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试验选择7日龄黑水虻幼虫(初始重8.26 mg、体长5.48 cm、体宽0.2 cm)22500只,随机按5个养殖密度类型分配到尺寸统一的15个饲养盒后用餐厨垃圾米饭进行饲养,直到密度最小组(D500组)化蛹达5%时结束试验。试验共历时18 d,随后检测幼虫生长指标和概略养分含量,以期探究不同养殖密度下黑水虻的生长状况及体成分情况,弄清黑水虻大规模处理餐厨垃圾时的合理密度。试验结果显示,D500组(0.13只/cm^3)的超低密度不利于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D1000组(0.25只/cm^3)也不适合黑水虻幼虫生产。试验条件下,D2000组(0.51只/cm^3)和D2500组(0.64只/cm^3)更适合于19日龄前幼虫养殖,D1500组(0.38只/cm^3)较适合于19日龄后大龄幼虫及蛹虫的养殖。在工厂化生产中,D2000组(0.51只/cm^3)密度适合于小规模选育;D2500组(0.64只/cm^3)适合于幼虫在餐厨垃圾中的工厂化生产。
出处
《养殖与饲料》
2020年第11期25-28,共4页
Animals Breeding and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