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炎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杨超 闫庆梓 +4 位作者 唐洁 夏伯侯 林丽美 贺庆芝 廖端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06-3111,共6页
目的:研究蒲公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以及抗炎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对蒲公英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炎症模型研究挥发油抗... 目的:研究蒲公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以及抗炎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对蒲公英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炎症模型研究挥发油抗炎活性;采用乳腺癌细胞(MCF-7)、小鼠乳腺癌(4T1)组织HE、TUNEL染色和Micro-CT扫描研究蒲公英挥发油抗乳腺癌活性。结果: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蒲公英挥发油,萃取率为5.55%;GC-MS联用分析鉴定蒲公英挥发油成分26个,占总挥发油成分83.72%,主要成分为亚麻酸(51.70%)、棕榈酸(18.41%)、油酸(2.75%)、棕榈酸乙酯(1.94%)、二十二烷酸(1.40%)、十九烷酸(1.23%)等,其中油酸、棕榈酸乙酯首次从蒲公英挥发油中获得。抗炎活性实验表明蒲公英挥发油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炎症因子NO以及TNF-α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抗肿瘤细胞实验表明蒲公英挥发油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有很好的抑制作用,IC50为0.61mg/m L;动物实验中HE、TUNEL染色发现蒲公英挥发油组乳腺癌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变稀疏,能明显抑制肿瘤增值、促进凋亡,Micro-CT扫描发现肿瘤组织体积变小、且小鼠骨骼完好。结论:蒲公英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和抗乳腺癌作用,可以为蒲公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挥发油 GC-MS MICRO-CT 抗炎 乳腺癌 肿瘤
原文传递
百合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
作者 粟倩 吴萍 +4 位作者 夏伯候 李亚梅 林艳 林丽美 廖端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75-882,共8页
本文主要综述了百合属的传统用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已从百合中分离出甾体皂苷、酚酸、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甾体糖生物碱及多糖等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糖... 本文主要综述了百合属的传统用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已从百合中分离出甾体皂苷、酚酸、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甾体糖生物碱及多糖等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糖、抗真菌及抗抑郁等作用,与这些功能相关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甾体皂苷、酚酸和多糖。百合作为原国家卫生部首批药食同源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笔者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属 甾体皂苷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低共熔溶剂法提取夏枯草中总黄酮:一种新型绿色合成溶剂的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夏伯候 熊苏慧 +4 位作者 唐洁 张智敏 李亚梅 李明娟 林丽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484-3492,共9页
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较好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主要以有机溶剂提取为主,而使用绿色安全的溶剂作为溶媒的研究相当有限。因此,该研究通过绿色合成不同类型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 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较好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主要以有机溶剂提取为主,而使用绿色安全的溶剂作为溶媒的研究相当有限。因此,该研究通过绿色合成不同类型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考察其对夏枯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并优化其工艺,同时,考察DESs溶剂回收利用效率和总黄酮的回收方法。该研究以总黄酮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以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法来优化DESs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最优条件为水与DESs(氯化胆碱-甘油1∶4)的体积比为27%,液固比为15m L·g(-1),提取温度83℃,提取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的平均值(Y=75.05)与预测值相(Y=77.86)符合。而且,DESs法所得结果较先前报道的传统提取方法具有更高效、经济和环保等优势,此外,运用AB-8大孔树脂可对夏枯草总黄酮达到97.88%吸附率;采用5倍树脂量的100%乙醇可达到88.12%解吸附剂,收集上述处理后的DESs溶液按照同样方法提取样品,可达到95.23%重复提取率,说明大孔树脂的方法可进行高效简单的回收以及重利用,该项研究表明,DESs可作为一种可持续和高效的天然产物提取介质用于夏枯草等中药中黄酮类组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响应面 夏枯草 总黄酮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天然低共熔溶剂用于玉竹总黄酮的绿色提取 被引量:25
4
作者 熊苏慧 唐洁 +3 位作者 李诗卉 胡玉珍 夏伯候 林丽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78-2386,共9页
目的采用新型绿色溶剂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e deep eutectic solvents,NADESs)提取玉竹总黄酮,并对其提取工艺、提取效率、溶剂回收利用率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竹总黄酮提取工艺;通过文献比较评价NADESs提取效率;并结合大... 目的采用新型绿色溶剂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e deep eutectic solvents,NADESs)提取玉竹总黄酮,并对其提取工艺、提取效率、溶剂回收利用率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竹总黄酮提取工艺;通过文献比较评价NADESs提取效率;并结合大孔树脂吸附法回收NADESs。结果由醋酸钠和乳酸合成的NADESs(物质的量比为1∶5)具有最高的提取率,经响应面法优化后,在水比例(水体积与溶液体积比)22%,提取温度51℃,提取时间21 min和液固比21 m L/g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20.13 mg/g;而且,NADESs提取率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已有方法;回收实验表明,NAK-9对总黄酮的吸附效率(88.67%)显著高于D-101(77.33%)和AB-8(79.15%)。以甲醇为溶剂,其解吸附率达80.46%。回收后的NADESs重复使用的提取率达18.79 mg/g,回收利用率为94.56%。结论 NADESs作为提取介质具有高效、绿色环保及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可用于玉竹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同时为NADESs作为提取介质应用于其他中药有效组分的提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低共熔溶剂 绿色提取 响应面法 玉竹 总黄酮
原文传递
夏枯草配伍蒲公英抗乳腺癌最佳配伍比例筛选及体内抗肿瘤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闫庆梓 张凯强 +6 位作者 李强 夏伯侯 傅榕赓 吴萍 林艳 林丽美 廖端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6-782,共7页
目的基于联合指数法(combination index,CI)体外筛选夏枯草(PV)配伍蒲公英(TM)(PV+TM)抗乳腺癌最佳配伍比例并探讨其最佳比例对4T1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PV+TM联合应用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 目的基于联合指数法(combination index,CI)体外筛选夏枯草(PV)配伍蒲公英(TM)(PV+TM)抗乳腺癌最佳配伍比例并探讨其最佳比例对4T1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PV+TM联合应用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CI评价PV+TM联合作用效价,当CI<1时认为两药具有协同效应;通过皮下注射4T1细胞建立移植瘤小鼠模型,持续给药25 d,评价PV+TM体内抗肿瘤活性;小鼠体重和肿瘤体积每3 d测量1次;摘取肿瘤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结构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药物的促凋亡活性。结果与单独用药相比,PV+TM显著提高了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并且在夏枯草与蒲公英4∶3配伍时,CI指数为0.199 8和0.407,表现出强协同作用;此外,动物实验表明,PV+TM组小鼠肿瘤体积减小,显著增加了小鼠脾脏大小,而体重并无明显变化;病理切片显示,PV+TM组小鼠肿瘤周边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变性坏死;TUNEL染色显示,PV+TM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PV+TM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活性,对移植瘤小鼠模型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增强免疫相关,是一种有潜力的抗乳腺癌候选组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蒲公英 联合用药 乳腺癌 凋亡
原文传递
基于GC-MS代谢组学探讨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盆腔炎机制 被引量:15
6
作者 夏伯候 白璐 +4 位作者 张英帅 熊苏慧 李亚梅 林丽美 龚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940-4946,共7页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β溶血链球菌等混合菌体制备盆腔炎性疾病大鼠模型,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技术结合PCA,PLS-D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妇科千金胶囊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β溶血链球菌等混合菌体制备盆腔炎性疾病大鼠模型,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技术结合PCA,PLS-D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妇科千金胶囊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结果发现妇科千金胶囊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炎症性病理特征和组织损伤;基于VIP>1和P<0.05的原则筛选得到6个共有的差异标志物,分别是:L-缬氨酸(L-valine),L-异亮氨酸(L-isoleucine),L-苏氨酸(L-threonine),丁二酸(butanedioic acid)、丝氨酸(serine)和D-葡萄糖(D-glucose)。给药后这6个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均有显著回调,进一步通过KEGG等数据库进行代谢物通路分析,显示妇科千金胶囊可能通过影响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途径、氨基酰tRNA合成途径以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途径达到治疗的作用,提示妇科千金胶囊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及其衍生代谢等途径治疗混合菌诱导的盆腔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千金胶囊 盆腔炎 代谢组学 GC-MS
原文传递
大叶千斤拔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亚梅 张凯强 +5 位作者 彭壮 邹昊宇 林丽美 龚云 夏伯候 廖端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4-880,共7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大叶千斤拔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抗炎机制。方法细胞实验方面,以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研究大叶千斤拔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大叶千斤拔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抗炎机制。方法细胞实验方面,以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研究大叶千斤拔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NO的影响,探究其对炎症调控相关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IκBα的影响。动物实验方面,应用雌二醇建立大鼠假动情后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解脲脲原体经阴道植入到宫腔内建立慢性盆腔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妇炎康)、大叶千斤拔低(4.25 g·kg^-1)、中(8.5 g·kg^-1)、高(17 g·kg^-1)剂量组并连续灌胃给药21 d,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大鼠眼眶静脉丛取血检测血清中IL-6和TNF-α,取大鼠子宫及其附件进行HE染色观察其子宫内膜和输卵管形态。结果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拔能显著降低由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和自由基NO的释放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调控相关蛋白IκBα的降解、降低iNOS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拔能显著降低盆腔炎大鼠血清中的炎症因子TNF-α、IL-6,且能很好地改善盆腔炎大鼠子宫和输卵管的炎症病变,增加子宫内膜厚度、缓解输卵管堵塞和粘连。结论大叶千斤拔对慢性盆腔炎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κBα蛋白的降解从而降低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通过降低iNOS的表达进而显著降低NO的产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慢性盆腔炎 RAW264.7细胞 抗炎作用
原文传递
夏枯草抗乳腺癌最佳组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艳 闫庆梓 +8 位作者 李亚梅 赵灵佳 傅榕赓 吴萍 张智敏 龚勇珍 夏伯候 廖端芳 林丽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298-5306,共9页
目的研究夏枯草多糖(P)、三萜(T)、挥发油(V)组分及不同配伍(PT、PV、TV、PTV)在小鼠体内抗乳腺癌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T1荷瘤小鼠乳腺癌模型,评价夏枯草各组分及配伍的体内抗乳腺癌活性。采用Micro CT检测小鼠乳腺癌肿瘤大小;H... 目的研究夏枯草多糖(P)、三萜(T)、挥发油(V)组分及不同配伍(PT、PV、TV、PTV)在小鼠体内抗乳腺癌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T1荷瘤小鼠乳腺癌模型,评价夏枯草各组分及配伍的体内抗乳腺癌活性。采用Micro CT检测小鼠乳腺癌肿瘤大小;HE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各脏器的病理结构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31、E-cadherin蛋白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雌二醇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和PTV可显著抑制4T1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与大小,具体表现为T和PTV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变性性坏死,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T和PTV可降低雌激素的含量,下调PCNA蛋白的表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增殖;下调CD-31蛋白的表达,减少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结论 T和PTV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抗乳腺癌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乳腺癌 组分配伍 活体小动物Micro CT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夏枯草治疗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大鼠模型的代谢机制 被引量:13
9
作者 邓静 李利 +3 位作者 林丽美 李亚梅 夏伯候 廖端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13-1821,共9页
夏枯草(PV)具有广泛的抗炎、抗氧化及保肝作用,现已被用于治疗各类肝脏性疾病,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功效。该研究旨在探讨PV对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代谢机制。将大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夏枯草治疗组(... 夏枯草(PV)具有广泛的抗炎、抗氧化及保肝作用,现已被用于治疗各类肝脏性疾病,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功效。该研究旨在探讨PV对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代谢机制。将大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夏枯草治疗组(PV)和维生素组(VC),通过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等药理指标的测定研究PV的肝保护作用;通过LC-MS代谢组学研究,探讨长期酒精暴露的代谢机制以及PV治疗的代谢调节机制。结果显示,酒精能显著降低肝脏SOD,GSH-Px,CAT等抗氧化酶含量,升高MDA的含量;同时,PV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和肝功能标志酶(ALT,AST,ALP)的含量,长期的酒精暴露可显著引起肝损伤且PV具有显著的肝保护作用。代谢组学结果表明,长期酒精暴露可引起机体显著的代谢紊乱,脂肪酸类、磷脂类、肉碱类及固醇类是其主要的标志物。通路富集显示,支链脂肪酸β氧化通路是其主要的影响通路;其次,PV可显著改善酒精诱导的肝损伤代谢紊乱,氨基酸类、磷脂类及脂肪酸类是其主要标志物。代谢通路分析可得,PV主要通过苯基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通路来调节酒精诱导的肝损伤的代谢紊乱。该研究对酒精诱导的肝损伤代谢及中药等天然产物的保肝作用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 肝脏损伤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生/醋炙乌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谭树慧 任卫琼 +5 位作者 刘月新 张智敏 夏伯候 李珊 林丽美 欧阳荣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03-1809,共7页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产地生/醋炙乌药的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评价生/醋炙乌药质量。方法:采用Agilent 5 HC-C_(18)(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产地生/醋炙乌药的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评价生/醋炙乌药质量。方法:采用Agilent 5 HC-C_(18)(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柱温(25±5)℃,进样量10μL。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53批生/醋炙乌药进行测定,计算相似度。再将数据导入SIMCA 13.0软件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结果:建立了53批生/醋炙乌药HPLC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评价生/醋炙乌药之间相似度,可得生/醋炙乌药之间相似度均在0.51~0.70,表明生/醋炙乌药差异性较大;PCA可将生/醋炙乌药基本上分为两类;OPLS-DA筛选差异标记物,确定差异贡献最大的3个成分为去甲异波尔定、乌药内酯、乌药醚内酯。结论:该方法为生/醋炙乌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依据,同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有助于乌药炮制前后整体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药 H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评价 化学模式识别 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原文传递
夏枯草种子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及抗炎活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雷思敏 夏伯候 +4 位作者 张智敏 李亚梅 林丽美 吴萍 廖端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6-1471,共6页
目的:研究比较包括夏枯草在内的30批唇形科种子挥发油成分,并建立夏枯草种子挥发油(PSV)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测定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GC-MS法分析30批种子挥发油成分,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2004A... 目的:研究比较包括夏枯草在内的30批唇形科种子挥发油成分,并建立夏枯草种子挥发油(PSV)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测定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GC-MS法分析30批种子挥发油成分,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进行模式分析及相似度计算,对共有特征峰成分进行检识;药物干预脂多糖(LPS,0.1μg/mL)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不同浓度的PSV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格里斯试剂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分泌NO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30批唇形科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角鲨烯等,其中夏枯草含特有活性成分β-香树脂醇;建立了PSV的GC-MS指纹图谱,鉴定了16个共有特征峰;夏枯草种子挥发油在浓度为23.4~93.8μg/mL时可以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分泌NO和TNF-α、IL-6(P<0.05,P<0.01)。结论:PSV含有大量活性成分,本方法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为PSV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为PSV的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指纹图谱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夏枯草多重药效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夏伯候 熊苏慧 +3 位作者 唐洁 张智敏 李亚梅 林丽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645-4651,共7页
夏枯草是一种多年生药食两用植物,具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该文研究了夏枯草水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以及萃取剩余部位总黄酮,总酚酸,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以及它们的抗氧化能力(FRAP,DPPH和ABTS+方法),并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分... 夏枯草是一种多年生药食两用植物,具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该文研究了夏枯草水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以及萃取剩余部位总黄酮,总酚酸,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以及它们的抗氧化能力(FRAP,DPPH和ABTS+方法),并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夏枯草多重药效物质与其抗氧化活性关系。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总黄酮、总酚酸和总三萜,分别为(0.61±0.10),(0.52±0.09),(0.21±0.03) g·g^-1DW;同时,具有较高的清除DPPH和铁还原能力,分别为(3.1±0.38),(2.56±0.35) mmol·L^-1·g^-1DW。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化学成分与其抗氧化能力的综合信息可以代表不同部位的"差异性"。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枯草提取物多重药效物质与其抗氧化能力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0.970 0。此外,ABTS+方法对不同部位的药效物质响应较低,可能不适合于夏枯草得抗氧化活性评价,而总三萜和总酚酸更适合于DPPH的评价方法,该研究结果对夏枯草在食品或药品领域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式以及相关提取物的开发研究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抗氧化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夏枯草水提物对过敏性结膜炎大鼠NLRP3/Caspase1/IL-1β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亚梅 邹昊宇 +7 位作者 胡鸿运 刘嫡 李慧灵 胡志强 林丽美 廖端芳 夏伯候 林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讨夏枯草水提物对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过敏性结膜炎模型大鼠角结膜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氯雷他定)、夏枯草低(1.26 g·kg-1)、中(2.52 g... 目的:探讨夏枯草水提物对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过敏性结膜炎模型大鼠角结膜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氯雷他定)、夏枯草低(1.26 g·kg-1)、中(2.52 g·kg-1)、高剂量组(5.04 g·kg-1)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均运用OVA建立过敏性结膜炎病理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10 d,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ig)给予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beta(interleukin 1beta,IL-1β)的水平,取大鼠角膜和肝行石蜡切片并做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取大鼠角膜行冰冻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ACHT,LRR and PYD domains-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角膜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结果:夏枯草能显著降低过敏性结膜炎大鼠血清中的IL-1β,且能很好地改善过敏性结膜炎大鼠角膜的炎症病变,显著降低角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IL-1β炎症蛋白的表达,缓解肝脏水肿程度。结论:夏枯草可通过NLRP3/Caspase1/IL-1β通路有效缓解过敏性结膜炎大鼠角结膜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过敏性结膜炎 角结膜 Nod样受体蛋白3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白介素1Β
原文传递
基于夏枯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化学成分的动态监测阐释“夏枯质优”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月新 林艳 +4 位作者 谢菁琛 张智敏 廖颖妍 夏伯候 林丽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82-2090,共9页
目的基于紫外(UV)和高效液相(HPLC)全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与多成分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整合评价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49批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样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阐明夏枯草由草到药的演变过程,解释夏枯草"夏枯质... 目的基于紫外(UV)和高效液相(HPLC)全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与多成分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整合评价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49批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样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阐明夏枯草由草到药的演变过程,解释夏枯草"夏枯质优"的科学内涵。方法建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49批夏枯草样品的UV和HPLC全息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其进行评价,筛选出影响夏枯草分类的特异性吸收波段,并对主要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49批夏枯草样品的UV和HPLC指纹图谱,PCA和PLS-DA分析可直观显示夏枯草样品中总的化学组分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时动态的变化趋势,其中夏枯草枯萎期可以明显的和其他4个时期区分开来,且其他4个时期有向枯萎期动态渐变的趋势。UV指纹图谱通过PLS-DA筛选出特异性吸收波段为261 nm,HPLC指纹图谱利用PLS-DA的变量因子(VIP)分布图,筛选出VIP值大于1.3的2个色谱峰,经指认为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确定为主要差异性化学成分。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夏枯草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为0.020%~0.344%;异迷迭香酸苷的含量为0.0016%~0.0988%。多成分定量结果说明,果穗枯萎期中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含量测定结果与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结果一致,两者可相互验证。结论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与多成分定量,多种分析方法并用,全方位整合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夏枯草从草到药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整体化学信息的动态监测。该方法分析全面、操作简便,为阐明"夏枯质优",规范夏枯草药材采收及全面评价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紫外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异迷迭香酸苷 迷迭香酸 多成分定量
原文传递
基于UV-Vis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探讨不同采收期金银花的质量差异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明霞 李洁花 +3 位作者 夏伯候 张熙 彭清华 王枭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4-141,共8页
目的:采用紫外-可见(UV-Vis)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讨不同采收期金银花药材的质量差异性。方法:采集幼蕾期、青蕾期、白蕾期、银花期和金花期5个不同时期,共25个金银花样品,通过单因素优选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并在此条件下建立不... 目的:采用紫外-可见(UV-Vis)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讨不同采收期金银花药材的质量差异性。方法:采集幼蕾期、青蕾期、白蕾期、银花期和金花期5个不同时期,共25个金银花样品,通过单因素优选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并在此条件下建立不同采收期金银花的UV-Vis指纹图谱。结果发现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样品的紫外指纹图谱在209、216、226、250、280、303、318、350 nm波长附近的吸光度均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将数据预处理、归一化等处理后,通过SIMCA-P+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金银花5个不同采收期的质量差异性模型。结果:PCA和PLS-DA结果均显示5个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样品各自聚在相近位置,且具有显著的采收时间依赖性趋势,说明金银花不同采收期间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与采收期相关性较高。OPLS-DA两两比较分析表明引起幼蕾期到青蕾期变化的成分可能为三萜类或挥发油类,含量均减少;青蕾期到白蕾期变化的成分可能为三萜(或环烯醚萜)类、挥发油、酚酸类或黄酮类,含量降低,该结果与绿原酸HPLC测定结果一致;白蕾期至银花期变化的成分可能为含量增加的环烯醚萜类和含量减少的三萜(或挥发油)类,银花期至金花期变化的成分主要有含量增加的三萜(或挥发油)类。结论:该研究方法具有简单,可操控性强等特点,可为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金银花 不同采收期
原文传递
肿瘤微环境中NLRP3炎症小体对乳腺癌转移的研究现状
16
作者 华林晔 罗弘杉 +3 位作者 林秀莲 林丽美 夏伯候 李亚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48-2152,共5页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的NLRP3炎症小体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可诱导炎性因子释放至肿瘤微环境(TME)。炎性因子通过向癌细胞传递信号而重构TME促...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的NLRP3炎症小体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可诱导炎性因子释放至肿瘤微环境(TME)。炎性因子通过向癌细胞传递信号而重构TME促进肿瘤生长和侵袭,进而促进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赋予癌细胞获得向远处靶器官定植的能力,增加转移性病灶。本文针对乳腺癌TME下NLRP3炎症小体与乳腺癌转移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前景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研究乳腺癌转移机制和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转移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夏枯草不同药用部位抗炎活性的比较及其有效部位的筛选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瑰琦 严东 +1 位作者 夏伯候 林丽美 《中药与临床》 202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比较夏枯草不同药用部位的抗炎活性差异,并筛选其药效部位。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夏枯草不同药用部位,以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各组对大鼠足肿胀度随时间的变化及治疗后效果;通过大孔树脂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筛选夏枯草... 目的:比较夏枯草不同药用部位的抗炎活性差异,并筛选其药效部位。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夏枯草不同药用部位,以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各组对大鼠足肿胀度随时间的变化及治疗后效果;通过大孔树脂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筛选夏枯草提取物的有效部位。结果:夏枯草果穗比夏枯草茎叶具有更显著的抗炎作用,而且作用时间更快;而其它大孔树脂分离组比较,夏枯草提取物大孔树脂30%洗脱物具有更显著的抗炎作用,可能是夏枯草抗炎的主要有效部位。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开展夏枯草临床应用及其抗炎药效物质部位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茎叶 夏枯草果穗 抗炎活性 有效部位
下载PDF
妇科千金胶囊抗子宫肌瘤及其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粟倩 唐洁 +7 位作者 杨超 廖颖妍 李亚梅 张鹏 欧阳荣 夏伯候 林丽美 龚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妇科千金胶囊抗子宫肌瘤活性,初步探讨其对子宫肌瘤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改变。方法制备大鼠子宫肌瘤模型,利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中雌激素(E2)、孕激素(P)水平,免疫组化化学法测定大鼠子宫平滑肌中雌激素受体(ER_(α)、... 目的研究妇科千金胶囊抗子宫肌瘤活性,初步探讨其对子宫肌瘤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改变。方法制备大鼠子宫肌瘤模型,利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中雌激素(E2)、孕激素(P)水平,免疫组化化学法测定大鼠子宫平滑肌中雌激素受体(ER_(α)、ER_(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子宫组织HE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GC-MS技术结合软件Simca-P12.0对大鼠血清代谢物图谱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妇科千金胶囊中、高剂量组能明显的改善肌瘤的大小,降低E2、P水平,抑制ER_(α)、ER_(β)、PR表达,改善肌瘤大鼠子宫复层上皮和炎细胞浸润。通过GC-MS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共筛选鉴定出8种成分为子宫肌瘤大鼠内源代谢物。结论妇科千金胶囊具有明显的抗子宫肌瘤的作用,可以为妇科千金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千金胶囊 子宫肌瘤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乌药醋炙前后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树慧 高元峰 +3 位作者 熊苏慧 任卫琼 夏伯候 欧阳荣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4期24-28,共5页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探讨乌药醋炙前后代谢差异性。方法:采用GC-MS技术测定代谢产物,并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考察样品分类情况、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生/醋炙乌药中共鉴...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探讨乌药醋炙前后代谢差异性。方法:采用GC-MS技术测定代谢产物,并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考察样品分类情况、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生/醋炙乌药中共鉴定出68个代谢物;乌药经醋炙后,8个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1-戊酰胺、2-羟乙基棕榈酸酯、乙醇酸、二甘醇、草酸、乙酰胺、左旋葡聚糖含量增加,儿茶酚含量降低。结论:乌药醋炙前后差异性可体现在代谢产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药 醋炙乌药 气相色谱-质谱 代谢组学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快速鉴别生/制首乌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艳 夏伯候 +2 位作者 李春 林丽美 李亚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08-3711,共4页
何首乌有生首乌和制首乌之分,生首乌能解毒,润肠通便;制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生/制首乌都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等化学成分,但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生首乌炮制后其毒性减弱。生/制首乌的功效、主治... 何首乌有生首乌和制首乌之分,生首乌能解毒,润肠通便;制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生/制首乌都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等化学成分,但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生首乌炮制后其毒性减弱。生/制首乌的功效、主治和毒性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外观性状上差异较易识别,但其磨成粉末后两者不易区分。因此,寻找一种快速简单的判别方法来区分生/制首乌十分必要。中红外光谱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等优势,已在中药质量控制和鉴别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研究建立生/制首乌中红外光谱的指纹图谱,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其进行鉴别。在4000~700 cm^(-1)范围内采集38批不同来源生/制首乌中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其主要的特征峰,并用simca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38批不同来源生/制首乌中红外指纹图谱,并分析出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类、核酸类、脂肪酸类、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磷脂类。对红外光谱峰形和峰强度进行分析,生首乌和制首乌的峰形差异比较少,但峰强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建立生/制首乌红外光谱差异模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其结果能很好地将生/制首乌分成两类,左边为制首乌,右边为生首乌。根据变量在项目中的重要性(VIP值)筛选差异化学成分,并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以VIP>1及p<0.05确定差异性化学成分。生/制首乌的差异性化学成分为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表明何首乌炮制后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的含量都发生变化。中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筛选出差异性化学成分和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表明此法可用于生/制首乌鉴别。本研究成功采用中红外光谱对生/制首乌进行快速检测和整体质量评价,结合模式识别能将其鉴别,可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生首乌 制首乌 模式识别 二苯乙烯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