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与应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徐建干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小学
-
出处
《华夏教师》
2020年第8期70-71,共2页
-
文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经历了从科学素养提升、数学能力发展、综合素质的培育向以实践创新能力、逻辑能力培养方面的转变。基于此,"项目化"学习系统设计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项目化学习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以问题为主导,以项目研究为形式,通过自主调查、自主探究答案、自主分析交流、自主评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方式。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心智习惯的培养,真正在科学学习时间中深度思考。本文以小学数学中的项目化学习应用为探究对象,进行相关的策略研究。
-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小学数学
应用策略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转化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有效应用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徐建干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小学
-
出处
《数学教学通讯》
2022年第13期69-70,共2页
-
文摘
小学生运用转化思维解答数学题,不仅可以将一个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隐为显、化不规则为规则,还可以从中活学活用,将复杂、困难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系统的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数学视野,进而达到锻炼数学思维,培养综合素养的目的。
-
关键词
转化思维
小学数学
解题
应用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学数学微课的研发与应用模式研究
- 3
-
-
作者
徐建干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小学
-
出处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第5期46-48,共3页
-
文摘
微课是教育不断变革中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的产物.在教学中应用微课主要有三个好处,一是扩充和丰富资源,二是让教学更为灵活,三是可使学生喜欢上课程学习,培养自学能力,使其在积极进行课堂实践,参与期间自我获知和发展.当前微课在教学中应用还存在研发不够深入,实际运用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视域下,针对微课研发和应用模式展开探讨,且就优化应用提供路径.
-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微课
研发与应用
模式
-
分类号
G62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组块策略:赋予儿童知识整合的力量
- 4
-
-
作者
徐建干
-
机构
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
-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第24期50-53,共4页
-
文摘
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的单位联合成一个大的组合单位。组块策略在言语类的教学中常用于词组的记忆以及高效阅读等,可以有效提高记忆和阅读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组块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前后的来龙去脉。本文着力探讨组块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力教学范式。
-
关键词
组块策略
解题问题
知识整合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
-
-
作者
徐建干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小学
-
出处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年第23期85-86,共2页
-
文摘
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课堂上相继出现了很多新方法,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以思维导图为导向,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如果使用得当,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文章先简单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绘制,然后就其应用加以分析,并针对其现状不足给出了一些建议。
-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教学做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巧用多媒体,解决数学课堂的“难言之隐”
- 6
-
-
作者
徐建干
-
机构
南京市上元小学
-
出处
《小学科学》
2017年第12期43-43,共1页
-
文摘
曾几何时文盲的定义是不能读书识字的人,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文盲的定义已经变成了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交流学习的人。同样,信息化对当今的教育也起着深远的影响,诸如ppt、authorware、flash等课件的制作,再如投影、白板等等都是教师教学中举足轻重的部分。教师的培训也从面授转向网络培训,通过远程教育进行进修。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家长进行无缝沟通,方便快捷有效,真正地起到了家校合一的目的。
-
关键词
数学课堂
AUTHORWARE
多媒体
巧用
教师教学
网络培训
远程教育
flash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错误直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7
-
-
作者
徐建干
-
机构
南京市上元小学
-
出处
《小学科学》
2017年第11期130-130,共1页
-
文摘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一些“优等生”在解决新问题时比较容易寻找到突破口,同时后进生在这方面就表现得比较吃力。其中学生对数学的直觉能力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哥德巴赫在写给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他的两个猜想,也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同年,欧拉在回信中表达了对这个猜想的认同,只是无法给出证明。两位数学家拥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超凡数学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敏锐洞察,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猜想,虽然我们不知道哥德巴赫是在什么情境下提出这样的猜想,但是从200多年来的证明历程,是一步步地接近最终的猜想,我想这都离不开两位数学家对数学的自觉。
-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直觉能力
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家
数学知识
数学能力
优等生
后进生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