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冯契与走向当代的中国哲学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国荣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2,33,共19页
以近代"古今中西之争"为思想背景,冯契的智慧说既在一定意义上参与了"世界性的百家争鸣",也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形态融入世界哲学之中。通过基于现实基础的智慧追寻,冯契对当代哲学中智慧遗忘与智慧抽象化作... 以近代"古今中西之争"为思想背景,冯契的智慧说既在一定意义上参与了"世界性的百家争鸣",也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形态融入世界哲学之中。通过基于现实基础的智慧追寻,冯契对当代哲学中智慧遗忘与智慧抽象化作了双重扬弃。作为智慧学说的具体化,冯契的广义认识论展现为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的统一。以理性直觉、辩证综合、德性自证为实现转识成智的内在环节,冯契不仅回答了形上智慧如何可能的问题,而且展示了关于智慧如何落实于现实的具体思考。基于自由个性和社会性、理与欲、自然原则与人道原则的统一,冯契沟通了"何为人"与"何为理想之人",并进一步展开了自由人格的学说。通过名实、心物问题上的论辩,冯契既上承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言、意、道之辩,又参与了当代哲学关于语言、意识、存在关系的讨论,后者在更内在的层面展现了世界哲学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哲学 智慧说 广义认识论
原文传递
对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根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4,共10页
撇开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仅从纯粹的文化传承角度看,任何民族与任何时代的思想创造都离不开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的扩展。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史,就是通过"三教纷争"再到"三教合一"的历史过程而实现的。佛教与道... 撇开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仅从纯粹的文化传承角度看,任何民族与任何时代的思想创造都离不开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的扩展。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史,就是通过"三教纷争"再到"三教合一"的历史过程而实现的。佛教与道家道教思想的发展也是如此。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就需要通过对三大思想传统,即中国哲学传统、西方哲学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融合而实现广义的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而就狭义的中国哲学而言,在思想的视野里至少要通过融合新仁学、自由意志、社会实践等观念,实现自己的创新。全球化的时代早已经到来,"世界哲学"的观念已经产生,而且正在形成的过程之中,而"世界哲学"恰恰要实现自己"求通"哲学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实践 自由意志 儒学 “世界哲学”
下载PDF
世界与中国:从哲学的视域出发——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会议综述
3
作者 蔡添阳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1期383-398,共16页
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折射出世界与中国的相遇,对此加以省思,一方面有助于为世界哲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理论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廓清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视域。本文综述了由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22届中国哲学大会... 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折射出世界与中国的相遇,对此加以省思,一方面有助于为世界哲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理论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廓清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视域。本文综述了由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22届中国哲学大会研讨成果,并从会议议题、思考进路与问题探索三个方面对大会内容进行回溯性整理:大会议题丰富,体现出哲学理论的深度与研究过程的曲折;思考进路多样化,反映了史思结合与哲学理论和哲学史间的紧密关联;哲学方法的拓展,也折射出学术范式的种种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 中国哲学 世界哲学 “古今中西”之争
原文传递
试论“世界历史”时代里的“世界哲学”与哲学的中国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根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3,共7页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新阶段,这一新的世界历史阶段切实地呼唤着一种新的"世界哲学"。新时代里的世界哲学不否定哲学的民族性,但的确又有不同于国别史和区域史时代的各民族哲学的问题意识,如世界一体化...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新阶段,这一新的世界历史阶段切实地呼唤着一种新的"世界哲学"。新时代里的世界哲学不否定哲学的民族性,但的确又有不同于国别史和区域史时代的各民族哲学的问题意识,如世界一体化趋势下的伦理共识、科技伦理与环境伦理等问题。新的世界历史时代里也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哲学"观,作为古希腊地方知识的"哲学"进入世界历史之后,在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将发生变化。具有诗性特质的中国哲学将改变自柏拉图以来直至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的主流观念哲学传统,从而拓展人们对"哲学"知识谱系的看法。在新的世界历史阶段里,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地探索"世界哲学"的新形态,另一方面又要韧性地追求哲学的中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世界哲学 哲学的中国性
下载PDF
中西之学与世界哲学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国荣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121,共7页
将哲学理解为"世界哲学",首先与历史已成为世界的历史这一更广的背景相联系。就哲学本身而言,走向世界哲学,意味着回归哲学作为智慧之思的本原形态。世界哲学在植根于世界历史这一背景的同时,也表现为从人类普遍价值的维度考... 将哲学理解为"世界哲学",首先与历史已成为世界的历史这一更广的背景相联系。就哲学本身而言,走向世界哲学,意味着回归哲学作为智慧之思的本原形态。世界哲学在植根于世界历史这一背景的同时,也表现为从人类普遍价值的维度考察世界对于人的意义。世界视域下的普遍视域,同时与哲学自身的发展相联系。从后一方面看,世界哲学进一步涉及哲学衍化的多重资源与多元智慧问题。与之相联系,不能简单地将世界哲学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哲学形态。哲学按其本义表现为对智慧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沉思,在世界哲学的概念下,哲学的这种品格并没有改变,世界性与多样性、开放性、过程性将在世界哲学的历史发展中不断达到内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世界哲学
下载PDF
在通往“世界哲学”道路中肯定日常生活的价值
6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杨柳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2期399-407,共9页
世界哲学不仅是比较哲学的一种新形式,它试图在分判与甄别不同哲学传统的基础上,站在自身之外反观并批评自己所具有的传统,以期将不同文明中最好的思想资源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日常生活而言,印度思想与希腊哲学提出种种质疑或挑战... 世界哲学不仅是比较哲学的一种新形式,它试图在分判与甄别不同哲学传统的基础上,站在自身之外反观并批评自己所具有的传统,以期将不同文明中最好的思想资源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日常生活而言,印度思想与希腊哲学提出种种质疑或挑战人生价值的论证,倾向于认为日常生活是充满痛苦且难以令人满意的;但中国哲人在此问题上有着完全不同的观点,认为将所有欲望一概视作负面因素,无疑是对我们生活体验的过分简化,日用常行所蕴含的创造力,可以不断成就生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哲学 日常生活 积极价值
原文传递
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2
7
作者 聂锦芳 刘秀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7-85,共9页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世界哲学演进的总进程和总图景中予以观照 ,我们发现它在关注的对象上 ,超越了传统哲学中僵持于本原问题上的“思辨形而上学” ,而转向“现实的”“感性世界” ;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 ,它超越了古典理性主义、“新理...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世界哲学演进的总进程和总图景中予以观照 ,我们发现它在关注的对象上 ,超越了传统哲学中僵持于本原问题上的“思辨形而上学” ,而转向“现实的”“感性世界” ;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 ,它超越了古典理性主义、“新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 ,而坚持实践基础上唯物而辩证的思考 ;在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哲学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较之其他形形色色的哲学形态 ,它更是一种现实的哲学、时代的哲学、社会的哲学、人民群众的哲学和“改变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对它多元走向的理解、“发现”、阐释和推进 ,以及在新的世纪之交面临的境遇 ,既可凸现它持久不衰的科学价值和生命活力 ,又有助于分辨出在“坚持与发展”之路上留下的种种足迹。总体上看 ,说它是世界思想史、哲学史上“壮丽的日出”不是过誉 ;称其为“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发展 感性世界 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全球化与中国哲学使命的转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9-125,共7页
 人类历史有三个时期(轴心时代,现代社会的兴起,全球化时代)要求着世界性的哲学突破。中国现代哲学(新儒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院哲学)主要解决的是中国哲学的现代性重建问题。全球化时代要求中国现代哲学从中国哲学的现代性重建转为世...  人类历史有三个时期(轴心时代,现代社会的兴起,全球化时代)要求着世界性的哲学突破。中国现代哲学(新儒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院哲学)主要解决的是中国哲学的现代性重建问题。全球化时代要求中国现代哲学从中国哲学的现代性重建转为世界性的哲学突破。中国哲学必须克服自己的弱项(重思已成的基本语汇和扩大自己的哲学视野),才能回应世界哲学突破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哲学 世界哲学 现代化 新儒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院哲学
原文传递
70年中国哲学的回顾与未来展望
9
作者 石永之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3,共9页
要论天下学术,先看天下大势。近70年来的中国哲学先抑后扬,因受困于世界格局,前30年成就有限,但正是中国前30年在夹缝中的艰苦努力,推动了世界格局的改变,才有相对和平的环境以利于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大发展,中国哲学成果甚为可观,特... 要论天下学术,先看天下大势。近70年来的中国哲学先抑后扬,因受困于世界格局,前30年成就有限,但正是中国前30年在夹缝中的艰苦努力,推动了世界格局的改变,才有相对和平的环境以利于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大发展,中国哲学成果甚为可观,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为国策,中国哲学应有更大的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哲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哲学进一步激活传统天下主义,中国哲学将通过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世界性问题而登场世界哲学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格局 哲学史 中国哲学 世界哲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穆尔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10
作者 陈浩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40-47,共8页
查尔斯·穆尔(Charles A.Moore)在现代东西方文化和哲学比较研究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中国哲学研究开始走向繁荣的一面旗帜。他注意到了中国哲学乃至东方哲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并开创性地提... 查尔斯·穆尔(Charles A.Moore)在现代东西方文化和哲学比较研究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中国哲学研究开始走向繁荣的一面旗帜。他注意到了中国哲学乃至东方哲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并开创性地提出和使用了通过考察"重点"(即东西方主流倾向和立场)的方式进行哲学比较的研究方法。而"实践"这一概念是穆尔比较研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讨论了当时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比较的途径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中西哲学差异的三个重要观点,把当时的东西方相互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尔 中西哲学比较 世界哲学 实践
下载PDF
“和”的哲学:中国哲学的传统与世界哲学的未来
11
作者 钱耕森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69-74,I0002,共7页
"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因此,21世纪的新哲学,应是"和的哲学",而不应是"斗的哲学"。中国哲学的本质与传统是"和的哲学"。儒家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其基本内涵和根本作用,都是&qu... "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因此,21世纪的新哲学,应是"和的哲学",而不应是"斗的哲学"。中国哲学的本质与传统是"和的哲学"。儒家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其基本内涵和根本作用,都是"和的哲学"。儒家"和的哲学",必将有益于构建世界未来的"和的哲学"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哲学和世界未来哲学以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的哲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的哲学” 斗争哲学 中国哲学 世界哲学
下载PDF
古印度和古希腊哲学中的本原论比较研究
12
作者 姚卫群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2,共8页
本原问题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古印度和古希腊在各自哲学观念形成之初就提出了这方面的思想。两者的此类理论中既有认为单一实体为本原的思想,也有认为多种实体为本原的思想;有不约而同地提出相同思想的情况,也有分别提出特色理论的... 本原问题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古印度和古希腊在各自哲学观念形成之初就提出了这方面的思想。两者的此类理论中既有认为单一实体为本原的思想,也有认为多种实体为本原的思想;有不约而同地提出相同思想的情况,也有分别提出特色理论的情形。在两地提出的相同或类似观点中,不能排除二者有相互交流的可能。本原概念对于印度和欧洲哲学在后世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由于两地本原论在古代的差别,对后世两地哲学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古印度和古希腊的本原思想展现了人类思想的智慧之光,为世界哲学在后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和理论前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印度 古希腊 本原 世界哲学 东西方哲学比较
下载PDF
成性存存,自由之门——试论冯契对王夫之的哲学书写
13
作者 刘梁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3,193,共9页
通过对冯契关于王夫之的哲学书写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冯契的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理论建构之间的史思互动的过程性:《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从初稿到刊行本的加工完善与《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的撰写同步,二者之间存在复杂微妙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冯契关于王夫之的哲学书写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冯契的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理论建构之间的史思互动的过程性:《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从初稿到刊行本的加工完善与《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的撰写同步,二者之间存在复杂微妙的互动关系;冯契对王夫之成性说等方面的独到阐发逐渐从哲学史意义上的研究对象转变为“智慧说”内部的有机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史思互动:哲学之为哲学史的展开。冯契越来越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哲学运思接续中国近现代哲学的未济事业,参与到整个中国哲学传统第三个“圆圈”(荀子—王夫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展开过程,拷问独断论如何克服,人的自由如何获得。就中国古代哲学传统而言,“智慧说”表彰荀子、张载、王夫之一系的气一元论,同时吸收陆王心学关于心体的因素,可以视为一种当代新气学。“智慧说”以开放的心态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其世界哲学的视域仍是当代中国学人需要消化的重要精神遗产。成性存存,自由之门,未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王夫之 自由 世界哲学 哲学之为哲学史的展开
下载PDF
成中英本体诠释学的建立及其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松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8,共9页
成中英创发的本体诠释学经过了三十余载的持续发展已于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这源于其深刻的理论动机与长期的实践坚持。融贯古今中西的本体诠释学从整体的层面对中西哲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反思和相互理解,从本体学的视角透视中西哲学各... 成中英创发的本体诠释学经过了三十余载的持续发展已于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这源于其深刻的理论动机与长期的实践坚持。融贯古今中西的本体诠释学从整体的层面对中西哲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反思和相互理解,从本体学的视角透视中西哲学各自的本体发展规律和特点。聚焦于西方围绕ontology发展出的实体哲学的演化轨迹及其在当代突显的知识与自知、科学与道德的割裂问题,本体诠释学强调根源性的重要,提出了动态的生成着的具有根源性的"本体"以补足实体论式的本体论。同样,在植根于东方传统哲学的深刻内在体验同时,本体诠释学也指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需要在外在性与分析性上的开拓。从观、感动态循环和人的四个性向出发的本体学、本体诠释不仅促使中西哲学各自反思自省,而且为两者在当代展开深层次的对话找到一条途径,进而在互释的实践和本体的生长中寻求人类的相互理解,共同面对知识、自知和价值在当代造成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中英 本体诠释学 本体的 本体学/论 超融 世界哲学
下载PDF
走向世界哲学的理论儒学——论杨国荣教授的儒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承 《贵州文史丛刊》 2019年第3期17-24,共8页
儒学是杨国荣教授庞大研究体系里一个重要论域。多年来,围绕着何为儒学、如何研究儒学、儒学何为等问题,杨国荣教授形成了一套理论儒学的观点和方法。杨国荣教授的理论儒学以世界哲学作为背景与潜在的对话者,着意从观念层面去界定儒学... 儒学是杨国荣教授庞大研究体系里一个重要论域。多年来,围绕着何为儒学、如何研究儒学、儒学何为等问题,杨国荣教授形成了一套理论儒学的观点和方法。杨国荣教授的理论儒学以世界哲学作为背景与潜在的对话者,着意从观念层面去界定儒学的本质性内涵,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揭示儒学思想的理论蕴含、建构儒学思想的演变逻辑,强调儒学的精神性意义和规范性价值,主张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哲学应与西方哲学相互激荡,进而成为世界哲学必要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国荣 理论儒学 世界哲学
下载PDF
论中西哲学异同与中西语言文字异同的关联——诠释学研究的新视角
16
作者 刘立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通常诠释学只是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及一种研究方法,但在跨文化研究领域,诠释学也可发展为介于哲学与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乃至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狭义的诠释学是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但中西方使用不同的语言... 通常诠释学只是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及一种研究方法,但在跨文化研究领域,诠释学也可发展为介于哲学与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乃至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狭义的诠释学是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但中西方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因此需要对中西语言和文字之间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通过发掘中西语言文字特点的异同,进而诠释中西学术乃至中西哲学的异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理论术语单义化方法”,即把多义的理论术语通过词义解析和理论论证,分别以单义术语表达或译介。汉语文在翻译西方哲学术语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意译,这一路线促成现代汉语文中单义哲学术语的产生,为汉语文哲学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汉语文中的单义哲学术语与哲学创新成果可回馈于西方。作为理论科学研究的哲学,最终可以超越中西方不同思想表达传统的差异而趋同,客观上使哲学向跨文化、跨语言的“世界哲学”迈进。作为方法论的诠释学要在实证研究中不断拓展,首先需要在哲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以便获得更为扎实深厚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跨文化研究 语言文字 世界哲学 理论术语单义化
下载PDF
世界哲学:冯契与超越
17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188,共10页
遵循冯契倡导的“世界哲学”理念,以兼顾系统性和基础性的方式融汇中西方哲学,无疑能焕发哲学研究的新生机。为此,有必要激活“阴阳”这对古老的中国哲学范畴,把“阴”界定成接应性,“阳”则为有指向的主动目的,阴阳两者须臾不可分离且... 遵循冯契倡导的“世界哲学”理念,以兼顾系统性和基础性的方式融汇中西方哲学,无疑能焕发哲学研究的新生机。为此,有必要激活“阴阳”这对古老的中国哲学范畴,把“阴”界定成接应性,“阳”则为有指向的主动目的,阴阳两者须臾不可分离且互补共生。一旦纳入更新后的阴阳理念,那么西方哲学在认识论、心智哲学、伦理学乃至形而上学领域里的诸多困境便能迎刃而解,相应地,西方哲学中的心灵、移情、实践理性、物理过程以及抽象实体等核心概念亦能得到更加有效的说明。尽管从事世界哲学工作需要研究者们着力进行概念辨析、文本互证和理论构建,但出入于各种传统的交互合作将会把哲学探索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此即为世界哲学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哲学 冯契
下载PDF
当代世界哲学的问题域与多元化发展态势——第21届世界哲学大会等概览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阳康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从第21届世界哲学大会、“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统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第13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等三大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中概括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当代世界哲学走向,探讨了当代世界哲学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指出其突出表现是主流话语受到挑战... 从第21届世界哲学大会、“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统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第13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等三大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中概括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当代世界哲学走向,探讨了当代世界哲学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指出其突出表现是主流话语受到挑战,地区问题和民族哲学受到重视,哲学深入到全球化时代的问题之中,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和密切,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有所增强,中国学者的声音也得到越来越密切的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哲学 问题域 多元化
下载PDF
孔子与中国哲学中的非实体主义思想——牟宗三的孔子诠释略论
19
作者 王兴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3,共8页
中国哲学中的非实体主义思想自肇始就是与孔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牟宗三对孔子思想的诠释揭示了中国文化对生命的注重与把握,这种注重与把握不是西方实体主义式的,而是一种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非实体主义的道德、宗教与政治的注重与把握... 中国哲学中的非实体主义思想自肇始就是与孔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牟宗三对孔子思想的诠释揭示了中国文化对生命的注重与把握,这种注重与把握不是西方实体主义式的,而是一种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非实体主义的道德、宗教与政治的注重与把握,表现为"正德、利用、厚生"以及敬畏天命的观念形态与实践活动。在新时代的儒学复兴的潮流中,孔子哲学的非实体主义思想必然对未来的哲学,尤其是未来的中国哲学,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牟宗三 非实体主义 中国哲学 世界哲学
下载PDF
“世界哲学”的本体诠释--中国哲学的世界性与世界化
20
作者 罗兴刚 成中英 《晋阳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3-9,共7页
世界哲学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会通中对未来哲学的一种整体性思考,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哲学自身对于世界及整全性思考的需要。本体诠释学是世界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导论,中国哲学的世界性可以为世界哲学的诠释找到更为根本的本体基础... 世界哲学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会通中对未来哲学的一种整体性思考,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哲学自身对于世界及整全性思考的需要。本体诠释学是世界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导论,中国哲学的世界性可以为世界哲学的诠释找到更为根本的本体基础,中国哲学的世界化也是破除西方文明单一模式,并成为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对话中最终构建世界哲学的关键环节。世界哲学的展开需要在本原上对中国哲学最初的原典进行更深入的本体诠释,且要在本体诠释学的方法上实现创新,并最终通过中国哲学的经世致用完成世界化的进程,真正推动世界哲学的现实性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哲学 中国哲学 世界性 世界化 本体诠释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