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明清论丛
共找到
429
篇文章
<
1
2
…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代道、府、厅、州、县等级制度的确定
被引量:
10
1
作者
张振国
《
明清
论丛
》
2011年第1期382-400,共19页
地方官缺等级之划分是职官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地方道、府、厅、州、县等级制度,是由'冲、繁、疲、难'四要素制度与'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四等级制度构成的。二者原为两种不同的划分官缺等级的方法,在订定的...
地方官缺等级之划分是职官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地方道、府、厅、州、县等级制度,是由'冲、繁、疲、难'四要素制度与'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四等级制度构成的。二者原为两种不同的划分官缺等级的方法,在订定的时间、等级的划分、目的和适用范围上各不相同,以致二者的关系在初期比较混乱。乾隆初年,划一两种制度,按照官缺所占冲繁疲难项数的多少,定四项者为最要缺,三项者为要缺,二项者为中缺,一项或无项者为简缺。这不仅标志着清代道、府、厅、州、县等级制度的最终确定,使延续近两千年的划分地方官缺等级的制度臻于完善,同时也使皇帝、吏部与督抚三者之间的权力分配达到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官缺等级
四要素制度
四等级制度
原文传递
清代官印制度综论
被引量:
6
2
作者
任万平
《
明清
论丛
》
1999年第1期298-316,共19页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可资汲取的文化积累与统治经验良多,在各种制度方面都有集大成的特点,官印制度亦是如此。本文将从清代官印使用的不同阶段特点、官印的铸造与管理机制及官印本身特质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较全面认识清...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可资汲取的文化积累与统治经验良多,在各种制度方面都有集大成的特点,官印制度亦是如此。本文将从清代官印使用的不同阶段特点、官印的铸造与管理机制及官印本身特质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较全面认识清代官印制度。一清代官印使用分期清代(包括前清时期)官印制度与其它制度一样,有其发展演变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动态地考察清代官印使用制度,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它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印
经验
制度
文化
特点
全面
管理机制
原文传递
清宫造办处工匠生存状态初探
被引量:
5
3
作者
林欢
黄英
《
明清
论丛
》
2011年第1期439-450,共12页
本文根据造办处'活计档'中的相关记载,对于内务府造办处各作工匠的构成、选拔、待遇、奖惩及其在劳作期间产生的身心健康等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此间造办处事故频发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有证据表明,虽然相关机构对工匠们的控...
本文根据造办处'活计档'中的相关记载,对于内务府造办处各作工匠的构成、选拔、待遇、奖惩及其在劳作期间产生的身心健康等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此间造办处事故频发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有证据表明,虽然相关机构对工匠们的控制十分严格,并且施行了一些鼓励生产、提高其劳动积极性的举措。但相关制度甚至皇帝旨意,并不能对工匠的所有行为进行全面掌控,其原因多种多样。仅以乾隆一朝为例,造办处中不断出现的各种事故以及诸多工匠的人事个案,既是乾隆时期皇权对于造办处控制力度继续增强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造办处工匠的人身自由程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办处
工匠
生存状态
乾隆朝
原文传递
论清代官不久任与“冲繁疲难”缺分之调整——以乾隆十二年为中心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振国
《
明清
论丛
》
2015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雍正九年,'冲繁疲难'制度的订立,是清代选任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改变了原有的选任结构和权力分配格局。随着形势变化和政策变动,'冲繁疲难'缺分亦不断进行调整。乾隆十二年,鉴于官场不良的选官风气,下令各省重新核查官...
雍正九年,'冲繁疲难'制度的订立,是清代选任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改变了原有的选任结构和权力分配格局。随着形势变化和政策变动,'冲繁疲难'缺分亦不断进行调整。乾隆十二年,鉴于官场不良的选官风气,下令各省重新核查官缺繁简等级,对各省'冲繁疲难'缺分进行调整。经过这次调整,外补官缺额数大幅度减少,督抚选任权力受到较大削弱,从此请旨缺、外补缺和部选缺在道、府、厅、州、县中的分配格局正式确定,道、府、厅、州、县缺的选任结构和选任权力分配亦正式定型,清代铨法进入一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繁疲难”
官不久任
选任权力
缺分调整
原文传递
制度规定与行政运作——以明万历辛亥京察为例
被引量:
3
5
作者
余劲东
《
明清
论丛
》
2016年第1期84-107,共24页
明政府为有效加强对中央机构官员的管理,每六年对南北两京全体文官进行考察,谓之'京察'。为保证京察制度发挥澄清官场风气、淘汰不职官员的预期作用,明廷对京察从准备到结束的每一环节,都进行了十分详尽的制度规定。然而在京察...
明政府为有效加强对中央机构官员的管理,每六年对南北两京全体文官进行考察,谓之'京察'。为保证京察制度发挥澄清官场风气、淘汰不职官员的预期作用,明廷对京察从准备到结束的每一环节,都进行了十分详尽的制度规定。然而在京察制度运作的运行过程中,官员并非总是遵照制度规定行事。本文以明万历辛亥京察为例,探析京察制度运作与制度规定的相符与背离之处,指出本应作为维护官场清正之风的考察制度,因法规设计的不完善而被文官群体所利用,逐渐演变成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给明代官场政治生态造成消极影响。唯有针对行政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制度规定,立明规矩、破潜规则,消除制度规定相对于行政运作的滞后性,才能使官员有效治理的意图得以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辛亥
京察
制度运作
原文传递
朱元璋复兴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
被引量:
3
6
作者
陈梧桐
《
明清
论丛
》
2017年第1期17-37,共21页
元朝实行内蒙外汉、蒙古本位的基本国策,使儒学与儒士边缘化,压制与阻滞以华夏文化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后,尊孔崇儒、倡导理学,制礼作乐、立法定律,兴办学校、推行科举,普施教化、移风易俗,为复兴传统文化作出...
元朝实行内蒙外汉、蒙古本位的基本国策,使儒学与儒士边缘化,压制与阻滞以华夏文化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后,尊孔崇儒、倡导理学,制礼作乐、立法定律,兴办学校、推行科举,普施教化、移风易俗,为复兴传统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历史功绩应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传统文化
复兴
儒学
理学
儒士
历史功绩
原文传递
略论锡伯族西迁及其历史贡献
被引量:
3
7
作者
关伟
《
明清
论丛
》
2016年第1期353-367,共15页
清代锡伯族军民西迁,对中国西部边疆——伊犁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西迁的原因、时间、人数、路线、行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到新疆后屯垦戍边的历史回顾,详细探讨锡伯族在中国统一发展过程中,在保卫...
清代锡伯族军民西迁,对中国西部边疆——伊犁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西迁的原因、时间、人数、路线、行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到新疆后屯垦戍边的历史回顾,详细探讨锡伯族在中国统一发展过程中,在保卫边疆、发展当地经济、传承民族文化、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等方面所做出的诸多贡献,对深入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西迁
历史贡献
原文传递
《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与清末海军重建
被引量:
3
8
作者
杨虎
《
明清
论丛
》
2011年第1期321-331,共11页
故宫藏《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清宣统元年(1909年)写绘本,所绘章服、旗式表现了清末海军军阶特征,具有鲜明的纪实性,是反映清末海军重建的一部原始形象资料。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依据相关档案材料,力求对甲午战争后清朝重建海军的历史...
故宫藏《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清宣统元年(1909年)写绘本,所绘章服、旗式表现了清末海军军阶特征,具有鲜明的纪实性,是反映清末海军重建的一部原始形象资料。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依据相关档案材料,力求对甲午战争后清朝重建海军的历史大背景、重建历程、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
海军重建
清末新政
原文传递
捐纳制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
3
9
作者
伍跃
《
明清
论丛
》
2012年第1期47-74,共28页
捐纳,常常被解释为'卖官'。但严格地说,在明清时期的捐纳制度下买卖的并不是官位或官职,而是做官的资格。本文首先概观性地介绍明清以前卖官鬻爵的历史,其次介绍关于捐纳问题研究的学术史,然后就捐纳问题研究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捐纳,常常被解释为'卖官'。但严格地说,在明清时期的捐纳制度下买卖的并不是官位或官职,而是做官的资格。本文首先概观性地介绍明清以前卖官鬻爵的历史,其次介绍关于捐纳问题研究的学术史,然后就捐纳问题研究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谈谈作者本人的意见,最后说明作者研究捐纳制度在明清时期社会流动方面所产生的作用问题后得到的一点心得。通过对捐纳制度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它与科举制度之间既存在着对立,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一研究,可以发现具有如此负面影响的制度,能够在几百年里始终存在的制度和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捐纳制度
科举制度
人事制度
明清
原文传递
嘉靖朝抗倭战争和一条鞭法的展开
被引量:
3
10
作者
刘光临
刘红铃
《
明清
论丛
》
2012年第1期113-148,共36页
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在此之前,明朝嘉靖中期的赋役制度便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内容包括税赋折银征收、赋役项目合并等,在嘉靖末年及隆庆、万历年间广泛实施的一条鞭法,则将这种趋势推上一个顶峰。在这个过...
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在此之前,明朝嘉靖中期的赋役制度便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内容包括税赋折银征收、赋役项目合并等,在嘉靖末年及隆庆、万历年间广泛实施的一条鞭法,则将这种趋势推上一个顶峰。在这个过程中,东南沿海爆发的抗倭战争显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关于一条鞭法的研究,多从经济和财政内生演变角度出发,本文主张从国家需求,特别是军事动员体制之转变的角度来解释明代财政制度,可以称为'外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条鞭法
明朝财政
嘉靖朝
抗倭战争
原文传递
明代《军政条例》初论
被引量:
3
11
作者
吴艳红
《
明清
论丛
》
2002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尽管明太祖朱元璋将条例定性为“权宜之法”,随着条例在洪武以后的广泛行用,其在司法中的地位仍日益提高。条例的集结刊行因此成为政治与司法的需要。其中有综合性条例的集结,如著名的《问刑条例》;也有专项条例的集结,如《吏部条例》...
尽管明太祖朱元璋将条例定性为“权宜之法”,随着条例在洪武以后的广泛行用,其在司法中的地位仍日益提高。条例的集结刊行因此成为政治与司法的需要。其中有综合性条例的集结,如著名的《问刑条例》;也有专项条例的集结,如《吏部条例》、《宗藩条例》等。《军政条例》初颁于宣德四年,是明代颁行最早的单项条例合编。该《条例》自宣德初年初修,至万历年间有重修,在有明一代一直得到行用,对于国家军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论
司法
地位
行用
条例
军政
原文传递
咸丰年间发行官票宝钞述略
被引量:
3
12
作者
郭琪
《
明清
论丛
》
2018年第1期317-325,共9页
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运动正盛,清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除此之外,它还面临着另另外两个难题:一是云南等省所产之铜因战火难以北运,制造制钱的原料无法保障;二是白银外流,原本的银——钱货币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对此,清廷不得不开始考虑...
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运动正盛,清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除此之外,它还面临着另另外两个难题:一是云南等省所产之铜因战火难以北运,制造制钱的原料无法保障;二是白银外流,原本的银——钱货币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对此,清廷不得不开始考虑改革币制,先是行铸高值大钱,其后印发纸币又成为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丰
财政
户部官票
大清宝钞
原文传递
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进藏熬茶始末
被引量:
3
13
作者
吕文利
《
明清
论丛
》
2012年第1期269-281,共13页
乾隆六年,准噶尔使臣拟入藏熬茶却无故而返,为本已和平的清廷和准噶尔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经过斡旋,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第一次成功地入藏熬茶,布施了大量的金银。在这个过程中,清廷、准噶尔、西藏僧俗上层均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而...
乾隆六年,准噶尔使臣拟入藏熬茶却无故而返,为本已和平的清廷和准噶尔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经过斡旋,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第一次成功地入藏熬茶,布施了大量的金银。在这个过程中,清廷、准噶尔、西藏僧俗上层均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恰是我们理解当时历史进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廷
准噶尔
进藏熬茶
原文传递
清代皇帝宗庙庙数制度探析
被引量:
3
14
作者
张小李
《
明清
论丛
》
2014年第1期272-285,共14页
皇太极改元崇德之际,建立了清朝皇帝宗庙制度,但当时未有明确的庙数观念,将四祖置于祧庙,祧庙不是一室安置一代神主。顺治帝入主北京后,清廷全面承继明代太庙,太庙前殿、中殿、后殿功能仍沿明制,太庙中殿为九室,可容九庙,意味着清代承...
皇太极改元崇德之际,建立了清朝皇帝宗庙制度,但当时未有明确的庙数观念,将四祖置于祧庙,祧庙不是一室安置一代神主。顺治帝入主北京后,清廷全面承继明代太庙,太庙前殿、中殿、后殿功能仍沿明制,太庙中殿为九室,可容九庙,意味着清代承继了明代的九庙之制。清前期,太庙中殿九室未满,未建立皇帝亲尽毁庙制度。道光帝去世之前,太庙中殿已满七室,道光帝认识到应建立祧庙制度,以恢复天子七庙制度为由,提出自己驾崩后不祔庙,而这种建议违背礼制,根本不可能被执行。穆宗应祔庙时,太庙九室已满,而清代皇帝宗庙世世均不迁祧,不得不仿照奉先殿改制之法,将太庙中殿九室扩展为十七室,清代皇帝的宗庙庙数制度从九庙制度变成了群庙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庙
庙数制度
祔庙
享殿
寝殿
祧庙
迁祧
原文传递
清代《匠作则例》之建筑技术标准化及其经济效应
被引量:
2
15
作者
余同元
何伟
《
明清
论丛
》
2011年第1期411-426,共16页
技术经济史研究历史时期技术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既对技术的变化进行经济分析,又从技术的变化分析经济变化,唯有通过技术经济史的长时段动态研究才能找到技术与经济互动的内在规律。清代技术经济的兴起,首先体现在传统产业技术理论化...
技术经济史研究历史时期技术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既对技术的变化进行经济分析,又从技术的变化分析经济变化,唯有通过技术经济史的长时段动态研究才能找到技术与经济互动的内在规律。清代技术经济的兴起,首先体现在传统产业技术理论化与标准化发展,以及这种理论标准的经济实践作用之上。清代江左则例日益完备,是当时传统产业技术理论化与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试图通过清代《匠作则例》中的建筑技术标准化及其产业经济效应为例,来研究清代技术经济兴起的具体表现。当否请专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匠作则例
建筑技术
技术经济
原文传递
清代“则例”与“匠作则例”之分析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铁男
《
明清
论丛
》
2017年第1期496-507,共12页
清代以'例'治天下,'则例'在有清一代具有'足为天下法'的重要地位。清代的'匠作则例'是有关工程营造和器物制作的成规定例,其与清代政法意义上的'则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交集,但是又不能笼统...
清代以'例'治天下,'则例'在有清一代具有'足为天下法'的重要地位。清代的'匠作则例'是有关工程营造和器物制作的成规定例,其与清代政法意义上的'则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交集,但是又不能笼统地将二者等同视之。本文试从'则例'与'匠作则例'的概念定义、历史沿革、编纂主体、涵盖内容等方面入手来探讨二者性质与功能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则例
匠作则例
性质
功能
原文传递
探析清代皇家建筑满文匾额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
2
17
作者
春花
《
明清
论丛
》
2011年第1期332-340,共9页
清代皇家建筑满文匾额,涉及宫殿、园囿、坛庙、陵寝、行宫等建筑。但随着清朝的衰败,有些建筑被毁,匾额也同时消失。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在去掉紫禁城前朝所有建筑匾额中满文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政府设在西苑中南海...
清代皇家建筑满文匾额,涉及宫殿、园囿、坛庙、陵寝、行宫等建筑。但随着清朝的衰败,有些建筑被毁,匾额也同时消失。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在去掉紫禁城前朝所有建筑匾额中满文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政府设在西苑中南海,又去掉该处匾额中的满文。'文革'期间'破除迷信',毁坏寺庙、宫殿等古建筑,得以幸存的满文匾额寥寥无几。相对而言,清朝267年间皇家建筑匾额名称及外观比较稳定,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一定的变化。笔者根据清代满、蒙、汉文古籍文献及档案资料,力图恢复这些匾额中满文名称。并分析归纳民族习俗不同引起文种排列顺序发生变化、规范满语满文引起的变化、满蒙文字体发展引起的变化、宫廷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避讳皇帝名字及庙号引起的变化等几种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建筑
匾额
满文
原文传递
有关清初禁海和迁界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
2
18
作者
韦庆远
《
明清
论丛
》
2002年第1期189-214,共26页
清初顺、康期间的禁海和迁界,有其特别的背景,是在特定地区严厉执行的特殊政策。这一政策关系到北到天津,南达海南琼州,连结北直、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6省,又以江、浙、闽、粤4省为重点,关系着沿海千百万人民的生存和生计;关...
清初顺、康期间的禁海和迁界,有其特别的背景,是在特定地区严厉执行的特殊政策。这一政策关系到北到天津,南达海南琼州,连结北直、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6省,又以江、浙、闽、粤4省为重点,关系着沿海千百万人民的生存和生计;关系着当时清王朝与海上反清势力激烈斗争的成败;反映着从顺治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56-168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浙江
迁界
禁海
关系
北直
特殊政策
原文传递
蓝玉党案再考
被引量:
2
19
作者
陈梧桐
《
明清
论丛
》
2015年第1期1-24,共24页
蓝玉党案是明初一大要案。吕景琳撰文认定,'蓝玉案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假案,不但牵连而死的一二万人是无辜的,就是蓝玉本人也没有谋反的行动与策划'。其实,蓝案是明初皇权与军权矛盾冲突的产物。蓝玉贪财嗜利,他仗恃自己屡立战功,...
蓝玉党案是明初一大要案。吕景琳撰文认定,'蓝玉案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假案,不但牵连而死的一二万人是无辜的,就是蓝玉本人也没有谋反的行动与策划'。其实,蓝案是明初皇权与军权矛盾冲突的产物。蓝玉贪财嗜利,他仗恃自己屡立战功,骄蹇自恣,进止自专,违法乱纪,逾礼犯分,进而走上谋反的道路,他和几名核心骨干的被诛杀,乃是货真价实的真案,一点也不冤枉。而朱元璋乘机搞扩大化,牵连诛杀大批无辜的将士和傅友德、冯胜等大将,为年轻皇太孙朱允炆清除潜在的威胁,这却是地地道道的冤假错案,暴露出封建专制的血腥残暴。总而言之,蓝案是有真有假,真假混淆。只有进行认真的考订,细致的辨析,分清其中的真与假,才能对其作用和影响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玉党案
《逆臣录》
朱元璋
原文传递
“紫禁城之变”与嘉道两朝政治
被引量:
2
20
作者
李尚英
《
明清
论丛
》
2016年第1期340-352,共13页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首领林清指挥七八十名教徒,攻入紫禁城(此役被称为'紫禁城之变'),引起嘉庆帝和清廷的极大震惊和恐慌,使清朝统治中国170年来,最高统治者首次对自己的统治权力产生巨大危机感。此后,嘉庆帝把'紫...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首领林清指挥七八十名教徒,攻入紫禁城(此役被称为'紫禁城之变'),引起嘉庆帝和清廷的极大震惊和恐慌,使清朝统治中国170年来,最高统治者首次对自己的统治权力产生巨大危机感。此后,嘉庆帝把'紫禁城之变'说成是官吏'因循疲玩'所酿成,处理政务时,更注重贯彻'祖宗之法',不思进取,同样属于'因循疲玩'。继之为帝的道光,在复杂尖锐的世界形势面前,一味'守成',不思变革,在'因循疲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循疲玩'对嘉道两朝政治、经济、对外交往均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是鸦片战争失败乃至清朝继续衰败的一个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禁城之变
因循疲玩
嘉庆
道光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道、府、厅、州、县等级制度的确定
被引量:
10
1
作者
张振国
机构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1年第1期382-400,共19页
文摘
地方官缺等级之划分是职官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地方道、府、厅、州、县等级制度,是由'冲、繁、疲、难'四要素制度与'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四等级制度构成的。二者原为两种不同的划分官缺等级的方法,在订定的时间、等级的划分、目的和适用范围上各不相同,以致二者的关系在初期比较混乱。乾隆初年,划一两种制度,按照官缺所占冲繁疲难项数的多少,定四项者为最要缺,三项者为要缺,二项者为中缺,一项或无项者为简缺。这不仅标志着清代道、府、厅、州、县等级制度的最终确定,使延续近两千年的划分地方官缺等级的制度臻于完善,同时也使皇帝、吏部与督抚三者之间的权力分配达到均衡。
关键词
清代
官缺等级
四要素制度
四等级制度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官印制度综论
被引量:
6
2
作者
任万平
机构
故宫博物院
出处
《
明清
论丛
》
1999年第1期298-316,共19页
文摘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可资汲取的文化积累与统治经验良多,在各种制度方面都有集大成的特点,官印制度亦是如此。本文将从清代官印使用的不同阶段特点、官印的铸造与管理机制及官印本身特质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较全面认识清代官印制度。一清代官印使用分期清代(包括前清时期)官印制度与其它制度一样,有其发展演变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动态地考察清代官印使用制度,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它的全貌。
关键词
官印
经验
制度
文化
特点
全面
管理机制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77.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清宫造办处工匠生存状态初探
被引量:
5
3
作者
林欢
黄英
机构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1年第1期439-450,共12页
文摘
本文根据造办处'活计档'中的相关记载,对于内务府造办处各作工匠的构成、选拔、待遇、奖惩及其在劳作期间产生的身心健康等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此间造办处事故频发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有证据表明,虽然相关机构对工匠们的控制十分严格,并且施行了一些鼓励生产、提高其劳动积极性的举措。但相关制度甚至皇帝旨意,并不能对工匠的所有行为进行全面掌控,其原因多种多样。仅以乾隆一朝为例,造办处中不断出现的各种事故以及诸多工匠的人事个案,既是乾隆时期皇权对于造办处控制力度继续增强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造办处工匠的人身自由程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
造办处
工匠
生存状态
乾隆朝
分类号
F249.29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K24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清代官不久任与“冲繁疲难”缺分之调整——以乾隆十二年为中心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振国
机构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5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文摘
雍正九年,'冲繁疲难'制度的订立,是清代选任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改变了原有的选任结构和权力分配格局。随着形势变化和政策变动,'冲繁疲难'缺分亦不断进行调整。乾隆十二年,鉴于官场不良的选官风气,下令各省重新核查官缺繁简等级,对各省'冲繁疲难'缺分进行调整。经过这次调整,外补官缺额数大幅度减少,督抚选任权力受到较大削弱,从此请旨缺、外补缺和部选缺在道、府、厅、州、县中的分配格局正式确定,道、府、厅、州、县缺的选任结构和选任权力分配亦正式定型,清代铨法进入一新阶段。
关键词
“冲繁疲难”
官不久任
选任权力
缺分调整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制度规定与行政运作——以明万历辛亥京察为例
被引量:
3
5
作者
余劲东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6年第1期84-107,共24页
文摘
明政府为有效加强对中央机构官员的管理,每六年对南北两京全体文官进行考察,谓之'京察'。为保证京察制度发挥澄清官场风气、淘汰不职官员的预期作用,明廷对京察从准备到结束的每一环节,都进行了十分详尽的制度规定。然而在京察制度运作的运行过程中,官员并非总是遵照制度规定行事。本文以明万历辛亥京察为例,探析京察制度运作与制度规定的相符与背离之处,指出本应作为维护官场清正之风的考察制度,因法规设计的不完善而被文官群体所利用,逐渐演变成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给明代官场政治生态造成消极影响。唯有针对行政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制度规定,立明规矩、破潜规则,消除制度规定相对于行政运作的滞后性,才能使官员有效治理的意图得以最终实现。
关键词
明代
辛亥
京察
制度运作
分类号
K248.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朱元璋复兴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
被引量:
3
6
作者
陈梧桐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7年第1期17-37,共21页
文摘
元朝实行内蒙外汉、蒙古本位的基本国策,使儒学与儒士边缘化,压制与阻滞以华夏文化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后,尊孔崇儒、倡导理学,制礼作乐、立法定律,兴办学校、推行科举,普施教化、移风易俗,为复兴传统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历史功绩应予肯定。
关键词
朱元璋
传统文化
复兴
儒学
理学
儒士
历史功绩
分类号
K24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锡伯族西迁及其历史贡献
被引量:
3
7
作者
关伟
机构
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6年第1期353-367,共15页
文摘
清代锡伯族军民西迁,对中国西部边疆——伊犁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西迁的原因、时间、人数、路线、行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到新疆后屯垦戍边的历史回顾,详细探讨锡伯族在中国统一发展过程中,在保卫边疆、发展当地经济、传承民族文化、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等方面所做出的诸多贡献,对深入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锡伯族
西迁
历史贡献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与清末海军重建
被引量:
3
8
作者
杨虎
机构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1年第1期321-331,共11页
文摘
故宫藏《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清宣统元年(1909年)写绘本,所绘章服、旗式表现了清末海军军阶特征,具有鲜明的纪实性,是反映清末海军重建的一部原始形象资料。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依据相关档案材料,力求对甲午战争后清朝重建海军的历史大背景、重建历程、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
《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
海军重建
清末新政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E27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捐纳制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
3
9
作者
伍跃
机构
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2年第1期47-74,共28页
文摘
捐纳,常常被解释为'卖官'。但严格地说,在明清时期的捐纳制度下买卖的并不是官位或官职,而是做官的资格。本文首先概观性地介绍明清以前卖官鬻爵的历史,其次介绍关于捐纳问题研究的学术史,然后就捐纳问题研究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谈谈作者本人的意见,最后说明作者研究捐纳制度在明清时期社会流动方面所产生的作用问题后得到的一点心得。通过对捐纳制度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它与科举制度之间既存在着对立,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一研究,可以发现具有如此负面影响的制度,能够在几百年里始终存在的制度和社会原因。
关键词
捐纳制度
科举制度
人事制度
明清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D691.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嘉靖朝抗倭战争和一条鞭法的展开
被引量:
3
10
作者
刘光临
刘红铃
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2年第1期113-148,共36页
文摘
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在此之前,明朝嘉靖中期的赋役制度便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内容包括税赋折银征收、赋役项目合并等,在嘉靖末年及隆庆、万历年间广泛实施的一条鞭法,则将这种趋势推上一个顶峰。在这个过程中,东南沿海爆发的抗倭战争显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关于一条鞭法的研究,多从经济和财政内生演变角度出发,本文主张从国家需求,特别是军事动员体制之转变的角度来解释明代财政制度,可以称为'外生说'。
关键词
一条鞭法
明朝财政
嘉靖朝
抗倭战争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明代《军政条例》初论
被引量:
3
11
作者
吴艳红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02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文摘
尽管明太祖朱元璋将条例定性为“权宜之法”,随着条例在洪武以后的广泛行用,其在司法中的地位仍日益提高。条例的集结刊行因此成为政治与司法的需要。其中有综合性条例的集结,如著名的《问刑条例》;也有专项条例的集结,如《吏部条例》、《宗藩条例》等。《军政条例》初颁于宣德四年,是明代颁行最早的单项条例合编。该《条例》自宣德初年初修,至万历年间有重修,在有明一代一直得到行用,对于国家军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初论
司法
地位
行用
条例
军政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咸丰年间发行官票宝钞述略
被引量:
3
12
作者
郭琪
机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8年第1期317-325,共9页
文摘
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运动正盛,清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除此之外,它还面临着另另外两个难题:一是云南等省所产之铜因战火难以北运,制造制钱的原料无法保障;二是白银外流,原本的银——钱货币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对此,清廷不得不开始考虑改革币制,先是行铸高值大钱,其后印发纸币又成为新的手段。
关键词
咸丰
财政
户部官票
大清宝钞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F82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进藏熬茶始末
被引量:
3
13
作者
吕文利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2年第1期269-281,共13页
文摘
乾隆六年,准噶尔使臣拟入藏熬茶却无故而返,为本已和平的清廷和准噶尔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经过斡旋,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第一次成功地入藏熬茶,布施了大量的金银。在这个过程中,清廷、准噶尔、西藏僧俗上层均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恰是我们理解当时历史进程的关键。
关键词
清廷
准噶尔
进藏熬茶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皇帝宗庙庙数制度探析
被引量:
3
14
作者
张小李
机构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4年第1期272-285,共14页
文摘
皇太极改元崇德之际,建立了清朝皇帝宗庙制度,但当时未有明确的庙数观念,将四祖置于祧庙,祧庙不是一室安置一代神主。顺治帝入主北京后,清廷全面承继明代太庙,太庙前殿、中殿、后殿功能仍沿明制,太庙中殿为九室,可容九庙,意味着清代承继了明代的九庙之制。清前期,太庙中殿九室未满,未建立皇帝亲尽毁庙制度。道光帝去世之前,太庙中殿已满七室,道光帝认识到应建立祧庙制度,以恢复天子七庙制度为由,提出自己驾崩后不祔庙,而这种建议违背礼制,根本不可能被执行。穆宗应祔庙时,太庙九室已满,而清代皇帝宗庙世世均不迁祧,不得不仿照奉先殿改制之法,将太庙中殿九室扩展为十七室,清代皇帝的宗庙庙数制度从九庙制度变成了群庙制度。
关键词
宗庙
庙数制度
祔庙
享殿
寝殿
祧庙
迁祧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4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匠作则例》之建筑技术标准化及其经济效应
被引量:
2
15
作者
余同元
何伟
机构
苏州大学历史系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1年第1期411-426,共16页
文摘
技术经济史研究历史时期技术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既对技术的变化进行经济分析,又从技术的变化分析经济变化,唯有通过技术经济史的长时段动态研究才能找到技术与经济互动的内在规律。清代技术经济的兴起,首先体现在传统产业技术理论化与标准化发展,以及这种理论标准的经济实践作用之上。清代江左则例日益完备,是当时传统产业技术理论化与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试图通过清代《匠作则例》中的建筑技术标准化及其产业经济效应为例,来研究清代技术经济兴起的具体表现。当否请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
清代
匠作则例
建筑技术
技术经济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TU-0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则例”与“匠作则例”之分析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铁男
机构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7年第1期496-507,共12页
文摘
清代以'例'治天下,'则例'在有清一代具有'足为天下法'的重要地位。清代的'匠作则例'是有关工程营造和器物制作的成规定例,其与清代政法意义上的'则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交集,但是又不能笼统地将二者等同视之。本文试从'则例'与'匠作则例'的概念定义、历史沿革、编纂主体、涵盖内容等方面入手来探讨二者性质与功能上的异同。
关键词
清代
则例
匠作则例
性质
功能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探析清代皇家建筑满文匾额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
2
17
作者
春花
机构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1年第1期332-340,共9页
文摘
清代皇家建筑满文匾额,涉及宫殿、园囿、坛庙、陵寝、行宫等建筑。但随着清朝的衰败,有些建筑被毁,匾额也同时消失。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在去掉紫禁城前朝所有建筑匾额中满文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政府设在西苑中南海,又去掉该处匾额中的满文。'文革'期间'破除迷信',毁坏寺庙、宫殿等古建筑,得以幸存的满文匾额寥寥无几。相对而言,清朝267年间皇家建筑匾额名称及外观比较稳定,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一定的变化。笔者根据清代满、蒙、汉文古籍文献及档案资料,力图恢复这些匾额中满文名称。并分析归纳民族习俗不同引起文种排列顺序发生变化、规范满语满文引起的变化、满蒙文字体发展引起的变化、宫廷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避讳皇帝名字及庙号引起的变化等几种缘由。
关键词
皇家建筑
匾额
满文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有关清初禁海和迁界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
2
18
作者
韦庆远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02年第1期189-214,共26页
文摘
清初顺、康期间的禁海和迁界,有其特别的背景,是在特定地区严厉执行的特殊政策。这一政策关系到北到天津,南达海南琼州,连结北直、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6省,又以江、浙、闽、粤4省为重点,关系着沿海千百万人民的生存和生计;关系着当时清王朝与海上反清势力激烈斗争的成败;反映着从顺治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56-1683年).
关键词
江南
浙江
迁界
禁海
关系
北直
特殊政策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蓝玉党案再考
被引量:
2
19
作者
陈梧桐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5年第1期1-24,共24页
文摘
蓝玉党案是明初一大要案。吕景琳撰文认定,'蓝玉案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假案,不但牵连而死的一二万人是无辜的,就是蓝玉本人也没有谋反的行动与策划'。其实,蓝案是明初皇权与军权矛盾冲突的产物。蓝玉贪财嗜利,他仗恃自己屡立战功,骄蹇自恣,进止自专,违法乱纪,逾礼犯分,进而走上谋反的道路,他和几名核心骨干的被诛杀,乃是货真价实的真案,一点也不冤枉。而朱元璋乘机搞扩大化,牵连诛杀大批无辜的将士和傅友德、冯胜等大将,为年轻皇太孙朱允炆清除潜在的威胁,这却是地地道道的冤假错案,暴露出封建专制的血腥残暴。总而言之,蓝案是有真有假,真假混淆。只有进行认真的考订,细致的辨析,分清其中的真与假,才能对其作用和影响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关键词
蓝玉党案
《逆臣录》
朱元璋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紫禁城之变”与嘉道两朝政治
被引量:
2
20
作者
李尚英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
明清
论丛
》
2016年第1期340-352,共13页
文摘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首领林清指挥七八十名教徒,攻入紫禁城(此役被称为'紫禁城之变'),引起嘉庆帝和清廷的极大震惊和恐慌,使清朝统治中国170年来,最高统治者首次对自己的统治权力产生巨大危机感。此后,嘉庆帝把'紫禁城之变'说成是官吏'因循疲玩'所酿成,处理政务时,更注重贯彻'祖宗之法',不思进取,同样属于'因循疲玩'。继之为帝的道光,在复杂尖锐的世界形势面前,一味'守成',不思变革,在'因循疲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循疲玩'对嘉道两朝政治、经济、对外交往均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是鸦片战争失败乃至清朝继续衰败的一个主因。
关键词
紫禁城之变
因循疲玩
嘉庆
道光
分类号
K249.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代道、府、厅、州、县等级制度的确定
张振国
《
明清
论丛
》
2011
10
原文传递
2
清代官印制度综论
任万平
《
明清
论丛
》
1999
6
原文传递
3
清宫造办处工匠生存状态初探
林欢
黄英
《
明清
论丛
》
2011
5
原文传递
4
论清代官不久任与“冲繁疲难”缺分之调整——以乾隆十二年为中心
张振国
《
明清
论丛
》
2015
4
原文传递
5
制度规定与行政运作——以明万历辛亥京察为例
余劲东
《
明清
论丛
》
2016
3
原文传递
6
朱元璋复兴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
陈梧桐
《
明清
论丛
》
2017
3
原文传递
7
略论锡伯族西迁及其历史贡献
关伟
《
明清
论丛
》
2016
3
原文传递
8
《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与清末海军重建
杨虎
《
明清
论丛
》
2011
3
原文传递
9
捐纳制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伍跃
《
明清
论丛
》
2012
3
原文传递
10
嘉靖朝抗倭战争和一条鞭法的展开
刘光临
刘红铃
《
明清
论丛
》
2012
3
原文传递
11
明代《军政条例》初论
吴艳红
《
明清
论丛
》
2002
3
原文传递
12
咸丰年间发行官票宝钞述略
郭琪
《
明清
论丛
》
2018
3
原文传递
13
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进藏熬茶始末
吕文利
《
明清
论丛
》
2012
3
原文传递
14
清代皇帝宗庙庙数制度探析
张小李
《
明清
论丛
》
2014
3
原文传递
15
清代《匠作则例》之建筑技术标准化及其经济效应
余同元
何伟
《
明清
论丛
》
2011
2
原文传递
16
清代“则例”与“匠作则例”之分析
王铁男
《
明清
论丛
》
2017
2
原文传递
17
探析清代皇家建筑满文匾额的发展演变
春花
《
明清
论丛
》
2011
2
原文传递
18
有关清初禁海和迁界的若干问题
韦庆远
《
明清
论丛
》
2002
2
原文传递
19
蓝玉党案再考
陈梧桐
《
明清
论丛
》
2015
2
原文传递
20
“紫禁城之变”与嘉道两朝政治
李尚英
《
明清
论丛
》
2016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