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微操作结合的自动微装配系统 被引量:17
1
作者 宗光华 孙明磊 +2 位作者 毕树生 余志伟 于靖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125-2130,共6页
介绍了一类具有宏—微尺度结合特点的操作对象,对该类型操作对象的操作任务进行了分析。开发了用于PMMA微流控芯片批量化生产的微对准自动装配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显微视觉图像分析的分视场对准机理。系统的主要硬件构成包括机械本体、... 介绍了一类具有宏—微尺度结合特点的操作对象,对该类型操作对象的操作任务进行了分析。开发了用于PMMA微流控芯片批量化生产的微对准自动装配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显微视觉图像分析的分视场对准机理。系统的主要硬件构成包括机械本体、视觉单元、4-DOF精密定位单元和全自动气动辅助单元。介绍了系统的控制结构。提出针对标记图像的对准精度测量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系统的对准精度为2.9μm。该系统可以高效、可靠地完成PMMA微流控芯片的微对准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装配 微流控芯片 对准精度 分视场
下载PDF
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晓朋 曾梅 +4 位作者 万德慧 唐晗 赵彬媛 周雅倩 刘晓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4163-4171,共9页
目的构建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建立一种用于测定食品中两类农药残留的新方法。方法以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ACh E)为识别元件与底物碘化硫代乙酰胆碱(ATCI)特异性反应,采用微流控芯片与... 目的构建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建立一种用于测定食品中两类农药残留的新方法。方法以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ACh E)为识别元件与底物碘化硫代乙酰胆碱(ATCI)特异性反应,采用微流控芯片与化学发光仪作为检测元件,以鲁米诺与铁氰化钾作为化学发光体系,通过流动注射分析法来检测农药残留。结果当有机磷类农药辛硫磷、敌敌畏、乐果浓度范围分别在0.1~10、0.08~10、0.8~15μg/m L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3、0.9903、0.9904,检出限分别为0.047、0.054、0.388μg/m L;当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克百威、西维因、灭多威浓度分别在0.08~15、0.1~10、0.1~10μg/m L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6、0.9972、0.9944,检出限分别为0.049、0.051、0.080μg/m L。传感器性能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在最佳条件下对辛硫磷、敌敌畏、乐果、克百威、西维因、灭多威分别测定6次,结果 RSD值均小于7%,精密度较好;以碘化硫代乙酰胆碱(ATCI)为底物,连续通入鲁米诺与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6次,所得RSD值小于8%,稳定性较好;将实验制备的固定化Ach E储存于p H值为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每隔10 d测一次化学发光峰值,结果显示两个月内相对活力下降为23%,保存时间较长;将传感器用于测定包菜、苹果样品中的农残,添加回收率在90%~99%之间,显示精密度较好,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结论此生物传感器性能良好,适用于测定食品中的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 乙酰胆碱酯酶 微流控芯片 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生物胺总量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晗 王晓朋 +2 位作者 吴中波 万德慧 刘晓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349-1356,共8页
目的:建立快速地有效检测食品中生物胺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用固定化的二胺氧化酶制成酶柱作为生物传感器的识别元件,将微流控芯片与化学发光仪结合作为检测元件,以鲁米诺-铁氰化钾作为化学发光体系,通过流动分析法来检测食品中生物胺... 目的:建立快速地有效检测食品中生物胺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用固定化的二胺氧化酶制成酶柱作为生物传感器的识别元件,将微流控芯片与化学发光仪结合作为检测元件,以鲁米诺-铁氰化钾作为化学发光体系,通过流动分析法来检测食品中生物胺的总量。结果当腐胺、组胺、酪胺浓度分别在3~500、2~100、3~200μmol/L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7.448X+408.93、Y=88.329X+997.13、Y=45.762X+1728.2,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6、0.9937、0.9907,检出限分别为0.7、0.5、0.5μmol/L。另外,本研究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最佳条件下对含有腐胺、组胺、酪胺的溶液分别测定7次,其RSD均小于8%,精密度较好;以腐胺为底物,连续通入鲁米诺和铁氰化钾溶液7次, RSD=1.66%,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将固定化酶保存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每10 d测定一次酶活,持续70 d。2个月内固定化二胺氧化酶酶活仅降低了15%,保存时间较长;将传感器用于检测猪肉、鲫鱼和葡萄酒中的生物胺总量,样品中三种胺的添加回收率均在90%~94%之间,回收率较高,适合检测总生物胺。结论此传感器的综合性能良好,适用于食品中生物胺总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二胺氧化酶 微流控芯片 酶传感器 化学发光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蕊 邹明强 +2 位作者 冀伟 牟颖 金钦汉 《生命科学仪器》 2004年第6期41-44,共4页
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发展概况,重点从仪器小型化、系统集成化、生物分析领域应用、微加工技术以及多种检测技术等方面讨论了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最近几年所取得的进展。并指出了它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分析系统 微流控芯片 仪器 问题 生物分析 检测技术 微加工技术 领域 小型化
下载PDF
T型微流控芯片中微液滴破裂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澎 陈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9-1003,共5页
利用VOF模型对T型结构微流控芯片中微液滴的三维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液滴发生破裂和不会破裂两种流型。一定轴向长度的微液滴对应着一个临界毛细数,当主流流体的毛细数大于此临界毛细数时,微液滴发生破裂并分别流向T型结构两... 利用VOF模型对T型结构微流控芯片中微液滴的三维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液滴发生破裂和不会破裂两种流型。一定轴向长度的微液滴对应着一个临界毛细数,当主流流体的毛细数大于此临界毛细数时,微液滴发生破裂并分别流向T型结构两侧;否则不会发生破裂,微液滴流向任意一侧。通过多个工况的计算,拟合了临界毛细数与微液滴相对轴向长度的关系,探讨了黏度比对微液滴破裂的影响。发现黏度比越小,微液滴越易发生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微液滴 T型微通道 破裂 VOF
下载PDF
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模具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满仓 于超 +2 位作者 张建磊 周飞 解廷利 《模具工业》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成型微通道型腔镶块的加工是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模具制造的核心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微流控芯片模具镶块加工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各种加工技术的适用范围与发展前景。研究表明,微流控芯片模具镶块制造技术对精密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具有一... 成型微通道型腔镶块的加工是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模具制造的核心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微流控芯片模具镶块加工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各种加工技术的适用范围与发展前景。研究表明,微流控芯片模具镶块制造技术对精密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微模具镶块 微制造 微细加工技术
下载PDF
采用含原位聚合阴离子交换整体柱的微芯片分离氨基酸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溢 张剑 +1 位作者 张晓凤 徐平洲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A)为功能单体的强碱性季铵盐离子交换型微整体柱,构建了带微整体柱的复合式微流控芯片;以氨基酸-H2O2-Lum inol化学发光体系为样品对象,根据氨基酸等电点的差异,在原位聚合...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A)为功能单体的强碱性季铵盐离子交换型微整体柱,构建了带微整体柱的复合式微流控芯片;以氨基酸-H2O2-Lum inol化学发光体系为样品对象,根据氨基酸等电点的差异,在原位聚合微整体柱上进行分离实验。进行了苯丙氨酸-白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3组氨基酸混合体系的分离,获得了很好的分离结果。优化并讨论了影响氨基酸分离效果的多种因素,如缓冲液pH值、洗脱液pH值和洗脱液流速等。在优化条件下,苯丙氨酸-精氨酸的分离度达到1.6,结果显示出整体柱与微流控体系相结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阴离子交换型整体柱 氨基酸 微流控芯片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薛巍 姜雯 苏荣国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7年第3期77-79,共3页
介绍了目前微流控芯片应用的3种主要检测手段:质谱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光学检测器。微流控芯片是微全分析系统(μ-TAS)中最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沿。人们在微流控芯片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制出了多种微型化、集成化的芯片,... 介绍了目前微流控芯片应用的3种主要检测手段:质谱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光学检测器。微流控芯片是微全分析系统(μ-TAS)中最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沿。人们在微流控芯片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制出了多种微型化、集成化的芯片,而与微流控芯片配套的高灵敏度微型检测系统更是研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质谱检测器 电化学检测器 光学检测器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一种蛋白检测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徐良基 贾春平 +2 位作者 金庆辉 赵建龙 徐元森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利用MEMS技术制作石英玻璃材料的微流控芯片,在自行研制的紫外可见吸收检测系统上,实现了芯片上对牛血清蛋白BSA、人免疫球蛋白IgG和人转铁蛋白TRF及它们的混合溶液的分离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好。实验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分离检测蛋白的... 利用MEMS技术制作石英玻璃材料的微流控芯片,在自行研制的紫外可见吸收检测系统上,实现了芯片上对牛血清蛋白BSA、人免疫球蛋白IgG和人转铁蛋白TRF及它们的混合溶液的分离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好。实验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分离检测蛋白的手段,它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检测蛋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MEMS技术 蛋白检测 电渗流 紫外吸收
原文传递
基于微流控谐振式芯片的金属颗粒检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虞子雷 张洪朋 +1 位作者 曾霖 滕怀波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27-1632,共6页
液压系统中大部分的异常磨损是液压油中的金属颗粒造成的。通过检测这些金属颗粒可以及时预测故障并减少损失。由此设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液压油微小金属颗粒快速检测系统。基于LC谐振的原理进行金属颗粒检测,通过理论分析了检测的可行性... 液压系统中大部分的异常磨损是液压油中的金属颗粒造成的。通过检测这些金属颗粒可以及时预测故障并减少损失。由此设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液压油微小金属颗粒快速检测系统。基于LC谐振的原理进行金属颗粒检测,通过理论分析了检测的可行性;设计并制作了微流控检测芯片,芯片的流道为300μm;在所搭建的检测系统上进行了金属颗粒计数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参数一致以及颗粒相同的情况下,谐振式芯片的颗粒检测的信噪比优于单线圈式检测芯片的信噪比。当激励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铁磁性颗粒通过检测区域输出信号的脉冲向上,当激励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铁磁性颗粒通过检测区域输出信号的脉冲向下,非铁磁性金属颗粒则相反。所设计的微流控检测芯片及其检测系统可实现金属颗粒的区分检测,在实验室条件下,最小可对50μm的铁颗粒和110μm的铜颗粒进行区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颗粒检测 微流控芯片 谐振电路 信噪比
下载PDF
激光直写聚合物微流控芯片精密实验台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相恒富 张立军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73,共4页
为实验研究CO2激光直写加工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构建了激光直写微加工精密实验台。为实现高速高定位精度,设计中采用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的伺服进给系统。为保证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构建了以工控机为上位机,以PMAC控制卡为下位机的双CPU开放... 为实验研究CO2激光直写加工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构建了激光直写微加工精密实验台。为实现高速高定位精度,设计中采用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的伺服进给系统。为保证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构建了以工控机为上位机,以PMAC控制卡为下位机的双CPU开放式数控系统。并对精密实验台软件结构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成功构建出激光直写微加工精密实验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 直写 直线电动机 微流控芯片 精密实验台
下载PDF
面向航天医学应用的体液预处理仪研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雄英 徐文晓 +2 位作者 谢帅 张帅 成一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83-2089,共7页
本文基于微流控技术研制了面向航天医学应用的体液预处理芯片及仪器,以便对航天员体液进行医学检测。体液预处理芯片集成了驱动液体和控制流路的微泵微阀,通过控制微泵微阀可实现从进样、不同功能的预处理到输出样品整个过程的自动操作... 本文基于微流控技术研制了面向航天医学应用的体液预处理芯片及仪器,以便对航天员体液进行医学检测。体液预处理芯片集成了驱动液体和控制流路的微泵微阀,通过控制微泵微阀可实现从进样、不同功能的预处理到输出样品整个过程的自动操作。此外在常规样品预处理功能的基础上,还集成了排气泡功能,使预处理芯片能够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对有气泡的体液进行体液预处理。预处理仪集微泵微阀驱动机构和芯片液面位置检测机构于一体,能够实现多种体液预处理模式,且与芯片间无需任何管路及电连接,方便芯片更换。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预处理仪进行了航天环境下的各项力学分析,包括模态分析、加速度过载分析、正弦扫描分析及随机振动分析,得到了预处理仪机械结构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结果显示最大应力值为57.37 MPa,经过校核得知满足航天环境强度要求。最后,基于制作的排气混合预处理芯片进行了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芯片的排气和混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医学 体液预处理 微流控芯片 排气 混合
下载PDF
Research on critical technology of micro/nano bioparticles manipulation platform based on light-induced dielectrophoresis 被引量:3
13
作者 NI ZhongHua YI Hong +1 位作者 ZHU ShuCun SONG ChunF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0期2831-2839,共9页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micro/nano bio-particles manipulation using dielectrophores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model simulation of micro/nano bio-particles manipu-lation using ...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micro/nano bio-particles manipulation using dielectrophores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model simulation of micro/nano bio-particles manipu-lation using light-induced dielectrophoresis were discussed. The space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field and dielectrophoresis forces in different heights were also obtained. On this bas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the micro manipulation system, that is, photoconductive layer of the chip, was completed in the mate-rial selection, fabricating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testing. Then the voltage drop of the sus-pension and the effective voltage frequency spectrum were obtained. Finally, by combining the machine vision detection with real-time tracking system, the micro/nano bio-particles manipul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light-induced dielectrophoreisi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manipulations for micro/nano bio-particles, such as quick collection, transport, separation, were implemented. This provided a basis for rapid, accurate, and low-cost detection of serious diseases based on the micro-fluidic biochip and early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INDUCED dielectrophoresis micro-fluidic BIOchip dielectric polarization mechanism separation chip
原文传递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文娟 徐溢 +5 位作者 范琪 曹坤 张庆 王昌瑞 钱伟 张晓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92-2497,共6页
随着药物筛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筛选途径和技术不断涌现,使得药物筛选朝着快速、高效、高通量等方面不断发展。微流控分析技术具有的分析微型化、高通量化、可集成化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方... 随着药物筛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筛选途径和技术不断涌现,使得药物筛选朝着快速、高效、高通量等方面不断发展。微流控分析技术具有的分析微型化、高通量化、可集成化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平台,该文介绍了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多种筛选方法,重点综述了与细胞培养相结合的微流控芯片筛选技术及其特点,微流控芯片筛选技术平台的构成,以及其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筛选技术 天然产物 微流控芯片 细胞培养 高通量 高内涵
原文传递
基于STM32芯片的肿瘤细胞荧光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纪春阳 徐秀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了实现肿瘤细胞早期筛查以达到早期防治,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肿瘤细胞荧光检测系统。光路采用反射式共焦距光路结构;硬件电路基于光电探测器模块、STM32F103C8T6、A/D转换芯片与串口芯片对激发荧光信号实时采集,并向上... 为了实现肿瘤细胞早期筛查以达到早期防治,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肿瘤细胞荧光检测系统。光路采用反射式共焦距光路结构;硬件电路基于光电探测器模块、STM32F103C8T6、A/D转换芯片与串口芯片对激发荧光信号实时采集,并向上位机传输。同时设计了一套基于荧光检测的软件系统,实现检测动态可视化与报告生成及打印功能。采用FITC荧光素标记的乳腺癌细胞MDA-MB-453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6 mL/h最佳进样速度下,对肿瘤细胞的平均检测率达到85.36%,为临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芯片 微流控芯片 肿瘤细胞 荧光检测 光电转换 软件设计
下载PDF
三维瞬态激光烧蚀聚合物微流道动态界面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相恒富 傅建中 陈子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08-1911,共4页
为了预测热加工过程中的流道轮廓和烧蚀面温度场,基于CO2激光直写聚合物微流体芯片加工原理以及传热学原理和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三维瞬态激光烧蚀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和伽辽金变换得到有限元矩阵方程,利用单元生死技术和高精度数值算... 为了预测热加工过程中的流道轮廓和烧蚀面温度场,基于CO2激光直写聚合物微流体芯片加工原理以及传热学原理和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三维瞬态激光烧蚀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和伽辽金变换得到有限元矩阵方程,利用单元生死技术和高精度数值算法模拟了烧蚀过程的材料损失,并给出了三维瞬态动态烧蚀界面和温度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关系.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例,给出了在不同时刻的数值算例,实验得到的流道深度与模拟结果吻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预测流道轮廓和温度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加工 有限元 烧蚀界面 微流体芯片
下载PDF
多模干涉光波导型微流控液体折射率监测用芯片的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仁喜 范光华 +1 位作者 陈抱雪 曲士良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80-1183,共4页
将微流控结构和光波导多模干涉(MMI)结构功能结合在一起,利用导波的多模干涉效应,对微通道中的液体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液体中成分或浓度的变化导致液体的折射率变化,通过监测MMI的输出波导的功率,得到液体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得到液体成... 将微流控结构和光波导多模干涉(MMI)结构功能结合在一起,利用导波的多模干涉效应,对微通道中的液体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液体中成分或浓度的变化导致液体的折射率变化,通过监测MMI的输出波导的功率,得到液体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得到液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计算模拟显示,对液体的折射率变化灵敏度可达到0.0001。对不同流量的要求,提出了两种微流控结构和光波导MMI复合结构,有望在微流控生化分析芯片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微流控芯片 多模干涉光波导 液体 折射率
原文传递
激光诱导荧光微流控芯片光纤检测系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洪 唐宇 唐孟培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56-1358,共3页
基于反射式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以半导体激光器(中心波长532nm)为激发光源,研制了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光纤检测系统。采用光纤束传感器使检测系统结构简单、紧凑、抗干扰力强,采用光子计数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以罗丹明B为检测物... 基于反射式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以半导体激光器(中心波长532nm)为激发光源,研制了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光纤检测系统。采用光纤束传感器使检测系统结构简单、紧凑、抗干扰力强,采用光子计数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以罗丹明B为检测物质,实验发现荧光峰值明显,重复检测性好,其最小检出限为5×10^-12mol/L,线性范围为10^-6~10^-12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 荧光 光纤束传感器 微流控芯片
原文传递
基于PMMA的微流控芯片的微液滴制备与控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穆莉莉 荣莉 +1 位作者 黄友锐 郭书恒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论述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盖板和底板、以聚酯膜为通道层的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流程。设计并制作了多个形状不同的微流控芯片,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了T型微通道法液-液两相产生微液滴的过程。分别从微流控芯片的通道... 论述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盖板和底板、以聚酯膜为通道层的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流程。设计并制作了多个形状不同的微流控芯片,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了T型微通道法液-液两相产生微液滴的过程。分别从微流控芯片的通道尺寸、形状和流量比三个方面探讨了T型微通道法产生微液滴的尺寸、频率和形状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了微液滴分裂的基础实验研究,使用多相流法通过液相间的剪切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母液滴分裂成两个子液滴。通过改变微通道的宽度,研究了微液滴分裂产生子液滴的比例大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微液滴 T型微通道 聚酯膜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分裂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及Moldflow的精密注射模镶块变形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满仓 许建超 于文强 《模具工业》 2014年第3期6-10,共5页
通过Moldflow模拟注射成型过程,并将分析结果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定量分析微流控芯片注射模镶块变形量,并结合注射成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芯片厚度不一致是由镶块微变形造成的,在微流控芯片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镶块产生的微变形... 通过Moldflow模拟注射成型过程,并将分析结果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定量分析微流控芯片注射模镶块变形量,并结合注射成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芯片厚度不一致是由镶块微变形造成的,在微流控芯片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镶块产生的微变形与最终制品厚度差均在30μm左右,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注射成型 微流控芯片 ANSYS WORKBENCH 厚度不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