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
2003年第2期8-10,48,共4页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92
-
1傅亚卓.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人才培养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8):95-96. 被引量:2
-
2莫广友.成人大学生学习心理特性及教学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S1):350-351. 被引量:1
-
3黄明东,查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历史考察与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1):1-5. 被引量:2
-
4戴昭,陶来恆.成人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25-33. 被引量:3
-
5于洪平,赫华峰.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脱产班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J].中国就业,2003,0(12):33-36. 被引量:2
-
6张洪亚.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论”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21-23. 被引量:1
-
7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和概念解析[J].教育研究,2004,25(9):20-24. 被引量:56
-
8李春生,魏娟.美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教师,2005(2):52-54. 被引量:3
-
9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美国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J].经济研究参考,2005(57). 被引量:2
-
10金子元久,徐国兴(译).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来自日本的观察[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9):24-28.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12
-
1张洪亚.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发展轨迹初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3):13-17. 被引量:1
-
2丛春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公共政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37-41.
-
3胡成功.美、日“后大众阶段”的资源分配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2(6):47-52. 被引量:2
-
4胡成功.美、日“后大众阶段”高等教育体系比较与借鉴[J].现代教育管理,2013(2):113-118.
-
5胡成功.“后大众阶段”就学形态的国际比较[J].教育研究,2013,34(2):140-146. 被引量:8
-
6胡成功,向佳文.后大众阶段就学形态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基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嬗变及美日相关实践的分析[J].高教探索,2016(9):23-28. 被引量:3
-
7陈竞蓉,张相乐,胡成功.以学习型社会为取向的后大众阶段就学形态优化途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55-61. 被引量:2
-
8朱文琪.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自学考试的定位与发展[J].中国考试,2016(12):48-52. 被引量:1
-
9舒倩,胡成功.成人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一个亟需重视的研究领域——基于高等教育向后大众化转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8(1):8-12. 被引量:8
-
10胡雅旎,胡成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后大众阶段就学形态结构的探讨——基于加快吸纳成人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9,39(9):7-1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3
-
1程兆宇.职业本科院校学术漂移的现实表征、动因阐释与应对策略[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36(5):19-22.
-
2杨冬.普及化阶段的一流本科教育:基本特征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10):54-62. 被引量:10
-
3卢秀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0(12):5-7. 被引量:4
-
4刘明.关于地方政府推动加强成人教育培训和社区服务研究[J].高考,2020,0(8):7-7.
-
5谌姿.后大众化时期高等学校分类招生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8):43-48. 被引量:5
-
6杨黎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3):9-13. 被引量:8
-
7丁亚金.后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对J大学的个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4):30-34. 被引量:2
-
8杨清溪,刘素娟.“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对策[J].中国考试,2018(12):36-40. 被引量:5
-
9张立迁,孙颖.对高校缩减“在职博士”招生现象的几点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3):27-32. 被引量:7
-
10胡成功,张相乐.从“普及高等教育”到“学习化社会”——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思想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9):1-11. 被引量:11
-
1刘青,傅剑.完善教学研究型大学第二课堂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8,0(21):157-158. 被引量:1
-
2孙连弟.2005年上海普及高等教育[J].教育人事,2002(12):42-43.
-
3孙素叶,曾新星,周安.高校当前资助体系下的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中华少年,2015,0(25):250-250.
-
4樊新民.略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社会不平等[J].高教探索,1999(2):18-21. 被引量:5
-
5庄林议.1958年高等教育改革得失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161-162. 被引量:1
-
6张弘.我国劳动就业与高等教育扩招关系的实证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03X):181-182.
-
7李雷.论普及高等教育背景下如何体现教育公平[J].青春岁月,2013,0(12):221-221.
-
8张博,顾天下.高等教育的示范性与公办民办教育的互补性[J].辽宁高职学报,2003,5(6):158-160.
-
9赵彬,赵宇光.浅谈法国高等教育的一些特点[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4(6):71-72.
-
10黄欢.关于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15):143-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