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化性起伪”与“变化气质”——清儒论荀子心性论之商榷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清代荀学的特色,除了就《荀子》书版本校勘、文字训诂作出全面的整理,同时也促使了《荀子》获得重新被检视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清儒对于长期遭宋明理学家贬抑的荀学,提出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荀子的心性论,清儒一方面在肯定人欲人情、强调心知作用等观点中,有进一步的阐发;另一方面则在力反程朱之学的立场下,试图批驳理学家们对荀子心性论之訾议,如卢文弨言荀子"以气质为性";钱大昕则认为宋儒论性二分为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已兼取孟、荀二义",并指出宋人"教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实暗用荀子化性之说";戴震批评程朱论性"似异于荀子而实同",至晚清吴汝纶亦言宋儒气质之说"实已兼用荀子"。这种将程朱的"气质之性"、"变化气质"与荀子"性之恶"、"化性起伪"之论联系起来的观点,是否恰当?值得进一步考察。通过论析程朱理学与荀子对于心、性、情之内涵差异,以至所谓"化性起伪"、"变化气质"之意义;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探究清儒在讲求实事践履的视野下,对荀子心性论之掌握情形及其所代表之意义。
作者 田富美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2-31,共10页 Journal of Handan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15

  • 1《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被引量:2
  • 2《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9页. 被引量:1
  • 3《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被引量:2
  • 4李晨阳.荀子哲学中“善”之起源一解[J].中国哲学史,2007(4):83-89. 被引量:13
  • 5古籍:《论语》《老子》《孟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尚书》《苟子》《苟子集解》《朱子语类》《周礼注疏》《诸子集成》. 被引量:1
  • 6郭沫若,1982年:《十批判书·苟子的批判》,载《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1
  • 7李涤生,1979年:《苟子集释》,台湾学生书局. 被引量:1
  • 8牟宗三,1979年:《名家与苟子》,台湾学生书局. 被引量:1
  • 9庞朴,1999年:《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简》,载姜广辉主编:《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20辑,辽宁教育出版社. 被引量:1
  • 102000年:《郢燕书说》,载武汉大学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湖北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