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形成原因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和成功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实施标本兼治的防控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
蔡全升
机构地区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集体经济》
2010年第4S期190-191,共2页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关键词
突发性群体事件
基层政府
民众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陈燕.
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J]
.党政干部学刊,2009(2):46-48.
被引量:8
2
杨连专.
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法治防范与控制机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21-25.
被引量:18
3
张建勇.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及有效防范[J]
.兰州学刊,2004(3):208-209.
被引量:9
4
陈晋胜,王鹏越.
群体性事件政治成因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2):101-105.
被引量:20
5
李一平.
防范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对策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3):51-5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陈丽华.
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特征及防范[J]
.党政干部学刊,2002(7):8-10.
被引量:19
2
李一平.
防范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对策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3):51-54.
被引量:6
3
龚志伟,李芳.
试论社会贫困群体与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J]
.理论与改革,2002(4):48-51.
被引量:3
4
程倩.
政府信任关系:概念、现状与重构[J]
.探索,2004(3):35-38.
被引量:46
5
黄清吉.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稳定的内涵探析[J]
.学术论坛,2005,28(1):16-18.
被引量:4
6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
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02(5):6-9.
被引量:210
7
陈更.
5000群众状告省政府——四川向尧、羊石两村群众与四川省政府区划调整行政纠纷一案代理纪实[J]
.中国律师,2002(7):28-30.
被引量:7
8
陈武明.
关于权力体制民主化问题[J]
.当代思潮,2002(4):4-9.
被引量:10
9
陈晋胜.
对群体性事件的换位思考[J]
.公安研究,2001(7):69-72.
被引量:7
10
肖建华,郭雄伟.
转型期农民利益表达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17-22.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53
1
张建勇.
群体性突发事件诱发原因及防范机制的构建[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3):13-15.
被引量:8
2
王宏,梁樑.
关于青少年群体性事件演化路径的数理分析框架[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40(9):972-976.
被引量:2
3
何星舟.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行为的分析与研究[J]
.消费导刊,2008,0(11):225-226.
被引量:3
4
罗一娴.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 原因及对策[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4):42-44.
被引量:1
5
刘大伟,刘子阳,裴兆斌.
群体性事件研究——兼论公安机关的地位与作用[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92-94.
被引量:1
6
杨连专.
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法治防范与控制机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21-25.
被引量:18
7
陈义忠,刘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群体性事件教育浅谈[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4):108-109.
被引量:2
8
刘婷婷.
关于群体性事件“新思维”的法律思考[J]
.理论界,2009(8):113-114.
被引量:2
9
罗成琳,李向阳.
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9(6):163-171.
被引量:77
10
胡渊.
论突发性群体行为的心理原因及其疏导——由“池州事件”引发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7):107-10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1
1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被引量:10
2
刘学军.
新时期我国群体事件不断发生的成因及其对策[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22-124.
被引量:5
3
柴海瑞.
社会转型期群体事件透视[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31(6):42-44.
被引量:5
4
周玉.
正确处理当前社会矛盾的对策再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5-16.
被引量:1
5
杨久华.
关于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8(3):75-80.
被引量:30
6
王旺杰.
当前突发性群体冲突事件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
.新余高专学报,2009,14(6):50-52.
被引量:2
7
李金龙,黄峤.
挑战与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下的政府信息管理[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1):38-41.
被引量:21
8
王锦辉.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的网络建设[J]
.重庆社会科学,2010(3):10-13.
被引量:2
9
缪文升.
论群体事件替代性解纷机制的完善[J]
.法学杂志,2010,31(7):81-83.
被引量:4
10
王立民.
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J]
.企业经济,2010,29(7):5-8.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白雪.
和谐社会背景下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依法管控与治理[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97-98.
2
胡清芳.
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对策探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9):127-129.
被引量:2
3
刘宗粤,何苗.
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控与疏导——以法治为视角[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5):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曾秋菊.
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群体矛盾调处体系研究[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4):71-74.
2
王惠.
转型期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
.经济视角(下),2013(4):106-109.
3
林凌,陈法彬.
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J]
.文化与传播,2014,3(6):31-35.
被引量:2
1
方善诗.
当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点、成因探析[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3,2(2):24-26.
被引量:5
2
石玉昌,陈冬,陈周宁.
新时期城市突发性群体事件探究[J]
.网络财富,2009(8):32-34.
被引量:1
3
孟财,华健宝.
加强公信力建设 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J]
.党政论坛,2011(11):41-43.
被引量:1
4
黄海.
用法律手段调整新时期社会关系——访全国普法办主任、司法部部长高昌礼[J]
.瞭望,1999(10):29-30.
5
陈立思.
建立和谐社会:志愿服务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4(4):4-7.
被引量:9
6
《网络犯罪防控对策》征订启事[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1,15(6):77-77.
7
罗素平.
基层领导如何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J]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45-47.
被引量:1
8
朱旭东.
浅析醉酒驾车行为人的刑事责任[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2):164-164.
9
涂勇.
关于网络犯罪防控对策的思考[J]
.理论视野,2005(5):56-58.
被引量:1
10
张辉.
探析网络犯罪的成因与防控对策[J]
.法制与社会,2008(25).
被引量:4
中国集体经济
2010年 第4S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