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浦城县金牡丹红茶加工技术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金牡丹茶树在浦城茶区的种植及加工技术特点,总结了其加工地方特色红茶的技术要点,包括鲜叶采摘及管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作者
苏振晖
机构地区
福建省浦城县河滨街道"三农"服务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0期272-272,279,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金牡丹
红茶
萎凋
加工技术
福建浦城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1
李占领,任林浩,何大光,等.浦城县志[EB/OL].[2014-08-24].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181&index=255&.
被引量:1
2
《中国茶树品种志》编写委员会编著..中国茶树品种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63.
3
郭吉春,杨如兴,张文锦,等.茶树杂交种金牡丹和黄玫瑰的选育与应用[C]//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中国茶叶学会.茶树杂交种金牡丹和黄玫瑰的选育与应用.合肥:[出版者不详],2013:8.
被引量:1
4
安徽农学院主编..制茶学 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345.
同被引文献
42
1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9
2
孙威江,叶乃兴,金心怡,陈泉宾,郭玉琼.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二) 适制清香型乌龙茶的品种及其栽培技术[J]
.中国茶叶,2007,29(2):8-9.
被引量:12
3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
广东特色茶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7,34(8):81-83.
被引量:20
4
尤志明,郭吉春.
福建茶区茶树品种的搭配种植[J]
.中国茶叶,2008,30(11):7-9.
被引量:14
5
王小云,杨春,谭少波,林国轩,刘玉芳.
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初探[J]
.广西农学报,2008,23(4):47-48.
被引量:12
6
周春明.
花香白茶加工工艺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7(3):305-306.
被引量:4
7
黄国资,吴家尧,陈海强.
提高夏暑季“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技术措施[J]
.中国茶叶,2010,32(1):30-31.
被引量:17
8
赖兆祥,苗爱清,孙世利,庞式,黄国资,吴家尧.
花香型红茶红螺春加工新技术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0):120-121.
被引量:19
9
曹菊,徐斌.
花香型白茶工艺特点及市场前景[J]
.现代农村科技,2011(1):74-74.
被引量:7
10
孙威江,林馥茗,陈志丹,陈应华.
八仙红茶加工新工艺探讨[J]
.茶叶科学技术,2011(3):5-9.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5
1
郑国华.
茶树品种金牡丹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J]
.福建茶叶,2021,43(7):24-26.
被引量:4
2
陈辉煌.
紫玫瑰夏茶加工花果香型红茶试验初报[J]
.广东茶业,2021(4):21-24.
被引量:1
3
陈辉煌.
紫玫瑰夏茶加工花果香型红茶试验初报[J]
.福建茶叶,2021,43(8):13-15.
被引量:2
4
魏昊,蓝天梦,缪伊雯,孟庆,坤吉瑞,张玉,童华荣.
基于感官组学分析不同足火方式对金牡丹工夫红茶香气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23,43(1):109-123.
被引量:9
5
王江锐,伍少明.
机械采摘加工清香条形乌龙茶的新技术开发与探索--以揭阳大南山侨区为例[J]
.广东茶业,2023(1):39-41.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张奇,张荧,晏紫,叶江华,庞晓敏,李奇松,雷卫星,贾小丽.
不同等级金牡丹乌龙茶品质和矿质元素差异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24):288-295.
被引量:1
2
陈强.
光照对‘金牡丹’生长及其茶叶品质的影响[J]
.茶叶,2022,48(4):218-223.
被引量:1
3
汪茜,杨家干.
乌龙茶品种特征及制作遵义红茶叶品质研究[J]
.智慧农业导刊,2023,3(2):17-20.
4
王金源,张佳慧,庄莉萍,林宏政,封娇,田维素,陈章盛,郝志龙.
HS-SPME-GC-TOF-MS结合ROAV分析花果香型红茶特征香气成分[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3,35(12):2015-2026.
被引量:7
5
陈志辉,游小妹,孔祥瑞,陈常颂.
基于感官审评方法评价红袍11的茶类适制性[J]
.蚕桑茶叶通讯,2023(6):25-29.
被引量:1
6
黄慧清,郑玉成,胡清财,吴晴阳,杨云,欧晓西,赵梦莹,孙云.
基于SBSE-GC-O-MS技术的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2024,45(1):101-108.
被引量:5
7
李国萍,李家锋,朱海燕.
盈江大理茶种与凤庆大叶种芽茶香气差异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5):281-291.
被引量:4
8
王欢欢,袁丽萍,雷震东,杨淑雅,李玉川,周敬涛,覃信雪,余志,倪德江,陈玉琼.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J]
.食品科学,2024,45(3):9-15.
被引量:3
9
莫珩.
花香型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农技服务,2024,41(4):37-40.
10
许艳艳,彭云,李顺宇,张利萍,肖罗丹,王玮,曾旭,刘云,黎明勇,刘跃云.
宜宾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HS-SPME-GC-MS分析研究[J]
.中国茶叶,2024,46(6):46-53.
1
程芳华.
甬优9号水稻在浦城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3-53.
被引量:3
2
苏振晖.
浦城县腐熟剂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6):211-211.
被引量:1
3
梅章根.
浦城县高海拔地区优质薏米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1):41-42.
被引量:1
4
杨军,孔祥瑞,王让剑,郑国华.
金牡丹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差异分析[J]
.茶叶科学技术,2014(4):32-36.
被引量:1
5
应广源.
浦城县中稻品种对比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58-58.
6
林学茂,卢明基.
金观音等乌龙茶茶树新品种工夫红茶适制性研究[J]
.茶叶通讯,2012,39(4):22-24.
被引量:15
7
孔祥瑞,王让剑,杨军,郭吉春.
白茶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0):2014-2017.
被引量:21
8
黄玮,潘玉华,余成法,叶小辉,张丹丹,陈静,吴先寿,叶乃兴.
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成特征分析[J]
.茶叶科学技术,2014(4):10-15.
被引量:11
9
刘刚.
一批农药植保项目获得上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J]
.农药市场信息,2009(5):42-42.
10
张磊,杨如兴,黄建.
紫牡丹等茶树良种在福清试种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初报[J]
.茶叶科学技术,2012(1):3-5.
被引量:7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