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1938-1941年上海沦为孤岛的四年间,文学翻译呈现繁荣局面。笔者除了从译作数量和国别翻译进行基本考察外,亦将对西班牙内战题材翻译、报告文学翻译、戏剧文学编译、赛珍珠小说《爱国者》翻译、苏联文学翻译、西洋杂志文翻译这六个热点进行描述,阐释此种繁荣局面的基本特征;笔者也将论述在这种繁荣背后,包括译者队伍、翻译类型、翻译方式在内的生产机制出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多出于政治团体的组织和策动,也是上海孤岛众声喧哗的政治人文生态的反映。
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2,共8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