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日平 孙丽霞 +1 位作者 王贤 刘彩霞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与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126例(252眼)欲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分别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A超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三种仪器测量中央...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与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126例(252眼)欲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分别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A超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并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种仪器所测得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分别为:Pentacam(546.3±33.6)μm,Orbscan-Ⅱ(550.5±38.5)μm,A超角膜测厚仪(538.6±35.4)μm。三种检查仪测量结果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有高度的相关性。A超角膜测厚仪比其他两种测量仪测量所得的中央角膜厚度要薄。再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角膜厚度为基准把患者分为三组:<520μm,≥520μm且<580μm,≥580μm,对三种仪器测量的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第一组角膜厚度<520μm,71只眼,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比Pantacam和Orbscan-Ⅱ测量结果要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而Pentacam与Orbscan-Ⅱ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第二组角膜厚度≥520μm且<580μm,154只眼,Orbscan-Ⅱ测量结果比Pantacam较厚,Pantacam比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要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第三组角膜厚度≥580μm,27只眼,Orbscan-Ⅱ测量结果比Pantacam和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要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而Pentacam与A超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结论在对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中,Pentacam、Orbscan-Ⅱ与A超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之间是不能互相替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 orbscan-眼前节分析仪 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 中央角膜厚度
下载PDF
Orbscan系统与A超测量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杜之渝 郑晴 +3 位作者 张大勇 陈曜 郭红 尹宏民 《眼科》 CAS 2002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 :了解Orbscan系统与A超测量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之差异。方法 :在我院行激光手术的病例中 ,随机抽取2 0 0人 (4 0 0只眼 ) ,按近视程度分为 4组 ,对其在术前用Orbscan系统和A超所测得的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O... 目的 :了解Orbscan系统与A超测量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之差异。方法 :在我院行激光手术的病例中 ,随机抽取2 0 0人 (4 0 0只眼 ) ,按近视程度分为 4组 ,对其在术前用Orbscan系统和A超所测得的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Orbscan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厚度为 (5 2 3 5 9± 41 19) μm ,A超测量结果为 (5 48 5 5± 34 45 ) μm ,u检验P <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Orbscan系统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为 (3 76± 0 2 8)mm ,A超测量结果为 (3 97± 0 31)mm ,u检验P <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虽然两者之间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Orbscan系统在测量的精确性和稳定程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但Orbscan系统给我们提供了检测眼前节的全新概念和详尽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前房 orbscan-系统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角膜地形图仪与角膜曲率计测量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世洋 张利光 +2 位作者 汪泽 王殿义 于天娟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2-453,共2页
目的 探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测量角膜屈光力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屈光手术门诊LASIK术前 3 65例 ( 681眼 ) ,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 ,比较二者间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的最大角膜屈光力 :角膜曲率计为 ... 目的 探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测量角膜屈光力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屈光手术门诊LASIK术前 3 65例 ( 681眼 ) ,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 ,比较二者间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的最大角膜屈光力 :角膜曲率计为 ( 4 3 774± 1 5 3 5 )D和角膜地形图仪为 ( 4 3 5 17± 1 5 46)D ,最小角膜屈光力分别为 ( 4 2 75 6± 1 43 0 )D和 ( 4 2 5 13±1 44 0 )D ;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 ( 4 3 2 5 6± 1 45 9)D和 ( 4 2 769± 1 42 7)D。以上 3组数字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0 1)。结论 角膜地形图仪所测角膜屈光力较角膜曲率计所测结果准确 ,LASIK术前应参考角膜地形图仪所测角膜屈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仪 角膜曲率计 角膜屈光力
下载PDF
3D-OCT、OrbscanⅡ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学秋 李珊珊 +2 位作者 向伟 庄文娟 赵静静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频域三维相干光学断层扫描(3D-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分别用3D-OCT、Orbscan-Ⅱ及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患者265例(530眼)的CCT,对测量结果进行随机分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及LSD检验,通过对三者测量... 目的探讨频域三维相干光学断层扫描(3D-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分别用3D-OCT、Orbscan-Ⅱ及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患者265例(530眼)的CCT,对测量结果进行随机分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及LSD检验,通过对三者测量值间差异检验3D-OCT测量CCT的准确性;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三者间相关性;并同时随机选取50例(100眼)近视患者用3D-OCT重复测量3次用类内相关系数(ICCs)检验可重复性。结果 3D-OCT、Orbscan-Ⅱ及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CCT均值分别为(538.78±23.83)μm、(537.51±39.15)μm、(554.09±37.31)μm。3D-OCT与Orbscan-Ⅱ测量CCT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两者均小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CCT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D-OCT、Orbscan-Ⅱ及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CCT值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1,2=0.866、r2,3=0.806、r1,3=0.800,均P<0.001),并且3D-OCT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ICCs=0.905)。结论由于3D-OCT对CCT测量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值之间较好的相关性及测量值的可重复性,因此可以将3D-OCT作为临床上一种非接触式CCT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rbscan 超声角膜测厚仪 中央角膜厚度
下载PDF
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和前房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海岚 徐海铭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运用Orbscan-Ⅱ系统对近视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基底线直径长度、前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对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和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90例近视患者(360眼)按... 目的运用Orbscan-Ⅱ系统对近视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基底线直径长度、前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对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和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90例近视患者(360眼)按屈光度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度近视组(-0.50^-3.00D)60例(120眼)、中度近视组(-3.25^-6.00D)65例(120眼)和高度近视组(-6.25^-9.00D)65例(120眼)。采用Orbscan-Ⅱ系统(Bausch and Lomb)将三组被测眼的角膜中央厚度,前房0°、90°、180°、270°四个方位前房角宽度,水平(0°~180°)、垂直(90°~270°)两条前房基底线直径,以及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中,前房角四个方位相比较,中度组和高度组的前房角宽度显著大于低度组(P<0.01)。同样,中度组和高度组的中央前房深度也显著大于低度组(P<0.01)。除前房角270°外,中度组和高度组的前房角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度数的绝对值和近视眼前房角宽度呈正相关(前房角0°、90°、180°、270°四个方位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42,0.326,0.285,0.288,P<0.05),近视度数的绝对值和中央前房深度也呈正相关(r=0.191,P<0.05),与前房基底线直径则无显著相关性(水平径r=0.053,垂直径r=0.048,P>0.05),与角膜中央厚度也无显著相关性(r=0.056,P>0.05)。在三组患者中,不同性别被测眼的前房角宽度、前房基底线直径及角膜中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女性(P<0.05)。结论Orbscan-Ⅱ系统可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测量眼角膜及前房结构的方法。近视度数的加深伴随着前房角宽度的加大和中央前房深度的加深,但与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基底线直径无显著相关性。近视眼患者男性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scan-系统 近视 角膜中央厚度 前房结构
下载PDF
Orbscan-Ⅱ和角膜曲率计对屈光手术前角膜测量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金颖 王雁 +1 位作者 左彤 耿维莉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 corneal topography system简称Orbscan-Ⅱ系统)与角膜曲率计对屈光手术前角膜测量进行比较。方法应用Orbscan-Ⅱ系统(Orbtek,Salt Lake City,UT,USA)和KM-450角膜曲率计(NIDEK,JAPAN... 目的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 corneal topography system简称Orbscan-Ⅱ系统)与角膜曲率计对屈光手术前角膜测量进行比较。方法应用Orbscan-Ⅱ系统(Orbtek,Salt Lake City,UT,USA)和KM-450角膜曲率计(NIDEK,JAPAN)分别测量准备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73例140眼的角膜曲率、散光和轴位,对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配对t检验)。结果 Orbscan-Ⅱ测量的角膜曲率值略高于角膜曲率计的测量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仪器测量的散光值和轴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bscan-Ⅱ对于角膜表面屈光状态的检查更为直观和全面,尤其是角膜过陡、过平或不规则散光的患者在屈光手术前不能将角膜曲率计检查的结果作为手术治疗的唯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scan- 角膜曲率计 屈光手术 角膜测量 散光
下载PDF
Orbscan系统与A超测量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比较
7
作者 杜之渝 郑晴 +3 位作者 张大勇 陈曜 郭红 尹宏民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了解Orbscan系统与A超测量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之差异。方法在我院行激光手术的例案中,随机抽取200人(400眼)对其在术前用Orbscan系统和A超所测的厚度及前房深度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Orbscan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厚度为523.59±41... 目的了解Orbscan系统与A超测量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之差异。方法在我院行激光手术的例案中,随机抽取200人(400眼)对其在术前用Orbscan系统和A超所测的厚度及前房深度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Orbscan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厚度为523.59±41.19um,A超测量结果为548.55±34.45um,U检验P<0.01,差别有极显著性。Orbscan系统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为3.76±0.28mm,A超测量结果为3.97±0.31mm,U检验P<0.01差别有极显著性。结论虽然两者之间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Orbscan系统在测量的精确性和稳定程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但Orbscan系统给我们提供了检测眼前节的全新概念和详尽数据,能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厚度 前房深度 orbscan-系统 A超
下载PDF
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赵向阳 伊琼 李卫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30-331,共2页
目的 探讨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对 96例 (1 87眼 )接受LASIK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 1 ,3 ,6个月的检查随访。结果 术后 6个月时切削形态以... 目的 探讨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对 96例 (1 87眼 )接受LASIK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 1 ,3 ,6个月的检查随访。结果 术后 6个月时切削形态以平滑型居多 ,占 95 .7% ,角膜后表面与理想球面之间的距离较术前明显增大 (P <0 .0 1 ) ,角膜后表面普遍出现前突。结论 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对LASIK手术的术前筛选、术后随访和手术的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 近视
下载PDF
近视LASIK术前角膜后表面地形图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惠玲 杨鹤超 +2 位作者 于荣国 高莉 周学军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5-907,共3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角膜后表面形态,为近视筛选病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应用Orbscan_Ⅱ眼前段分析系统观察近视230例(455眼),分成3组:Ⅰ组-1.50D^6.00D者210眼,占46.15%;Ⅱ组-6.25 D^-10.00 D者190...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角膜后表面形态,为近视筛选病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应用Orbscan_Ⅱ眼前段分析系统观察近视230例(455眼),分成3组:Ⅰ组-1.50D^6.00D者210眼,占46.15%;Ⅱ组-6.25 D^-10.00 D者190眼,占41.76%;Ⅲ组-10.25D^-15.00D者55眼,占12.09%。得出角膜后表面地形图分布情况,比较3组角膜后表面前凸极值(Diff)值的变化。结果各组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图中以岛形居多,前凸极点多位于颞下方,其次为鼻下、颞上、鼻上方;角膜后表面Diff值3组间相差不显著,同一患者左右眼Diff值无显著差别;角膜后表面Diff值大小、前凸极点距视轴距离与近视程度无关,角膜厚度的最薄点与角膜后表面前凸极点并非完全对应。结论Orbscan-Ⅱ检查系统对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图的特征以及Diff值,前凸极点距视轴距离以及前凸极点分布位置的测量为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筛选异常角膜、尽早发现角膜后圆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地形图 角膜后表面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近视眼角膜后表面曲率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福生 周跃华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青年近视200例(400眼),按屈光度不同分为4组,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的角膜中央点、最薄点、后表面平均屈光度最大点,以及距角膜中心1.5 mm,2.5 mm上方、下...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青年近视200例(400眼),按屈光度不同分为4组,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的角膜中央点、最薄点、后表面平均屈光度最大点,以及距角膜中心1.5 mm,2.5 mm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颞侧、鼻侧部位的后表面曲率及相对应的后表面高度、前表面曲率、角膜厚度、前房的深度进行测量。结果后表面最大曲率值(-6.74±0.36)D,负值最大点多位于旁中心1.5 mm上方(30.6%),其次是旁中心1.5 mm下方(19%)。后表面平均屈光度最大点、最薄点、中央点3个点的后表面曲率在不同近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的后表面曲率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后表面平均屈光度最大点:后表面曲率与后表面高度,前表面曲率呈负相关。与相应的角膜厚度呈正相关。最薄点:后表面曲率与后表面高度和前表面曲率呈负相关。与角膜厚度呈正相关。中央点:后表面曲率与后表面高度,前表面曲率呈负相关。结论角膜后表面曲率负值最大点多位于旁中心1.5 mm上方,其次是旁中心1.5 mm下方。角膜后表面平均屈光度最大点、最薄点、中央点3个点的后表面曲率与近视程度无关;影响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因素包括后表面高度、角膜厚度和前表面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曲率 角膜后表面高度 orbscan 眼前节分析系统 近视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术前与术后角膜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国乔 陈力迅 +1 位作者 刘蓉 常丽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前后患者术眼散光度及OrbscanⅡ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及角膜最陡经线屈光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23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g/LMMC者11例13眼为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 目的:研究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前后患者术眼散光度及OrbscanⅡ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及角膜最陡经线屈光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23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g/LMMC者11例13眼为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10眼为B组,术前、术后1wk及术后1mo分别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记录术前术后角膜前表面Diff值,角膜后表面Diff值,术前最陡经线上屈光度及术前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组术后1wk,1mo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最陡经线上屈光度、散光度比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组相比,术后1wk,1mo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术前最陡经线上屈光度及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A组均比B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1wk,1mo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与术前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手术治疗,可以解除翼状胬肉对角膜的机械牵拉及压迫作用,降低散光,提高视力,手术中使用0.2g/LMMC简便可行,既可降低复发率,又能减轻术眼的角膜散光度,促进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orbscan 检查系统 角膜前表面 角膜后表面 屈光度 散光度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中央角膜厚度的改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治 吴燕 +1 位作者 周敏 石春和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500-502,50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初次发作的患者,经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手术治疗后眼压正常共36例36眼,对侧未发作眼(36眼)作为对照。术后第1、...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初次发作的患者,经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手术治疗后眼压正常共36例36眼,对侧未发作眼(36眼)作为对照。术后第1、2、4周和3、6月时以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发作眼术后与对侧眼的角膜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作眼术后第1、2、4周和3、6月时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是(544.39±17.49)、(543.81±6.60)、(524.89±9.14)、(534.42±6.59)和(535.53±10.72)μm,对侧眼为(532.92±10.40)μm,术后第1、2、4周的数据与对侧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2周时发作眼的中央角膜厚度比对侧眼厚,术后第4周时发作眼比对侧眼薄,而术后第3月和第6月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经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术后早期中央角膜厚度增加,然后降低,远期(3和6个月)则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中央角膜厚度 orbscan-眼前节分析仪
下载PDF
OrbscanⅡ系统对近视眼患者前房结构的量化分析
13
作者 赵海岚 徐海铭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运用OrbscanⅡ系统对近视眼患者的前房基底线直径长度、前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并探讨三者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对近视患者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屈光度(-0.50D^-9D)的190名患者360只眼分为三组,分别为低... 目的运用OrbscanⅡ系统对近视眼患者的前房基底线直径长度、前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并探讨三者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对近视患者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屈光度(-0.50D^-9D)的190名患者360只眼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度近视(-0.50^-3.0D)、中度近视(-3.25D^-6.0D)和高度近视组(-6.25D^-9.0D)。采用OrbscanⅡ系统(Bausch and Lomb)将三组被测眼的前房0°,90°,180°,270°4个方位前房角宽度及水平(0°~180°)、垂直(90°~270°)两条前房基底线直径,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近视眼前房角宽度逐渐加大(p<0.05*),中央前房深度加深(p<0.05*),前房基底线直径则无显著相关(p>0.05)。在同一组中,被测眼的前房角宽度,前房基底线直径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而三组患者男性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女性(p<0.05*)。结论OrbscanⅡ系统可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测量眼角膜及前房结构的方法。近视度数的加深伴随着前房角宽度的加大和中央前房深度的加深,但与前房基底线直径无显著相关性。近视眼患者男性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scan系统 近视 前房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