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的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因其对血细胞影响较小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已有报道显示,EDTA可引起血小板聚集、黏附,导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发生[1]。EDTA‑PTCP是一种由EDTA诱导,发生于体外的非稳固性血小板凝聚,临床主要表现为重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且无出血现象[2]。EDTA-PTCP发生率为0.09%~0.21%[3],目前未明确发病机制[1]。当血小板低于80×109/L或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需进行手工镜检计数,能协助临床及时发现EDTA-PTCP患者。但目前手工法精密度较差,血小板与某些非特异性颗粒在显微镜下往往难以辨清,准确性相对不高,存在一定漏检率[4]。
作者
唐燕芬
项敏利
胡晓昀
TANG Yanfen;XIANG Min-li;HU Xiaoyun
出处
《上海护理》
2022年第9期75-76,共2页
Shanghai Nur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