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年第1期109-110,共2页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同被引文献84
-
1He Ziran,Yu Guodongp.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A Review Article[J].现代外语,1999,22(4):428-428. 被引量:564
-
2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19(9):13-18. 被引量:301
-
3张华.美国当代“存在现象学”课程理论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1997,27(5):9-14. 被引量:22
-
4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3):1-7. 被引量:215
-
5朱佩荣.季亚琴科论教学的本质(上)[J].全球教育展望,1993,23(5):38-45. 被引量:45
-
6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J].广东教育(综合版),1999,0(5):45-45. 被引量:1
-
7郭晓明.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4-21. 被引量:26
-
8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4(7):15-18. 被引量:177
-
9胡霞.略论认知语境的基本特征[J].语言文字应用,2004(3):91-97. 被引量:48
-
10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3
引证文献14
-
1吴河江.实用主义与激进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20(2):3-6.
-
2景俊青,王小力,景根杰.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79-81. 被引量:1
-
3马建俊.知识建构的认知语境研究对外语学习的启示[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0(3):127-129. 被引量:1
-
4罗国忠.后现代真理观及其对科学探究的辩证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9-11. 被引量:1
-
5罗国忠.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我国物理教育的辩证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6):36-38.
-
6罗国忠.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45-47. 被引量:6
-
7罗国忠.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辩证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2):1-3.
-
8罗国忠.基于后现代科学观的创新精神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8(2):11-14. 被引量:1
-
9罗国忠.基于后现代科学观的创新精神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5):123-126. 被引量:2
-
10张红.实践知识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与教学价值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2):61-6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0
-
1李泽虹,叶艳鸣,李勇.“科学”不等于“真理”的概念辨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0-12.
-
2吴红雨.支架式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效果的实验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282-286. 被引量:1
-
3丁蕾.系统科学研究对中小学科学教育观的诉求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3):18-19. 被引量:1
-
4王丽君,李萌.基于学生团队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37-38. 被引量:1
-
5王根顺,李建.从社会外控视角论科学知识转化为课程的机制[J].中国电力教育,2011(6):92-93.
-
6邱述威.“网络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在CDIO的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4):2470-2472. 被引量:3
-
7潘向明,吕显智.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取向——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融合[J].学术探索,2011(4):136-140. 被引量:9
-
8王乒乒.当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4):65-66. 被引量:5
-
9马元清.探究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J].现代交际,2016(3):255-256.
-
10罗国忠.凸显物理思想 去探究形式化[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6,34(4):1-4. 被引量:2
-
1肖川.“建构知识”之意含[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15(5):21-22.
-
2涂秀容.“三维”达成在数学课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J].四川教育,2004(2):79-79.
-
3肖川.“建构知识”之意含[J].辽宁教育,2003(10):28-29.
-
4倪芳,吴正宪.“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6(1):15-17. 被引量:1
-
5黄雪萍.以学定教,让教学贴着学生的思维前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断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6(10):34-35.
-
6王鲜梅,薛晓芳.“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2(5):26-28.
-
7朱锦松.“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J].贵州教育,2008(13):24-25.
-
8黄小洁.“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11):65-65.
-
9梁敏,胡美贵.“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3(3):58-59.
-
10黄萍(执教),孙秀萍(评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2(12):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