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公益广告“第三人效应”研究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理论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网络公益广告在高校学生中的"第三人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公益广告传播进行了探讨。
作者
黄曦云
机构地区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中国报业》
2017年第4期10-11,共2页
China Newspaper Industry
关键词
网络公益广告
高校学生
“第三人效应”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郝雨,谢小芳.
大众传播“第三者效果”研究二十年[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131-136.
被引量:6
2
禹卫华.
“第一人”效果:现状、问题与应用[J]
.国际新闻界,2010,32(7):33-37.
被引量:13
3
汤劲.
我国网络公益广告发展趋势探讨[J]
.新闻界,2006(3):96-97.
被引量:12
4
张天赦.
新媒体应用对“第三人效果”的改变[J]
.新闻传播,2012(1):12-14.
被引量:8
5
关德兵.
网络环境下“第三人效果”延时[J]
.国际新闻界,2009,31(2):38-41.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魏晨.
试论网络媒介权力的“吊诡”状态[J]
.新闻界,2007(6):61-63.
被引量:1
2
吴志文.
大众传播中的“第三者”效果探微[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47-49.
被引量:2
3
郭东.
网络广告的形式和特点分析[J]
.企业经济,2005,24(8):107-109.
被引量:12
4
郝雨,谢小芳.
大众传播“第三者效果”研究二十年[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131-136.
被引量:6
5
郑素侠.
网络环境中的“第三人效果”:社会距离与认知偏差[J]
.新闻大学,2008(1):25-28.
被引量:14
6
龚新琼.
第三人效果研究的新进展[J]
.当代传播,2009(1):25-26.
被引量:3
7
常启云,肖邓华.
“第三人效果”理论研究探析[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2):123-125.
被引量:4
8
魏新高.
孵化中关村[J]
.中国信息导报,2000(2):27-28.
被引量:3
9
嵇美云.
大众传播第三人效果的案例研究[J]
.当代传播,2001(6):77-78.
被引量:2
10
陶鹤山.
第三人效应理论:传播效果研究的新视角[J]
.国际新闻界,2001,23(4):67-70.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36
1
王炎龙.
我国媒体公益传播研究分析[J]
.新闻界,2009(3):51-53.
被引量:30
2
付玉辉.
聚焦移动、融合、监管主题的新媒体研究——2009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综述[J]
.国际新闻界,2010,32(1):16-21.
被引量:6
3
禹卫华.
“第一人”效果:现状、问题与应用[J]
.国际新闻界,2010,32(7):33-37.
被引量:13
4
陈力丹.
201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1,33(1):6-12.
被引量:2
5
何镇飚,王啸.
国内外对第三人效应理论的十年研究梳理[J]
.东南传播,2011(6):80-81.
被引量:4
6
周巍.
2010年度“传播效果”研究综述[J]
.新闻传播,2011(5):173-174.
被引量:4
7
常艳丽.
刍议公益广告的创意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2):296-297.
被引量:1
8
郭大鹏,张宇.
大众传播“第三者效果”发生的心理机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第三者效果”发生的原因[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5):165-166.
被引量:2
9
邢雨晴,刘红翠,周瑞,鲍雪,杨紫瑶.
微博信息传播模式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J]
.中国外资,2012(18):275-275.
被引量:7
10
魏加晓.
互动型网络公益广告研究[J]
.新闻知识,2012(11):61-6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7
1
张龙.
国风美学、影像叙事与文化建构——总台二十四节气公益广告的创新传播[J]
.电视研究,2023(1):63-66.
被引量:2
2
赵心树.
国际传播中的信息翻译与词字翻译——以“中国共产党”的英译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04,26(4):12-17.
被引量:23
3
何军.
西方国家的政党与媒体关系分析[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4-8.
被引量:5
4
顾红亮.
责任与他者——列维纳斯的责任观[J]
.社会科学研究,2006(1):37-40.
被引量:50
5
赵心树,李聪.
跨语传播中的应用符号学理论——再谈“中国共产党”的英译[J]
.国际新闻界,2006,28(8):32-37.
被引量:5
6
李良荣,李彩霞.
守住底线——论新闻界的三次反思[J]
.新闻大学,2008(1):44-48.
被引量:18
7
罗云力.
西欧政党的传媒党化[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1):65-70.
被引量:1
8
禹卫华,张国良.
传播学在中国30年:效果研究的反思与进路——以“第三人效果理论”研究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08,30(7):15-18.
被引量:16
9
毕研韬.
打破媒体公信力神话[J]
.青年记者,2009(9):13-14.
被引量:6
10
袁满.
简论中外新闻记者的差异[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0):16-1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彭雪华,柳旭东,敖颂,陈玥,焦文,赵志龙,冼雪畅,赵心树.
影响估差:京湘新闻人中的第三者效应和第一者因素[J]
.新闻大学,2020(6):63-81.
被引量:2
2
王巍.
论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J]
.记者摇篮,2024(9):141-143.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赵心树,叶济舟,孙淑欣,甄颖彤,张振宇,肖倩,敖颂,冯广超,李小勤.
网帖标题长度对点读和转发的影响——基于选择螺旋和适效信息理论的分析[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75(3):5-20.
被引量:4
2
赵心树,敖颂,陆宏驰,邢季成,刘莉萍,王子君,廖圣清,曾振华,於佩雯.
网络舆论的同音效应——基于选择螺旋和真基模拟的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22,44(12):23-57.
被引量:1
1
魏加晓.
儿童网络公益广告传播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7):84-85.
被引量:1
2
李晔.
从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看抢盐风波[J]
.科技传播,2012,4(13):3-3.
被引量:1
3
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揭牌[J]
.青年记者,2013(9):2-2.
4
卢珂.
植入式广告与第三人效应[J]
.新闻传播,2010(8):19-19.
被引量:2
5
朱天.
论当前我国公益广告的理念更新[J]
.新闻界,2007(5):157-158.
被引量:2
6
蔡之国,李锐.
数字生活空间公益广告有效传播策略[J]
.中国出版,2017(4):43-46.
被引量:3
7
段元美,抗文生,王学兵.
网络公益广告传播的新理念[J]
.当代传播,2007(5):72-73.
被引量:15
8
徐莹.
“后大众传播”时代“议程设置”中个体与媒体之博弈[J]
.跨世纪,2008,16(5):17-18.
9
王晓磊.
探析传播学视角下的民生新闻[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2):230-230.
10
张芊,孙妍峰.
从第三人效应看灾难新闻报道——以“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为例[J]
.新闻世界,2012(10):154-156.
被引量:1
中国报业
201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