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同情道德的迷失和教育复归——基于人性论的视角 被引量:1

Missing Moral Sympathy and Its Return in Educ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Natur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私利己和同情利他是人性的两面,广义的同情是实现二者统一,促进道德发展的心理机制,而同情他人不幸更具有伦理道德的基础性意义。然而竞争主义导致的同情淡漠和道德绑架带来的各种争议正在让未成年学生面临同情道德迷失的危机。这种迷失植根于利己和利他的人性冲突,并在诚信危机、道德恐慌、同情疲劳等影响下变得更加复杂。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理应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教育学生既要同情关心遭遇不幸的人,又要以罗尔斯"正当对善的优先"为原则践行正义,这样才能让迷失的同情道德真正实现人性化复归。
作者 左群英 ZUO Qunying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8,共5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度重点规划项目"新时代少年儿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教育研究"(18SZSJYZ-07)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60

共引文献82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