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筛选“土茯苓-绵萆薢”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检索文献补充绵萆薢活性成分,利用SwissADME数据库根据类药五原则评估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筛选绵萆薢有效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绵萆薢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的银屑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和Hub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 tools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与KEGG分析,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应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重要成分和重要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系统阐释“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结果共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25个潜在活性成分和356个作用靶点,通过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111个交集靶点。通过构建PPI网络并进一步筛选,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26个核心靶点和8个Hub靶点。核心靶点KEGG分析结果表明“土茯苓-绵萆薢”药对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辅助性T细胞17(Th17)等与炎症、细胞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将重要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活性成分与靶点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土茯苓-绵萆薢”药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银屑病的复杂过程,为系统研究其治疗银屑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0-398,共9页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03001-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189

共引文献967

同被引文献4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