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7-66,共10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28
-
1.虽然乌托邦本身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文明中,但就笔者有限的考察而言,与其他文明体系中的乌托邦相比,西方文明中的乌托邦思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自成体系,形式多样,堪称世界范围内的乌托邦的典范代表[Z].,.. 被引量:1
-
2一说Utopia由希腊文"没有"(ou)和"地方"、"处所"(topos)两字组成,意指"乌有之乡",或"不存在之地".对于乌托邦的内涵,国内外学者的看法颇为分歧. 被引量:1
-
3See Mumford, Lewis. The Story of Utopias. New York: Boni and Liveright, 1922. 被引量:1
-
4Levitas, Ruth, The Concept of Utopia, New York, London,Toronto, Tokyo, Singapore: Philip Allan, 1990, p.4. 被引量:1
-
5Mumford, lewis. The Story of Utopias. New York: VikingPress, 1922. 被引量:1
-
6Kateb, George. Utopia and its Enemies. New York: Schoeken Books, 1972. 被引量:1
-
7姚建斌.乌托邦小说:作为研究存在的艺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5-114. 被引量:45
-
8[苏]奥西诺夫斯基 杨家荣杨兴汉译.《托马斯·莫尔传》[M].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01、91-102页. 被引量:1
-
9[美]拉塞尔·雅格布著 王雁翎编译.《渴望乌托邦》[J].天涯(海口),2001,:40-40. 被引量:1
-
10.阿米·博伊斯基干脆将乌托邦小说命名为"发现的小说"(foundingfictions).认为"发现"是乌托邦的本质.See Boesky, Amy. Founding Fi[M].Athens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Georgia Press,1996.P.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4
-
1刘绪元.《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乌托邦和异托邦解读[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36):10-13.
-
2周均平,邹强.审美乌托邦的多重美学基础[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139-150.
-
3佘敏.探析英美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创作发展轨迹及其思考[J].作家,2010(2):99-100.
-
4黄若曼.《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中的乌托邦思想[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13-14.
-
5潘艳慧.“向后看的乌托邦”——论晚清作家的时间想象[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9-82. 被引量:3
-
6刘英,李莉.批判与展望:英美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历史使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1):55-59. 被引量:15
-
7刘英,王雪.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38-41. 被引量:23
-
8杨海霞.从《她乡》看女性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9):113-115. 被引量:2
-
9周均平.审美乌托邦研究刍论[J].文学评论,2010(3):158-162. 被引量:9
-
10毛姝.厄秀拉·勒·魁恩《被放逐者》的乌托邦世界[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235-237.
同被引文献158
-
1牛红英.被忽略的两封信:对《乌托邦》的解构主义阐释[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2):85-88. 被引量:6
-
2刘怀玉.乌托邦、末世论与西方历史进步哲学观念批判[J].史学月刊,1999(5):19-25. 被引量:5
-
3姚文放.美学与乌托邦[J].社会科学辑刊,1999(1):152-152. 被引量:2
-
4李春青.“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论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的两种基本倾向[J].文学评论,1999(2):33-40. 被引量:17
-
5伍厚恺.简论讽喻体小说《格列佛游记》及其文学地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9-15. 被引量:27
-
6刘晓文.乌托邦精神与忧患意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4):80-83. 被引量:5
-
7敬文东.追逼九十年代─—关于九十年代小说写作的六个问号[J].小说评论,1998(1):25-31. 被引量:3
-
8刘象愚.反面乌托邦小说简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3,15(4):86-93. 被引量:14
-
9王启民.《乌托邦》《太阳城》比较论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107-112. 被引量:1
-
10莫显英.反乌托邦写作及其后现代文化品性——论当前诗歌精神的一种向度[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2):119-12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6
-
1周均平,邹强.审美乌托邦的多重美学基础[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139-150.
-
2顾金春,顾秋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诗性品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126-136. 被引量:2
-
3潘艳慧.“向后看的乌托邦”——论晚清作家的时间想象[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9-82. 被引量:3
-
4李小青.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界对“乌托邦文学”的误读[J].当代文坛,2005(1):17-19. 被引量:5
-
5王建利.论残雪小说叙事的乌托邦倾向[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6):21-23. 被引量:1
-
6刘晓文.西方女性文学的道德情境及其文化根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70-76. 被引量:1
-
7于云玲.文学乌托邦定义探讨[J].学习与探索,2010(2):201-203. 被引量:3
-
8贺绍俊.新政治小说及其当代作家的政治情怀——周梅森论[J].文艺争鸣,2010(4):23-27. 被引量:7
-
9赵芳.试析英国讽刺文学中的理性主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5):49-50. 被引量:1
-
10周均平.审美乌托邦研究刍论[J].文学评论,2010(3):158-16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58
-
1周均平,邹强.审美乌托邦的多重美学基础[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139-150.
-
2吴亚丹.断裂的情感体验与书写实践——格非江南小说论[J].文艺评论,2022(1):53-63. 被引量:1
-
3范冬梅.威尔斯的“世界主义”思想:内涵、意义与启示[J].华中学术,2022(3):218-225. 被引量:1
-
4王建利.论残雪小说叙事的乌托邦倾向[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6):21-23. 被引量:1
-
5孙婧,杨阳.困顿中的审美乌托邦追寻——裘山山小说的日常生活书写与新世纪文学的审美取向[J].雪莲,2011(6):114-120.
-
6于云玲.文学乌托邦定义探讨[J].学习与探索,2010(2):201-203. 被引量:3
-
7秦苏珏.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反乌托邦因素[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9):48-51. 被引量:1
-
8朱文哲.近代中国时间观念研究述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42-44. 被引量:2
-
9李雁.论新时期女性创作中的语言乌托邦倾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2-156.
-
10欧阳琦.在世界文化视野中审读谢冰莹[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11):52-54.
-
1李永贤.清初宋诗风管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6):147-152.
-
2孙亚敏,李齐建.论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2-37. 被引量:2
-
3希区柯克:永远的惊悚大师[J].大家故事(侦探推理),2007,0(8):44-45.
-
4游翔文.英语文学中的象征问题研究[J].成功,2011(11):262-262. 被引量:2
-
5傅强.“穿越”小说热潮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5):65-66. 被引量:1
-
6杨有山.试论王安石议论文的“揭过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5):111-114.
-
7程洁.论叙述视角问题[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7(08X):14-14.
-
8缪俊杰.“现代意识”——值得探讨的一个理论命题[J].文艺争鸣,1986(6):32-36. 被引量:1
-
9江大伟.《狼图腾》中的生态意识解读[J].文学教育(中),2014(8):35-36.
-
10彭林祥.新文学作家的序跋观[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2(1):9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