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尔纳《赞美沉默》:殖民创伤与疗愈的再叙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赞美沉默》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示了作为黑人的无名主人公在英国与桑给巴尔两国的夹缝中痛苦挣扎而产生的精神焦虑与心理创伤。本文以小说中无名主人公的心理创伤为立足点,分析了主人公内心创伤的三个直观表现,即过度警觉、记忆侵扰、禁闭畏缩,并深入挖掘了其多重创伤成因,在家庭暴力、文化创伤、种族歧视三者的裹挟之下,主人公自卑懦弱,陷入了身份迷失的困境,同时,也探究了主人公的创伤疗愈路径,即面对真实的自我,主动与他者建立联系,建构自身的主体性。
作者
姜贝贝
机构地区
江西师范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0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赞美沉默》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创伤
疗愈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英)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陆泉枝译..赞美沉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261.
2
袁俊卿.
“最后的礼物”: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沉默叙事[J]
.当代外国文学,2022,43(2):102-109.
被引量:6
3
朱振武,游铭悦.
身份认同与共同体意识——最新诺奖作家古尔纳《最后的礼物》的创作旨归[J]
.山东外语教学,2022,43(2):70-82.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王凤才.
霍耐特承认理论思想渊源探析[J]
.哲学动态,2006(4):57-62.
被引量:19
2
王莹.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1):50-53.
被引量:200
3
方文.
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89-108.
被引量:62
4
尚必武.
创伤·记忆·叙述疗法——评莫里森新作《慈悲》[J]
.国外文学,2011(3):84-93.
被引量:33
5
曾艳钰.
后“9·11”美国小说创伤叙事的功能及政治指向[J]
.当代外国文学,2014,35(2):5-13.
被引量:21
6
蒋晖.
论非洲现代文学是天然的左翼文学[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2):20-26.
被引量:12
7
韩晓燕,田晓丽.
制度、文化与日常确证——外来移民及其子女的情景性身份认同[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6):175-182.
被引量:7
8
王义桅.
欧美种族主义何去何从[J]
.人民论坛,2018(5):22-24.
被引量:4
9
李蔓莉.
移民二代歧视感知与社会融入研究[J]
.青年探索,2018,0(4):100-112.
被引量:2
10
朱振武,袁俊卿.
流散文学的时代表征及其世界意义——以非洲英语文学为例[J]
.中国社会科学,2019(7):135-158.
被引量:76
共引文献
9
1
孙鲁瑶.
在地全球性:古尔纳《最后的礼物》中的文学绘图与身份政治[J]
.外国文学研究,2023,45(2):137-147.
2
邹涛.
《决译者》中的非洲译者形象与非洲共通语建构[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6(2):57-63.
3
王卓,董文静.
恩古吉自传《战时梦》的多维历史书写[J]
.外国语文,2023,39(3):1-10.
4
史伟丽.
《最后的礼物》中的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以二代移民汉娜为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8):154-156.
5
王丽丽,裴晓越.
论古尔纳流散小说中的同化主题[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30(3):68-77.
6
安中委.
凝望深渊——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对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反思[J]
.喀什大学学报,2023,44(5):66-72.
7
余安琪.
《最后的礼物》中的疾病叙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1):119-121.
8
王婉楹,黄晖.
《最后的礼物》中的记忆书写和身份建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27-30.
9
卢美芳,汪家海.
古尔纳《最后的礼物》中的失语者形象书写[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0):95-98.
1
赵凤英,李凤.
《纵横交错的世界》中的多重创伤研究[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3):66-73.
被引量:1
2
语斯雯頔,王鹏帆,刘晨雨.
遭受侵害的高中生,慢慢走出了阴霾[J]
.方圆,2024(15):52-55.
3
陶东风.
走向建构主义的文化创伤理论[J]
.文艺理论研究,2024(3):34-44.
4
周道园,蔡奂.
“天堂”—人间炼狱:《天堂》主人公的创伤解读[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3(14):18-20.
5
张阳阳.
泛灵想象与“阿比库”表征——《宠儿》的文化身份重建与文化寻根[J]
.外国语文研究,2024,10(3):22-29.
6
李宝宏.
防霸凌先克懦弱--也说校园欺凌[J]
.中学教育科研,2024(3):53-55.
7
李崇建,曹敬唯.
与渴望联结——通往真实的自我之路[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24(9):72-74.
8
强月新,胡青山.
技术作为“基调”:新闻生产的专业化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9):147-148.
9
郑映雪.
处所意识与身份认同的重建:古尔纳《最后的礼物》的文学地理学解读[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2024(3):39-44.
10
钟孙婷.
为流散者写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J]
.七彩语文,2024(35):10-11.
今古文创
2024年 第4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