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青年网络公共表达的动因与呈现——基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理解 被引量:19

The Motiv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Chinese Youth’s Network Public Expression——Understanding Based on Weber’s Social Action Theor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下,中国互联网上公共议题涌现,青年公众日常而广泛的公共表达成为网络时代的社会行动。为进一步研究公共表达的行动意向和网络呈现,借助韦伯对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分类,本文把公共表达行动分为四类。在情感行动中,网络公共表达发生得非常快,几乎与议题产生同步,以简短的情绪化表达为主,情感成为一种动员方式。在传统行动中,网络公共表达体现出遵循“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话语传统和互联网“部落”化新生成的传统的特征。在工具理性行动中,公众通过公共表达追求个人利益和社会救济;在某些敏感政治议题上进行脱敏隐语表达和戏谑“抖机灵”表达以求安全;同时也会消费热点公共议题来贩卖焦虑以谋私利。在价值理性行动中,产生了追求公共利益、富于社会责任感并且理性表达层次不断深入的表达,但由于转型期社会思潮纷乱、价值立场多元和评论区低质量意见过多等原因,这些表达产生后又面临着难以进行再讨论的问题。理解青年的网络公共表达的分类呈现为重新审视网络公共参与和舆论治理提供基础认识。
作者 方飞 Fang fei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8-46,62,共10页 China Youth Stud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二级参考文献228

引证文献19

二级引证文献1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