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和 GIS 的洮河流域面源污染流域尺度模拟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全諹 齐明亮 +1 位作者 马啸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6-714,共9页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研究进展,采集洮河流域高程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特性、气象数据等,在SWAT模型中模拟与面源污染有关的降水、地表径流、壤中流、下渗和蒸散发等水文过程,计算侵蚀量、总氮和总磷等面源污染负荷,研究洮河流...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研究进展,采集洮河流域高程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特性、气象数据等,在SWAT模型中模拟与面源污染有关的降水、地表径流、壤中流、下渗和蒸散发等水文过程,计算侵蚀量、总氮和总磷等面源污染负荷,研究洮河流域面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洮河流域多年平均侵蚀量为0.70×10~8 t,多年平均总氮面源污染负荷为244.11 t,洮河流域多年平均总磷面源污染负荷为27.91 t,洮河流域1967-2017年多年平均侵蚀量、总氮面源污染、总磷面源污染负荷总体呈不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同时提出了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设置植被过滤带、坡改梯等面源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河流域 面源污染 SWAT模型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样本量及其空间分布对物种分布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晓冏 +3 位作者 赵莎莎 孟浩贤 闫伯前 齐欣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5,共8页
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SPOT遥感影像解译的太白红杉分布范围,采用从解译的太白红杉分布数据中提取的6种不同样本量、在不同海拔梯度和坡向的样本量分布以及3种不同的评价方法,测试了两种模型(MaxEnt,Garp)下太白红杉预测精度的变... 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SPOT遥感影像解译的太白红杉分布范围,采用从解译的太白红杉分布数据中提取的6种不同样本量、在不同海拔梯度和坡向的样本量分布以及3种不同的评价方法,测试了两种模型(MaxEnt,Garp)下太白红杉预测精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模型精度随之增大,预测结果趋于稳定.大样本量时,Garp模型的性能优于MaxEnt模型;小样本量时,MaxEnt模型预测结果最优.样本在不同海拔梯度和坡向分布时,两种模型样本量不均等分布的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均等分布;相同样本分布下,两者预测能力没有明显差异.在保证一定样本量的前提下,为提高模拟能力,选择样本时应尽可能按照物种分布地的数量依比例取样.结果对合理采样和提高物种分布模拟精确度有重要意义,可用于指导物种分布模型的选择及其最优样本的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Garp模型 SPOT影像 太白红杉
下载PDF
甘肃黄河流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成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明霞 +1 位作者 曾胜宗 苑煜思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10期157-161,共5页
为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基于《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规范》(HJ 913-2017)对甘肃黄河流域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进行了评估;构建了生态系统类和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估... 为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基于《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规范》(HJ 913-2017)对甘肃黄河流域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进行了评估;构建了生态系统类和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估实践。结果表明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总体一般,保护成效相对较好,但管理措施各项指标普遍较为薄弱,管理保障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提升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的建议,供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河流域 管理现状评估 保护成效评估 省级自然保护区 建议
下载PDF
东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断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谢爱红 +1 位作者 卞林根 效存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4-613,共10页
利用中山站-昆仑站断面自动气象站2 m气温和同期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极沿海到内陆高原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并通过个例讨论了气温出现极端过程的天气背景.结果表明: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断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季节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年际... 利用中山站-昆仑站断面自动气象站2 m气温和同期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极沿海到内陆高原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并通过个例讨论了气温出现极端过程的天气背景.结果表明: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断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季节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年际变化不明显.最高气温标准偏差大于最低气温,冬季气温标准偏差明显大于夏季,且夏季气温变化幅度远小于冬季.随海拔的增加,最高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最低气温年变化的无芯率(气温没有明显的最小值程度)呈增大趋势,夏季气温变化幅度逐渐增大,冬季气温变化幅度的区域性差异不明显;2005年7月25-31日的极端降温过程主要受到极涡、地面冷高压及下降风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中山站-昆仑站断面 最高和最低气温 极端天气事件
下载PDF
兰白经济区城市群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5
作者 陈明霞 苑煜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7,共8页
采用生态系统变化幅度、变化率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兰白经济区2010-2020年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的贡献,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城镇发展生态风险,促进兰白经济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 采用生态系统变化幅度、变化率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兰白经济区2010-2020年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的贡献,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城镇发展生态风险,促进兰白经济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兰白经济区景观生态系统以草地、农田为主,约占64%,其次为裸地和灌丛,约占20%,森林、湿地、荒漠占比相对较小。研究期内草地和耕地均减少了150 km^(2),城镇和裸地分别增加了212 km^(2)和60 km^(2)。2)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破碎化程度加剧,生态系统完整性下降。草地破碎化加剧最为明显,增加斑块数量约占研究区斑块总增加数量的97%。3)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之间相互转换面积420.58 km^(2),主要表现为耕地、稀疏草地、裸地向居住地、工矿交通用地的转换。4)城镇化建设是兰白经济区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首要驱动因素,贡献率为53.38%,土地退化是第2驱动因素,贡献率为31.09%,农业开发和生态保护与修复贡献率分别为9.39%和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白经济区 城市群 景观生态系统格局 驱动因素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与践行“两山论”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明霞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12期176-180,共5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唯一途径。论文构建了甘肃境内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和秦巴山生物多样性4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唯一途径。论文构建了甘肃境内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和秦巴山生物多样性4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分类分析了4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4-2018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评估指标的变化态势。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与践行“两山论”的路径,仅供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现状评估 两山论 路径探析 甘肃
下载PDF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估
7
作者 陈明霞 +1 位作者 曾胜宗 苑煜思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4期74-80,共7页
将PSR模型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包括人类活动、水文气象、土地覆盖、生态系统健康、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景观格局、社会经济7个方面14个指标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 将PSR模型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包括人类活动、水文气象、土地覆盖、生态系统健康、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景观格局、社会经济7个方面14个指标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值,并运用加权平均法的思路,构建了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20年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排序为ESI2010<ESI2015<ESI2005<ESI2020<ESI2000,总体来看,自2010年以来,研究区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修复效果较为显著,但仍未恢复到2000年的历史水平。为此,提出了研究区相关地方政府后续在有效控制新的人为干扰与破坏的前提下,应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模式,加强后期管护和跟踪监测,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及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 生态修复效果 PSR-AHP评估指标体系
下载PDF
森林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明霞 孙旭伟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193-198,213,共7页
阐述了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指标的构造及评估方法。定量评估了示范区内的林产品、水源涵养、农产品、生态旅游、土壤保持、固碳释氧、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共8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5年兴隆山... 阐述了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指标的构造及评估方法。定量评估了示范区内的林产品、水源涵养、农产品、生态旅游、土壤保持、固碳释氧、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共8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5年兴隆山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服务总价值约为17.5亿元,其中生态旅游价值占总价值的40.7%,其他服务价值占比均低于总价值的17%,指出应注重其他服务价值的巩固和提升。为促进示范区生态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从科学规划、保护区管理、生态资源动态监测及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和提升示范区生态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型生态旅游示范区 生态价值评估 生态平衡 兰州市 榆中兴隆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