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开展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用药安全性及干预措施的研究,将某院收治的7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研究样本,对不良反应类型、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及给药方式等进行综合评估。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结果:1)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发不良反应的累及系统以皮肤系统为主(48.6%),其次为消化系统(28.6%),神经系统占第三位(10.0%);皮肤系统、消化系统与其他累及系统的占比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名称主要为左氧氟沙星(35.7%),其次为氟罗沙星(25.7%),环丙沙星占第三位(17.1%),氧氟沙星占第四位(10.0%),左氧氟沙星与其他药物的占比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57.1%),其次为中度不良反应(34.3%),重度不良反应较少(8.6%),三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中,以静脉滴注为给药方式的占比最高(55.7%),其次为口服给药(30.0%),最低为静脉注射(14.3%),三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引发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包括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甚至全身反应;而诱发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氟罗沙星等。采取静脉滴注及口服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通过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发不良反应的规律进行分析,并开展针对性干预,可提升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