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晋语与官话非同步发展(二) |
乔全生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9
|
|
2
|
山西绛县方言指示代词“这、乃、兀”与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共性 |
史秀菊
史荣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8
|
|
3
|
晋方言与官话非同步发展(三)——见组细音字的超前演变 |
乔全生
崔容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4
|
山西方言的特指疑问句(二) |
史秀菊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8
|
|
5
|
陕北吴堡话构词法的考察 |
邢向东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7
|
|
6
|
山西方言语汇的特点 |
吴建生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7
|
山西话言语测听双音节词表的编制 |
张艳红
张芩娜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
2008 |
6
|
|
8
|
“走西口”与颇具特色的包头方言 |
胡云晖
|
《阴山学刊》
|
2012 |
5
|
|
9
|
从青海方言与山西方言的比较研究看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张筠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10
|
河北涿怀方言比况助词“也似的”及其演变过程 |
宗守云
马晓晴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1
|
山西的枣文化 |
李小平
|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3
|
|
12
|
自媒体视野下山西方言短视频传播对策研究 |
李萍
苏炜
蔺若晨
|
《山西开放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3
|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背景下的山西方言活态保护与开发应用 |
苗艳丽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4
|
|
14
|
山西方言与汉语语音史上的tsi(-)类音节 |
王为民
乔全生
|
《汉语学报》
CSSCI
|
2011 |
4
|
|
15
|
从意义到形式——晋语临县方言个体量词“个、且、搭”的语义分析 |
任宇鑫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6
|
山西灵丘方言语气词探究 |
李君
|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7
|
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词表在山西方言人群中的应用 |
周凯
张燕霞
张芩娜
|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8
|
河北保定方言呼母作[_(c)po]词源考 |
桑宇红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19
|
中古入声韵在安泽境内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演变 |
赵变亲
邢宵瑜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20
|
常德沧山话的指示代词“兀” |
徐前师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