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强化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朝阳 李小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9,共6页
水合物技术可应用于天然气储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混合气体分离、水溶液浓缩以及水合物蓄冷等领域,而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强化水合物快速生成。本文介绍了水合物的生成机理,综述了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强化技术与方法研究进... 水合物技术可应用于天然气储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混合气体分离、水溶液浓缩以及水合物蓄冷等领域,而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强化水合物快速生成。本文介绍了水合物的生成机理,综述了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强化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水合物 快速生成 水合物法 技术应用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纯化蚕蛹油中α-亚麻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史高峰 +1 位作者 陈学福 顾振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2-35,共4页
以干蚕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蚕蛹油,经皂化酸解制得混合脂肪酸,再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提纯其中的α-亚麻酸。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α-亚麻酸含量和收率的影响。在m(脂肪酸)∶m(尿素)∶V(甲醇)为1∶3∶8,0℃包合12 h,包合... 以干蚕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蚕蛹油,经皂化酸解制得混合脂肪酸,再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提纯其中的α-亚麻酸。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α-亚麻酸含量和收率的影响。在m(脂肪酸)∶m(尿素)∶V(甲醇)为1∶3∶8,0℃包合12 h,包合2次条件下,α-亚麻酸的含量由初始的37.45%提高到83.87%,收率为1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油 Α-亚麻酸 尿素包合 提纯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甘草渣中的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史高峰 韩学哲 +2 位作者 陈学福 玲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153-14154,14184,共3页
[目的]探寻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设计正交试验,采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对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微波辅助提取甘草渣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0%乙醇,固液比1∶10,微波功率300 W,微波辅助回流1.0 h... [目的]探寻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设计正交试验,采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对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微波辅助提取甘草渣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0%乙醇,固液比1∶10,微波功率300 W,微波辅助回流1.0 h。[结论]以该工艺提取甘草渣中总黄酮,保证了较高的黄酮含量,优化了甘草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渣 提取 微波 总黄酮
下载PDF
甘薯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玲玉 史高峰 +2 位作者 李春雷 韩学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6-897,共2页
目的:研究甘薯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对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经UV、IR、NMR等波谱方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甘薯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四烷(Ⅰ)、十四烷酸(Ⅱ)、β-谷甾... 目的:研究甘薯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对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经UV、IR、NMR等波谱方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甘薯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四烷(Ⅰ)、十四烷酸(Ⅱ)、β-谷甾醇(Ⅲ)、β-胡萝卜素(Ⅳ)、胡萝卜苷(Ⅴ)、槲皮素(Ⅵ)。结论:Ⅰ、Ⅱ、Ⅳ、Ⅴ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盐水体系中环戊烷-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及分解热 被引量:7
5
作者 闫忠元 陈朝阳 +3 位作者 颜克凤 李小森 李清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7-1022,共6页
利用可视化水合物相平衡实验装置,采用恒温压力搜索法,测定了284~303K内环戊烷(CP)-甲烷在NaCl溶液中的水合物相平衡数据,并采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了其生成/分解热数据。实验结果表明,CP-甲烷水合物生成条件远低于纯甲烷水合... 利用可视化水合物相平衡实验装置,采用恒温压力搜索法,测定了284~303K内环戊烷(CP)-甲烷在NaCl溶液中的水合物相平衡数据,并采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了其生成/分解热数据。实验结果表明,CP-甲烷水合物生成条件远低于纯甲烷水合物;采用甲烷辅助气体可使CP在高于其纯水合物四相点的更高温度范围内生成CP-甲烷水合物;CP-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压力随温度增大而升高;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相平衡压力线性升高,且温度越高,温度和NaCl浓度对相平衡压力的影响越大。CP-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分解热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开采 相平衡 盐水 分解热 环戊烷
下载PDF
蚕蛹油尿素包合物中尿素和脂肪酸的分离回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史高峰 +1 位作者 陈学福 李永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2,共4页
采用尿素包合法对蚕蛹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富集,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尿素和脂肪酸的高效回收利用,研究了蚕蛹油尿素包合物中尿素和脂肪酸的分离回收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水作溶解尿素包合物的溶剂,在70℃固液比为2... 采用尿素包合法对蚕蛹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富集,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尿素和脂肪酸的高效回收利用,研究了蚕蛹油尿素包合物中尿素和脂肪酸的分离回收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水作溶解尿素包合物的溶剂,在70℃固液比为2:1(pH为2~3)的条件下全部溶解,用石油醚萃取出脂肪酸,剩余的尿素溶液在0℃下结晶2h。在此条件下回收率为97.55%,回收的尿素中氮含量达45.9%,脂肪酸组成主要为C16:0(34.16%)、C18:0(12.17%)和C18:1(42.93%)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油 尿素包合物 尿素 脂肪酸 分离
下载PDF
脱脂蚕蛹酸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史高峰 +1 位作者 陈学福 李江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88,共3页
以脱脂蚕蛹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L9(34)优选盐酸水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固液比为1∶6,酸浓度为6mol/L,水解温度为103℃,水解时间为18h,为最佳工艺条件,复合氨基酸收率为31.62%。
关键词 脱脂蚕蛹 盐酸水解 复合氨基酸 工艺
原文传递
大麻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齐墩果烯和齐墩果酸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崔广东 史高峰 +3 位作者 陈学福 王国英 玲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B05期48-51,共4页
本文研究了低毒大麻叶不同极性浸膏的抑菌作用并对其活性抑菌物质进行跟踪,采用乙醇作溶剂对大麻叶的药用成分进行了粗提取,再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溶剂进行萃取,并且对不同极性的浸膏进行抑菌实验的研究,对抑菌效果明显的浸... 本文研究了低毒大麻叶不同极性浸膏的抑菌作用并对其活性抑菌物质进行跟踪,采用乙醇作溶剂对大麻叶的药用成分进行了粗提取,再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溶剂进行萃取,并且对不同极性的浸膏进行抑菌实验的研究,对抑菌效果明显的浸膏进行化学物质的分离,采用UV、IR、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对分离的化学物质进行抑菌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叶的石油醚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明显(P〈0.001)的抑制作用,同时低毒大麻叶石油醚浸膏中化学物质齐墩果烯和齐墩果酸(P〈0.001)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醚浸膏 齐墩果烯 齐墩果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的低毒大麻茎皮浸膏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崔广东 陈学福 +2 位作者 史高峰 玲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46-1847,共2页
关键词 大麻茎皮浸膏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的低毒大麻叶浸膏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广东 陈学福 +2 位作者 史高峰 玲玉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低毒大麻叶浸膏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乙醇作溶剂对大麻叶药用成分进行提取,并且对其浸膏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4月份大麻叶浸膏(DML4)和9月份(DML9)大麻叶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明显(p<0...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低毒大麻叶浸膏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乙醇作溶剂对大麻叶药用成分进行提取,并且对其浸膏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4月份大麻叶浸膏(DML4)和9月份(DML9)大麻叶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明显(p<0.001)的抑制作用,而DML4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很微弱,DML9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有所提高。结论:同浓度的DML9(成熟的)比DML4(未成熟)大麻叶具有明显(p<0.001)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叶浸膏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超声波技术提取蚕蛹中蚕蛹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高峰 陈学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8-680,共3页
目的:考察超声波技术提取蚕蛹油工艺各因素对蛹油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超声波提取为最佳提取方法,石油醚是最佳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四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 目的:考察超声波技术提取蚕蛹油工艺各因素对蛹油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超声波提取为最佳提取方法,石油醚是最佳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四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结论: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石油醚为萃取溶剂,在55℃下提取6 h,固液比为1∶7,功率100 W,提取率为2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蚕蛹油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含甲烷水合物的玻璃珠渗透率实验与簇状等径颗粒模型
12
作者 肖长文 李小森 +4 位作者 李刚 余杨 余建星 李世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6-854,共9页
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对沉积物渗透率的影响,首先,利用含甲烷水合物的多孔介质渗透率测量实验装置,在BZ-02型玻璃珠(平均粒径为228.4μm)中生成甲烷水合物;其次,采用稳态注水法测量不同甲烷水合物饱和度下多孔介质的水相有效渗透率;最后,... 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对沉积物渗透率的影响,首先,利用含甲烷水合物的多孔介质渗透率测量实验装置,在BZ-02型玻璃珠(平均粒径为228.4μm)中生成甲烷水合物;其次,采用稳态注水法测量不同甲烷水合物饱和度下多孔介质的水相有效渗透率;最后,根据多孔介质堆积模式与水合物的生成形态,提出了簇状等径颗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次注水增压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反应釜内的水合物生成速率;在渗透率测量过程中,反应釜两端的差压随时间先上升,而后保持较长时间稳定;在较低水合物饱和度(低于15%)条件下,有效渗透率随甲烷水合物饱和度增大而逐步减小;玻璃珠的堆积模式为斜方排列堆积,甲烷水合物在孔隙中的赋存形式为簇状等径球状颗粒,孔隙内表面积随着甲烷水合物颗粒个数增多而增大;当ARCHIE饱和度指数n为10时,簇状等径颗粒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度较好,含水合物与不含水合物时的多孔介质渗透率之比与甲烷水合物饱和度呈指数递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玻璃珠 水相渗透率 水合物饱和度 等径颗粒
下载PDF
低浓度煤层气分离提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小森 +2 位作者 徐纯刚 陈朝阳 李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7-1272,1277,共7页
综述了应用于低浓度煤层气分离的主要方法,包括低温精馏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和水合物法,探讨了各种方法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分离效果,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文中总结了每种方法需要解决与突破的关键性问题:低温精馏法获得的甲烷浓度... 综述了应用于低浓度煤层气分离的主要方法,包括低温精馏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和水合物法,探讨了各种方法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分离效果,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文中总结了每种方法需要解决与突破的关键性问题:低温精馏法获得的甲烷浓度高,但在处理含氧煤层气时首先要脱氧;吸附分离的关键技术在于吸附剂的选择,吸附剂决定了该方法的经济效益与难易程度;对于膜法分离,影响煤层气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膜材料的选择及制膜工艺;对于水合物法,寻找制备具有较高分离效率的添加剂是关键。最后指出,多种方法结合、多级分离的分离方法是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分离提纯 甲烷
下载PDF
鼓泡器中环戊烷-甲烷-盐水体系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 被引量:17
14
作者 宋永臣 李小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77-3782,共6页
采用鼓泡装置研究了盐水体系中环戊烷(CP)-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分别考察了进气速率、温度、压力对水合物生成速率和进气速率对气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进气速率、压力,降低温度均可提高水合物生成速率。但进气速率对气体转... 采用鼓泡装置研究了盐水体系中环戊烷(CP)-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分别考察了进气速率、温度、压力对水合物生成速率和进气速率对气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进气速率、压力,降低温度均可提高水合物生成速率。但进气速率对气体转化率有影响,进气速率过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反应器内的气体过多,气体还未参与反应便被排出,导致气体转化率反而减小。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环戊烷-甲烷水合物的生成过程,认为水合物晶体首先在环戊烷-水界面生成,并逐步向内部气相生长,最后水合物壳破裂,气泡逸出。水合物逐渐生长成粒状,并不断聚集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 环戊烷 甲烷 水合物 动力学
下载PDF
含甲烷水合物的石英砂渗透率实验和分形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世龙 李刚 +2 位作者 魏纳 李小森 《新能源进展》 2020年第4期264-271,共8页
含水合物的多孔介质渗透率是影响水合物开采的关键参数,多孔介质渗透率与水合物的饱和度密切相关。定量研究多孔介质渗透率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对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藏内渗流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以平均粒径为139.612μ... 含水合物的多孔介质渗透率是影响水合物开采的关键参数,多孔介质渗透率与水合物的饱和度密切相关。定量研究多孔介质渗透率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对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藏内渗流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以平均粒径为139.612μm的石英砂为多孔介质,采用稳态注水法测量在不同甲烷水合物饱和度(0~28.56%)下的石英砂渗透率,将实验数据与两种不同水合物赋存形式(颗粒包裹、孔隙填充)下的石英砂渗透率二维分形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石英砂渗透率比Kr随甲烷水合物饱和度Sh的增大呈现指数减小的趋势。当水合物饱和度低于11.83%时,渗透率比下降缓慢。而当水合物饱和度高于11.83%时,渗透率比下降迅速;当饱和度指数n=12时,渗透率分形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通过分形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发现当水合物饱和度低于11.83%时,甲烷水合物的赋存形式为颗粒包裹型。在11.83%~28.56%水合物饱和度范围内,甲烷水合物的赋存形式为孔隙填充型。本研究成果量化了石英砂渗透率与甲烷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确定了含甲烷水合物的石英砂的渗透率分形模型的参数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 甲烷水合物 渗透率 分形模型
下载PDF
南海海泥中甲烷水合物的形貌及赋存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凯 +2 位作者 李刚 李小森 莫家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65-3874,共10页
水合物表观形貌受水合物的生长方式影响,能够反映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分布以及与沉积物的空间关系,进而对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物理特性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在实际钻采的南海神狐海域水深2713m的海泥中生成甲烷水合物,利用冷冻扫描电子显微镜(... 水合物表观形貌受水合物的生长方式影响,能够反映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分布以及与沉积物的空间关系,进而对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物理特性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在实际钻采的南海神狐海域水深2713m的海泥中生成甲烷水合物,利用冷冻扫描电子显微镜(Cryo-SEM)和能谱仪(EDS)对合成水合物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冰相比,纯水体系下的甲烷水合物形貌单一且容易分解。纯水体系生成的水合物与海泥体系生成的水合物形貌相似,均呈颗粒胶结状,微量纳米级别的颗粒冰分布在表面。元素分析表明相较于纯水体系,海泥中生成的水合物C元素含量更高,水合物笼子占有率也越高。海泥中含有微量的C元素,通过C元素含量增加及C、Si比提高确定了表面颗粒胶结状为水合物。本研究为辨别沉积物中的水合物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水合物的表观形貌及赋存提供了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泥 甲烷 水合物 表面形貌 扫描电镜和能谱仪
下载PDF
四氢呋喃水合物在玻璃珠中的微观赋存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建国 李刚 +3 位作者 李小森 莫家媚 张少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3-132,共10页
水合物在多孔介质的分布含量和赋存模式是当前水合物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高精密仪器和独立的测量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与X射线计算机显微断层技术(X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可视化仪器... 水合物在多孔介质的分布含量和赋存模式是当前水合物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高精密仪器和独立的测量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与X射线计算机显微断层技术(X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可视化仪器不同,扫描电镜(SEM)具有高分辨率、高景深等特性,是一种可直观地表征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的优良工具,而一般的水合物晶体和多孔介质粒径完全在扫描电镜的可视化精度范围。本文利用低温冷场扫描电镜对冰和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及其玻璃珠进行成像,冰多为六角形和圆球形,且在数量上圆球形冰晶多于六角形冰,还存在少数的由于烧结或者奥斯特瓦尔德熟化产生的多晶不规则结构。而THF水合物为块状、不规则的晶体,其表面上存在少数的冰,两者尺寸相差较大。这是由于THF水合物阻断了冰-水-蒸汽系统的传质,使得烧结/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的条件很难实现,也因而很难看到冰的多晶结构。此外,观察到冰、水合物在多孔介质内的分布模式也不相同,冰为明显的“孔隙填充”型和“包裹”型,且分布较分散,但THF水合物通过二次电子成像观察和能谱仪(EDS)定性表征,分布密度比较集中,接近“斑块”型。给出了利用EDS表征水合物样品的条件,为EDS在水合物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呋喃水合物 玻璃珠 赋存行为 低温冷场扫描电镜
下载PDF
甲烷水合物在石英粉砂中的微观赋存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则林 徐纯刚 +3 位作者 陈浩 李刚 李小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0-819,共10页
为了揭示石英粉砂中气体为连续相下生成的甲烷水合物微观赋存特征和分解过程中的空间演化微观规律,利用自行研制的装置,制备含甲烷水合物的石英粉砂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石英粉砂、冰及甲烷水合物的微观赋存形貌以及甲烷... 为了揭示石英粉砂中气体为连续相下生成的甲烷水合物微观赋存特征和分解过程中的空间演化微观规律,利用自行研制的装置,制备含甲烷水合物的石英粉砂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石英粉砂、冰及甲烷水合物的微观赋存形貌以及甲烷水合物的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的石英粉砂颗粒形状为片状、块状和圆滑块状,压实后样品内部仍有大量孔隙,为甲烷水合物和冰的形成提供空间;冰和甲烷水合物的形貌在形状和粒径上有明显区别,石英粉砂中冰的微观形貌多为球状和六角形,少量为立方体和多晶簇,冰的粒径为0.50~10.00μm;甲烷水合物粒径为5.00~20.00μm,大量生成后相互胶结,有明显的胶结线;实验中的甲烷水合物笼子占有率为85.70%,甲烷水合物分解过程中,表面出现孔洞结构,孔洞直径均匀,为0.20μm,孔洞之间的间距为0.30~2.00μm,孔洞之间很少相互连接,孔洞率约为25%;甲烷水合物吸热继续分解,分解过程为甲烷水合物逐渐收缩至水合物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石英粉砂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微观赋存
下载PDF
玉米棒+四氢呋喃对IGCC合成气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青宗 +2 位作者 李小森 余益松 周诗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81,共8页
为了明确玉米棒颗粒与四氢呋喃(THF)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合成气气体水合物生成的协同作用,在温度276.15K、初始压力为6.0MPa的静态反应条件下,通过实验研究了玉米棒颗粒+THF溶液体系中气体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过程,并确定了不同TH... 为了明确玉米棒颗粒与四氢呋喃(THF)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合成气气体水合物生成的协同作用,在温度276.15K、初始压力为6.0MPa的静态反应条件下,通过实验研究了玉米棒颗粒+THF溶液体系中气体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过程,并确定了不同THF浓度溶液条件下水合物的生成诱导时间、气体消耗量、CO_(2)分离效率及水合物的晶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玉米棒的存在会延长实验的稳定时间,且其压降幅度相较于不含玉米棒颗粒的体系更高;无论是否含玉米棒颗粒,诱导时间均在180s以内,且随着THF浓度上升到摩尔分数4.0%和5.6%,二者的诱导时间变得非常接近;玉米棒颗粒存在时,THF溶液的浓度越大,气体消耗量达到最终气体消耗量90%的时间则越短,且在相同THF浓度下,其所获得的气体消耗量和CO_(2)分离效率普遍比纯THF溶液体系高,这意味着玉米棒颗粒的存在提高了THF溶液对CO_(2)的分离效果。同时,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无论是否含有玉米棒颗粒,THF溶液体系中所生成的IGCC合成气气体水合物的结构均为sⅡ型,纯水体系中生成的IGCC合成气气体水合物结构均为sⅠ型和sⅡ型的混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四氢呋喃 IGCC合成气 动力学 二氧化碳分离 水合物结构
下载PDF
水合物法分离低浓度煤层气中的甲烷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小森 +1 位作者 李刚 陈朝阳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9-1134,共6页
向模拟煤层气(13.11vol%CH4+86.89vol%N2)中添加5.8mol%四氢呋喃(THF)-0.03mo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促进剂溶液分离提纯煤层气,考察了压力、温度、反应时间对气体消耗量、反应速率、分解气中甲烷浓度、甲烷回收率和甲烷分离因子的影响,... 向模拟煤层气(13.11vol%CH4+86.89vol%N2)中添加5.8mol%四氢呋喃(THF)-0.03mo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促进剂溶液分离提纯煤层气,考察了压力、温度、反应时间对气体消耗量、反应速率、分解气中甲烷浓度、甲烷回收率和甲烷分离因子的影响,采用色谱分析法分别测定了CH4在剩余气相和分解气相中的浓度。结果表明,压力增加,CH4回收率增大,CH4分离因子增大,CH4分离效果越好;温度是影响甲烷分离因子的关键因素,温度降低,氮气和甲烷竞争进入水合物晶体中,导致水合物相中甲烷浓度降低;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水合物对甲烷的选择性。甲烷回收效率最高可达98.65%,分离因子最大为14.83。随反应时间增加,分解气中CH4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低浓度煤层气 甲烷 分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