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教师》
2004年第5期34-34,共1页
Teacher’s Journal
同被引文献35
-
1阎顺利.发展观与发展哲学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9(3):14-17. 被引量:6
-
2葛金国.论中国教育的历史传统[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0(4):465-470. 被引量:9
-
3石中英.中庸之道:超越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6):1-5. 被引量:19
-
4檀传宝.什么是“发展教育学”?——关于发展教育学及其研究的若干设想[J].教育学报,2005,1(3):46-48. 被引量:8
-
5单文经.教改性质的历史分析:逡逡巡巡步向理想[J].教育学报,2006,2(2):25-35. 被引量:16
-
6延烽 卢元镇 赖天德 等.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有差距吗?-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研讨会发言纪要.中国学校体育,1998,(5):69-71. 被引量:2
-
7巴战龙.我心目中的教育学[EB/OL].教育学在线,2007(12).http://epc.swu.edu.cn/. 被引量:1
-
8国际教育大会.改进中等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和方法[A].赵中建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58. 被引量:1
-
9欧文·拉兹洛.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M].戴侃,辛未,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被引量:2
-
10郑永年:《中国改革的中间路线与中间力量》(http://www,chinavalue.net/Finance/Article/2010-10-28/193088.html).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覃文松.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财政制度改革[J].现代教育论丛,2005(1):14-20. 被引量:3
-
2柳海民,孙阳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性诉求[J].教育学报,2005,1(3):23-29. 被引量:20
-
3殷有敢.论发展教育伦理[J].湖北社会科学,2006(10):158-161.
-
4孙淑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话语现象的反思与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43-46. 被引量:2
-
5魏晨明.学生评价如何更加合理——以“三好学生”评选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48-50. 被引量:3
-
6葛金国.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改革[J].教育学报,2011,7(5):12-21. 被引量:33
二级引证文献61
-
1葛金国,谈力群,王和平.论毛泽东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梦[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1):15-18.
-
2苏晓艳,范兆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分析[J].软科学,2006,20(1):108-112. 被引量:10
-
3刘乐山.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居民收入差距调节[J].教育与经济,2006,22(2):39-42. 被引量:6
-
4曾水兵.什么是好的教育——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认识误区与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7(4):13-15. 被引量:4
-
5金志远.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理论、文化与实践之维[J].民族教育研究,2007,18(5):25-28. 被引量:1
-
6缪鑫平.刍论我国的高等教育思想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2):191-193. 被引量:1
-
7特古斯,金志远.新课程目标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文化创新[J].贵州民族研究,2008,28(2):185-189. 被引量:2
-
8金志远.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5):53-59. 被引量:19
-
9刘要悟,曹俊军.稳步渐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战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9(5):13-15. 被引量:2
-
10谢华兴.对“两型社会”试验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反思与战略前瞻[J].教师,2011(5):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