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丹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7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家庭参与式护理,34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33例),比较观察两组患儿临床... 目的探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7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家庭参与式护理,34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33例),比较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结局,统计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氧暴露时间(56.9±17.1)d、开始自吮时间(38.2±19.5)d、住院时间(62.4±15.3)d、再入院率(2.94%)和家长护理满意度(94.1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感染率(2.9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帮助家长掌握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基本护理知识与技能,对促进新生儿早期康复、预防复发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护理 家长陪护 临床结局 满意度
下载PDF
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丹莹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9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SNAP-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42%)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23±2.56)d,短于对照组的(25.21±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NAP-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应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全面优质护理服务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5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9年1月我院收集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72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使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9年1月我院收集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72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使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PO2、PCO2、FEV1/FVC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肺功能水平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通气时间[(6.53±2.01)d]和治疗时间[(8.54±2.59)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30.56%)均低于对照组(t=5.0119、6.3442,χ^2=5.6250,P<0.05)。结论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时使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的肺功能,促进新生儿康复,并缩短了通气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因此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集束化护理干预 满意度 肺功能
下载PDF
基于人文关怀的PICC流程护理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彩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1期74-77,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人文关怀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危重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相应治疗的危重新生儿70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人性化的PICC... 目的:评价基于人文关怀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危重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相应治疗的危重新生儿70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人性化的PICC流程护理,采用回顾性研究进行立意取样选取之前同等条件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每天平均哭闹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每天平均哭闹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PICC流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每天平均哭闹时间,减少患儿痛苦的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 PICC 人文护理 置管成功率 每天平均哭闹时间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集束护理干预策略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及VAP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玉珍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0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观察集束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气管插管新生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采集2018年5月—2020年12月入住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89例RDS气管插管新生儿资料,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对... 目的 观察集束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气管插管新生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采集2018年5月—2020年12月入住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89例RDS气管插管新生儿资料,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策略;观察组46例,基于对照组采用集束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N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压力性损伤、感染]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N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5%)较对照组(20.9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5.65%)较对照组(79.0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2,P=0.018)。结论 集束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RDS气管插管新生儿中,能减少VAP、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缩短康复进程,从而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护理干预策略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管插管 新生儿 机械通气时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提高早产儿新鲜母乳及母乳喂养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玉珍 赵晓燕 +1 位作者 邱宇灵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4期92-95,130,共5页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提高早产儿新鲜母乳喂养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为对照组,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选取2019年1—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为试验组,...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提高早产儿新鲜母乳喂养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为对照组,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选取2019年1—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为试验组,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统计两组新鲜母乳和母乳喂养率与新鲜母乳和母乳日均喂养次数,新鲜母乳合格率,2周母乳日均喂养量,并对两组早产儿出院时身长、头围、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新鲜母乳喂养率、新鲜母乳日均喂养次数和新鲜母乳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母乳日均喂养次数高于对照组,2周母乳日均喂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长指标测量显示,试验组早产儿出院头围明显大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早产儿出院身长、出院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的开展,有效提高了我科早产儿新鲜母乳及母乳的喂养率、新鲜母乳和母乳日均喂养次数、新鲜母乳合格率,母乳日均喂养量,改善早产儿的生长指标,实践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鲜母乳 母乳喂养 质量改进 喂养率
下载PDF
自制婴儿体位固定垫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彩云 +3 位作者 牛林艳 简锦丽 龚琦玮 张丽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3期153-155,共3页
目的评价自制婴儿体位固定垫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通过设计并自制婴儿体位固定垫,选取本院2017年7月-12月使用后的42例患儿为观察组,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6月科室使用前的42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管路滑脱率、呼吸机相关肺炎(... 目的评价自制婴儿体位固定垫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通过设计并自制婴儿体位固定垫,选取本院2017年7月-12月使用后的42例患儿为观察组,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6月科室使用前的42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管路滑脱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每班次护士平均摆放患儿体位时间以及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护士平均每班次摆放体位次数为(15.30±1.34)次,发生管路滑脱7例、占16.6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2例、占4.76%,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53名护士对工作持满意态度,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4.64%,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婴儿体位固定垫可用于临床患儿体位固定,方便有效,并且能减少管路滑脱率、VAP发生率,减少护士摆放体位次数,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固定垫 体位护理 抬高床头 护士工作满意度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管路护理 管路滑脱
下载PDF
家属声频音乐疗法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瑞英 郭玉珍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9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家属声频音乐疗法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0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口腔运动干预,... 目的:探讨家属声频音乐疗法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0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口腔运动干预,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属声频音乐疗法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住院状况、睡眠质量、神经行为。结果:观察组全经口喂养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次残留奶量及康复会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观察组白天睡眠总量、夜间睡眠总量均多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观察组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原始反射及主动肌张力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声频音乐疗法应用于早产儿可有效改善其住院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增强神经行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声频音乐疗法 早产儿 睡眠质量 神经行为 口腔运动
下载PDF
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方法对NCPAP新生儿血气水平、通气时间及睡眠时间的影响
9
作者 郭玉珍 张薇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9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方法对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新生儿血气水平、通气时间及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新生儿NCPA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8)采用常规固定方法,观察... 目的探究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方法对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新生儿血气水平、通气时间及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新生儿NCPA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8)采用常规固定方法,观察组(n=58)采用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帽及固定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通气时间、睡眠时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均睡眠时间为(17.36±1.34)h,长于对照组的(16.54±1.62)h,NCPAP通气时间为(76.49±5.69)h,短于对照组的(81.66±6.34)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鼻中潮红、鼻周压红、呼吸机管道脱落、鼻塞漏气、面颊部皮肤压痕、额头部皮肤压痕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方法应用于NCPAP新生儿中的效果确切,可缩短其通气时间,增加睡眠时间,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管道固定 新生儿 睡眠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改良移除敷贴法在早产儿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0
作者 李彩云 赵晓燕 +2 位作者 李婷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9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移除敷贴方法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68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在PICC维护中,更换敷贴时对照组采用常规移除敷贴方法,观... 目的探讨改良移除敷贴方法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68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在PICC维护中,更换敷贴时对照组采用常规移除敷贴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敷贴移除法。比较2组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及患儿哭闹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皮肤张力性损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表皮剥脱、皮肤撕裂、导管继发性异位、穿刺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哭闹次数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移除敷贴法可有效减少早产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导管继发性异位、穿刺口感染的发生风险,减少患儿的哭闹,对提高于早产儿PICC维护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早产儿 置管维护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