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食品添加剂森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4
Natural Food Addit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orestry Plant Resource
出处
《经济林研究》
2002年第4期60-62,共3页
Non-wood Forest Research
参考文献7
-
1凌关庭..食品添加剂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
2高孔荣,黄惠华,梁照为编著..食品分离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86.
-
3许新德,高荫榆,陈才水,刘梅森.茶叶多糖的纯化及组分研究[J].食品科学,2000,21(8):13-15. 被引量:31
-
4李爱华.浅谈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食品科学,1995,16(10):5-9. 被引量:22
-
5赵国杰,赵天祥.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支柱——食品添加剂[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S2):34-36. 被引量:1
-
6迟玉森,庄桂东,赵光莉,刘继联.山楂制取系列高值食品添加剂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0(1):59-62. 被引量:1
-
7吴仲儿,林洪,梁瑞云.甘草中抗氧、抗黄曲霉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食品科学,1996,17(4):46-50.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王南舟,郑辉明,戴泽君.甘草制剂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制作用[J].食品科学,1993,14(10):11-15. 被引量:9
-
2王云,硕士学位论文,1998年 被引量:1
-
3汪东风,茶叶科学,1994年,14卷,2期,73页 被引量:1
-
4蔡震寿,食品科学(台),1994年,2卷,5期,331页 被引量:1
-
5李润秋,药学学报,1993年,18卷,430页 被引量:1
-
6王丁刚,茶叶科学,1991年,11卷,2期,173页 被引量:1
-
7张惟杰,复合多糖生化技术研究,1989年 被引量:1
-
8Li Z Y,Appl Envir Microbial,1984年,48卷,3期,610页 被引量:1
-
9石德成,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3卷,143页 被引量:1
-
10朱大元,邓定安,张顺贵,徐任生.青蒿内酯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4(0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63
-
1刘爱文,陈忻,高永辉,陈丽娴.萝卜樱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和性质研究[J].广东化工,2004,31(7):11-14. 被引量:8
-
2郑德勇,杨江帆,潘晓云,凌宏有,林清霞.白茶多糖的提取与结构初探[J].茶叶科学,2010,30(S1):551-555. 被引量:9
-
3任健,杨志宏,刘钟栋.信阳毛尖茶多糖含量与提取得率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7):49-51. 被引量:4
-
4杨其林,刘钟栋,任健,孟庆华.采用CTAB沉淀法提取茶多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10):139-142. 被引量:13
-
5魏炜,银建中,朱彻.甘草酸及甘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精制和应用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5,26(1):30-33. 被引量:12
-
6王元凤,金征宇.茶多糖脱色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12):60-65. 被引量:36
-
7孙玉军,陈彦.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分析概述[J].中国茶叶加工,2005(1):38-40. 被引量:3
-
8王丽滨,李书魁,黄远,杨晓萍.功能性茶绿色素锌的工艺研究[J].福建茶叶,2005,28(1):10-12. 被引量:4
-
9张镜.我国木本植物食用色素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优势[J].四川林业科技,2005,26(3):42-47. 被引量:4
-
10王元凤,金征宇.D315树脂分离茶多糖工艺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147-150.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49
-
1陆志科,谢碧霞.竹叶活性成分分析及其提取物抗菌效果[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70-73. 被引量:42
-
2周兴.广西食用色素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12-17. 被引量:2
-
3王薇.食用天然色素的营养保健作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1):45-47. 被引量:35
-
4林宁.广西壮族传统利用的食用色素植物[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3,2(3):63-64. 被引量:9
-
5张镜.我国木本植物食用色素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优势[J].四川林业科技,2005,26(3):42-47. 被引量:4
-
6余友贵,曾传广,段林东.金樱子果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J].邵阳高专学报,1995,8(4):347-349. 被引量:2
-
7黎先胜.我国油茶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1):127-129. 被引量:126
-
8文志华.野生资源龙葵的开发利用[J].云南农业科技,2006(1):56-58. 被引量:10
-
9周德本,梁鸣,李君霞.黑龙江省野生色素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6(4):69-72. 被引量:1
-
10周巍,李纯,周颖,尹健.河南大别山—桐柏山区天然色素植物资源及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97-19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
-
1陆志科,谢碧霞,李安平.麻竹竹叶提取液的抗菌性能[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1):56-59. 被引量:6
-
2杨光天.尤溪县野生天然食用色素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1):27-31. 被引量:14
-
3赵清洁,龙奇志,钟海雁,周波,朱晓阳,朱培.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油茶果皮多酚的优化条件[J].经济林研究,2012,30(2):73-77. 被引量:6
-
4王承南,韩少华.经济林标准化在其生产和国际贸易中的作用[J].经济林研究,2003,21(2):62-6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31
-
1陈俊光,吴琼辉.广东特色林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5,23(3):89-91. 被引量:5
-
2谢碧霞,陆志科.麻竹叶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5):10-14. 被引量:6
-
3朱越雄,郝冠军,曹广力,谢洪德,高正红.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6,28(4):1-6. 被引量:2
-
4柏劲松,谢红梅,刘家顺,刘鑫,刘文军,李会政.浯峰贡茶的栽培管理与加工工艺[J].经济林研究,2007,25(2):61-65.
-
5曾柏全,邓子牛,王卫,姚跃飞,周小芹.红地球葡萄皮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经济林研究,2008,26(1):37-40. 被引量:5
-
6饶国才,何涣,邓章文.黄栀子丰产栽培与产业开发技术[J].经济林研究,2008,26(2):105-111. 被引量:12
-
7王雪梅,谌徽,李雪姣,孙永红,高红亮.天然活性单萜—柠檬烯的抑菌性能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1):24-28. 被引量:53
-
8刘英姿,甘耀坤,陈旭健,明庭会,曾献莹.铁椆与红菇提取液抑菌作用的比较[J].食品科学,2011,32(5):36-38. 被引量:11
-
9徐林初,左继林,查小华,龚春,赵松子.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1,29(1):177-180. 被引量:14
-
10熊壮,鄢武先,张小平.四川主要栽培竹种研究进展Ⅰ:麻竹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12,33(4):16-19. 被引量:4
-
1王佩琪,袁春玲,金丽萍.化学合成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中国调味品,2009,34(10):24-25. 被引量:4
-
2黄思明,高群.谈森林植物资源的特点、现状与保护[J].林业勘查设计,2012(4):26-27.
-
3穆丹.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J].食品安全导刊,2015(9X).
-
4申红霞,刘昊炜.食品添加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5(4Z):68-69. 被引量:4
-
5《生物质化学工程》征稿简约[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5,49(2):46-46.
-
6《生物质化学工程》征稿简约[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5,49(3):33-33.
-
7《生物质化学工程》征稿简约[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5,49(1):52-52.
-
8《生物质化学工程》编辑部.《生物质化学工程》征稿简约[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6,50(1):44-44.
-
9《生物质化学工程》编辑部.《生物质化学工程》征稿简约[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5,49(6):50-50. 被引量:1
-
10《生物质化学工程》征稿简约[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7,51(2):2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