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下法的现代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下法的现代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拓展了下法的内涵与外延。发现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下法的治疗目的都不仅仅是通调大便,更为重要的是祛除各种病邪,是作为加速机体有毒物质排出,调整阴阳平衡,促进机体修复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作者
张惜燕
田丙坤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8-60,共3页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973课题: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2013CB532002)
关键词
下法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3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157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6
1
刘铁军.
中医下法治疗肝病体会[J]
.吉林中医药,2007,27(1):11-12.
被引量:23
2
李金华.孙宝善先生用通下法治疗麻疹的经验[J].江西中医药,1986,(2):10-11.
被引量:1
3
李雪苓.
通下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692-693.
被引量:3
4
吕建民.
泻下法治疗肺部疾病[J]
.新中医,2007,39(2):89-90.
被引量:9
5
徐嘉红,邓文龙.
大黄的通腑泻毒作用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5):21-25.
被引量:15
6
刘竞,赵琪,崔乃强.
通里攻下法对肝细胞溶酶体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9,5(1):16-18.
被引量:9
7
柏瑾,符为民,金妙文,周钟英.
泻下通腑合剂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15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1996,28(7):35-36.
被引量:6
8
胡世云,冼绍祥,赵立诚,李南夷.
高血压病中医治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
.新中医,2003,35(1):69-71.
被引量:24
9
刘海波,乔颖欣,周家驹.
泻下药和解表药的现代药理解释[J]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6):422-426.
被引量:17
10
王春芳,李妍怡.
中医下法的现代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1):176-17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03
1
孙维斌.
下法在临证中的意义及应用探析[J]
.中医药学刊,2004,22(8):1556-1557.
被引量:11
2
刘海波,陆爱军,刘冰,周家驹.
通过共有化合物建立中药药效和现代药理间的联系[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5-78.
被引量:5
3
齐洪喜.
中药诱导干扰素的研究状况[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2):81-82.
被引量:6
4
徐阳平.
“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骨伤,2005,18(3):144-145.
被引量:9
5
樊蓥,周安南.
从伤科角度谈出血性脑卒中活血化瘀治法的确立[J]
.中国中医急症,1994,3(3):124-126.
被引量:12
6
覃春荣,刘瑞俊.
自拟清心降压饮治疗高血压病Ⅰ期42例[J]
.国医论坛,2000,15(2):34-34.
被引量:7
7
杨建华,阮继源.
中药丹参与西药的相互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57-58.
被引量:21
8
王文俊,崔乃强,吴咸中,姚智,李会强,卢奕.
通里攻下法药理作用的进一步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5,1(2):111-112.
被引量:21
9
王静宇,王东芳,张立营,刘淑云.
通腑化瘀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实证50例临床观察[J]
.江西中医药,1995,26(5):12-12.
被引量:16
10
谢建兴,赵先明,崔学教.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
.新中医,1995,27(4):17-1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57
1
李祥农.
高血压病中医治法浅议[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120-121.
2
代渊,王飞.
论下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应用[J]
.中医杂志,2011,52(S1):55-56.
被引量:1
3
任小娟,张少华,图雅,李彦文.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606-607.
被引量:2
4
段金虹,徐海珊,戴顺龄,吴云清,孙仁宇,张晓东,左萍萍.
久强脑立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分泌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9):522-523.
被引量:4
5
宋景贵,朱勇,王艳丽.
中西医结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698-700.
被引量:6
6
胡娅,方建国,汤杰,刘云海,王文清.
正交试验法优选D-氨基半乳糖敏化小鼠的内毒素休克模型[J]
.中国药师,2005,8(1):3-5.
被引量:2
7
潘恩山,徐发彬,秦兆江.
崔学教教授运用通法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05,37(2):13-14.
被引量:8
8
周红,梅广源,王沁.
中医药拮抗内毒素的研究近况[J]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3):235-237.
被引量:6
9
王春霞,石玉生.
中医药防治术后肠粘连的研究概况[J]
.中药材,2005,28(3):236-239.
被引量:11
10
王金明,陈学勤.
老年人难治性咳嗽的中医诊治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1523-1523.
同被引文献
53
1
金洪,邹丽萍,段炼,周春菊,齐翔,陈春红,王晓慧,王旭.
烟雾病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6):404-406.
被引量:9
2
吴绘,段炼.
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特征[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3):161-164.
被引量:4
3
尤志珺,周少华,席刚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西部医学,2010,22(3):441-442.
被引量:4
4
闫美娟,隋峰,林娜.
大黄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4):181-184.
被引量:55
5
魏晓,刘威,袁静,黄留玉.
人类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75-80.
被引量:35
6
曲华玲,付毅敏,邹勇.
试论“下法”理论源流及在中医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614-616.
被引量:8
7
樊均明,马欣,文集.
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改变与慢性肾脏疾病[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12):1035-1037.
被引量:31
8
侯天舒,韩晓霞,杨阳,赵纪岚,任亚东,余曙光,吴巧凤.
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的保护作用[J]
.针刺研究,2014,39(1):27-34.
被引量:102
9
贾桂芝,李敏,王立颖.
刘铁军教授治疗肝病学术思想概要[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2):8-10.
被引量:14
10
易晓颖,李明权,赵良斌,叶传蕙.
叶传蕙教授运用三仁汤和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肾炎蛋白尿经验[J]
.现代中医药,2014,34(5):1-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徐俊,毛剑琴,张誉丹,覃亚,易慧芳.
“脏毒”致病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J]
.中医学报,2021,36(10):2086-2090.
被引量:3
2
苗彦永,王峰,丁瑞丛,王伟民.
王松龄教授扶正驱邪法在烟雾病中的运用[J]
.中医研究,2022,35(11):14-18.
3
赵良斌,杨菊,吴玲,谢灯飘,杨涛,鄢红,陈彤,李明权.
下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4,25(7):627-630.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棣丞,葛鸾蝶,曹盼夏,胡蒙惠,王凯霞,吴鸿.
吴鸿教授应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胸痹的临床心悟[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0):144-147.
被引量:5
2
李光美,赵伟,张婷.
从肠道有益菌群可激活AhR/ILC3s信号通路探讨解毒化浊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理论机制[J]
.环球中医药,2022,15(8):1415-1417.
被引量:3
3
林小利,柯敏辉.
从《黄帝内经》虚实辨证浅析功能性便秘[J]
.基层中医药,2022,1(12):32-37.
被引量:1
1
张惜燕,田丙坤.
下法的特殊临床应用[J]
.现代中医药,2014(4):56-58.
被引量:1
2
黄海强.
中药方剂在胃病治疗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09S):162-162.
被引量:2
3
刘桂云.
夏治急性肾炎的食疗谱[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10(6):18-18.
4
你会睡觉吗?[J]
.健康大视野,2009(20):62-63.
5
贺耀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迟缓愈合75例[J]
.河南中医,2015,35(11):2683-2685.
被引量:8
6
肖慧,陶涛,陈民利,冷晓霞,潘永明,朱科燕,谢日青,艾秀峰,余佳.
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体征和骨髓DNA含量的改变与中药干预作用[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5):37-40.
被引量:5
现代中医药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