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佛经翻译中“文质之争”的中国诗学阐释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历史上佛经翻译活动中出现的"文质之争"就表象而言,是关于如何译经的方法论之争,但从实质来看却是中国古代诗学延伸至佛经翻译领域的表现,故其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诗学之特点,蕴含深邃的中国文学之道和伦理思想。阐释这两个特点有助于我们完整解读"文质之争"这一存在背后的存在。
作者
华先发
华满元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42,共5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佛经翻译
“文质之争”
中国诗学
阐释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67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9
1
孟昭连.
文白之辨——译经史上文质之争的实质[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0-140.
被引量:8
2
梁启超.梁启超佛学文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被引量:1
3
张春柏,陈舒.
从“文质之争”看佛经翻译的传统[J]
.国外外语教学,2006(1):51-56.
被引量:15
4
僧柘.出三藏记集IM].苏晋仁,萧炼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被引量:1
5
释慧皎 汤用彤校注.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2.195.
被引量:110
6
彦琮.辩证论[M]//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被引量:1
7
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M].陈鼓应,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05-320.
被引量:3
8
刘宝楠.论语正义[M].诸子集成: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4.
被引量:11
9
刘向.说苑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被引量:4
10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141.
被引量:94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孔慧怡.
从安世高的背景看早期佛经汉译[J]
.中国翻译,2001,22(3):52-58.
被引量:16
2
王运熙.
文质论与中国中古文学批评[J]
.文学遗产,2002(5):4-10.
被引量:25
3
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被引量:1
4
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被引量:1
5
魏·何晏注,宋·邢爵疏.《论语注疏》卷一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被引量:1
6
宋·朱熹.《论语集注》卷一,北京:中国书店影印《四书五经》本,1984年.
被引量:1
7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被引量:1
8
清·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卷七《三代改制文》,北京: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1992年
被引量:1
9
向宗鲁.《说苑校证》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被引量:1
10
清·陈立.《自虎通疏证》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67
1
周兆望,蔡定益.
魏晋南朝慈善事业初探[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84-89.
被引量:5
2
黄少英.
两晋人物品题与佛玄融合[J]
.山东社会科学,2004(9):93-96.
3
陈群.
文学集团与南朝文人的社会生活[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4):450-454.
4
孙良明.
从“语法”“句法”术语的使用谈宋金人语法观的树立——兼述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一个重大发展[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77-80.
5
傅宇斌.
早期佛教中的“道”与佛教的华化[J]
.中华文化论坛,2005(2):96-99.
被引量:1
6
丁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移民与文化变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4):82-87.
被引量:3
7
王德华.
东晋文学的主题变迁与地域分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1):110-116.
被引量:3
8
张涛,叶君远.
文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社团[J]
.河北学刊,2006,26(1):148-153.
被引量:4
9
于宝东.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3):33-38.
被引量:2
10
王一军.
禅宗兴起与陶诗在齐梁中声誉倍增因缘考[J]
.齐鲁学刊,2006(4):64-68.
同被引文献
25
1
石海军.
关于汉译佛经文学——兼评《佛经的文学性解读》[J]
.国外文学,2005(4):79-84.
被引量:4
2
曹明伦.
约而意显 文而不越——重读支谦《法句经序》[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5):122-125.
被引量:9
3
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第1页.
被引量:24
4
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被引量:257
5
梁·释慧皎.高僧传[M].汤用彤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
被引量:21
6
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被引量:42
7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A].见罗新璋、陈应年编.翻译论集(修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被引量:7
8
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A].罗新璋,陈应年编:翻译论集(修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被引量:5
9
赵与时,撰.傅成,校点.宾退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被引量:4
10
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M] //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华满元,华先发.
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重识《法句经序》的翻译诗学观[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3):138-142.
2
华满元.
支谦的翻译思想及其现代阐释[J]
.外国语文研究,2015,1(2):41-4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汇丰上海滩重觅总部[J]
.港澳参考,2000(2):41-41.
2
王亚晨.
赵彦春教授的“易”学之道[J]
.外文研究,2017,5(2):79-84.
3
华满元.
论我国古代佛典译道的知识谱系[J]
.外国语文研究,2017,3(2):69-78.
4
邹幸居,何高大.
小议科技翻译伦理的建构[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24(1):116-120.
被引量:1
5
李赟赟,田德新.
国内佛经翻译研究的可视化分析(1978—2023)[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4(1):83-92.
1
胡伟希.
走向“无我之境”:中国哲学诠释学基本问题之一[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1):73-75.
2
陈登.
诗歌翻译的局限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2):36-39.
被引量:14
3
褚春元.
《庄子》“虚静”说的诗学阐释[J]
.江淮论坛,2005(5):167-171.
被引量:2
4
刘彬.
《焦氏易林诗学阐释》[J]
.周易研究,2002(5).
5
姚艳波.
林纾《黑奴吁天录》翻译方法的诗学阐释[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4(4):85-89.
被引量:4
6
刘艳芬.
中国佛教与审美关系初探[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6):40-43.
被引量:1
7
王柏华.
中国诗学中的身体隐喻[J]
.东方丛刊,2009(1):36-45.
被引量:5
8
赵新林.
中国诗学“象”论哲学基础浅探[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30-34.
被引量:1
9
刘晟.
“滋味说”的肯定与否定——兼论中国古代诗学研究古今言说路径的差异及应对方式[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21(4):29-33.
10
寇鹏程.
中国审美观念的虚化价值取向[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1):36-40.
被引量:2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