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疑罪从无原则的正确运用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裁判要旨】在有证据表明被告人有犯罪嫌疑,又有证据表明被告人可能无罪的情况下,应当根据经验判断和逻辑推理,对全案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全案证据之间存在明显矛盾,证据与指控的事实之间不能形成完整证据链条,没有达到内心确信并排除合理怀疑的,应当依据疑罪从无原则,依法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作者
李钢
机构地区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人民司法》
2016年第20期58-63,共6页
People's Judicature
关键词
疑罪从无原则
证据不足
排除合理怀疑
犯罪嫌疑
无罪判决
逻辑推理
经验判断
内心确信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8
1
[日]小野清一郎 王泰译.《犯罪构成要件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被引量:28
2
李钢.
关于我国刑事诉讼有罪判决证明标准适用情况的实证研究——兼谈我国有罪判决证明标准的重构设想[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6):73-78.
被引量:3
3
张军主编..刑事证据规则理解与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74.
4
沈德咏:“论疑罪从无”,载《刑事审判参考》第96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被引量:1
5
王玉杰.
疑罪探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4):124-129.
被引量:9
6
金钟:“疑罪从无之关键:疑罪判定”,载2013年儿月6日《人民法院报》.
被引量:1
7
姚显森.
疑罪从无处理的程序法规制[J]
.现代法学,2014,36(5):96-110.
被引量:12
8
龙宗智..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381.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葛玲.
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异化及其分析[J]
.法律适用,2008(8):61-64.
被引量:9
2
黄达亮.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之不足[J]
.人民检察,2001(3):54-54.
被引量:13
3
王玉杰.
疑罪探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4):124-129.
被引量:9
4
陈桂明.
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民事诉讼程序优化的法哲学探讨[J]
.政法论坛,1995,13(5):41-47.
被引量:47
5
张舫,毛素梅.
面向立法程序的个人选择——公共选择视角中多数原则的可能性及其限度[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5-19.
被引量:7
6
龙宗智.
“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J]
.法学研究,2006,28(5):82-98.
被引量:83
7
查看详情,2007(11).
被引量:36
8
汪海燕;胡常龙.刑事证据基本问题研究,2002.
被引量:1
9
樊崇义.证据法学,2004.
被引量:1
10
关于"证据形成完整链条,结论具有唯一性"的表述,在追求事实真相的目标上,其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几乎是同义反复.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7
1
郭晶,徐灿.
论刑事“冷案”侦查模式的法治化嬗变[J]
.公安学研究,2019,0(6):22-43.
被引量:4
2
聂立泽,孙海龙.
论刑法中的实行行为[J]
.法商研究,2004,21(4):100-105.
被引量:15
3
黎宏.
日本近现代刑法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借鉴意义[J]
.法学评论,2004,22(5):115-122.
被引量:10
4
朱新力.
论一事不再罚原则[J]
.法学,2001(11):19-25.
被引量:81
5
魏昌东.
“家庭型”共同受贿犯罪类型化研究[J]
.江海学刊,2005(1):112-118.
6
张智辉.
论刑法理性[J]
.中国法学,2005(1):169-184.
被引量:31
7
张小虎.
法制教育内容的原则定位[J]
.青年研究,2005(3):41-48.
被引量:4
8
简基松.
论联合国经济制裁之功能[J]
.中国法学,2005(3):182-192.
被引量:2
9
李学刚.
论疑罪从无原则的法律内涵及其司法运用[J]
.法制与社会,2008(34):148-149.
被引量:2
10
王纪松.
论类型化的犯罪既遂标准[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1):32-38.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4
1
陈华杰.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无罪推定[J]
.中国审判,2008,0(1):72-73.
被引量:2
2
张南宁.
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认识论反思与重构[J]
.法学研究,2010,32(1):18-34.
被引量:34
3
陈光中,郑曦.
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兼谈《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若干问题[J]
.法学,2011(9):3-12.
被引量:67
4
张中,石美森.
论科学证据的证明力[J]
.证据科学,2012,20(1):13-20.
被引量:14
5
龙宗智.
中国法语境中的“排除合理怀疑”[J]
.中外法学,2012,24(6):1124-1144.
被引量:164
6
卞建林,张璐.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解与适用[J]
.法律适用,2014(3):16-21.
被引量:30
7
陈瑞华.
刑事证明标准中主客观要素的关系[J]
.中国法学,2014(3):177-195.
被引量:99
8
李昌盛.
虚假供述的第二道防线:口供实质补强规则[J]
.东方法学,2014(4):105-121.
被引量:9
9
蔡元培.
论印证与心证之融合——印证模式的漏洞及其弥补[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34(3):171-181.
被引量:36
10
胡云腾.
聂树斌案再审:由来、问题与意义[J]
.中国法学,2017(4):246-263.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2
1
康梦月.
简析“疑罪从无”之司法原则[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38(1):71-75.
被引量:2
2
徐阳,张蕾.
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类型化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1):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鹿业光.
唐律疑罪收赎的智慧启迪与批判借鉴[J]
.法制博览,2018(31):166-166.
2
毛淑玲,王鹤.
刑事庭前会议程序之检视与完善——兼评《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试行)》[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6):75-80.
被引量:1
3
周乾.
从电影《十二公民》看法律职业伦理[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7):29-31.
1
纪昱.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力[J]
.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2.
2
本刊记者.
重在依法治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审议森林法执法检查报告侧记[J]
.人民政坛,2000,0(9):12-12.
3
李棠洁.
试论我国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2):36-39.
被引量:4
4
蔡金兰.
重视“扶老人”的法律问题[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8Z):291-291.
被引量:1
5
孙新合.
创造利润方能永远不败[J]
.妇女生活,2012(1):31-31.
6
我国刑罚模糊裁量的弊病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
.资料信息,2009(5):10-11.
7
崔杨,金昌伟.
死刑案件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标准[J]
.人民司法,2016(14):33-35.
被引量:1
8
朱力.
未来几年我国重大社会矛盾的走势——基于219位基层党政一把手的经验判断[J]
.江苏社会科学,2016(6):72-81.
被引量:7
9
冯振龙,陈晓学.
论证据的审查判断[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98,25(3):56-57.
10
邵莹.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经验[J]
.新东方,2007(9):44-47.
人民司法
2016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