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斯德哥尔摩现象对反劫持人质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斯德哥尔摩现象"是劫持案件过程中人质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常被用于人质与劫持者产生强烈情感的代名词。其产生有着相应的心理学机制,能够极大影响劫持事件的处置工作。深入了解和研究这种现象,有利于谈判人员在谈判过程中积极的规避该现象对反劫持谈判引起的负面影响,利用此种现象产生的正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完成处置劫持人质案件。
作者
曹淑涛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处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8-111,共4页
The Journal of Yunnan Police College
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现象
反劫持人质谈判
马斯洛需求理论
社会认知失调理论
分类号
D918 [政治法律—法学]
C912.6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张满生.
斯德哥尔摩现象在人质谈判中的正面作用[J]
.湖湘论坛,2008,21(4):98-99.
被引量:5
2
孙良玉.
警务危机谈判中人质的特殊心理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J]
.前沿,2013(24):29-30.
被引量:2
3
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56.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李宁.
关于危险人格的社会学思考[J]
.江淮论坛,2004(5):145-149.
被引量:4
2
梅建明.
关于建立谈判制度处置警务危机事件的思考[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55-61.
被引量:12
3
荣爱民.
从南京“12·27”案谈处置人质危机事件[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19(6):144-149.
被引量:3
4
龙海元.
论谈判在反恐怖劫持人质行动中的价值[J]
.政法学刊,2005,22(1):66-68.
被引量:3
5
刘伟民.
危机干预中谈判语言的语用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97-103.
被引量:1
6
邹思平.
人质自救研究[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5):47-49.
被引量:2
7
解永照.
犯罪学在反恐怖主义上的运用[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4):39-45.
被引量:2
8
陈娴.警控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被引量:2
9
张满生.
斯德哥尔摩现象在人质谈判中的正面作用[J]
.湖湘论坛,2008,21(4):98-99.
被引量:5
10
高明华.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表现、成因和应对[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42-153.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5
1
王兵.
人质行为反应对解救行动的影响及对策[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4):60-62.
2
吴朔桦.
浅谈斯德哥尔摩模式下的犯罪治理与预防对策[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5):174-176.
3
孙良玉.
警务危机谈判中人质的特殊心理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J]
.前沿,2013(24):29-30.
被引量:2
4
赵英杰.
浅析我国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预防对策[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137-139.
被引量:1
5
金韬.
警务危机谈判研究的动态图景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Ⅴ的可视化数据分析[J]
.武警学院学报,2019,35(12):67-76.
同被引文献
15
1
李强.
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
.天津社会科学,1998(1):66-69.
被引量:433
2
董圣文.
浅谈侦查讯问谋略[J]
.刑侦研究,1998(5):1-5.
被引量:2
3
曾范敬.
中外警察讯问话语研究综述[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1):12-16.
被引量:3
4
刁鹏飞.
社会支持研究述评[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44-49.
被引量:14
5
徐加庆.
犯罪嫌疑人心理压力源及其利用[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28(4):109-112.
被引量:2
6
毕惜茜.
侦查讯问方法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5):55-59.
被引量:19
7
刘启刚.
犯罪嫌疑人拒供行为及其动机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59-66.
被引量:11
8
彭玉伟.
职务犯罪嫌疑人供述激励机制的构建[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2):105-116.
被引量:6
9
陶雨.
讯问的心理突破口选择——以认知不协调理论为视角[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3):31-35.
被引量:2
10
张宏,毕惜茜.
侦查审讯中“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4):73-8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张林燕.
侦查讯问压力控制研究[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4):39-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宋青帝,康杰.
“反侦查心理”讯问价值解析及原因探究[J]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21,29(1):86-92.
被引量:1
1
郑建法.
浅析劫持人质事件的特点及处置方法[J]
.陆军学术,2000(6):65-65.
2
郦树龙.
轿车内反劫持人质战术初探[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3):57-60.
3
孙云,刘盛.
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危机的成因分析--一种“斯德哥尔摩现象”的解读[J]
.台湾研究,2009(4):7-12.
被引量:2
4
梅慧圆,肖斯予,李舒鑫,徐畅.
反劫持谈判语言研究[J]
.魅力中国,2011(17):218-219.
5
姚晨.
职务犯罪讯问中斯德哥尔摩现象初探[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3):138-138.
6
张雨亭.
业委会与居委会的斯德哥尔摩现象探讨[J]
.城市地理,2014,0(8X):57-57.
7
张跃兵.
反劫持人质犯罪的若干法律问题[J]
.理论界,2009(4):78-82.
8
张满生.
斯德哥尔摩现象在人质谈判中的正面作用[J]
.湖湘论坛,2008,21(4):98-99.
被引量:5
9
陈欢.
公证书证证明力优越性之基石[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33-37.
被引量:3
10
赖振华.
利用斯德哥尔摩现象突破口供的构想[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10):157-158.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