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1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被引量:
13
1
作者
力量
肖应平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助词“得”字的历时演变,“得”表义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并且着重讨论了助词“得”生成的语法化诱因和机制:句法位置的变化,组合关系的变化,句法功能的变化,隐喻及词义变化,重新分析,类推,泛化以及语言的外部力量。
关键词
得
语法化
历时演变
动因
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程语录中的“得”
被引量:
4
2
作者
黄锦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65,共7页
在穷尽性地考察了二程语录中“得”的用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得”的全面研究,展现了“V+得”、“V+得+补”及“V+得+宾”句式中“得”的性质及其“得”后补语及宾语复杂多样的形式,反映了北宋时期“得”的语法意义和特点。
关键词
“
得
”
补语
古代语法
北宋时期
程颢
程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封话中的“得”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逢丹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55-57,共3页
开封话隶属中原官话,虽然属于北方方言,但毕竟是地域方言,所以有些方言词语在语音、语义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是存在着区别。如开封话中的"得"字就很有特色,不仅表现在语音上,在语义、语法方面也有生动的体现。本文试...
开封话隶属中原官话,虽然属于北方方言,但毕竟是地域方言,所以有些方言词语在语音、语义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是存在着区别。如开封话中的"得"字就很有特色,不仅表现在语音上,在语义、语法方面也有生动的体现。本文试图探索"得"在单独成词与组合成词后的方言特色,揭示在推及普通话过程中,标准语与方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话
得
得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句法-形态接口视域下的“得”字结构研究
4
作者
汪昌松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9,共13页
本文从方式状语修饰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汉语中的“得”字结构,发现带“得”的可能补语句、结果补语句与状态补语句背后存在共通的方式状语修饰限制,文章从句法—形态接口对这三类结构作统一分析:将“得”分析为功能核心词,“得”是轻动词P...
本文从方式状语修饰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汉语中的“得”字结构,发现带“得”的可能补语句、结果补语句与状态补语句背后存在共通的方式状语修饰限制,文章从句法—形态接口对这三类结构作统一分析:将“得”分析为功能核心词,“得”是轻动词POTENTIAL,BE,BEC,CAUSE的具体实现形式,“得”和句中动词在句法—形态接口通过形态合并或外部形态合并的方式实现合并,旨在满足“得”的词缀特性;结果补语句和状态补语句中的动词实为动词词根,在句法层不存在,直至语音层才引入句中。句法—形态接口分析有助于解释“得”字结构中的动词使用受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得
”
方式状语
词根
形态合并
外部形态合并
原文传递
从概念空间看衡阳方言“得”语义功能的不连续性
5
作者
李翼飞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得”在衡阳方言中用法复杂,本文在前人已经构建的“得”义语素概念空间的基础上,对衡阳方言“得”的用法绘制语义地图,发现“得”在动相补语这一位置出现了断链现象。从其他湖南方言来看,发现动相补语“得”在湖南境内情况经历了不同...
“得”在衡阳方言中用法复杂,本文在前人已经构建的“得”义语素概念空间的基础上,对衡阳方言“得”的用法绘制语义地图,发现“得”在动相补语这一位置出现了断链现象。从其他湖南方言来看,发现动相补语“得”在湖南境内情况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历史上,“得”的完成体用法在历史上地位并不稳固,这使得动相补语“得”非常容易被其他动态助词替换挤压。文章从普方古视角出发,结合语音、语义等方面,认为是衡阳方言动态助词“哒”替换挤压了动相补语“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空间
“
得
”
不连续
“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直说通略》中的助词“得”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晓玲
《孝感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就《直说通略》中助词"得"的使用格式、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横向描写和纵向对比,以理清《直说通略》所处时代助词"得"的发展面貌和助词"得"的历史发展脉络,明了蒙古语对汉语助词"得"的...
就《直说通略》中助词"得"的使用格式、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横向描写和纵向对比,以理清《直说通略》所处时代助词"得"的发展面貌和助词"得"的历史发展脉络,明了蒙古语对汉语助词"得"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得
”
使用格式
语法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宋时期助词“取”与“得”的差异
被引量:
2
7
作者
林新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4,共6页
一般认为,唐宋时期的助词“取”与“得”在功能上是平行重复的,因此,对于“取”及相关格式的研究很少。我们在唐宋时期的语料比较中发现,“取”与“得”的功能重复只是表面现象,从同一动词构成的“V+取/得”格式以及其他相关格式的比...
一般认为,唐宋时期的助词“取”与“得”在功能上是平行重复的,因此,对于“取”及相关格式的研究很少。我们在唐宋时期的语料比较中发现,“取”与“得”的功能重复只是表面现象,从同一动词构成的“V+取/得”格式以及其他相关格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它们在语法意义、语法化程度、甚至语法功能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具体阐述了这种差异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
得
唐宋文献
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方言“得”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语法化
被引量:
3
8
作者
王怡瑶
王春玲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9期68-73,共6页
四川泸州方言的“得”除了和普通话一样作动词和结构助词以外,还能作介词,相当于“被动式”的语法标记;作助动词,相当于“可能、可以、会、应该”,或者表示“程度”;作语气助词,表示加强或强调语气。通过“得”在泸州方言中多功能用法...
四川泸州方言的“得”除了和普通话一样作动词和结构助词以外,还能作介词,相当于“被动式”的语法标记;作助动词,相当于“可能、可以、会、应该”,或者表示“程度”;作语气助词,表示加强或强调语气。通过“得”在泸州方言中多功能用法的分析,对比历时语料和共时语料,可以梳理出“得”在泸州话中的语法化路径为:动词>助动词>语气助词,动词>介词,动词>助动词>结构助词。通过与其他方言作比较发现,“得”的特色用法在不同地域表现不尽相同,尤其是“得”作介词表被动、作强化情状的语气词等作用在南方方言中比较多见,并且可能经历了和泸州话中的“得”不一样的语法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方言
“
得
”
多功能用法
语法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封方言表示可能的“得”和“得能”
被引量:
2
9
作者
汪国胜
王自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2,共7页
开封方言中"得"和"得能"都可以表示可能意义,但用法不同。除"得"的否定用法较为自由外,"得"的肯定用法和"得能"只出现在特定的结构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得"用作助动...
开封方言中"得"和"得能"都可以表示可能意义,但用法不同。除"得"的否定用法较为自由外,"得"的肯定用法和"得能"只出现在特定的结构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得"用作助动词始于先秦,"得能"的出现源于助动词"得""能"的连用,在元明时期已经复合成词,开封方言的"得"和"得能"是对历史上这些用法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方言
可能
“
得
”
“
得
能”
原文传递
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丽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1-45,共5页
文章探讨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对其助词标记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尽可能详尽地描写,深入探讨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特...
文章探讨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对其助词标记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尽可能详尽地描写,深入探讨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莆仙方言的语法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方言
普通话
“
得
”
结构助词
语法
状态补语
述补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语方言处所介词“的”的来源
被引量:
1
11
作者
毛文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72,共9页
本文从共时方言分布和历时语法演变两方面论证了汉语方言"V+的+NL"句型中的"的"来源于"得",两者在语法、语音上的一致性说明汉语方言处所介词"的"可能是近代汉语处所介词"得"的遗留...
本文从共时方言分布和历时语法演变两方面论证了汉语方言"V+的+NL"句型中的"的"来源于"得",两者在语法、语音上的一致性说明汉语方言处所介词"的"可能是近代汉语处所介词"得"的遗留。处所介词"得"至迟于晚唐五代产生,于明代发展成熟,并沿用至清末,其语法化的路径为:"抵达"义动词>趋向补语>处所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处所介词
的
得
来源
语法化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探源
被引量:
1
12
作者
冯雪冬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最迟在明中后期已经形成。近代汉语中"VP得NP"结构十分丰富,然在现代汉语中多已不见使用。唯表示结果如何实现义的"VP得NP"结构却存留下来,发展为现代汉语的"VP的NP"。现...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最迟在明中后期已经形成。近代汉语中"VP得NP"结构十分丰富,然在现代汉语中多已不见使用。唯表示结果如何实现义的"VP得NP"结构却存留下来,发展为现代汉语的"VP的NP"。现代汉语中"VP的NP"结构中"的"的语法意义有结果义的痕迹,与动态助词"了"有同步引申的关系,文中界定其为动态助词。相关结构"VP NP的"中的"的"表示的是把曾经实现的事实再现成为事态,也就是表示事实的再现,与语气词"了"恰好形成对应,其性质为语气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
NP
的
得
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得”的语法化及对相关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孙志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7-20,51,共5页
从历时角度考察"得"的语法化过程,通过语料,分析"V得"词汇化及动因,指出:"得"经历了语法化,由最初具有实义的动词逐渐虚化为结构助词,其语法化也影响了述补结构"V得"的词汇化。
关键词
得
语法化
V
得
词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议“的”、“地”、“得”的分合——从电视媒体和外国学习者的角度
14
作者
杨德峰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3期330-336,共7页
本文通过随机的方式,对电视字幕中"的"、"地"、"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字幕中"的"、"地"、"得"混用情况非常严重。文章还考察了外国学习者"的"、"...
本文通过随机的方式,对电视字幕中"的"、"地"、"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字幕中"的"、"地"、"得"混用情况非常严重。文章还考察了外国学习者"的"、"地"、"得"的使用情况,指出他们使用这三个词语的时候,混用情况也很严重。有鉴于此,作者建议"的"、"地"、"得"应该合并为一个,没有必要区分为三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
“地”
“
得
”
分合
中介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补语标记“得”功能和意义的重新认识
15
作者
林碧虹
《现代语文》
2023年第2期51-57,共7页
在现代汉语中,“得”最基本的用法是作为补语标记,以往研究中对补语标记“得”的功能和意义的看法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完结短语”理论,重新分析“得”的功能和意义,认为“得”的功能是为前面的动词提供一个完结点,实际上是一个完结状...
在现代汉语中,“得”最基本的用法是作为补语标记,以往研究中对补语标记“得”的功能和意义的看法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完结短语”理论,重新分析“得”的功能和意义,认为“得”的功能是为前面的动词提供一个完结点,实际上是一个完结状态标记,其后补语C表达的是谓词核心的一个具体完结状态,可称之为“完结状态补语”。“得”的语法意义是“达及”,“V得C”结构表示“V达及C所示的某个具体完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得
”
补语标记
完结状态标记
功能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和中补结构在湖北公安方言中的表现
16
作者
王小穹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7-29,共3页
现代汉语的状中结构和中补结构在湖北公安方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普通话的状中结构在公安方言中大部分表现为中补结构。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地"在方言中一方面被副词"好、蛮"所涵盖,一方面由含"得"的...
现代汉语的状中结构和中补结构在湖北公安方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普通话的状中结构在公安方言中大部分表现为中补结构。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地"在方言中一方面被副词"好、蛮"所涵盖,一方面由含"得"的中补结构所转移。普通话动词"得1"与补语助词"得2"在公安方言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音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
得
状中
中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陇东方言中“得来”、“得”的用法
17
作者
吴怀仁
《河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3-44,共2页
陇东方言中助词“得来”、“得”跟普通话中助词“得”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用法,它们不但做助词,而且还凝固成词。本文就陇东方言中“得来”、“得”的语法现象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陇东方言
语法
普通话
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琉球官话课本中多功能词“得”及其相关问题
18
作者
王琳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中的"得"既可以作实义动词、助动词,还可以作较为虚化的动相补语、动态助词、能性补语、以及程度/状态/能性补语标记,体现出语法语义上的多功能性。在表达能性方面,更体现出可以通表整个能性范畴的多功能语...
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中的"得"既可以作实义动词、助动词,还可以作较为虚化的动相补语、动态助词、能性补语、以及程度/状态/能性补语标记,体现出语法语义上的多功能性。在表达能性方面,更体现出可以通表整个能性范畴的多功能语义特点,这种语法语义的多功能性与同时期北京官话、北方官话、中原官话语料中的表现情况及现代北京话等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存在差别,而与当今吴、粤、客、赣、湘等南方方言中的表现平行一致。典型南方方言保留了古代汉语多功能词"得"及其通表能性范畴的用法,北京话等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却不存在这种现象,而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官话系列课本
多功能词
得
南北方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19
作者
鲍厚星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6-38,共3页
主要介绍桃川土话的几个助词,分别是:个、得、起、了。
关键词
桃川土话
个
得
起
□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话语标记“得”的功能及其来源
20
作者
邱崇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186-203,共18页
汉语中句法独立,不表示获得、完成义而是重在引出后面话语的“得”是话语标记,其主要功能在于表明后面的话语和前面的话语或语境之间存在某些关系,能够体现说话人的思维过程及情感,同时又为听话者提供理解线索.与非话语标记用法相比,其...
汉语中句法独立,不表示获得、完成义而是重在引出后面话语的“得”是话语标记,其主要功能在于表明后面的话语和前面的话语或语境之间存在某些关系,能够体现说话人的思维过程及情感,同时又为听话者提供理解线索.与非话语标记用法相比,其韵律表现为音强增强、音高增高、音高曲线更为明显等特征.结合语法化及语用化的各自特征来看,话语标记“得”是语用化结果而非语法化结果,语用化造成了“得”由概念命题功能到话语功能的转移.主观化一直贯穿于“得”的语用化过程及之后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
话语标记
语法化
语用化
原文传递
题名
“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被引量:
13
1
作者
力量
肖应平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文摘
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助词“得”字的历时演变,“得”表义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并且着重讨论了助词“得”生成的语法化诱因和机制:句法位置的变化,组合关系的变化,句法功能的变化,隐喻及词义变化,重新分析,类推,泛化以及语言的外部力量。
关键词
得
语法化
历时演变
动因
机制
Keywords
de
(
得
)
granenaticallzation
diachronic evolvement
motiv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程语录中的“得”
被引量:
4
2
作者
黄锦君
机构
四川大学古籍所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65,共7页
文摘
在穷尽性地考察了二程语录中“得”的用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得”的全面研究,展现了“V+得”、“V+得+补”及“V+得+宾”句式中“得”的性质及其“得”后补语及宾语复杂多样的形式,反映了北宋时期“得”的语法意义和特点。
关键词
“
得
”
补语
古代语法
北宋时期
程颢
程颐
Keywords
Quotations From Er Cheng's(二程语录)
de
(
得
)
verb
auxiliary verb
auxiliary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封话中的“得”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逢丹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55-57,共3页
文摘
开封话隶属中原官话,虽然属于北方方言,但毕竟是地域方言,所以有些方言词语在语音、语义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是存在着区别。如开封话中的"得"字就很有特色,不仅表现在语音上,在语义、语法方面也有生动的体现。本文试图探索"得"在单独成词与组合成词后的方言特色,揭示在推及普通话过程中,标准语与方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
开封话
得
得
×
Keywords
Kaifeng dialect
de
(
得
)
de
(
得
)X
分类号
H17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句法-形态接口视域下的“得”字结构研究
4
作者
汪昌松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9,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句法—形态接口视域下的汉语‘得’字结构的跨语言研究”(17BYY15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从方式状语修饰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汉语中的“得”字结构,发现带“得”的可能补语句、结果补语句与状态补语句背后存在共通的方式状语修饰限制,文章从句法—形态接口对这三类结构作统一分析:将“得”分析为功能核心词,“得”是轻动词POTENTIAL,BE,BEC,CAUSE的具体实现形式,“得”和句中动词在句法—形态接口通过形态合并或外部形态合并的方式实现合并,旨在满足“得”的词缀特性;结果补语句和状态补语句中的动词实为动词词根,在句法层不存在,直至语音层才引入句中。句法—形态接口分析有助于解释“得”字结构中的动词使用受限问题。
关键词
“
得
”
方式状语
词根
形态合并
外部形态合并
Keywords
de
(
得
)
manner adverbial
root
morphological merger
external morphological merger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概念空间看衡阳方言“得”语义功能的不连续性
5
作者
李翼飞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文摘
“得”在衡阳方言中用法复杂,本文在前人已经构建的“得”义语素概念空间的基础上,对衡阳方言“得”的用法绘制语义地图,发现“得”在动相补语这一位置出现了断链现象。从其他湖南方言来看,发现动相补语“得”在湖南境内情况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历史上,“得”的完成体用法在历史上地位并不稳固,这使得动相补语“得”非常容易被其他动态助词替换挤压。文章从普方古视角出发,结合语音、语义等方面,认为是衡阳方言动态助词“哒”替换挤压了动相补语“得”的发展。
关键词
概念空间
“
得
”
不连续
“哒”
Keywords
Conceptual space
“
de
(
得
)”
Discontinuity
“Da(哒)”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说通略》中的助词“得”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晓玲
机构
孝感学院中文系
出处
《孝感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文摘
就《直说通略》中助词"得"的使用格式、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横向描写和纵向对比,以理清《直说通略》所处时代助词"得"的发展面貌和助词"得"的历史发展脉络,明了蒙古语对汉语助词"得"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
得
”
使用格式
语法功能
Keywords
"
de
(
得
)"
using form
grammar functio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宋时期助词“取”与“得”的差异
被引量:
2
7
作者
林新年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4,共6页
文摘
一般认为,唐宋时期的助词“取”与“得”在功能上是平行重复的,因此,对于“取”及相关格式的研究很少。我们在唐宋时期的语料比较中发现,“取”与“得”的功能重复只是表面现象,从同一动词构成的“V+取/得”格式以及其他相关格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它们在语法意义、语法化程度、甚至语法功能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具体阐述了这种差异及成因。
关键词
取
得
唐宋文献
比较
Keywords
Qu(取)
de
(
得
)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唐宋)
compar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方言“得”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语法化
被引量:
3
8
作者
王怡瑶
王春玲
机构
西南大学
出处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9期68-73,共6页
基金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四川湘语与西南官话接触演变研究”(16BYY045),主持人:王春玲。
文摘
四川泸州方言的“得”除了和普通话一样作动词和结构助词以外,还能作介词,相当于“被动式”的语法标记;作助动词,相当于“可能、可以、会、应该”,或者表示“程度”;作语气助词,表示加强或强调语气。通过“得”在泸州方言中多功能用法的分析,对比历时语料和共时语料,可以梳理出“得”在泸州话中的语法化路径为:动词>助动词>语气助词,动词>介词,动词>助动词>结构助词。通过与其他方言作比较发现,“得”的特色用法在不同地域表现不尽相同,尤其是“得”作介词表被动、作强化情状的语气词等作用在南方方言中比较多见,并且可能经历了和泸州话中的“得”不一样的语法化路径。
关键词
泸州方言
“
得
”
多功能用法
语法化
Keywords
Luzhou dialect
"
de
(
得
)"
Multifunctional usage
gram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封方言表示可能的“得”和“得能”
被引量:
2
9
作者
汪国胜
王自万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2,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湖北东北片语言问题研究"(2009JJD740012)
文摘
开封方言中"得"和"得能"都可以表示可能意义,但用法不同。除"得"的否定用法较为自由外,"得"的肯定用法和"得能"只出现在特定的结构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得"用作助动词始于先秦,"得能"的出现源于助动词"得""能"的连用,在元明时期已经复合成词,开封方言的"得"和"得能"是对历史上这些用法的继承。
关键词
开封方言
可能
“
得
”
“
得
能”
Keywords
Kaifeng(开封) Dialect
Possibility
de
(
得
)
de
neng(
得
能)
分类号
H17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丽
机构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1-45,共5页
文摘
文章探讨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对其助词标记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尽可能详尽地描写,深入探讨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莆仙方言的语法特色。
关键词
莆仙方言
普通话
“
得
”
结构助词
语法
状态补语
述补结构
Keywords
Putian and Xianyou dialect
grammar
de
(
得
)
structural auxiliary
分类号
H177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语方言处所介词“的”的来源
被引量:
1
11
作者
毛文静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7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鄂西南过渡地带方言特征研究"(12CYY006)
文摘
本文从共时方言分布和历时语法演变两方面论证了汉语方言"V+的+NL"句型中的"的"来源于"得",两者在语法、语音上的一致性说明汉语方言处所介词"的"可能是近代汉语处所介词"得"的遗留。处所介词"得"至迟于晚唐五代产生,于明代发展成熟,并沿用至清末,其语法化的路径为:"抵达"义动词>趋向补语>处所介词。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处所介词
的
得
来源
语法化
Keywords
, Chinese dialects
locative postposition
de
(的)
de
(
得
)
Origin
Gram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探源
被引量:
1
12
作者
冯雪冬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文摘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最迟在明中后期已经形成。近代汉语中"VP得NP"结构十分丰富,然在现代汉语中多已不见使用。唯表示结果如何实现义的"VP得NP"结构却存留下来,发展为现代汉语的"VP的NP"。现代汉语中"VP的NP"结构中"的"的语法意义有结果义的痕迹,与动态助词"了"有同步引申的关系,文中界定其为动态助词。相关结构"VP NP的"中的"的"表示的是把曾经实现的事实再现成为事态,也就是表示事实的再现,与语气词"了"恰好形成对应,其性质为语气词。
关键词
VP
NP
的
得
了
Keywords
VP
NP
de
(的)
de
(
得
)
le(了)
分类号
H109.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得”的语法化及对相关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孙志悦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7-20,51,共5页
文摘
从历时角度考察"得"的语法化过程,通过语料,分析"V得"词汇化及动因,指出:"得"经历了语法化,由最初具有实义的动词逐渐虚化为结构助词,其语法化也影响了述补结构"V得"的词汇化。
关键词
得
语法化
V
得
词汇化
Keywords
de
(
得
)
grammaticalization
V
de
(
得
)
lexicaliz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议“的”、“地”、“得”的分合——从电视媒体和外国学习者的角度
14
作者
杨德峰
机构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出处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3期330-336,共7页
文摘
本文通过随机的方式,对电视字幕中"的"、"地"、"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字幕中"的"、"地"、"得"混用情况非常严重。文章还考察了外国学习者"的"、"地"、"得"的使用情况,指出他们使用这三个词语的时候,混用情况也很严重。有鉴于此,作者建议"的"、"地"、"得"应该合并为一个,没有必要区分为三个。
关键词
“的”
“地”
“
得
”
分合
中介语
Keywords
de
( 的)
de
( 地 )
de
(
得
)
division and mergence
interlangnage
分类号
H193.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补语标记“得”功能和意义的重新认识
15
作者
林碧虹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23年第2期51-57,共7页
文摘
在现代汉语中,“得”最基本的用法是作为补语标记,以往研究中对补语标记“得”的功能和意义的看法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完结短语”理论,重新分析“得”的功能和意义,认为“得”的功能是为前面的动词提供一个完结点,实际上是一个完结状态标记,其后补语C表达的是谓词核心的一个具体完结状态,可称之为“完结状态补语”。“得”的语法意义是“达及”,“V得C”结构表示“V达及C所示的某个具体完结状态”。
关键词
“
得
”
补语标记
完结状态标记
功能
意义
Keywords
“
de
(
得
)”
complement mark
telic state complement mark
function
meaning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和中补结构在湖北公安方言中的表现
16
作者
王小穹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7-29,共3页
文摘
现代汉语的状中结构和中补结构在湖北公安方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普通话的状中结构在公安方言中大部分表现为中补结构。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地"在方言中一方面被副词"好、蛮"所涵盖,一方面由含"得"的中补结构所转移。普通话动词"得1"与补语助词"得2"在公安方言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音表现形式。
关键词
的
得
状中
中补
Keywords
de
(的)
de
(
得
)
adverbial-kernel structure
kernel-complement structure
分类号
H17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陇东方言中“得来”、“得”的用法
17
作者
吴怀仁
机构
陇东学院中文系
出处
《河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3-44,共2页
文摘
陇东方言中助词“得来”、“得”跟普通话中助词“得”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用法,它们不但做助词,而且还凝固成词。本文就陇东方言中“得来”、“得”的语法现象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陇东方言
语法
普通话
汉语
Keywords
East Gansu dialect
auxiliary word
de
lai(
得
来)
de
(
得
)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琉球官话课本中多功能词“得”及其相关问题
18
作者
王琳
机构
北京华文学院
出处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项目编号:12&ZD178)
北京华文学院2015年度一般项目"清中叶琉球国华裔教材的多角度研究"(项目编号:HW-15-B09)
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创新平台"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XPTYB201313)的资助
文摘
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中的"得"既可以作实义动词、助动词,还可以作较为虚化的动相补语、动态助词、能性补语、以及程度/状态/能性补语标记,体现出语法语义上的多功能性。在表达能性方面,更体现出可以通表整个能性范畴的多功能语义特点,这种语法语义的多功能性与同时期北京官话、北方官话、中原官话语料中的表现情况及现代北京话等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存在差别,而与当今吴、粤、客、赣、湘等南方方言中的表现平行一致。典型南方方言保留了古代汉语多功能词"得"及其通表能性范畴的用法,北京话等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却不存在这种现象,而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问题。
关键词
琉球官话系列课本
多功能词
得
南北方言
Keywords
Ryukyu' s mandarin Chinese textbooks
muhifunctional word
"
de
(
得
) "
southem and northern dialects
分类号
H193.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19
作者
鲍厚星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6-38,共3页
文摘
主要介绍桃川土话的几个助词,分别是:个、得、起、了。
关键词
桃川土话
个
得
起
□了
Keywords
Taochuan Tu Dialects
ge(个 )
de
(
得
)
qi(起 )
□le( 了 )
分类号
H01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话语标记“得”的功能及其来源
20
作者
邱崇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186-203,共18页
基金
国家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研究”(项目号10AYY004)的资助
文摘
汉语中句法独立,不表示获得、完成义而是重在引出后面话语的“得”是话语标记,其主要功能在于表明后面的话语和前面的话语或语境之间存在某些关系,能够体现说话人的思维过程及情感,同时又为听话者提供理解线索.与非话语标记用法相比,其韵律表现为音强增强、音高增高、音高曲线更为明显等特征.结合语法化及语用化的各自特征来看,话语标记“得”是语用化结果而非语法化结果,语用化造成了“得”由概念命题功能到话语功能的转移.主观化一直贯穿于“得”的语用化过程及之后的使用.
关键词
得
话语标记
语法化
语用化
Keywords
de
(
得
)
discourse markers
grammaticalization
prag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力量
肖应平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程语录中的“得”
黄锦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开封话中的“得”
李逢丹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句法-形态接口视域下的“得”字结构研究
汪昌松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5
从概念空间看衡阳方言“得”语义功能的不连续性
李翼飞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直说通略》中的助词“得”
刘晓玲
《孝感学院学报》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唐宋时期助词“取”与“得”的差异
林新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四川方言“得”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语法化
王怡瑶
王春玲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开封方言表示可能的“得”和“得能”
汪国胜
王自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原文传递
10
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
王丽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汉语方言处所介词“的”的来源
毛文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12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探源
冯雪冬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汉语“得”的语法化及对相关结构的影响
孙志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也议“的”、“地”、“得”的分合——从电视媒体和外国学习者的角度
杨德峰
《海外华文教育》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补语标记“得”功能和意义的重新认识
林碧虹
《现代语文》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和中补结构在湖北公安方言中的表现
王小穹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谈陇东方言中“得来”、“得”的用法
吴怀仁
《河西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琉球官话课本中多功能词“得”及其相关问题
王琳
《海外华文教育》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鲍厚星
《贺州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话语标记“得”的功能及其来源
邱崇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