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弹幕文化中的话语争夺与身份构建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弹幕文化的兴起,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分工合作,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受众身份的构建方式发生变化,为受众提供了表达话语的空间,从传播者到受众,实现了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跨越。
作者
朱贝贝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
出处
《采写编》
2018年第2期144-146,共3页
Journalism & Media Studies
关键词
弹幕文化
仪式
身份建构
分类号
G206.2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1
沙莲香主编..传播学 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世界之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334.
2
刘涛.
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实践与隐喻机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92-103.
被引量:47
3
付晶晶.
新媒体时代的弹幕文化现象分析[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9-16.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林宇熙.外媒:让"弹幕"飞--弹幕电影在中国引发争议[EB/OL].[2016-01-13].http:∥world.haiwainet.en/n/2014/0822/c345805-21000007.html.
被引量:1
2
空耳[EB/OL].[2016—02—14].http:∥www.bilibili.com/sp/空耳.
被引量:1
3
北冈诚司.巴赫金:对话与狂欢[M].魏炫,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4
弹幕电影,噩梦还是潮流[EB/OL].[2016—01-25].http://www.apdnews.com/lifestyle/wenhuashiye/77599.html.
被引量:1
5
弹幕礼仪相关[EB/OL].[2016-02-14].http:∥WWW.bilibili.com/html/help.html#d5.
被引量:1
6
发弹幕之前,了解一下弹幕礼仪吧![EB/OL].[2016一01—23].http://www.tudou.com/service/reg/danmu.html.
被引量:1
7
罗斯金经典散文选[M].刘坤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8
黄鸣奋.
交互性:计算技术与西方艺术理论的汇聚[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6.
被引量:3
9
赵毅衡.
论“伴随文本”——扩展“文本间性”的一种方式[J]
.文艺理论研究,2010(2):2-8.
被引量:131
10
刘涛.
文化意象的构造与生产——视觉修辞的心理学运作机制探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9):20-25.
被引量:98
共引文献
83
1
王霞,梁栋.
弹幕数量和弹幕情感强度对视频流行度的影响[J]
.营销科学学报(辑刊),2019,15(2):132-156.
被引量:13
2
谢鹏鹏.
敞视、沉浸、共情:VR慢直播的传播张力——以武汉雷神山医院VR慢直播为例[J]
.新闻知识,2020(9):49-54.
被引量:4
3
王雪晔,朱颖,杨心玥.
红色文化传播的视觉修辞实践与效果提升——以广东191个红色地标为例[J]
.新媒体与社会,2023(2):422-436.
4
王润,吴飞.
从“御宅族”到“正气少年”:弹幕互动中的亚文化资本汇集与认同构建[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2):86-90.
被引量:21
5
张紫枫.
二次元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展望[J]
.中国经贸导刊,2019,0(9Z):44-45.
被引量:4
6
郑丹.
图像狂欢与情感抗争:舆情引导中的地域文化符号共建[J]
.传媒论坛,2023,6(15):41-45.
7
甘煜.
弹幕视频热的冷思考[J]
.西部广播电视,2016,37(21):11-11.
8
李敬.
技术与文化传播:对新媒介文化的批判性研究[J]
.社会科学,2017(6):179-191.
被引量:4
9
刘涛.
隐喻论:转义生成与视觉修辞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46(6):140-148.
被引量:88
10
王雪晔.
裸身抗争:农民工表演式抗争的图像建构与文化内涵[J]
.新闻界,2017(12):2-1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8
1
陈先红.
论新媒介即关系[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3):54-56.
被引量:186
2
刘郁.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J]
.贵州社会科学,2009(6):47-50.
被引量:17
3
刘蒙之.
格雷格里·贝特森对传播学研究的奠基性贡献[J]
.国际新闻界,2010,32(1):105-110.
被引量:15
4
马忠君.
虚拟社群中虚拟自我的建构与呈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6):139-141.
被引量:27
5
彭兰.
从“大众门户”到“个人门户”——网络传播模式的关键变革[J]
.国际新闻界,2012,34(10):6-14.
被引量:80
6
宁菁菁.
基于“弱关系理论”的知识问答社区知识传播研究——以知乎网为例[J]
.新闻知识,2014(2):98-99.
被引量:39
7
谭雪芳.
弹幕、场景和社会角色的改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39-145.
被引量:44
8
朱亮.
弹幕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象征性抵抗[J]
.青年记者,2016(35):4-5.
被引量:9
9
董晨宇,丁依然.
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
.新闻与写作,2018,0(1):56-62.
被引量:178
10
冯韶丹.
弹幕视频语言的四大特征[J]
.传媒,2018(11):47-4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4
1
熊茵,季莹莹.
从“内容平台”到“关系平台”——抖音短视频的属性变迁探析[J]
.中国记者,2019(5):68-71.
被引量:2
2
熊茵,季莹莹.
从“内容平台”到“关系平台”:抖音短视频的属性变迁探析[J]
.编辑学刊,2019(4):29-34.
被引量:7
3
石天悦.
浅谈弹幕在网络环境中的文化价值[J]
.视听,2020(10):132-133.
被引量:2
4
苏婷婷,袁伟.
电视剧弹幕用户的自我呈现研究[J]
.青年记者,2023(16):77-7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金鑫.
腾讯微视的困境与出路[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7-218.
2
卢一景.
B站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弹幕文本特性探究[J]
.新媒体研究,2024,10(4):95-99.
3
孟威.
2019年新媒体研究热点、新意与趋势[J]
.当代传播,2020,0(1):13-17.
被引量:8
4
方伟洁.
媒介的现代性:抖音短视频文本书写与消费的文化人类学研究[J]
.当代电视,2020(2):93-96.
被引量:3
5
杨臻真.
短视频:乡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基于抖音平台的研究[J]
.视听,2021(4):162-163.
被引量:5
6
孔祥慧.
探究新媒体时代下B站弹幕文化的发展变化[J]
.传播力研究,2021,5(2):52-53.
7
沈舒扬,黄晓瑜,贾淑雅.
新媒体动画表现非遗文化的方法——以“霍童线狮”为例[J]
.科技传播,2021,13(13):122-128.
被引量:2
8
刘云祥.
基于弱关系理论的抖音防疫科普知识传播探究[J]
.视听,2021(12):184-185.
9
秦文晶,计雨涵.
当城市旅游营销遇到短视频:城市文化价值何以被放大——以“西安年·最中国”与抖音的合作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22(13):78-82.
被引量:2
10
郭安玲.
从互动方式的角度研究抖音短视频的强社交属性[J]
.新闻传播,2022(17):59-61.
被引量:1
1
李新烽,李玉洁.
超越西方“他者”视角:中非媒体的“自我”建构[J]
.新闻爱好者,2018(7):23-26.
被引量:1
2
周大勇,王秀艳.
互联网“圈层”传播与新受众的信息反应[J]
.图书馆学研究,2017(21):35-38.
被引量:16
3
贾小琳.
试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J]
.新闻战线,2017,0(6X):136-137.
被引量:1
4
温小勇,班爱荣.
推进河北省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路径探析[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75-79.
5
崔臻奇,张丽萍.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美海报中嫌疑人的身份构建研究[J]
.海外英语,2018(16):202-203.
6
翁九荣.
从初中到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实现跨越[J]
.高考,2018,0(12):158-158.
7
方伟.
汽车广告的同质性与个性化[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18(2):21-24.
被引量:1
8
徐碧君.
分析影片《欧洲,欧洲》中犹太角色的身份构建[J]
.传播力研究,2018,0(18):76-76.
9
克里斯托弗·廷德尔,汪建峰(译).
修辞论辩与受众的本质--关于论辩中受众问题的理解[J]
.当代修辞学,2018(1):42-58.
被引量:5
10
陈天慧.
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主题探究[J]
.青年文学家,2018,0(7X):118-118.
采写编
201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