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2
1
作者 戴森戈 关飞云 +3 位作者 张文淼 何晓红 蒋丽瑶 林丽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200例资料(观察组),选取同期妇产科住院分娩的非胎膜早破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入院血常规(包括血白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200例资料(观察组),选取同期妇产科住院分娩的非胎膜早破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入院血常规(包括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阴道分泌物做白带常规(含阴道清洁度测定)、细菌培养、细菌性阴道病(BV)检测、宫颈分泌物检测沙眼衣原体(UU)及解脲支原体(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CRP及白细胞值均高于对照组(t=17.80、12.45,均P〈0.01);胎膜早破感染者CRP显著高于胎膜早破非感染者(t=35.73,P〈0.01)。观察组UU、CT、BV、白色念珠菌、滴虫及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1.706,12.732,5.530,13.636,8.163,13.636,均P〈0.05),生殖道感染率观察组(70%)高于对照组(30%)(χ^2=64.000,P〈0.05)。观察组新生儿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及孕妇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29.249,24.242,35.470,9.338,9.421,均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存在相关性,CT、UU、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的病原体。因此妇女在计划妊娠前,首先要到医院进行生殖道病原学检查,及时发现感染并于孕前彻底治疗以降低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减少羊膜腔感染,降低母婴病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感染 生殖道病原学检查
下载PDF
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病理与新生儿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雪飞 罗漫灵 +1 位作者 汪丽萍 钟梅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病理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评估胎盘病理对新生儿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454例胎膜早破患者的胎盘病理情况及新生儿结局,根据产后胎盘病理将其分成正常、轻度、...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病理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评估胎盘病理对新生儿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454例胎膜早破患者的胎盘病理情况及新生儿结局,根据产后胎盘病理将其分成正常、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慢性绒毛膜羊膜炎症等5组,比较各组间孕产妇分娩前白细胞、C反应蛋白、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娩出当日白细胞、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胎盘病理表现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慢性绒毛膜羊膜炎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0.47%、11.94%、10%、37.5%、28.5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新生儿娩出当日CRP分别为(0.21±0.58)mg/L、(0.26±0.66)mg/L、(6.2±19.0)mg/L、(9.6±15.4)mg/L、(0.0±0.0)mg/L,白细胞分别为(10.7±2.84)×109/L、(10.2±3.45)×109/L、(17.6±5.57)×109/L、(22.9±14.6)×109/L、(12.8±8.05)×109/L,进行两两比较,发现胎盘病理呈现重度绒毛膜羊膜炎的孕产妇,新生儿娩出当日CRP、白细胞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病理类型与新生儿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重度绒毛膜羊膜炎可能预示新生儿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宫内感染 新生儿窒息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下载PDF
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筛查和治疗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静 刘海燕 +1 位作者 李智 蔺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4期324-32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筛查和治疗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于本院分娩的1 063例单胎孕妇,其中胎膜早破组194例,无胎膜早破组869例;回顾性分析孕妇妊娠晚期(孕28~32周)BV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评价孕晚期BV...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筛查和治疗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于本院分娩的1 063例单胎孕妇,其中胎膜早破组194例,无胎膜早破组869例;回顾性分析孕妇妊娠晚期(孕28~32周)BV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评价孕晚期BV筛查和治疗与胎膜早破的关系。结果 1 063例孕妇中,BV共65例,其中胎膜早破组13例,非胎膜早破组52例,两组BV发生率分别为6.7%和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例BV中,患者要求治疗的28例,阴道放置甲硝唑栓1粒Qd×7 d,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4.3%;患者拒绝治疗的37例,发生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是2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晚期BV的发病和治疗与胎膜早破无明显的相关性,对BV进行阴道局部用药治疗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细菌性阴道病 胎膜早破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萍 姜岁 +3 位作者 羽王 咸英 伍凤群 何莲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2316-2317,共2页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胎膜早破合并BV的检出率,了解胎膜早破合并BV给母儿带来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将2002年8月~2004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336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足月妊娠33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BV筛查.结...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胎膜早破合并BV的检出率,了解胎膜早破合并BV给母儿带来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将2002年8月~2004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336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足月妊娠33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BV筛查.结果:胎膜早破孕妇BV阳性率为48.2%,足月妊娠孕妇BV阳性率为31.3%,胎膜早破合并BV与早产、宫腔感染、胎儿窘迫、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等有密切关系.结论:胎膜早破与BV有密切关系,胎膜早破合并BV可给孕产妇及围产儿带来不良后果,有必要对妊娠合并BV孕妇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细菌性阴道病 妊娠并发症
下载PDF
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及支原体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陈丰华 洪海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11期90-92,共3页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及耐药性,为临床孕妇支原体和衣原体筛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胎膜早破孕产妇368例,由妇产科医师取其宫颈口内2cm左右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及药敏试验,观察检测及药敏试...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及耐药性,为临床孕妇支原体和衣原体筛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胎膜早破孕产妇368例,由妇产科医师取其宫颈口内2cm左右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及药敏试验,观察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68例胎膜早破患者中,病原体阳性率为78.26%(288/368),其中,Uu单一感染55.82%(205/368),Ct单一感染5.98%(22/368),Uu+Mh感染4.08%(15/368),Uu+Ct感染7.61%(28/368)、Uu+Mh+ct感染0.82%(3/368),Uu感染率为68.21%(251/368),ct感染率为14.40%(53/368);药敏结果显示,uu对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耐药率为0,对交沙霉素耐药率为3.41%,对四环素耐药率为22.93%,对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均超过50%,对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耐药率为40%~50%左右;ct对强力霉素及米诺环素耐药率为4.55%,对四环素耐药率为22.73%,对交沙霉素耐药率为31.82%,对其他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均超过50%;Uu+Ct混合感染时,耐药性与uu和ct单一感染时类似,但耐药率均有所升高,尤其对米诺环素及强力霉素耐药率升高最为明显。结论:胎膜早破孕产妇生殖道中支原体的高检出率及Ct检出率提示其与胎膜旱破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可选择四环素类,可首选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β-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及母儿预后 被引量:8
6
作者 翁秀琴 秦洁 +3 位作者 丁香翠 陈利琼 陈翔 李克诚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9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β-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胎膜早破(PROM)292例和200例正常妊娠作对照,取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GBS培养,对GBS阳性的胎膜早破孕妇的羊水作白介素-6测定,并随机选择20例GBS阴性的胎... 目的探讨β-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胎膜早破(PROM)292例和200例正常妊娠作对照,取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GBS培养,对GBS阳性的胎膜早破孕妇的羊水作白介素-6测定,并随机选择20例GBS阴性的胎膜早破孕妇作比较,并比较母儿预后。结果胎膜早破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GBS阳性率(14%)明显高于正常组(6.0%)(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22例GBS阳性率(17.2%)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70例(11.8%)(P<0.05),GBS阳性的胎膜早破孕妇羊水白介素-6(IL-6)176.6±82.4ng/L明显高于GBS阴性的胎膜早破孕妇的122.7±59.3ng/L(P<0.05),GBS阳性胎膜早破孕妇的分娩距破膜时间<24h、胎儿窘迫、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较阴性孕妇高(P<0.05),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较阴性孕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BS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的发生及影响母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β-族溶血性链球菌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检测在胎膜早破孕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孔琳 谭芸 +2 位作者 龙俊青 宋良 邓童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3期4470-4472,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50例为实验组,并根据破膜时间将足月破膜孕妇分为3个亚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采用高敏CRP试剂盒,测定不同组别孕...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50例为实验组,并根据破膜时间将足月破膜孕妇分为3个亚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采用高敏CRP试剂盒,测定不同组别孕妇中CRP水平。结果:入院时,胎膜早破各亚组中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破膜时间的增加,各亚组中的CRP水平及WBC计数也逐渐升高,且3个亚组之间也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应用抗生素3d后,CRP出现显著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WBC计数在应用抗生素后的3d时间出现下降,但与入院前相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RP检测在判断孕妇胎膜早破、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胎膜早破 临床意义 感染
原文传递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NK细胞CD56水平及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尹红亚 刘会雪 +2 位作者 童重新 何瑞芝 高芳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7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56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50例PPRO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56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50例PPRO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孕妇设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并用MRFlow流式细胞分析软件自动行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绝对计数。研究组孕妇于产后将胎盘、胎膜送病理科,根据是否感染HCA分为非HCA组21例和HCA组29例。采用ROC曲线分析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对HCA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A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均明显低于非HCA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高于非HCA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重度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最低、CD8^+水平最高,中度组次之,HCA轻度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最高、CD8^+水平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预测孕妇发生HC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913、0.856、0.903,CD4^+/CD8^+诊断效能最佳,灵敏度为82.80%、特异度为90.50%。结论 PPROM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与HCA发生、发展有关,及时检测上述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H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早产 绒毛膜羊膜炎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细胞因子Toll-4、TNF-α、IL-6在胎膜早破早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谷惠芳 郭玮 +4 位作者 戎小平 张焕改 刘香 杨柳 李玲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2期171-172,184,共3页
目的探讨Toll受体4(Toll-4)、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在胎膜早破早产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0例胎膜早破早产儿脐血Toll-4、TNF-仪、IL-6水平,比较胎膜早破早产儿组与无胎膜早破早产儿组和正常新生儿脐血Toll-4、TN... 目的探讨Toll受体4(Toll-4)、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在胎膜早破早产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0例胎膜早破早产儿脐血Toll-4、TNF-仪、IL-6水平,比较胎膜早破早产儿组与无胎膜早破早产儿组和正常新生儿脐血Toll-4、TNF—a、IL-6之间的差异。结果T011_4在胎膜早破早产儿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45.06,P〈0.05),无胎膜早破早产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膜早破早产儿组TNF—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27.26,P〈0.05),无胎膜早破早产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膜早破早产儿组和无胎膜早破早产儿组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组(F=89.06.P〈0.05)。结论炎性介质Toll-4、TNF-a、IL-6在胎膜早破早产的启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受体4 肿瘤坏死因子-A 白介素-6 胎膜早破 早产儿
下载PDF
乳头刺激引产对剖宫产后妊娠发生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结局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莎 钟其娟 黄秋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乳头刺激引产对剖宫产后妊娠发生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6-11在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40例剖宫产后妊娠发生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 目的分析乳头刺激引产对剖宫产后妊娠发生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6-11在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40例剖宫产后妊娠发生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组)20例(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要求阴道试产),采用乳头刺激诱发子宫收缩促使临产。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组)20例(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要求剖宫产)。分析评价乳头刺激法的引产效果及引产成功的临床相关因素,比较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VBAC组)与ERCS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1)Bishop评分法>6分组乳头刺激引产法成功率高达66.7%,5/9例孕妇在干预后6 h内发动宫缩,乳头刺激法引产成功的孕妇54.5%在产程进展中因宫缩乏力使用缩宫素,VBAC率达90.9%;(2)乳头刺激法引产成功组与失败组在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ishop评分法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BAC组与ERCS组间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S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住院天数和抗生素使用天数延长。由于研究样本量小,未发现研究对象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乳头刺激引产术效果并不确切,年轻孕妇、非肥胖孕妇、Bishop评分法>6分的孕妇引产成功率升高。过半数的产妇在引产过程中需要缩宫素加强宫缩,同样面临阴道试产产科并发症的风险。如有严密的监护措施,有紧急剖宫产的技术条件,缩宫素引产亦为安全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刺激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 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对胎膜早破预防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华峰 杨筱青 《医药论坛杂志》 2014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的干预治疗对胎膜早破(PROM)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治疗组200例,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未治疗组70例,妊娠无生殖道感染为正常对照组300例,观察三组胎膜早破发生率,观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并...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的干预治疗对胎膜早破(PROM)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治疗组200例,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未治疗组70例,妊娠无生殖道感染为正常对照组300例,观察三组胎膜早破发生率,观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三组胎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MP-1)的表达率。结果感染治疗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低于感染未治疗组,高于正常对照组;感染未治疗组MMP-9 PU比值及MMP-9/TMP-1 PU比值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中TMP-1的PU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可提高胎膜中MMP-9表达率从而提高胎膜早破发生率,经过针对性治疗可有效减少胎膜早破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生殖道感染 胎膜早破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原文传递
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引产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志云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4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不同引产时机对分娩方式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9月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682例足月及近足月(孕周≥35周)、单胎头位且无其他合并症的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不同引产时机对分娩方式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9月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682例足月及近足月(孕周≥35周)、单胎头位且无其他合并症的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引产干预时间不同分为4组:A组为破膜12h内自然临产者382例;B组为破膜12-24h自然临产者106例;C组为破膜12~24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者91例;D组为破膜〉24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者103例。比较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A组、B组、C组、D组剖宫产率分别为9.16%、13.20%、26.37%、27.19%,C组、D组剖宫产率均高于A组、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C组剖宫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宫内感染率(21.36%)、产褥病率(18.45%)、国产儿痛率(22.33%)均高于A组(0.79%、1.05%、4.19%)、B组(2.83%、2.83%、5.66%)和C组(5.50%、5.50%、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率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破膜12h内以期待为主,破膜12-24h未能自然临产者,应积极引产,以降低剖宫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引产 剖宫产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宫颈分泌物中胎盘α-1微球蛋白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振美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分泌物中胎盘α-1微球蛋白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胎膜早破孕妇33例作为研究对象。出现胎膜早破体征的孕妇33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正常孕妇33例。对三... 目的探讨宫颈分泌物中胎盘α-1微球蛋白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胎膜早破孕妇33例作为研究对象。出现胎膜早破体征的孕妇33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正常孕妇33例。对三组孕妇均全部使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检测, PH(硝嗪试纸)检测及PAMG-1(胎盘α-1微球蛋)检测。观察比较三组孕妇的一般资料、三组孕妇使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检测时的阳性率(准确率)、两种检测方式的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三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MG-1检测在破水组孕妇中的阳性率(准确率)为97.0%,显著高于PH测定的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MG-1检测在疑似破水组孕妇中的阳性率(准确率为66.7%,显著高于PH测定的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MG-1检测在正常组孕妇中阳性率为0.0%,显著低于PH测定的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PAMG-1检测阳性率(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MG-1检测的特异度为96.8%,敏感度为97.5%;PH测定的特异度为90.3%,敏感度为91.7%,PAMG-1检测的特异度及敏感度显著高于PH测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宫颈分泌物内的胎盘α-1微球蛋白(PAMG-1)进行检测,能够有效诊断孕妇是否出现胎膜早破,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指导及参考意义,值得妇科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微球蛋白 宫颈分泌物 胎盘 PAMG-1 HCG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胎膜早破对脐血瘦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超平 李晖 +1 位作者 侯凌 吴雄文 《广州医药》 2004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时脐血瘦素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79例新生儿脐血样本的瘦素水平 ,其中有胎膜早破史的研究组 38例 ,无胎膜早破史的对照组 4 1例。并且追踪新生儿出生1周内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 ...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时脐血瘦素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79例新生儿脐血样本的瘦素水平 ,其中有胎膜早破史的研究组 38例 ,无胎膜早破史的对照组 4 1例。并且追踪新生儿出生1周内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 胎膜早破的脐血瘦素水平升高 (15 2 5± 6 0 4ng/ml) ,与对照组 (8 83± 3 180ng/m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胎膜早破的脐血瘦素水平在不同的胎膜早破持续时间段比较 ,12hour≤胎膜早破 <72h (16 16 3± 3 5 86ng/ml)、胎膜早破≥ 72h (2 0 32 8± 6 76 8ng/ml)的脐血瘦素水平较胎膜早破 <12hour (10 4 13±2 994ng/ml)的脐血瘦素水平明显增加 ,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分别为P <0 0 1,P <0 0 1) ;而且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出生 1周内的感染发生率增高 (χ2 =6 6 5 2 ,P <0 0 1) ,临床发生感染的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增高 (17 35±5 4 9ng/mlvs 10 85± 5 18ng/ml,P <0 0 1)。结论 有胎膜早破史的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升高 ,特别在胎膜早破≥ 12小时后。脐血瘦素水平可作为反映机体免疫状况的指标 ,可提示机体有无宫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脐血瘦素 新生儿 prom 妊娠
下载PDF
细胞焦亡相关蛋白在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15
作者 钱云英 钱桂英 +5 位作者 蔡奚梅 顾伟群 倪海燕 朱丹婴 徐英芳 计文霞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283-289,306,共8页
目的:探究细胞焦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在... 目的:探究细胞焦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在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常熟市中医院妇产科就诊并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13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产检并分娩的健康孕妇1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胎膜组织中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表达。依据妊娠结局将135例胎膜早破孕妇分为妊娠不良组(n=50)和妊娠良好组(n=8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胎膜早破孕妇妊娠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分析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量与妊娠不良的剂量反应关系;依据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观察组胎膜组织中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就诊时间≥2 h、生殖道感染、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高表达是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CS结果显示,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NLRP3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与妊娠结局不良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在NLRP3 mRNA表达量为1.20(OR=1.818,95%CI:1.673~1.932)和Caspase-1 mRNA表达量为1.25(OR=2.735,95%CI:1.132~3.821)处发生妊娠结局不良的风险最大;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在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是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表达量升高,胎膜早破孕妇妊娠不良的危险性也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相关蛋白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胎膜早破 胎膜组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PCT、CRP、IL-6联合检测对提高早期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佩飞 张芳义 +4 位作者 林雪峰 钱林利 王灿蔚 马威锋 李双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联合检测对提高早期胎膜早破(PROM)绒毛膜羊膜炎(CAM)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0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联合检测对提高早期胎膜早破(PROM)绒毛膜羊膜炎(CAM)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0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10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娩前,分别测定两组产妇的各项血清学指标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于观察组孕妇成功分娩后,将胎盘送至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报告将其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n=68)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n=32),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同时计算上述单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对应的特异性、灵敏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各项检测相应的阳性检测值及阴性检测值。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中PCT、CRP、IL-6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孕妇的PCT、CRP、IL-6的水平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早期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中,PCT、CRP、IL-6等单项指标均表现出了一定价值,但单项检测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而PCT、CRP、IL-6联合检测可显著提升早期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对改善母婴的分娩结局及预后情况也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The Study of Vaginal Fluid Urea, Creatinine, B-HCG and Placental Alpha-1 Microglobulin in Diagnosis of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被引量:2
17
作者 Hesham M. Borg Mona Omar Ghada A. Suliman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9年第6期811-826,共16页
Purpose: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reliability, accuracy and the cost benefit ratio of vaginal washing fluid urea, creatinine, Beta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 and placental alpha Microglobulin-1 (PAMG-1) ... Purpose: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reliability, accuracy and the cost benefit ratio of vaginal washing fluid urea, creatinine, Beta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 and placental alpha Microglobulin-1 (PAMG-1) for diagnosis of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 Material and Methods: A diagnostic study conducted on 70 patien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n = 25): (Confirmed PROM group) patients who were either in labor or not in labor, Gestational age was from 24 weeks onwards and fulfilled the following criteria and/or two of these criteria with low AFI positive pooling, positive nitrazine paper test, positive fern test. Group B (n = 25): (Suspected PROM group) patients who fulfilled the following criteria: Patients with fluid leakage complaint with negative pooling and/or negative nitrazine paper test and/or negative fern test. Group C (n = 25): (Control group with no PROM) patients that were admitted to prenatal clinic for their regular prenatal control visit with 24 - 42 weeks of gestational age without any complaint or complication and with negative pooling, negative nitrazine paper test and/or negative fern test. The vaginal washing fluid urea, creatinine, 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 and placental alpha Microglobulin-1 (PAMG-1) were determined for diagnosis of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 Results: PAMG-1 detection in cervico vaginal discharge was a very good test for diagnosis of PROM with high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ccuracy and P-value (96%, 100%, 100%, 95.84%, 97.78% and <0.0001 respectively). Urea and Creatinine is the second option in diagnosis of PROM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fter PAMG-1 with a privilege of low cost than PAMG-1. Furthermore they were more accurate than β-HCG.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PAMG-1 in cervico vaginal discharge is promising in diagnosis of PROM & especially in those cases of suspected PROM and it should be done as a worse trial in every case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HCG PAMG-1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
下载PDF
169例早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芬 邱林霞 曹云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 探讨早产的原因及影响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2年间 169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足月分娩 30例进行有关对照。结果: 胎膜早破、妊高征、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及产前出血占据早产病因的前5位; 不...  目的: 探讨早产的原因及影响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2年间 169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足月分娩 30例进行有关对照。结果: 胎膜早破、妊高征、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及产前出血占据早产病因的前5位; 不明原因的自然早产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足月产 (P<0 05); 妊高征和产前出血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 早产儿病率与孕周、体重呈负相关 (P<0 005), 产前皮质激素运用的次数明显地改善了新生儿的预后 (P<0 05)。结论: 早产病因复杂, 是导致围产儿病率和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 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过早/病因学 胎膜早破 妊娠合并症
下载PDF
FQ-PCR测定UU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晓云 苟文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年第3期194-19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30例非胎膜早破孕妇((对照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定量检测。结果胎膜早破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胎膜早破组63.33%(19/30);对照组解脲支原...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30例非胎膜早破孕妇((对照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定量检测。结果胎膜早破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胎膜早破组63.33%(19/30);对照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为20%(6/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解脲支原体定量≥1.00×105cp/μL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86.36%,与<1.00×105cp/μL时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胎膜早破的发生与解脲支原体定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1.00(P<0.05)。结论孕妇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解脲支原体定量≥1.00×105cp/μL时通过影响胎膜胶原代谢,可作为区分感染与无症状携带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荧光定量PCR 胎膜早破 相关性
下载PDF
检测宫颈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诊断胎膜早破临床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咏怡 卢锦娥 +1 位作者 邱琇 王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157-2158,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宫颈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胎膜早破孕妇56例及无胎膜早破孕妇40例分别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和传统的石蕊试纸(PH试纸)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IGFBP-1试... 目的探讨检测宫颈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胎膜早破孕妇56例及无胎膜早破孕妇40例分别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和传统的石蕊试纸(PH试纸)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IGFBP-1试纸筛检胎膜早破孕妇56例,阳性49例,阴性7例,筛检胎膜未破孕妇40例,阳性0例,阴性40例,其灵敏度87.5%、特异度100.0%,约登指数0.9,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85.1%。PH试纸筛检胎膜早破孕妇56例,阳性46例,阴性10例,筛检胎膜未破孕妇40例,阳性2例,阴性38例,其灵敏度82.1%,特异度95.0%,约登指数0.8,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79.2%。结论检测宫颈分泌物中IGFBP-1是诊断胎膜早破的可靠指标,它明显优于传统的生化指标(PH试纸),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便、快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