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自觉与地方史写作——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桥滩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考析了龚静染《桥滩记》的创作动机、方法及意义。自性觉醒和文化自觉促使作者从诗歌创作转向非虚构文学的地方史写作,通过地方内外相互参照、大小历史相互映现的方式阐释了地方文史,运用了文献考证与田野口述相结合的跨学科方法以及克制而富有诗意的文学笔法,可谓一部以地方史为内容的民族志。
作者
邱硕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85,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非虚构
地方史
文学人类学
《桥滩记》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75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费孝通.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646
2
徐新建.
从文学到人类学——关于民族志和写文化的答问[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94-101.
被引量:31
3
曹继光.
“桥盐史话”[J]
.盐业史研究,1992(2):53-5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徐新建.
回向“整体人类学”--以中国情景而论的简纲[J]
.思想战线,2008,34(2):1-5.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1675
1
纳日碧力戈,陶染春.
构筑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2):5-12.
被引量:10
2
郭永平.
人类学的黄土文明研究:倡导、理论与实践[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3):56-63.
被引量:1
3
刘仕刚,张继焦.
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困境和发展新方向[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2):40-49.
被引量:5
4
吴光芬.
中国—丹麦“纸的对话”:非遗展陈中的技艺交流与文化变异[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2):279-288.
被引量:1
5
王晓宁.
文化自觉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实现路径[J]
.作家天地,2020(11):78-79.
6
刘立云.
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资本论》研究,2022(1):248-258.
7
韩黄英,张紫玲,宋鹏飞.
客栈在遗产活态传承中的作用探讨——以平遥古城为例[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5):68-72.
8
任希.
中医典籍英译中的“文化自信”研究——以李照国《黄帝内经》英译本为例[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0):220-223.
被引量:2
9
李亚培,于海波.
“城中村校”随迁儿童文化适应的困境分析与超越——基于赣北地区南郊小学的个案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21(2):70-78.
被引量:3
10
王晓旻.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药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与实践[J]
.校园英语,2020(49):84-8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叶舒宪.
论四重证据法的证据间性——以西汉窦氏墓玉组佩神话图像解读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5):71-79.
被引量:15
2
叶舒宪.
多元“玉成”一体--玉教神话观对华夏统一国家形成的作用[J]
.社会科学,2015(3):163-174.
被引量:5
3
徐新建.
黄土文明考察简述[J]
.民族艺术,2015(2):108-110.
被引量:2
4
陈敏.
虚构与现实:新时期早期文学对人和世界图景的重塑——从文学人类学视角分析开普勒的小说《梦月》(1609/1634)[J]
.德语人文研究,2015(2):19-25.
被引量:1
5
叶舒宪.
玉、马、佛、丝——丝路中国段文化传播多米诺效应[J]
.人文杂志,2016(9):8-22.
被引量:6
6
徐新建.
人类学方法:采风、观察?还是生命内省?[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5):84-95.
被引量:9
7
彭兆荣.
体无完肤:物与博物[J]
.民族艺术,2016(6):133-138.
被引量:1
8
叶舒宪,徐新建.
重述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新话语——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
.百色学院学报,2017,30(3):1-6.
被引量:5
9
胡建升.
文化大传统对物的发现[J]
.百色学院学报,2017,30(1):12-19.
被引量:1
10
赵周宽.
“格物”说的大传统探源[J]
.百色学院学报,2017,30(1):20-2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赵周宽.
开启物我共生的世界: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动态(2015—2018)[J]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8,1(2):287-294.
1
周淑兰.
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奇幻文学[J]
.电影文学,2008(9):138-139.
被引量:1
2
龚静染.
龚静染的诗(六首)[J]
.星星,2015,0(10):77-79.
3
作家书画 龚静的画[J]
.上海文学,2013(11).
4
龚静染的诗(三首)[J]
.诗刊,1999,0(6):57-58.
5
周明辰.
新途径、新技艺、新天地──浅谈宋诗的“句眼”说[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3):43-45.
6
荆莹莹,彭在钦.
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呼兰河传》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1):182-184.
7
龚静.
拥有琴书滋润的生活[J]
.女友,2000(1):82-82.
8
苗玉杰.
行走在颓土上的迷茫——以长篇小说《秦腔》中三对人物形象关系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8):1-2.
9
张德军.
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贾平凹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3):23-29.
被引量:3
10
李敏.
《宋书》人物描写的特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3):213-214.
当代文坛
201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