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感光感温性及农艺性状变化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明确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及其与水稻农艺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滇型粳稻保持系为材料进行感光性和感温性研究,探讨光照和温度对滇型粳稻保持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部分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具有弱感光性和弱感温性。其次滇型粳稻保持系的感光性与株高、抽穗时间、结实率和百粒重呈极显著相关性;感温性与抽穗时间和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相关性。
作者
字秋艳
郑玉珍
朱高倩
闫成强
柳展
姜珍珍
谭学林
机构地区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2期60-62,261,共4页
基金
国家基金(31060058)
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10-227)
关键词
粳稻
保持系
感光性
感温性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8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82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6
1
章秀福,王丹英,方福平,曾衍坤,廖西元.
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2):85-88.
被引量:193
2
董啸波,霍中洋,张洪程,李国业,曹开蔚,程飞虎,黄大山,戴其根,许轲,魏海燕.
南方双季晚稻籼改粳优势及技术关键[J]
.中国稻米,2012,18(1):25-28.
被引量:37
3
苏振喜,袁平荣,赵国珍,蒋聪,世荣,廖新华,朱振华.
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系)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304-308.
被引量:9
4
李全衡.
加速发展云南杂交粳稻之我见[J]
.种子科技,2011,29(4):15-16.
被引量:4
5
粱光商.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J].中国农业科学.1961(8):9-14.
被引量:1
6
唐志明,李华军,卢东柏,李志新,李晓方,杨俊.
水稻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关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138-143.
被引量:9
7
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编著..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54.
8
周玉,徐立新,袁潜华,罗越华,姚克敏.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光温特性及其熟期性模型研究[J]
.杂交水稻,2005,20(4):52-58.
被引量:2
9
梁满中,于正芳,王锋,等.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感光感温性遗传研究[C].第1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论文集.2010.9:162-164.
被引量:1
10
王晓辉,梁满中,陈良碧.短光敏核不育水稻D38S育性的感光性和感温性研究[C].第1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论文集,2010(9):165—16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38
1
阮少兰,毛广卿.
大米蒸煮品质的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4(10):25-26.
被引量:42
2
李和标,李传国,陈忠明,邹江石,王才林,王子明.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光温反应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1993,9(2):6-10.
被引量:4
3
刘守平,张增勤,陈业坚,黄善友,何方印,何道根.
籼粳交恢复系的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与播始历期关系的初步研究[J]
.种子,2005,24(2):52-54.
被引量:2
4
陈温福,张龙步,徐正进,杨守仁,左震东.
北粳南引研究的进展与前景[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25(2):131-135.
被引量:14
5
王旭军,徐庆国,杨知建.
水稻叶片衰老生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187-190.
被引量:66
6
姚克敏,杨亚新,裘国旺.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及其敏感期的预报方法探讨[J]
.杂交水稻,1994,9(2):21-25.
被引量:2
7
卢布,陈印军,吴凯,袁璋,许越先.
我国中长期粮食单产潜力的分析预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2):1-5.
被引量:49
8
何风华,席章营,曾瑞珍,Akshay Talukdar,张桂权.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抽穗期QTL[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8):1505-1513.
被引量:41
9
刘彦卓,张旭,林道宣,陈钊明,孔清霓,黄农荣.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和穗分化光温特性的研究[J]
.杂交水稻,1995,10(2):23-27.
被引量:5
10
李春寿,叶胜海,陈炎忠,阮关海,黄福灯,张小明.
高产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2005,17(4):177-181.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282
1
叶会财,黄庆海,余喜初,徐小林,廖作敏,陈明.
红壤稻田长期施钾肥及有机肥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0):6-9.
被引量:9
2
青先国,杨光立,肖小平,叶桃林.
论我国中部崛起中的水稻产业发展战略[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2):81-86.
被引量:12
3
田波,朱晓.
促进湖南水稻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对策[J]
.中国稻米,2006,12(4):5-7.
被引量:6
4
罗光强,曾伟.
中国水稻产出的区域性波动及其协动性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1):88-92.
被引量:10
5
李成亮,何园球,王艳玲,刘晓利.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2):179-184.
被引量:54
6
邱振国,彭海峰,陆燕朋,万邦惠,陈雄辉.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生育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28-1929.
7
唐志明,李晓方,庄国富,金晓春,卢东柏.
水稻株高差异与光温生态敏感性的关系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2007,34(4):7-10.
被引量:3
8
章家恩.
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北方水稻,2007,37(4):1-7.
被引量:40
9
吴云天,曾翔,张世辉,李召华.
不同熟期杂交早稻发育进程及产量性状比较研究[J]
.杂交水稻,2008,23(2):65-69.
10
吕建珍,张晓丽,王海岗,袁筱萍,徐群,王一平,余汉勇,魏兴华.
东南亚与南亚稻属AA基因组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J]
.中国水稻科学,2008,22(3):249-25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6
1
金寿林,王石华,张忠林,洪汝科,马文金,钏兴宽,谭学林.
海拔及栽培措施与杂交粳稻品种互作对产量性状的效应[J]
.西南农业学报,2009,22(5):1279-1286.
被引量:3
2
李全衡.
加速发展云南杂交粳稻之我见[J]
.种子科技,2011,29(4):15-16.
被引量:4
3
程式华.
中国超级稻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J]
.作物杂志,2012(6):1-3.
被引量:14
4
朱振华,袁平荣,赵国珍,苏振喜,寇姝燕,邹茜,刘慰华,陈于敏.
优质香软米新品种云粳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0):4864-4866.
被引量:4
5
龚红兵,曾生元,李闯,林添资,景德道,钱华飞,余波,盛生兰,左示敏,陈宗祥,张亚芳,潘学彪.
江苏粳稻食味品质育种研究进展与启示[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69-73.
被引量:7
6
胡忠孝,田妍,徐秋生.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J]
.杂交水稻,2016,31(2):1-8.
被引量:82
7
侯思名,刘凌云,岑晓江,殷旭东.
9个滇型杂交粳稻新品系农艺性状及外观品质分析研究[J]
.昆明学院学报,2016,38(3):87-91.
被引量:1
8
姚晓云,王嘉宇,刘进,王棋,姜鑫,姜树坤,徐正进.
粳稻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J]
.植物学报,2016,51(6):757-763.
被引量:3
9
李振杰.
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5218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2017,0(4):56-56.
被引量:1
10
陈培峰,韩立宇,顾俊荣,乔中英,王文青,董明辉.
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对杂交粳稻颖花形成及籽粒充实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7,31(8):1604-1611.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陶艳.
景谷县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18,12(21):3-4.
2
余金慧,雷娟,张月,肖翠英,万秀杰,郭梦逸,谭亚玲,徐津.
不同环境条件下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产量性状的变异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7(6):918-9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徐亚楠,陶怡,叶淑珍,徐春梅,陈松,褚光,王丹英,欧阳由男.
寒地粳稻在长江下游地区作双季早粳稻产量和品质表现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24,57(11):2114-2124.
1
董彦君,石守筠,张宏德.
籼粳杂种F_1的生育期及其感光感温性的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1992,4(2):49-53.
被引量:3
2
倪艳云,闵思桂,宋宏梅,宋桂香,胡阳春.
浅议“九二〇”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2015(4):60-61.
被引量:1
3
卢月霞,杨太新,杜艳华.
冀南地区小麦抽穗期与千粒重的试验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01,5(2):27-29.
4
陆海空,米长生,洪国保,赵小军,朱勇,胡艳.
盱眙县2013年水稻高温热害发生情况及防控技术[J]
.北方水稻,2014,44(5):41-43.
被引量:1
5
张维城,李春喜,张树德,吴玉娥,李慧芸.
小麦抽穗时间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2,20(2):1-6.
6
唐李军,杨俊华,杨素梅,岩所,杨玲聪.
小麦群体结构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5):13-14.
被引量:2
7
郭艾.
滇型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滇优34通过审定[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1):125-125.
8
谭亚玲,谭学林.
滇一型杂交粳稻恢复基因的分子鉴定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2004,2(2):209-214.
被引量:7
9
杨兴艳,王波,刘凌云,顾金焕,陈静,曾黎琼,侯思名.
8个滇型杂交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研究[J]
.昆明学院学报,2012,34(6):60-63.
10
梁满中,于正芳,王锋,李弘韬,陈良碧.
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感光感温性遗传研究[J]
.杂交水稻,2010,25(S1):162-164.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