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危险人格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4

Reflections on sociology concerning dangerous personalit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危险人格的膨胀与失控,往往是导致恶性犯罪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人格系统中存在着非遗传学的可变要素,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人格的中心内容和发展目标,即自我的塑造与修正。在现代社会,诸如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等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人格社会化的健康与否。建立评估体系和强化社会预控机制,对于矫治危险人格和预防恶性犯罪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 李宁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5期145-149,共5页 Jiang-huai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李宁《社会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7页. 被引量:1
  • 2(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2,151页. 被引量:1
  • 3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2,123页. 被引量:1
  • 4G.H.Mead.Mind,Self, and Society: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Behaviorist. Charles W.Morris. 被引量:1
  • 5Giddens Anthony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m Age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p. 156. 被引量:1
  • 6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7页. 被引量:55
  • 7沈颖.《为犯罪心理画像》[J].南方周末,200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