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樊府君碑》入手,解读樊敏先祖迁移史叙事及碑主仕宦经历,进而探讨东汉末年益州士人的尴尬心境。以往学者认为樊氏先祖由楚地入蜀,本文则认为石碑书写更倾向于樊氏由梁而来,并有意将樊敏塑造成系出中原著姓、承袭梁地经学的士人。在阳嘉新制约束下,益州士人察举不易,樊敏却脱颖而出,前往洛阳为郎,又为何进所辟,晚年回到益州任职。樊敏的一生与东汉中晚期历史交织在一起,他见证了党锢之祸、黄巾起义、马相叛乱、刘焉入蜀等一系列大事件。樊碑末尾的四言铭文透露出,作为益州本土士人,樊敏与外来的长官刘焉父子若即若离,既想对汉廷忠贞不贰,又不敢明目张胆得罪刘氏。樊敏晚年的处事或可反映东汉末年益州士人的普遍心态。
出处
《人文论丛》
2023年第S01期104-123,共2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中国西南区系文化互动与大一统帝国形成研究”(22BZS009)阶段性成果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