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汪野亭瓷板画之渊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小梅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3-65,83,共4页
汪野亭,近代著名的瓷艺家,在继承王翬豪放的绘画风格、沈周清丽厚的作画特点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精神的基础上,他形成自己独特的瓷板画创作风格,在瓷板画领域开创汪氏一派新式粉彩技法,成就了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为后... 汪野亭,近代著名的瓷艺家,在继承王翬豪放的绘画风格、沈周清丽厚的作画特点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精神的基础上,他形成自己独特的瓷板画创作风格,在瓷板画领域开创汪氏一派新式粉彩技法,成就了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无数瓷板画优秀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野亭 瓷板画 王翬 沈周 石涛
下载PDF
传统的延续:“石涛热”与20世纪中国画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军伟 《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1,共8页
石涛的绘画创作及画学思想极具探索意识与创新精神。自民国以来,中国画坛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石涛热”,对20世纪中国画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探讨石涛与20世纪中国画的关系,便成为研究20世纪中国画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石涛热”在2... 石涛的绘画创作及画学思想极具探索意识与创新精神。自民国以来,中国画坛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石涛热”,对20世纪中国画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探讨石涛与20世纪中国画的关系,便成为研究20世纪中国画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石涛热”在20世纪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石涛的画学思想与20世纪整个中国文化的氛围、主旨相契合。从社会思想层面来说,尝试重新唤起民众的民族正义感和对于民族传统的自信心,也是“石涛热”兴起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石涛热 画语录 中国美术海外传播 中国美术现代化
原文传递
石涛“一画”论美学思想新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施荣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2-87,共6页
石涛的“一画”论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从现代美学理论的高度 ,探讨了石涛美学思想中具有现代意识的主体艺术体验论。论文认为 ,形成石涛丰富美学思想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复杂而深刻的故国黍离的遗民思想 ;二是以“造... 石涛的“一画”论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从现代美学理论的高度 ,探讨了石涛美学思想中具有现代意识的主体艺术体验论。论文认为 ,形成石涛丰富美学思想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复杂而深刻的故国黍离的遗民思想 ;二是以“造化”为师 ,遍游名山大川的实践艺术观 ;三是禅宗“超佛越祖”大彻大悟的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一画”论 《画语录》 主体艺术体验论 “法自我立” “不似似之”
下载PDF
桥本关雪与海派画家交游考——兼论20世纪20年代中日画坛对石涛的再认识
4
作者 王进 王薇睎 《美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日画坛相继开始出现对“石涛”的再认识,赋予了石涛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类似的变革性意义。这种思潮的出现与特定的时代情境相关,同时,中日画家群体间密切的交流互动也为新的价值判断提供重要条件,其中,桥本关雪的著...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日画坛相继开始出现对“石涛”的再认识,赋予了石涛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类似的变革性意义。这种思潮的出现与特定的时代情境相关,同时,中日画家群体间密切的交流互动也为新的价值判断提供重要条件,其中,桥本关雪的著作《石涛》即是第一部完整的“石涛”主题研究专著。本文以桥本关雪与上海画坛的书画交游为中心,考察这一时期两地画坛在西方现代主义传入后,如何以新的艺术观念来重新审视与评价文人画价值,进而赋予石涛现代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关雪 海派 石涛 美术交流
原文传递
石涛山水画中的自然哲学思想及其具象表达
5
作者 杨洋 《美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55,共4页
石涛山水画蕴含着深厚的自然哲学思想,其在创作中以自然审美精神的转化为前提,通过笔墨语言建立绘画与自然哲学之间的物象关联,以独特的线条笔触和空间构图营造山水画的神妙境界。
关键词 石涛 山水画 自然哲学 具象表达
原文传递
石涛《罗浮图》册与《罗浮野乘》的相关问题——兼论卷轴山水画与山志版画插图的关系
6
作者 李若晴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23,169,共21页
石涛晚年出佛入道,对于道教仙山罗浮山十分向往,以罗浮山为题材创作了不少山水画。本文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所藏两册石涛绘《罗浮图》册为中心,通过比对,指出石涛依据的乃是韩晃《罗浮野乘》一书,石涛不... 石涛晚年出佛入道,对于道教仙山罗浮山十分向往,以罗浮山为题材创作了不少山水画。本文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所藏两册石涛绘《罗浮图》册为中心,通过比对,指出石涛依据的乃是韩晃《罗浮野乘》一书,石涛不仅抄录《罗浮野乘》中的诗文,而且构图也来源于书中的版画插图。《罗浮野乘》初刊于崇祯十二年,再刊于康熙四十年,作者认为,石涛作品依据的是康熙版,而且进一步指出,17世纪蓬勃发展的出版业与视觉文化催生了精彩纷呈的山志版画插图,为山水画家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山 石涛 野乘 版画
原文传递
从全州到宣城:石涛早年行迹与创作探微 被引量:4
7
作者 谈晟广 方闻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78,共21页
石涛早年的画风师承并不十分清晰,本文通过现存可靠画迹和史料的双重考察,试图廓清画家早年在武昌、松江和宣城期间的行迹与书画风格变化。石涛称之为"诸师友笔墨中人"的宣城诗画社成员,曾经扮演了亦师亦友的重要角色,特别是... 石涛早年的画风师承并不十分清晰,本文通过现存可靠画迹和史料的双重考察,试图廓清画家早年在武昌、松江和宣城期间的行迹与书画风格变化。石涛称之为"诸师友笔墨中人"的宣城诗画社成员,曾经扮演了亦师亦友的重要角色,特别是石涛与梅清之间交往密切,影响了他后来"诗画行一路"的作风。此外,本文亦对这一时期石涛书画创作中经历的"探奇索怪"予以深入讨论:分别与石涛的黄山之游和苏轼"丑字"观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行迹 梅清 探奇索怪 苏轼
原文传递
三百年来石涛的社会形象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长虹 《艺术探索》 2015年第4期21-29,共9页
石涛的社会形象在其身后三百年来,尤其是在近现代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出现了多次重构现象。重新梳理清中期以来石涛形象重构或再发现的几个过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三百年来艺术观念在发展历程中与国家形势及社会思潮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石涛 接受 建构 社会形象
下载PDF
石涛卒年考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国平 《艺术探索》 2012年第5期6-18,4,共13页
李驎《哭大涤子》显示石涛卒于清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十月前后,而石涛《画谱》的发现,证实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年)十月十五日石涛尚健在。石涛《青莲草阁图》(扇面)、近人秦潜《曝画纪余》辑《清湘道人山水图》、石涛为吴蓼汀作... 李驎《哭大涤子》显示石涛卒于清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十月前后,而石涛《画谱》的发现,证实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年)十月十五日石涛尚健在。石涛《青莲草阁图》(扇面)、近人秦潜《曝画纪余》辑《清湘道人山水图》、石涛为吴蓼汀作《双清阁图》长卷卷后杜乘题跋、汪鋆研山《清湘老人题记》辑石涛为希老年道兄作《果品》五律一首,以及石涛门徒洪正治于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年)三月题《清湘道人山水卷》跋语、闵华《过石涛上人故居》七绝二首,可锁定石涛过世必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三月以前。石涛卒年约在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享年78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卒年 1718年
下载PDF
论石涛身世和生年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国平 《艺术探索》 2012年第3期14-24,4,共11页
石涛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兄南昌王朱兴隆之后裔,是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的后人,是第二代靖江王悼僖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是第十一代第十三位靖江王朱亨嘉嫡长子。石涛生年、月、日为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十二月除夜(1641年2月9日),时辰为戌时至亥时... 石涛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兄南昌王朱兴隆之后裔,是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的后人,是第二代靖江王悼僖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是第十一代第十三位靖江王朱亨嘉嫡长子。石涛生年、月、日为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十二月除夜(1641年2月9日),时辰为戌时至亥时之间,即19时至24时之间。其他如明崇祯三年庚午说、明天启三年癸亥说、明崇祯九年丙子说、明崇祯十五年壬午说、明崇祯十四年辛巳说和1643年说都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身世 生年
下载PDF
从《黄山八胜图》看石涛作品的诗画互文关系
11
作者 唐秋霞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20,共6页
清代画家石涛艺术成就颇高,其画作多以诗书画合一的艺术形式呈现,石涛的《黄山八胜图》就体现了其诗画之间的互文关系。从内容上看,一方面,石涛的诗歌与绘画之间有着紧密的对应性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各种附加性元素使得诗歌与绘画建立... 清代画家石涛艺术成就颇高,其画作多以诗书画合一的艺术形式呈现,石涛的《黄山八胜图》就体现了其诗画之间的互文关系。从内容上看,一方面,石涛的诗歌与绘画之间有着紧密的对应性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各种附加性元素使得诗歌与绘画建立更有深度的联系;从形式上看,题画诗位置的精心排布与多变的题字书艺使得画面更为精巧和谐。诗书画结合时因各自的艺术属性不同必然会产生矛盾,创作者在画作中如何平衡这种艺术张力也是一种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黄山八胜图》 题画诗 诗画互文
下载PDF
师法自然 抒写心灵——石涛绘画艺术略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鸿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6-99,共4页
石涛的绘画艺术和美学思想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基因,融合了儒家的进取精神和道家的自由精神,充分表达了心灵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与和谐。
关键词 石涛 山水画 绘画语言 美学基因
下载PDF
石涛北京时期交游和艺术活动考(清康熙二十九年初至三十一年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国平 《艺术探索》 2014年第1期6-21,4,共16页
石涛约在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正月中下旬来到北京,至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年)秋离开北京,客居北京近三年时间。期间,他曾客且憨斋、慈源寺,过岳归堂,作《诸方乞食苦瓜僧》诗,与王原祁、王翚均有合作《兰竹图》,并与黄又、大司农... 石涛约在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正月中下旬来到北京,至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年)秋离开北京,客居北京近三年时间。期间,他曾客且憨斋、慈源寺,过岳归堂,作《诸方乞食苦瓜僧》诗,与王原祁、王翚均有合作《兰竹图》,并与黄又、大司农王骘、博尔都、王泽弘、图氏父子、张氏伯兄弟等有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北京 交游 艺术活动
下载PDF
笔墨情趣与师法自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5-158,共4页
中国画蕴含了中国古代整体思维,其表现手法为笔墨技巧。中国山水画强调其将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精神化,追求天人合一;作画的核心思想是"师法自然"。文章列举了两位代表人物梅清和石涛,他们的作品融合了儒家的进取精神、道家的... 中国画蕴含了中国古代整体思维,其表现手法为笔墨技巧。中国山水画强调其将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精神化,追求天人合一;作画的核心思想是"师法自然"。文章列举了两位代表人物梅清和石涛,他们的作品融合了儒家的进取精神、道家的自由精神和禅宗的妙悟自然,充分表达了心灵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与和谐;并认为师法自然仍然是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水墨情趣和艺术超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师法自然 梅清 石涛
下载PDF
石涛广西境内行踪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国平 《艺术探索》 2013年第1期6-13,4,共8页
石涛五岁时,其父靖江王朱亨嘉在桂林称监国被害,其家被满门抄斩,石涛得太监亮救出,由此在广西全州报恩光孝寺(湘山寺)入了佛门。后来为避兵祸在广西梧州冰井寺(水井寺)客居两年多。14岁在湘山寺学画兰花。16岁在湘山寺妙明塔下飞来石上... 石涛五岁时,其父靖江王朱亨嘉在桂林称监国被害,其家被满门抄斩,石涛得太监亮救出,由此在广西全州报恩光孝寺(湘山寺)入了佛门。后来为避兵祸在广西梧州冰井寺(水井寺)客居两年多。14岁在湘山寺学画兰花。16岁在湘山寺妙明塔下飞来石上留下《石刻兰花》手迹。16岁零1个月和师兄喝涛沿湘江东下云游访道,再不复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广西 行踪
下载PDF
《游张公洞之图》的母题及其视觉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永帅 《艺术探索》 2015年第6期21-25,共5页
洞穴母题是石涛《游张公洞之图》的主要表现对象,这一母题虽然有着图像志的谱系,但在石涛的绘画中也有着自身的谱系。该作品以沈周的同名作为底本,而石涛却视其为具有原创性的作品。沈周侧重于再现张公洞自然视觉层面,石涛则借助这一母... 洞穴母题是石涛《游张公洞之图》的主要表现对象,这一母题虽然有着图像志的谱系,但在石涛的绘画中也有着自身的谱系。该作品以沈周的同名作为底本,而石涛却视其为具有原创性的作品。沈周侧重于再现张公洞自然视觉层面,石涛则借助这一母题着重表现内心的宗教寄托与"我"法的绘画神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游张公洞之图》 洞穴母题 含义 视觉特征
下载PDF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构成论研究——石涛《画语录》画学理论体系研究之六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逸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4期147-151,共5页
石涛《画语录》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通常作为创作者体验生活、积累材料之论,还需要从创作论角度发掘其含义与意义,在界定阐发"搜尽""奇峰""草稿"内涵外延基础上,立足于从三个研究视角对其进... 石涛《画语录》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通常作为创作者体验生活、积累材料之论,还需要从创作论角度发掘其含义与意义,在界定阐发"搜尽""奇峰""草稿"内涵外延基础上,立足于从三个研究视角对其进行创作论定位:一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源泉论定位;二是展开为感受物象、构思意象、表现艺象的创作过程论定位;三是以"一画"之道的创作思想、"一画之法"的方法论基础、"画从心"的"自有我在"创作观的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主体论定位,阐发了"一画"论理论体系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论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画语录》 画论
下载PDF
论石涛籍贯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国平 《艺术探索》 2011年第5期26-34,143,共9页
关于石涛籍贯,三百多年来出现种种错误观点,如"湖北武昌人"或"湖南人"之说、"广西梧州人"之说、"江西南昌人"之说、"江宁人"之说、"河南人"之说、"桂林全州人"... 关于石涛籍贯,三百多年来出现种种错误观点,如"湖北武昌人"或"湖南人"之说、"广西梧州人"之说、"江西南昌人"之说、"江宁人"之说、"河南人"之说、"桂林全州人"之说等。其错误根源在于不按正确标准来确定石涛籍贯。按"贯"和"籍贯"的正确定义之标准,又按石涛本派系字辈排行,石涛的籍贯当属桂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籍贯 桂林
下载PDF
石涛“一画”论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黔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关键。"一画"首先是一个本体性概念,它具有根源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关键。"一画"首先是一个本体性概念,它具有根源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律的描述。"一画"还是在本体与画家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而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天人合一",与画家的淡化功利观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美学意义 绘画艺术 “天人合一”思想 本体论
下载PDF
石涛的屈原情结与双重人格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怡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作为明朝遗民的艺术家石涛,从人生开始,便纠结上一个根深蒂固的"屈原情结":恋君与自恋。南明政权远逝后,石涛的恋君意识必然让他寻找更现实的依托,这便有了他的两次接驾和北京之行。自恋在艺术家那里表现为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夸... 作为明朝遗民的艺术家石涛,从人生开始,便纠结上一个根深蒂固的"屈原情结":恋君与自恋。南明政权远逝后,石涛的恋君意识必然让他寻找更现实的依托,这便有了他的两次接驾和北京之行。自恋在艺术家那里表现为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夸大,它导致"恋君"的无法实现。失宠愈加激发自恋,这种循环作用下的矛盾,是引发痛苦、导致呻吟的病灶。石涛表现为嘲弄传统、藐视权威,以此显露自我。纵观石涛的艺术观,其核心就是创新,创出一个"我法"来。这是他不甘寂寞的入世精神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屈原情结"的本质是功名意识,它是造就中国文人艺术家人格分裂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初期 石涛 屈原情结 双重人格 艺术家 恋君 自恋 “四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