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遗保护视阈下壮族天琴艺术的三重再生产 被引量:1

Triple Reproduction of Zhuang People's Tianqin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处于多重张力关系之中,其中由乡土社会承继下来的“小传统”如何在“去语境化”背景下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系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赓续问题。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壮族天琴艺术,从法器、乐器到礼物(或商品)之间的本体象征转变,标志着其在现代性审美要求下文化认同心理的一种动态调适。与此同时,从地方节庆仪式、“国家在场”到新媒体交互表演,空间的再生产体现了壮族天琴艺术圣/俗之间的互融共生。基于文化再生产理念的传统壮族天琴艺术,通过不断地被“发明”与建构,逐渐超越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以新的实践方式在现代化变革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 王继波 WANG Jibo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164,共5页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80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