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稳定的内涵探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有关于政治稳定内涵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利于有效克服和化解往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稳定面临的新挑战。从深层次探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稳定的本质内涵在于: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对社会转型历史进程的推进与对自身进行改革和建设二者之间持续的良性互动。
作者
黄清吉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政治建设
良性互动
政治稳定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81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2
1
郑慧.
“政治稳定”概念辩析[J]
.社会主义研究,2002(4):48-52.
被引量:27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1456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华农心,韩旭.
重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一点设想[J]
.政治学研究,1999(2):1-8.
被引量:9
2
吴志成.
关于政治稳定理论的几个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1):105-111.
被引量:25
3
杨仁厚.
我国政治稳定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
.贵州社会科学,1995(6):30-3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481
1
张定鑫,涂为国,刘小兰,生修雯.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3):13-16.
2
宋娜.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1-2.
3
白雪峰.
浅谈和谐理念下的大学生“三观”教育[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99-101.
被引量:2
4
陈文新.
政治资源配置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理论观察,2007(6):15-17.
被引量:2
5
于伟峰,商植桐,于雪梅.
邓小平荣辱观与中国社会进步[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5):49-52.
6
崔健,高珊.
十七大语境下“解放思想”的时代内涵[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6):12-14.
7
黄一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更高程度的解放[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36-139.
被引量:1
8
张永波,谭诚.
西欧社会民主党组织体系演变的当代价值启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0-73.
9
伍银峰.
试论胡锦涛对邓小平荣辱观的坚持和发展[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1):8-11.
10
贺全胜.
邓小平党的执政安全思想探微[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25-2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2
1
程倩.
政府信任关系:概念、现状与重构[J]
.探索,2004(3):35-38.
被引量:46
2
肖建华,郭雄伟.
转型期农民利益表达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17-22.
被引量:20
3
王红.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成因分析[J]
.理论探索,2005(5):18-19.
被引量:7
4
陈晋胜,安明贤,王俊海.
群体性事件的文化成因分析[J]
.理论探索,2005(6):11-13.
被引量:12
5
罗干.
政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J]
.求是,2007(3):3-10.
被引量:82
6
岳华东.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5):49-50.
被引量:23
7
范亚峰.治理群体性事件需要宪政新思维[J].凤凰周刊,2005,(29).
被引量:4
8
田晓明.解读重庆万州事件[J].世纪中国,2005,(4):10-11.
被引量:1
9
[12]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77-196.
被引量:1
10
新华社调研小分队.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N].经济参考报,2010-5-10.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4
1
杨连专.
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法治防范与控制机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21-25.
被引量:18
2
唐春红.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发生原因与解决途径[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23-26.
被引量:4
3
明成满.
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群体性事件进行教学的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54-156.
被引量:1
4
曹荣强.
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探析[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4):141-1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王宏,梁樑.
关于青少年群体性事件演化路径的数理分析框架[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40(9):972-976.
被引量:2
2
罗成琳,李向阳.
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9(6):163-171.
被引量:77
3
胡渊.
论突发性群体行为的心理原因及其疏导——由“池州事件”引发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7):107-109.
被引量:2
4
刘建平.
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遏制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6):86-87.
被引量:1
5
袁媚.
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探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181-181.
被引量:3
6
邹育根.
针对地方政府的群体性事件之特点、趋势及治理——政治信任的视角[J]
.学习与探索,2010(2):66-69.
被引量:8
7
朱秀玲.
浅谈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0(2):47-48.
被引量:1
8
朱睿,寸正标.
法治视野下的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6):150-154.
被引量:6
9
肖作.
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媒介应对策略[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12(1):34-38.
被引量:1
10
孟迎辉,邓泉国.
转型期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与演化机制探讨[J]
.学习论坛,2011,27(6):62-66.
被引量:2
1
吴群芳.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稳定内涵的政治分析[J]
.教学与研究,1999(2):8-13.
被引量:4
2
关于稳定的概念[J]
.理论与现代化,1991(11):41-41.
3
吴群芳.
中国社会稳定内涵的政治分析[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1999,1(6):14-14.
4
叶斌.
关于当前中国农村政治稳定的一点思考[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92-93.
被引量:1
学术论坛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