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门柳 陶渊明 五柳 陶侃
下载PDF
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何梅琴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主要关注的对象。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但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理想无法实现,因而对时光飞逝、生命短促充满了焦虑和痛苦。陶渊...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主要关注的对象。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但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理想无法实现,因而对时光飞逝、生命短促充满了焦虑和痛苦。陶渊明自觉探求生命的根本,关注人类的命运或生存境遇,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永恒,力求实现生命的理想境界。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为后代士人努力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意义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 生命意识 哲学思考
下载PDF
苏轼的岭南贬谪生活与《和陶诗》的境界 被引量:6
6
作者 郭世轩 《琼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5-24,共10页
考诸苏轼《和陶诗》的创作过程,不难发现,苏轼被贬谪到岭南的惠州、儋州之后,《和陶诗》才开始大量出现。这充分说明了艰苦卓绝的岭南贬谪生活经历不仅是《和陶诗》创作动机的触媒和人生境界的转变,而且也是其人生体验的极致和审美体验... 考诸苏轼《和陶诗》的创作过程,不难发现,苏轼被贬谪到岭南的惠州、儋州之后,《和陶诗》才开始大量出现。这充分说明了艰苦卓绝的岭南贬谪生活经历不仅是《和陶诗》创作动机的触媒和人生境界的转变,而且也是其人生体验的极致和审美体验的升华,同时还是其宦海生涯的反思与总结。而这一视角却少有论者涉及到。因此,研究苏轼之岭南贬谪生活体验与《和陶诗》之境界的关系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贬谪生活 和陶诗 陶渊明 审美境界
下载PDF
论菊花的重阳节文化内涵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荣东 《阅江学刊》 2012年第1期131-136,共6页
菊花文化是重阳节的核心内涵,它与重阳节饮菊花酒的民间习俗和佩戴菊花辟邪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道教的服食长生追求是菊花民俗意义的宗教根源,而陶渊明种菊爱菊则开了后世民间赏菊的先河。陶菊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融入重阳节文化,... 菊花文化是重阳节的核心内涵,它与重阳节饮菊花酒的民间习俗和佩戴菊花辟邪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道教的服食长生追求是菊花民俗意义的宗教根源,而陶渊明种菊爱菊则开了后世民间赏菊的先河。陶菊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融入重阳节文化,提升了重阳节的文化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重阳 民俗 道教 陶渊明
下载PDF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知识性错误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海英 张松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58,共4页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出现许多知识错误,本文纠正如下:曹丕的谥号不是孝文帝;何晏不是第一个吃五石散的人,五石散也不是"毒药";晋人穿宽大衣服和木屐都不是因为吃五石散;要求和阮籍结亲、杀害嵇康、受到何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出现许多知识错误,本文纠正如下:曹丕的谥号不是孝文帝;何晏不是第一个吃五石散的人,五石散也不是"毒药";晋人穿宽大衣服和木屐都不是因为吃五石散;要求和阮籍结亲、杀害嵇康、受到何曾劝告的人不是司马懿;讲"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的不是季札;嵇康打铁事不见于《与山巨源绝交书》;"不肖"不仅仅是"儿子不像父亲";东晋的人也会写文章;陶渊明从来没有"便伸了足穿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五石散 阮籍 嵇康 陶渊明
下载PDF
“游目汉庭中”: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以《饮酒》其五为中心 被引量:5
9
作者 范子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陶渊明《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句前人多有误读。本诗的"君"字乃是对汉代之新圣扬雄的尊称,全诗乃是借扬雄以自况。这首诗集文化的深厚、哲理的凝重、思想的深淳和情韵的生动等种种艺术特色于一身,以短短五十字的... 陶渊明《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句前人多有误读。本诗的"君"字乃是对汉代之新圣扬雄的尊称,全诗乃是借扬雄以自况。这首诗集文化的深厚、哲理的凝重、思想的深淳和情韵的生动等种种艺术特色于一身,以短短五十字的篇幅而成为中国古典诗史中的绝唱。如果我们确定一个包含语言艺术的创造力、思想旨趣的丰富性、远离实际政治或置身于当代行政体制之外的纯粹个体的独立自由精神、对后人文学创作和审美趣味的影响力等四方面要素的综合性的评估标准的话,那么,在华夏古国辉煌灿烂的文学史上是没有另外一首诗能够与之匹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扬雄 《饮酒》其五 “问君” “心远”
下载PDF
论南宋遗民词人对陶渊明的受容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楹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9-74,共6页
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儒家乱邦不居、无道则隐的思想,佛道全身避祸、自然闲适、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继承发展了晋宋士人陶渊明的人格风度,羡慕和仿效他的行为方式... 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儒家乱邦不居、无道则隐的思想,佛道全身避祸、自然闲适、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继承发展了晋宋士人陶渊明的人格风度,羡慕和仿效他的行为方式,吸收了晋宋时代士人人格精神的有益因素,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解了入世与归隐的两难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遗民词人 陶渊明 受容
下载PDF
陶渊明的孤独与超脱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嘉惠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0-42,共3页
从对陶渊明的创作心理、生存心理、社会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入手 ,探讨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动因和价值 ,试析陶渊明的孤独而且超脱的隐居生活对他创作的巨大影响 ,说明了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重新认识陶渊明的必要性。
关键词 陶渊明 孤独 超脱 创作心理 生存心理 社会心理 古代文学研究 隐居生活 文学创作
下载PDF
王维诗歌与陶、谢的渊源新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青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盛唐之前,主要由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和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一直是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题材类型,只有到了王维,山水和田园才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取得了同样高度的艺术成就。重新探讨王维诗歌与陶、谢的渊源,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 盛唐之前,主要由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和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一直是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题材类型,只有到了王维,山水和田园才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取得了同样高度的艺术成就。重新探讨王维诗歌与陶、谢的渊源,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王维对陶的关注贯穿其整个艺术生涯,但对陶的认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复杂多面的,对陶的接受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些都在其田园山水之作中体现出来;第二,王维同时接受陶谢的影响,对陶谢不同的艺术各有汲取,并在某些具体的作品、境界中有所融合。总的来说,王维在艺术上,更接近于陶的自然,而对谢的华贵也有所汲取,但对谢是以扬弃为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陶渊明 谢灵运 山水田园诗 隐逸
下载PDF
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一) 被引量:4
13
作者 木斋 《天中学刊》 2004年第1期67-74,共8页
陶渊明及其作品是其生活时代的“自然本体”。即渊明以他的人生思想、行为、作品呈现了作为生命的本真的状态,呈现了晋宋之际陶渊明的自然状态,其仕隐情结、雅俗统一等对立同一体构成了他与前代隐士的本质区别。
关键词 陶渊明 自然本体 仕隐 魏晋风度 田园诗
下载PDF
论屈原、陶渊明对菊花人格象征含义生成的贡献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荣东 《阅江学刊》 2010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屈原是菊花象征意义的开创者,陶渊明是菊花象征意义的奠基者。菊花这一花卉意象因为陶渊明而具有了隐逸的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原型之一。菊花因与陶渊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断地被赋予文化内涵,从而上升为人格的象征。
关键词 菊花 屈原 陶渊明 人格象征
下载PDF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斯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1-24,共4页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个类别,在汉魏六朝这一特定的大动荡时代,左思的《咏史》诗和陶渊明的《咏贫士》可谓是这一阶段咏史诗的突出代表,基于此,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故本文分别从思想、内容和用典三方面对其比较。
关键词 《咏史》诗 《咏贫士》 左思 陶渊明
下载PDF
“家园体验”与陶谢田园山水诗的文化差异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69-175,共7页
在处理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诗学命题上,陶、谢的田园山水诗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性质:田园富于人间情味,与人的关系表现为和谐;山水则突出远离人寰的荒野性质,诗人游赏其间凸显出主客关系的紧张。这与其个性化的家园体验有关:陶在躬耕... 在处理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诗学命题上,陶、谢的田园山水诗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性质:田园富于人间情味,与人的关系表现为和谐;山水则突出远离人寰的荒野性质,诗人游赏其间凸显出主客关系的紧张。这与其个性化的家园体验有关:陶在躬耕归隐的田园人生中重构价值依据,获得生命的安顿;谢则徘徊在山林与朝廷之间苦苦寻觅精神的归宿,在情理冲突中提炼出山水幽奇之美。正是这种家园体验的差异造成了田园、山水不同的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旅行役 陶渊明 谢灵运 田园诗 山水诗 家园体验
下载PDF
论威廉·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新自然观” 被引量:3
17
作者 邱瑜毅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5-99,共5页
著名国学家陈寅恪在评价中国古代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时提出了"新自然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新自然观"的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众多评论家研究陶渊明的标签。无独有偶,英国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 著名国学家陈寅恪在评价中国古代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时提出了"新自然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新自然观"的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众多评论家研究陶渊明的标签。无独有偶,英国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其大量诗作中也呈现出"新自然观"的蛛丝马迹。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之一,华兹华斯对自然的尊崇与热爱不仅成为了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和风格特色,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世界观、宇宙观与哲学观,以致于他对宗教的信仰都被打上了"自然"的深深烙印,从而体现出与陶渊明的"新自然观"所相似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新自然观 陶渊明 崇尚自然 哲学观点 艺术风格
下载PDF
陶渊明对《红楼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炳圭 《天中学刊》 2013年第1期78-82,共5页
《红楼梦》第2回中曹雪芹发表自己独特的人性论,在这段议论中他没把陶渊明看做"仁人君子",而把他看成兼有正气与邪气的所谓"正邪两赋"的人物。曹雪芹超越了善恶正邪二元论的道德框架,从世俗认为的"邪"中... 《红楼梦》第2回中曹雪芹发表自己独特的人性论,在这段议论中他没把陶渊明看做"仁人君子",而把他看成兼有正气与邪气的所谓"正邪两赋"的人物。曹雪芹超越了善恶正邪二元论的道德框架,从世俗认为的"邪"中找出其价值,把他视为正邪两赋之人,不但脱离了世人对陶渊明固定的评价,而且努力去理解作为诗人陶渊明复杂多样的个性特点。从曹雪芹的真情与痴情意识、脱俗与隐逸思想以及非功利的创作态度,同样可见《红楼梦》对陶渊明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红楼梦》 曹雪芹 接受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人格美 被引量:2
19
作者 汤兵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为后世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典范。一千多年来,我国的学者文人研究他的代不乏人。他的诗文甚至在国外也被人欣赏研究。陶渊明之所以被人推崇,这和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和天才横溢的诗文有关。在中国,人格和艺... 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为后世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典范。一千多年来,我国的学者文人研究他的代不乏人。他的诗文甚至在国外也被人欣赏研究。陶渊明之所以被人推崇,这和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和天才横溢的诗文有关。在中国,人格和艺术相统一,才有可能被人欣赏和推崇,而陶渊明是人格美和艺术美高度统一的。陶渊明人格的形成,和他独特的生平经历和时代环境有关。陶渊明的思想是他自身体悟各种思想流派和人生经验相参照的结晶。陶渊明的本体论思想并不系统,而是从他的诗文中透现出来。陶渊明的诗是田园诗的典范,平和冲淡,真诚朴素。在平实的描写中透露出对自然、农耕、友情等令人感动的眷念和热爱。尽管历史上不少人存在对他的误解和误读,但他的伟大人格和天才横溢的艺术功力超越于一切时代,同时也超越由误解和误读造成的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人格 生平经历 个性特征
下载PDF
从《形影神》组诗看陶渊明超越死亡忧惧的三种方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竞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年第1期97-99,108,共4页
《形影神》组诗阐述了陶渊明“生必有死”的理性生死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超越死亡忧惧的三种方式;组诗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反对“惜生”,而是反对“营营以惜生”,重点当在“营营”二字上;“形”、“影”、“神”三者代表了陶渊明自身... 《形影神》组诗阐述了陶渊明“生必有死”的理性生死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超越死亡忧惧的三种方式;组诗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反对“惜生”,而是反对“营营以惜生”,重点当在“营营”二字上;“形”、“影”、“神”三者代表了陶渊明自身思想和行为上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影神》 陶渊明 生死观 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