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书法传播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福朋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9-83,共5页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发展历史悠久,书法艺术在互联网+全新的媒介环境下,其传播具有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书法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传播对象的多元化、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海量化以及传播效果的跨时空、个...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发展历史悠久,书法艺术在互联网+全新的媒介环境下,其传播具有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书法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传播对象的多元化、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海量化以及传播效果的跨时空、个性化、信息化等。互联网+的全新背景,也给书法传播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传播主体成分复杂,传播形式虚拟化,传播内容碎片化、同质化,传播对象界限模糊,传播效果无法准确评估等问题。因此,在书法传播过程中,应重视"把关人"的作用,注重传播内容的质量和内涵,精准定位传播的对象,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兴媒介的优势,从而达到期望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书法传播 传播媒介 传播效果
下载PDF
从实物传播到数字传播——互联网与书法传播的革命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利权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72-74,125,共4页
网络书法传播是当代书法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为书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传播空间,带来书法传播载体的数字化革命,昭示着书法网络时代的来临。全文分析了互联网给书法传播带来的六个革命性变化(平民化、自由化、... 网络书法传播是当代书法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为书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传播空间,带来书法传播载体的数字化革命,昭示着书法网络时代的来临。全文分析了互联网给书法传播带来的六个革命性变化(平民化、自由化、互动化、国际化、廉捷化和多媒体化),探讨了互联网给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体 书法传播 革命性变化
下载PDF
论黄庭坚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的互通与互补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水照 由兴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97,共12页
黄庭坚注重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的精神互通,“免俗”是其文学、艺术观中一贯的主张和核心思想。山谷以重“韵”作为品评文艺作品的标准,在形式上则求“拙”。其诗论同书论中有通过诗、书外在现象来达到本质的观念,通过字句推敲、点画模... 黄庭坚注重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的精神互通,“免俗”是其文学、艺术观中一贯的主张和核心思想。山谷以重“韵”作为品评文艺作品的标准,在形式上则求“拙”。其诗论同书论中有通过诗、书外在现象来达到本质的观念,通过字句推敲、点画模拟来实现精神上相似,“自成一家”是他一生中对诗、书的不倦追求。山谷晚年的诗、书创作形成了互补,成为其情感表达的双重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诗学思想 书法理论 互通 互补
下载PDF
1935年“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展”与中国书画美学的西传——以蒋彝为中心
4
作者 马菁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6-113,共8页
蒋彝是1935年“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展览会”上中国书画的主要讲解者,也是唯一的中国学者。本文关注他以展览盛事下的“中国热”为契机,对中国书画美学做出独特的跨文化阐释,及其在推动东西方艺术美学的交流互鉴方面的贡献。蒋彝因之跨文... 蒋彝是1935年“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展览会”上中国书画的主要讲解者,也是唯一的中国学者。本文关注他以展览盛事下的“中国热”为契机,对中国书画美学做出独特的跨文化阐释,及其在推动东西方艺术美学的交流互鉴方面的贡献。蒋彝因之跨文化身份而具有天然的比较眼光,以《中国之眼》和《中国书法》两部专著为主要阵地,将中国书画的技法、媒介、史论和美学原则等系统地介绍给西方,同时以“线条”作为勾连东西方美学的基础原则,探寻其中暗含的艺术的普遍性和共通性,从而体现出一种“世界主义”性质的艺术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展 蒋彝 中国绘画 中国书法 美学传播
下载PDF
书法在当代社会的艺术传播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楠楠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63-164,共2页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它集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传播性于一体。随着现代传播方式的大众化和网络性,书法艺术的传播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在媒介传播连接下的新的传播模式。现代传播方式一方面为书法传播提供了有利途径;另一方面...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它集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传播性于一体。随着现代传播方式的大众化和网络性,书法艺术的传播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在媒介传播连接下的新的传播模式。现代传播方式一方面为书法传播提供了有利途径;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书法传播的生态体系,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对于书法在当代社会中的艺术传播,在进行创新、借鉴的过程中也必须回归、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当代社会 艺术传播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书学互通论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文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3-139,共7页
诗学与书学的互通,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现象。古代诗学家经常借助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或相通性来阐释诗歌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或以书体喻诗,或以书法风格喻诗歌风格,或借妙悟将二者打通,或借书法之势谈诗歌之势,不一而足... 诗学与书学的互通,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现象。古代诗学家经常借助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或相通性来阐释诗歌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或以书体喻诗,或以书法风格喻诗歌风格,或借妙悟将二者打通,或借书法之势谈诗歌之势,不一而足。这样,不仅使抽象的诗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而且还富于文学创意,从而在不同艺术门类的比较中,拓展了诗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书学 互通
下载PDF
浅析中越书法艺术交流与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浚华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5期82-84,共3页
中越两国从古至今历史文化交流较为频繁,双方关系密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书法艺术在越南传播的历史久远,中越两国书法艺术交流活动也比较频繁,越南对中国书法艺术有较高的认同度。当前,中国书法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书法艺术在越... 中越两国从古至今历史文化交流较为频繁,双方关系密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书法艺术在越南传播的历史久远,中越两国书法艺术交流活动也比较频繁,越南对中国书法艺术有较高的认同度。当前,中国书法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书法艺术在越南传播要注重构建传统友谊,发挥边疆区域的优势,大力开发中越书法碑刻资源,构建石刻旅游专线以及借助孔子学院平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传播 交流
下载PDF
释子温与“温日观葡萄”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1-178,共8页
宋末元初,浙西僧人释子温(又称温日观)以画“葡萄”而知名。其在杭州五十余年,生性疏散,真憨里显露诙谐,佯狂中透出智能,戏弄以海盗发迹的朱清,醉斥以掘陵敛财的杨琏真伽。所称“温日观葡萄”,其画法本于中国传统书法,而其个人身份的“... 宋末元初,浙西僧人释子温(又称温日观)以画“葡萄”而知名。其在杭州五十余年,生性疏散,真憨里显露诙谐,佯狂中透出智能,戏弄以海盗发迹的朱清,醉斥以掘陵敛财的杨琏真伽。所称“温日观葡萄”,其画法本于中国传统书法,而其个人身份的“和尚”和写真对象的“葡萄”均来自距“华夏”遥远的“域外”。却缘绘者的品性修养、图画的飘逸神妙,以及从中透露出的“出尘之趣”,遂使“工一墨戏”的作品获得广泛的珍惜。而就“出尘之趣”而言,恰恰反映了释宗本旨“空”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末元初 释子温 绘画书法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中国书法英语译介模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50-55,共6页
中国书法对外译介从本质上看是基于"译"的文字艺术形式与中国文化的传播活动。在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视角下,就书法对外传播过程中控制因素、内容因素、媒介因素、受众因素和效果因素进行分析与整合,来探讨书法英语译介模式... 中国书法对外译介从本质上看是基于"译"的文字艺术形式与中国文化的传播活动。在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视角下,就书法对外传播过程中控制因素、内容因素、媒介因素、受众因素和效果因素进行分析与整合,来探讨书法英语译介模式。书法对外译介应以文化传播为本质目的,充分考虑目的语文化环境及受众对异质文化的接受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建构属于中国书法的话语体系,以期提高书法的对外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传播学 译介模式
下载PDF
中国书画的传统欣赏习惯与现代发展前景展望
10
作者 翟万杰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5-70,共6页
中国书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既在表现技法方面有了一整套创作规范 ,又在作品的评价方面形成了一种传统欣赏习惯。这种欣赏习惯似不成文的法规 ,长期影响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中西方... 中国书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既在表现技法方面有了一整套创作规范 ,又在作品的评价方面形成了一种传统欣赏习惯。这种欣赏习惯似不成文的法规 ,长期影响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的今天 ,它时时和各种反传统的艺术思潮发生着“碰撞”。这种传统欣赏习惯既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方面。了解、研究这种传统欣赏习惯 ,对挖掘、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和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及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世界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内容 书品 画品 人品 继承 创新 交流 发展
下载PDF
日本视觉传达与书法
11
作者 何先球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9,共3页
当代日本的许多优秀设计作品与日本的书法有紧密的联系,而日本的书法渊源则来源于中国,日本的僧侣和佛教徒来中国留学,模仿中国人用毛笔在宣纸上写汉字,抄录经书。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书法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的文化与... 当代日本的许多优秀设计作品与日本的书法有紧密的联系,而日本的书法渊源则来源于中国,日本的僧侣和佛教徒来中国留学,模仿中国人用毛笔在宣纸上写汉字,抄录经书。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书法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的文化与商业传播领域,成为现代日本视觉传达领域的特色与亮点。本文通过对于日本视觉传达领域中书法设计的研究,试图分析与探索书法与设计在视觉传达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视觉传达 设计
下载PDF
涂山书法:大禹文化传播的艺术可视化
12
作者 魏国彬 王政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9-43,共5页
可视化传播是推进大禹文化传播创新性转化的基本方法,其中,涂山书法是可视化呈现大禹文化价值的手段。从大禹事迹到涂山书法是一个落脚在可视化呈现的多级传播过程。推进大禹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需要把握艺术可视化思维,实现涂山书法传... 可视化传播是推进大禹文化传播创新性转化的基本方法,其中,涂山书法是可视化呈现大禹文化价值的手段。从大禹事迹到涂山书法是一个落脚在可视化呈现的多级传播过程。推进大禹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需要把握艺术可视化思维,实现涂山书法传播途径的现代转型,由自然静态呈现向纸质动态呈现、静态被动欣赏向动态主动传播、传统艺术形态向虚拟影像形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山书法 大禹文化 可视化传播
下载PDF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中教材、教法与师资问题的思考
13
作者 陶立敏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413-417,共5页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最有效载体和切入点。针对中国书法在国际传播中缺少合适的教材、在教学方法上缺乏有效模式、急需专业教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编写教材方面要考虑汉语的形声义及高频汉字,书法教学要融入中国文化,要多方面...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最有效载体和切入点。针对中国书法在国际传播中缺少合适的教材、在教学方法上缺乏有效模式、急需专业教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编写教材方面要考虑汉语的形声义及高频汉字,书法教学要融入中国文化,要多方面培养书法传播人才,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国际传播 教材 教法 师资
下载PDF
中日古代书法文化交流追迹:遣唐留学生橘逸势
14
作者 卜朝晖 杨珏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8-74,共7页
橘逸势是唐朝时代奉日本天皇之敕跟随日本遣唐使节团来唐的留学生。他在留唐期间历访明哲、兼学琴书,回到日本后更是获得了偌大的书名,与空海、嵯峨天皇并称为日本平安时代书法的"三笔"。文章在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较为系... 橘逸势是唐朝时代奉日本天皇之敕跟随日本遣唐使节团来唐的留学生。他在留唐期间历访明哲、兼学琴书,回到日本后更是获得了偌大的书名,与空海、嵯峨天皇并称为日本平安时代书法的"三笔"。文章在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考察留学生橘逸势的生平事迹,分析深受晋唐书风影响的橘逸势对中日书法文化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指出其书迹对于现今管窥唐朝书风亦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逸势 遣唐留学生 书法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丝绸之路出土的异文锦袍与东西方纺织服饰艺术交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雪 刘瑜 《服装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以中国境内纺织考古所见12—14世纪带有阿拉伯铭文的锦袍和残片为主要研究对象,参照搜集的阿拉伯书法纹饰相关文献和中亚细密画等图像资料,对照中外存世的同时期异文锦袍实物证据,分析其纹样程式和风格流变,解析锦袍上铭文字符的主要内... 以中国境内纺织考古所见12—14世纪带有阿拉伯铭文的锦袍和残片为主要研究对象,参照搜集的阿拉伯书法纹饰相关文献和中亚细密画等图像资料,对照中外存世的同时期异文锦袍实物证据,分析其纹样程式和风格流变,解析锦袍上铭文字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总结出异文锦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塞尔柱式样大圆环字符纹锦袍流行期”(约11世纪早期至12世纪早期)、“塞尔柱式样异文锦袍向蒙古式样过渡期”(约12世纪中后期至13世纪早期)、“蒙古式异文锦袍流行期”(约13中后期至14世纪)3个阶段,并尝试探究异文锦袍在丝绸之路的传播路径,以期对深入探析丝绸之路中外纺织服饰艺术的跨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文锦袍 提拉兹纺织品 阿拉伯铭文装饰 丝绸之路纺织服饰艺术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独白到对话:书法出版物跨文化传播的思维转型
16
作者 靳悦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建立文明对话,规避独白说教,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共识。以书法出版物为媒介,显现中国书法域外传播现阶段的思维本相是独白,即唯我独美的传播理念、对象性欠缺的传播内容、单向输出的传播机制。中国书法出版物跨文化传播应用对话智慧... 建立文明对话,规避独白说教,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共识。以书法出版物为媒介,显现中国书法域外传播现阶段的思维本相是独白,即唯我独美的传播理念、对象性欠缺的传播内容、单向输出的传播机制。中国书法出版物跨文化传播应用对话智慧消解独白思维,树立各国各民族文字书写规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传播理念,建立以国际受众参与性为中心的传播内容,创设多元一体互动的传播机制,最大程度地推动中国书法跨文化传播纵深发展,使书法真正成为形成人类共识的媒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书法出版物 跨文化传播 思维转型
下载PDF
用一根线条去散步——浅谈书画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情结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凝玉 张哲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中国的国粹书画艺术和传统园林艺术,是两类极具民族特色且带有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交叉、渗透、互为增色、并进互补,共存共荣。该文试从书画艺术和中国园林艺术在文化渊源、形态美、韵律美以及艺术境界等方面的美... 中国的国粹书画艺术和传统园林艺术,是两类极具民族特色且带有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交叉、渗透、互为增色、并进互补,共存共荣。该文试从书画艺术和中国园林艺术在文化渊源、形态美、韵律美以及艺术境界等方面的美学关系中,揭示出两者的相通性,以期对传统园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艺术 书画艺术 相通性
下载PDF
中国书法对外传播实践创新研究:以互动视频共情设计为例
18
作者 司峥鸣 武艳梅 《北京文化创意》 2023年第S02期67-76,共10页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和精髓,传承与发展中国书法,不只关乎书法本身,更关乎中华文化的根源的延续。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新时代承担着“展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为更好地提高中...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和精髓,传承与发展中国书法,不只关乎书法本身,更关乎中华文化的根源的延续。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新时代承担着“展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为更好地提高中国书法对外传播效果,解决书法艺术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书法艺术互动视频《妙墨之痕》面向海外受众,基于共情理念进行创意设计,通过触摸式、智能检测等形式实现“学”“练”“乐”的交互功能,将ChatGPT接入Unity,实现便利的智能问答交互功能,增进海外受众对中国书法学习的在场感和参与感,使他们能够沉浸体验中国书法艺术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创新了传统艺术对外话语体系和对外传播的路径,为以中国书法为代表的经典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艺术 共情设计 互动视频 对外传播 ChatGPT
原文传递
基于5G的书画艺术短视频传播平台设计
19
作者 刘佳 章健 《信息与电脑》 2023年第22期7-10,共4页
为提高书画艺术短视频播放量,分类进行平台推广。基于5G高新技术,对书画艺术短视频传播平台进行研究设计。首先通过采集书画艺术短视频的播放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程度,其次设置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场景... 为提高书画艺术短视频播放量,分类进行平台推广。基于5G高新技术,对书画艺术短视频传播平台进行研究设计。首先通过采集书画艺术短视频的播放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程度,其次设置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场景,对其进行场景构建,再次采用多径并发的视频传输模式对用户进行多类型推荐,构建用户相互影响转化模型,增加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最后利用大数据完成相似视频的推送。实验分析显示,该视频传播平台能够实现更高的视频播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书画艺术短视频 视频传播平台 平台设计
下载PDF
艺术新界面:煎茶会图录中的明清绘画元素——以稀见《青湾茗醼书画展观录》为底本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5,I0011,I0012,共10页
煎茶会图录中明清书画展观录是还原茶会最佳向导之一,更是探赜中日文化流通的途径和大数据。以稀见《青湾茗醼书画展观录》为信息提取对象,从流动的地理(藏家、创作者)到材质、美学等维度的定性定量研究出发,溯明清绘画输日的三大途径,... 煎茶会图录中明清书画展观录是还原茶会最佳向导之一,更是探赜中日文化流通的途径和大数据。以稀见《青湾茗醼书画展观录》为信息提取对象,从流动的地理(藏家、创作者)到材质、美学等维度的定性定量研究出发,溯明清绘画输日的三大途径,窥公共视域下展览艺术媒介形态的变革,期补遗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中明清绘画知识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茶会图录 《青湾茗醼书画展观录》 展览 明清绘画 中日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